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44集 陸、至心精進第五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三面第一行,「至心精進第五」。在前面一品我們看到, 彌陀如來在因地所發的廣大誓願,給諸位詳細的報告過了。願後一定要有行,如果沒有行 ,這個願叫虛願,我們講是個空願,永遠不能兌現的,當然什麼成就都談不上。所以想想 我們自己修學,為什麼也用了很長的時間,而得不到成就?原因就是有願沒有行,有解沒 有證,所以還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這是我們的毛病,這個毛病不輕,這大病,我們千萬 不能夠疏忽。我們看看菩薩修行,他能夠成佛,關鍵就是在解行相資,他的解幫助行,行 幫助解,這才能成就。   我們學佛,在解門多少都有一點基礎,聽經聽的時間多了,當然是愈多愈好。世尊給 我們做了修學最好的榜樣,尤其是出家人的好榜樣。與世尊同時代,維摩居士示現在家修 行人的好榜樣。我們學佛總括起來,就是這兩種人,出家、在家兩種。維摩現的是居士身 ,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那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出家佛。不但講經說法沒 有中斷,世尊講經說法沒有中斷,維摩居士又何嘗中斷過?對一切眾生,不僅是言教,更 重要的是身教,他做到了,真的是「為人演說」。他做得圓滿,做得究竟,所以這個品題 講「至心精進」,真誠到極處,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真誠無上之種種心行,這是我們必 須要學習的。佛經上常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有願,而後 以行踐願,實踐你的大願,所以這一品接著就來了。請看經文,經文第一個段落,「法藏 請法」。這個科題我就不必說,大家看了都很清楚。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 令如佛。】   我們先看這一段。前面一句是總結上文,『說此偈已』,就是說的前面十偈。說完之 後,向佛請法,你看看人家是什麼樣的心態?『我今為菩薩道』,不是為自己。這一句正 是《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每一次參訪善知識,首先是行禮致敬,致敬完了之 後,這是讚歎;這都是屬於禮節,顯示出自己對人,人是善知識,對法尊重。我們中國人 講的「尊師重道」,表現在請法的儀式之中,這個儀式很重要。對方看看你的舉止、你的 言談,就知道你有沒有誠意修學。如果你有誠意修學,他一定會認真幫助你。如果你態度 顯示傲慢,言語華而不實,言語言詞很美,說得很好聽,但是人家一看,你並沒有誠意, 這個善知識對你,也就是很客氣、很恭惟、很讚歎你,不教你了。為什麼?教了也是白教 ,你沒有誠意學,所以人家就不教了。因此,禮敬的儀式,完全表示自己求法的心態,你 說這個多麼重要!   也許有人問,這東西我沒有學過,我不會。不需要學,「誠於中」,自自然然「形於 外」。沒有念過書,沒有知識的人,鄉下老公公、老太婆一生沒見過世面,他誠敬的心流 在外表。問題是你有沒有誠敬的心?世間有學問的人、有見識的人,一看就明白了,不必 要問。世間有德行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何況佛菩薩?你怎麼能瞞過他?所以善財禮敬之後 ,第一句話就陳述自己的願望,說:我已經發菩提心,不知道如何修菩薩道、學菩薩行? 這才請求善知識慈悲開示。第一個你要發心,你心不發,你就是沒有志,你的修學沒有方 向、沒有目標、沒有宗旨,那人家跟你談什麼?一定是先陳述自己已經發大菩提心。法藏 比丘前面的十首偈,就是陳白他已經發無上菩提心。自己修行有了成就,為什麼?為菩薩 道。菩薩道是只在度生,不為自己;為佛法久住世間,為代替諸佛如來普度眾生,這就是 為菩薩道。這裡面是我們修學成敗的樞紐,成敗關鍵之所在。   我們也修行,不只這一生這一世,學佛的同修都能夠接受,人有過去世、有未來世。 過去無始,我們套佛經上的話「累劫修行」,累劫修行修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原因在 哪裡?過去生中,許許多多跟我們一起修行的同學,同參道友,他們都成佛,都作菩薩, 都超越十法界,我們還在搞六道輪迴,這又是為什麼?不能不知道。