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於彼天人善惡。國土麤妙。思惟究竟。】)   圓頓的根性,非常希有,非常可貴。但是諸位要曉得,圓頓根性不是天生的,怎麼來 的?也是從薰習成就的。這個說法,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所以,萬萬不能夠有個 錯誤的念頭,「他們是圓頓根性、上根利智,我的根性不行」,自暴自棄,這就錯了。善 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 可以引申,五乘的根性也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講得好,確實能夠振奮人心。我們劣根的人 ,可以向上,可以依止善知識,依止善友。我們的緣殊勝,把我們這個劣根,也能夠提升 到上根。但是遇緣不同,我們又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所謂「善友可遇不可求」。我想 親近善友,我到哪裡去找?誰是善友?如果我們向外面去找,難了。   難在哪裡?佛常講心外求法,無有是處。這句話很深,我們往往聽到這句話依文解義 ,「心外求法,無有是處」,算了,沒地方求了,乾脆也就不求。殊不知佛教裡頭,還有 一句話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要把這兩句話連起來看,你就有悟處。從心內求 ,你自己真正發心,這是從內求,不從外,自然得佛菩薩感應。你從內求是感,佛菩薩就 有應,佛菩薩是善友。我們要想求善知識、求善友,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嗎?問題是你 不肯向內求,那就沒法子了。向內求,怎麼個求法?我給諸位講得簡單,講得明白一點, 「好學」這兩個字,這就是向內求。你真正有好學的心,就會感動佛菩薩來幫助你,感動 一切善友。你不好學,再好的善知識,諸佛菩薩也幫不上忙。   佛法是師道,世出世間師道,都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只要你自己真正好學, 緣就具足。你親近一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他的一些朋友也都是好老師。這些人常常在 一起聚會,常常在一塊兒聊天,也會談到他們所接觸的一些學生;這些學生修學的態度, 他們也常常做話題。你好學,這個老師就會讚歎你,許許多多的好老師,都聽到有這麼個 人,你親近善友,這個善友就愈來愈多。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個老師一個給你介紹一 個,你就會認識很多。你本身不好學,那就沒有法子,關鍵在好學。好學就是感,能感, 一切善友來幫助你,那就是能應。我們學習,要從這個地方下手。   學習裡面有真正樂趣,這是沒有好學的心,沒有好學的行,他體會不到。《論語》, 諸位展開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讚歎好學。換句話說,《論語》 開端這一小段,跟佛法裡面講的親近善友,意思完全能夠相應。感應道交是自然的,成就 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是諸佛菩薩、善知識的弘願,也是他們的本願。四弘誓願 諸位都很熟悉,本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怎麼能捨一個人?我們今天說「遇不到善 知識」,這個話講錯了。為什麼遇不到善知識?不肯學。真正好學,你就會常常遇到善知 ,天天跟善知識在一起,從來沒有離開善知識。   我跟大家講的話,都是實話。我自己今天有這一點點小成就,沒有別的,實在講好學 。我對於世間五欲六塵,這種娛樂的生活,一生沒享受過,一生都在學習之中。我年輕的 時候,歡喜親近善知識,對於有道德的人、有學問的人,我非常仰慕。我只要有一點點的 時間,我去親近他們,聽他們的教誨。所以,我年輕時代的生活非常單純。我所去的地方 ,幾乎是固定的三個地方。那個地區的名教授,我只要有時間,我去拜訪他們;第二個圖 書館,第三個書店,其他地方都不去的。我在台北,台北的書店老闆都認識我,我看到好 書可以帶回去,可以賒帳的,不必付現金。他們都知道我,我有錢,我一定去還他。他們 對我都非常愛護,肯協助。娛樂場所裡面,找不到我。我也有一些朋友,想請我看個電影 ,我的條件很苛刻,因為看電影是娛樂,如果坐在那個地方位子不好,那受罪。我的條件 一定是前三排位子在當中,你買不到這個位子不要請我,我不會去的。而且還交通工具舒 舒服服的去,我才肯去,要不然我不會去受罪。我接受人家的邀請都相當不容易,我自己 不會請人家到那些地方去。好學是非常非常重要,「學而時習之」真有樂趣,樂在其中, 這個樂別人想像不到的。這是感應道交的大道理,你們要是說遇不到善知識,錯在自己, 決定不能怪別人。 (s:《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 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這才叫好學。好 學是有一個基本標準的。宗喀巴大師說:「不是這個世界沒有善知識,是你不具備 弟子相!」)   圓教菩薩對於圓妙之理,透徹了、圓融了。這種圓,圓融微妙之理,都在《華嚴經》 上。《華嚴》、《法華》、《無量壽經》,圓妙到了極處。所以這是至善,儒家講「止於 至善」。天台大師說這裡頭也有兩個講法,第一個,順實相的圓理這是善,違背是惡。這 個話,我們聽起來還是不太好懂。我們換句話講,隨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善。這句話 你雖然是聽懂了,比天台家這個文字好懂,可是這裡頭的義趣境界,你還是沒有法子體會 。怎麼叫做宇宙人生真相?你怎樣去隨順它?我這一問,也許就提起你的注意,提起你的 思惟、你的思考。你想想看,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不能夠了解,你怎麼隨順?天 台大師講,「隨順是善,違逆是惡」。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相有體無,性體,相有體無,事 有理無,這是從總綱領、總原則上說。然後才曉得,佛菩薩他們的行持就是隨順,隨順這 裡頭有大樂、大自在。   再看看我們,我們與這個完全相違背。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雖然佛法學了這 麼幾年,名詞術語可以記住,也常常能掛在口頭上,可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個完 全相違背,一絲毫都不能相應。所以我們的修學,雖然耗盡年月,依舊得不到結果。念佛 往生有沒有把握?有沒有消息?為什麼修學功夫不得力?總有個道理,總有個原因,你能 把這個東西找出來,把不能成就的因素消除,功夫就得力。實在講,一般我們在講席裡面 ,勸導大家的話說得太多了。那就是真正要看破、要放下,要把心理做一個大的改變。從 前迷惑顛倒的時候,一切都不順實相,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只要是為自己,就造作無量無 邊的業;造善業,三善道受報,造惡業,三惡道受報。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能超越六道輪 迴,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統統都是惡,不是善。這個念頭果然轉過來了,念念為眾生, 不再為自己了。為哪些眾生?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你這就順實相之理。我們自己 這個身體,也是虛空法界無量眾生之一,並沒有把自己忘掉,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包括 自己在裡頭。可是如果你念頭錯了,只為這個眾生,把其他都忘掉,那就完全錯了,實在 講,自己這個眾生也保不住。這是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的理念思想。念念為法界,念 念為一切眾生,法界一切眾生就是真正的自己,真我。這是天台大師,對於「圓教菩薩之 善」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達此圓理為善,著之為惡」,這個話說得好,這一句話才真正說到圓 妙之極。達是什麼?通達、明瞭。通達明瞭好。如果通達明瞭,你還有分別執著,那錯了 。你還分別你的通達,還執著你的明瞭,那就是惡,何況其餘?這個說法,真正是說到了 極處。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通達,不能分別、不能執著,何況世出世間一切法?所以世出 世間一切法,哪是世間法?哪是出世間法?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來說,五戒是出世間法, 十善是世間法。出世法,諸佛菩薩從哪裡學起?從五戒學起。世間所有一切善法,不離開 十善業道,所以五戒十善合起來講,就是世出世間的根本善法。著相修學就不善,修學而 不著相是大善。無論是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自自然然與五戒十善相應。   五戒跟十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到底從哪裡分別?