我們實在是迷惑顛倒 ,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都幹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誤以為損人可以利己,哪裡知道損 人決定不利己,利人才是利己,幾個人懂這個道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教誨我 們,我們聽不進去,沒有聽懂。當然從來就不可能依教奉行,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 這就是雖然累劫修行,依舊搞六道輪迴,不能出離。   當然我們在此地看到,法藏『已發無上正覺之心』,「發」就是發願。人家的目的, 一心一意要作佛『取願作佛』,這就是發無上心的成就,我們沒有這個志氣。在中國以 往古大德之中,我們只是在《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他到黃梅去參訪,五祖問他:你 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所以他就成佛了,如願以償。我們今天到這個道場來幹什麼 ?從來沒有聽到有一個人說,「我們到這個道場來作佛的」,沒聽說,所以你做不了佛。 為什麼?你沒有意思作佛,你沒有願望作佛。所以古德才講「修行急務」,修行最急的要 做的就是立願,要發願。所以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面一看,一開頭就是四弘誓願,下面小科 題裡面:「學法門,斷煩惱,成佛道,度眾生」。我們換一句淺顯的話說,你要發心愛護 眾生,愛護一切眾生,無條件的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這就是無上正覺之心。如果起心 動念還為自己,我也為別人,還沒有把自己忘掉,你覺裡頭還帶迷,你沒有完全覺悟,你 不是正覺;真正覺悟,要把迷情斷盡才行。什麼是迷情?我、自私,這是迷情。我沒有了 ,私心沒有了,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你的心才算是覺悟。   覺悟才能得度,這個得度就是說你才能救自己,你才能幫助別人。怎麼說救自己?不 再輪迴了;功夫更高一層的,不再住十法界,這是你的妄想分別斷盡了。斷盡之後,我們 要問還有沒有分別?還有沒有執著?我們這個身體還沒離開這個世界,還跟大眾共同在一 塊生活,跟大家往來,怎麼能不分別?怎麼能不執著?你要果然不分別、不執著,那還能 算是個人嗎?人家問你,指著你:你是什麼?不知道,那成什麼話?你叫什麼名字?不知 道。不行!不知道,也是個執著、也是分別,你還能離得開分別執著嗎?要像永嘉大師所 說的,覺悟之後,「分別亦非意」,就對了。你說佛分不分別?佛要不分別,怎麼能給我 們講經?不分別就不能講經,不執著就不能講戒。所以佛也分別,菩薩也執著,但是他們 分別、執著不是意。這不是意是什麼?不是自己。不是自己,那怎麼分別執著?別人,他 分別執著,我隨順他的分別執著,我自己心裡確確實實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對了。這是我 們中國人所謂的「和光同塵」,世尊所說四攝法裡面「同事攝」,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 自己確確實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想學菩薩,那個分別執著是「恆順眾生,隨喜功 德」,這個道理要懂。   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自己必須要把自己物質生活,調整到最低的限度。所謂 我三餐吃得飽,衣服穿得暖,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物質上的享受,要降低 到最低的水平,精神生活提升,精神生活可以提升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這是覺悟的人。 世間不覺悟的人,他恰恰相反,他的物質生活不斷向上提升,過著奢侈豪華,精神生活非 常空虛,沒有;頂多是歌舞,用這一些東西來調劑,那是打麻醉針,那是吸毒,沒有精神 生活。這是佛經裡頭常講「可憐憫者」,這種人很可憐。這一期壽命終了之後,惡道去了 。在生的時候沒有智慧,不知道修福,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死了以後都墮三途。我們在 經上讀到佛講的可憐憫者,這個意思我們才體會得到,真的可憐。