給諸位講,這裡面有一個根本的差 別,那就是五戒是從老師那裡得到的,是從佛陀那個地方傳下來的,遵從佛陀的教誨,這 是戒。善,不一定是佛陀,人天善人都能夠教導我們。這是世跟出世差別在此地,這是我 們從承傳事相上來講,這兩個不一樣。如果再從深一處來說,從它的流源上來講,五戒與 性德相應,十善與識心相應,這個不一樣。十善從意識裡頭流出來的,五戒是稱性的性德 ,從自性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這是它的流源不相同。佛菩薩的行持,五戒十善是自然的 ,沒有一絲毫造作,絕對沒有說有心要去持戒,有心要去行善。如果有心,那個心是意識 心,那個心是妄心,所以就不善。無心之心是真心,這個很不容易辨別。從真誠心裡面, 真誠心因為是清淨的,清淨就是沒有污染,也就是講決定沒有執著;它是平等的,平等就 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自自然然的流露我們今天講,一切眾 生是自己,我應該要這麼做,已經落到意識裡面去,那就不是純善。應該這麼做,說個實 在話,充其量別教菩薩的善。這已經把你抬得很高了。再往下貶一貶,實在講是小乘菩薩 的善,你還有心在作善。完全出於自然,這才是真善。 (s:老實到極點的人,沒有第二想,這就是純善了吧?)   一切為眾生,不著為眾生的相,《般若經》上常講「三輪體空」。真正做到三輪體空 ,斷惡也是三輪體空,行善也是三輪體空,就與圓妙之理相應。什麼叫三輪體空?不執著 我相,《金剛經》上講的四相,四相破了,就是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別說是圓乘菩薩離了四相,小乘須陀洹也不執著四 相,所以才能夠證得須陀洹的果位。這個話,我們初學的人往往疏忽了,總以為破四相是 大乘菩薩的境界。我過去初學也是這個看法,總以為那是大乘菩薩才有的,沒有想到小乘 須陀洹也有,這只是功夫淺深不同而已。由此可知,如果不離四相,就不可能超凡入聖。 小乘初果叫入流,入聖人之流,說老實話,那就不是凡夫了。所以標準自然有這麼高,這 是我們要懂得的,要明瞭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做功夫,什麼是功夫?離相是功夫穿衣吃飯,待人接物, 從早到晚學離相。樣樣清楚是智慧,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是智慧,樣樣都不執著是真實般 若智慧,定慧都在其中。不但定慧,「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戒,防非止過,你沒有過 失,戒具足;定,你從來沒動過心,沒起心動念過,定具足;世出世間一切法樣樣清楚、 樣樣明瞭,慧具足,這叫真正會用功。轉「貪瞋痴」三毒,成「戒定慧」三學。以這個功 行,念佛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不但往生,你的品位高,決定生實報莊嚴土,不 會在同居土,也不會在方便有餘土。這些都在遇緣不同。我們今天的緣可以說是非常殊勝 ,關鍵,諸位不要忘記,「好學」兩個字,關鍵在好學。這是天台家講的天人善惡,他把 善惡講了六種,這是因。   『國土麤妙』,這講果。實在講,正報也是果,這個地方省略掉了。雖然省略,意思 具足,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要不妙,依報怎麼會妙?正報不妙,依報就麤。此 地所講的「麤妙」,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正報妙,正報是講身相。什麼樣 才妙?佛經上有標準,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妙。為什麼一定要用這個做標準?三十二 種好相,每一種相都由善因變現出來的,它不是福報、不是福德,是功德成就的,麤妙意 思從這個地方定。如果不從這個地方定,從福報,現在世間人相貌好的很多。那是什麼相 ?福德變的,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有差別。他的相雖然好,正報好,依報環境也不錯, 你仔細再去觀察,他的思想、他的行為依舊在造種種不善業,那就不是真的妙。諸位要曉 得,造作大惡,沒有大福報還造不成功。有大福報的人,殺幾千人、殺幾萬人,他沒有罪 。沒有福報的人,殺一個人就要去坐監牢,就要處死刑,沒有福報。這個地方我們講正報 的善惡、麤妙,這裡頭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有能力辨別。所以佛菩薩的相,跟世間人的 相不一樣。但是現在有一些人造佛菩薩的形像,沒有依照佛經裡面所說的標準。佛經裡頭 有一部經,叫《造像量度經》,古時候造像,都依照這個標準來造,現在不依照。現在造 的佛菩薩像,叫藝術人像,佛菩薩也變成凡夫,藝術人像。