唯有真正覺悟,才肯斷 惡修善,才肯積功累德,永脫輪迴,了斷生死,聰明人、覺悟的人。   以佛做為我們修學的標準,向佛學習,向菩薩學習,要學得很像,這後頭說『悉令如 佛』,就是學得很像,樣樣都像佛。起心動念像佛,言語像佛,生活像佛,工作像佛,處 事待人接物樣樣都像佛,「悉令如佛」。學佛學到跟佛不一樣,那就學錯,那就不是在學 佛。佛慈悲,慈悲用現代人的話來講就是愛心,佛有愛心,愛一切眾生,比神偉大多了。 外面宗教裡頭標榜的「神愛世人」,動物就不愛了,植物也不愛了,所以把地球的自然生 態環境破壞掉,他只愛人。你看佛多偉大,佛慈悲一切,愛一切眾生,這個我們要學。看 看經典裡面所記載的,世尊一生的行持,處事待人接物,不但對一切動物愛護,植物也愛 護。戒經上佛教給我們,「清淨比丘不踏生草」,你看那個草長得活活潑潑的,你忍心用 腳去踏它嗎?你忍心從它頂上走過嗎?但是有開緣,沒有路非走這兒不可,那行;有路的 時候,那你一定要繞著路走,你不可以踏生草。這是說明對於植物、礦物,沒有一樣不愛 護。有愛心之後,你才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成熟眾生,這才叫學佛。   學佛要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智慧的來源只有一個辦法,經、念佛。聽經不念佛,開智慧很慢;念佛不聽經,開智慧也慢;聽經跟念佛合起來,開 智慧就快了。譬如說,你不是這樣幹法,你開智慧要十年,聽經開智慧也要十年,念佛開 智慧也要十年;一面聽經又一面念佛,五年就開智慧,提前了。諸位要曉得,念佛是修清 淨心,清淨心就得諸佛菩薩加持。所以清淨慈悲就得到三寶加持,你怎麼不開智慧?沒有 智慧的人,往往自己做錯事情自己不知道,還以為做好事,還以為做了很多功德,哪裡知 道自己造罪業?這就是愚痴。愚痴的意思,真妄不能辨別,把真的當作假的,把假的當作 真的;邪正不能辨別,把邪法當作正法,正法看作邪法,善惡顛倒,利害顛倒,那叫愚痴 。對於是非、善惡、利害不能辨別,這種人很多。最怕的是什麼?自己愚痴,自己沒有這 個能力。幾個人能夠很冷靜的自己認真去反省反省?世出世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 害,我自己有沒有能力辨別?如果自己沒有能力辨別,找佛去。佛在哪裡?佛在經裡面。 找佛去,讀經,看看佛怎麼作法?佛怎麼想法?我們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放棄自己 的妄想分別,隨順佛的教誨。這是我們沒有開智慧之前,辨別邪正是非,避免造作一切罪 業,積功累德的唯一方法。所以古德常講,「經不可不讀,法不可不學」,道理都在此地 。再看下面經文: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   我們要學。法藏示現給我們看,我們也有願想作佛,我們也有願,希望我們樣樣都跟 佛一樣。到哪裡去學?一定要親近善友。法藏比丘運氣不錯,遇到一個好善知識,世間自 在王如來。他的運氣好,我們的運氣也不賴,我們在這個地方聽世間自在王跟他說法;我 們聽了,世間自在王為他說法,也就是為我說法,有什麼兩樣?你能從這個地方會通,你 就曉得他的遇緣殊勝,我們遇緣跟他一樣殊勝,絕不比他差。所以這一句是求法,求佛為 他『廣宣經法』,「宣」就是宣講。   底下這兩句很重要,『我當奉持,如法修行』。如果沒有這樣求法的心態,佛給你講 經說法有什麼用處?你得不到利益。我們要問:得不到利益,佛講不講?實在說,你遇到 孔老夫子,他就不給你講了。我們在《論語》裡讀到,孔老夫子教學,學生要聰明,不能 夠太笨,太笨他老人家不教;「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對他就沒興趣了。可是 佛比孔老夫子慈悲多了,你沒有這個修學的態度,佛還是講。佛為什麼講?給你阿賴耶識 裡種種子。聽不懂也給你講,做不到也給你講,慈悲到了極處,世間聖人比不上,這叫真 慈,平等慈悲;「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那個慈悲不平等。所以佛教眾生,我們這才體 會到,我們要學習;沒有善根的人給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人幫助他增長,已經增長的 人幫助他成熟。所以佛說法就沒有分別,不揀智愚,真正是做到有教無類,十法界一切眾 生都得佛的教誨。我們這才看到佛陀的偉大,佛陀令人尊敬,這有道理,這是我們要學習 的。而且我們更應當要學習,法藏求學的精神,那就是奉持,如法修行。   