這是我們要明瞭的,要知道的 。   從依報環境上來說,縱然你的小環境還不錯,大環境不好。你的大環境也不錯,像一 個城市、一個地區,這是我們生活較大的環境不錯,整個地球不好。我們自己小環境再好 ,不能脫離這一個大環境,不能不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只知道在小圈圈裡面享樂,把外 面大環境疏忽了、忘掉了,早晚要受災難。《法華經》裡面所講的「三界火宅」,你這個 地方不錯,很安全,外面都起火、都燒來了,不多久就燒到你家,你跑不掉,就是這麼個 道理。因此,我們要想自己過得幸福、過得好,一定要想到我們周邊的環境,要想到一切 眾生。唯有一切眾生都過得幸福、都過得好,我們過好日子才是真的,才是真正的幸福。 諸佛菩薩就是這麼個想法,我們的思想、見解、行持,跟佛菩薩不相同的地方,也就在此 地。   極樂世界是在大宇宙當中集美好之大成,我們從這段經文裡面也能夠體會到,法藏比 丘不是憑空想像造極樂世界,不是的,不是閉門造車,他是到處去參學。「彼」,就是前 面講的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它真正的意思,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世界。他一個 不漏,都去參觀,都去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這樣來造極樂世界。從什麼地方造起 ,我們懂不懂?從心地造起。大家也常常聽到「心想事成」;換句話說,法藏去參學,是 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善心,消除一切剎土裡面那個惡心、惡念,這樣才成就正報的莊嚴 ,成就依報的莊嚴。我們今天修學,頂多是學人家的外表,沒有真正學人家的善心、善願 、善行。這些地方,我們不能不留意,不能夠疏忽掉。   諸佛剎土都是微妙不可思議。諸佛剎土跟諸佛剎土比較,也有麤妙不同。你要問什麼 原因?如果不是盡虛空、遍法界參學,那就難了;這一切諸佛成佛,未必盡虛空、遍法界 參學。因此在理上講,佛與佛平等,佛佛道同,決定是平等的。因為見思煩惱斷了,塵沙 煩惱斷了,無明破盡,哪有不同?可是沒有盡虛空、遍法界參學,斷證功夫諸佛雖然相同 ,願心不相同。因此果報上還有小差異,我們總可以這麼說,大同小異,還有小差異。唯 有阿彌陀佛依正是究竟圓滿,無上殊勝。他就是認真去參學,我們講好學,究竟圓滿的好 學是法藏菩薩,好學人當中都比不上他,他是個究竟圓滿的好學。   西方極樂世界,是集諸佛剎土善因、善果之大成,這是他思惟究竟,理事、因果他都 明白了。古德說這個究竟是,「一心乃報土之真因」,這個話講得好。也就是我們的修學 ,一定要做心地功夫,學人家的善心善願,從善心善願做真實功夫,善行自自然然就成就 。我們今天達不到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出去參學,學人家的善行,善心、善願沒有學到, 所以也能夠做到個彷彿。跟人家比賽,不輸給人家,表面上不輸給人家,心行上輸給人家 。如果從心行上真正去學習、去下功夫,縱然表面上有一點遜色,也不輸給人家。這其中 的道理,諸位要細細去思惟。這是小科裡面講的「觀察」,也就是學習。下面這一段「選 擇」:   【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   一心,『便一其心』,一心一意為一切眾生。他不是為一個國家,不是為一個地區, 不是為一個大千世界,他是為盡虛空、遍法界這裡面的一切眾生。眾生包括的範圍很廣, 不是指一切人、一切動物,那個範圍小,這是我們佛法講有情眾生。除有情眾生之外,還 有無情眾生。「眾生」兩個字的本意,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動物是眾緣 和合而生的,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乃至於自然現象,哪 一種現象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法藏菩薩為這一切眾生,沒有說是只為有情眾生,圓圓滿 滿包括了。為一切眾生來學習,為一切眾生來修行,為一切眾生來服務。所以這個眾生的 意思,包得圓滿,包括的究竟。 == 南無阿彌陀佛。 這一集講好學真的很重要!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35.118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07 21:59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5/12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