普賢菩薩講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條「如法修行供養」。這個意思就是佛怎麼教,我 們就怎麼做,決定不違背,老老實實去奉行。持,保持不失,不是做個一天、兩天就懈怠 、就放逸了,不是的,永遠能夠保持,那哪有不成就的?這才是真正的好學生。這一個好 的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當作寶來看待。佛家講「法器」,這是真正的法器,這個老師 得到寶;道有傳人,可以傳下去了。就弘法利生而論,最重要的無過於「續佛慧命,後起 有人」,這個最重要,這比講經還重要。你講經講得很好,你死了以後沒人講了。所以教 學比講經還重要,使佛法代代相傳,綿綿不絕,廣利眾生,這比自己講經重要得多了。   在講經這個過程當中,說實在話教學相長,依舊是在求學,所謂是師資道合,相輔相 成。到自己有了成就,我們佛法講修行證果,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宗門是明心見性,這 個時候傳法比弘法重要。我們就一生而論,這一生第一個階段求法,第二個階段弘法,第 三個階段傳法,這樣才功德圓滿。所以這個地方,「如法修行」就非常重要,我們這一生 能不能有成就,關鍵在這一句。如法,如什麼法?依照這一部經上所講的就足夠了。這一 部經上,從頭到尾所說的字字句句你都明瞭,你都能夠把它落實,都能夠做到,那就是「 如法修行」。不但能做到,常常保持不失,也以這一些勸導別人,這就是自利利他,你就 在行菩薩道了。你說法的時候是行菩薩道,不說法的時候也是行菩薩道,語默動靜都沒有 離開,這叫「奉持」。下面一句經文:   【拔諸勤苦生死根本。】   這一句是「斷煩惱」,前面是「學法門」。學法門,我們都有這個意願,都非常嚮往 。可是斷煩惱,問題就來了;不但度不了煩惱,被煩惱度跑了。這個地方講得很好,煩惱 是什麼?『勤苦生死根本』。對於生死根本,你很勤奮、你很努力,你念念都不忘。什麼 是「生死根本」?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你什麼時候把它忘掉?你是不是每一天都很努力 、很勤奮的在修,修貪瞋痴,修是非人我,修貪瞋痴慢,你搞這個。這個東西是苦本,是 生死六道輪迴的根本,那你有什麼法子?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拔』,要把這個生死根本 拔掉,要覺悟決定不能夠再幹了。你要真正肯拔諸生死根本,給諸位說,你是真正覺悟了 。如果你還隨順煩惱,還隨順習氣,你還是迷惑顛倒,你沒有覺悟。   所以我們自己每天要反省,儒家孔子教學,都講求每一天應當有三次反省,他是講三 事;佛家懺悔就是反省。我們淨宗同學早晚課誦,我們將晚課選讀的經文,是本經第三十 二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說的是什麼?五戒十善,就是這一句,幫助我們拔除煩惱根本 。你要想拔除,你先要認識它。我們今天依舊隨順煩惱,換句話說,我們對於煩惱的性質 認識不夠清楚,還把它當好朋友看待,還念念不肯離開它,不知道它是個壞人,不知道它 對自己有多大的傷害,認識不清楚。前面跟諸位講,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沒有能力辨別邪 正,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沒有能力辨別利害,我們自己愚痴。   幾時你真的覺悟了,真的明白了,明白什麼?明白這些東西對我有害,知道它是虛妄 ,不是真實,它是個邪法,不是正法,它是惡法,不是善法,它有害,於我沒有利。你把 是非人我、貪瞋痴慢的性質,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自然你就不肯幹了。我們學佛的人在 這個世間,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跟什麼人往來,一片真誠;沒有說我要去見某一個人, 他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我想想怎麼見他,應該跟他講什麼話,累死人了;我們沒有, 一片坦誠。無論見什麼人,無論哪種場合,見佛菩薩也好,見妖魔鬼怪也好,一片真誠, 這就對了,這就叫學佛。佛菩薩是以真誠、清淨、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決定沒有一點 虛假,念念為眾生,沒有為自己。好事有成就,眾生有福;沒有成就,眾生沒福,與自己 一絲毫的利害都沒有。說真的話,眾生有福,我們自己辛苦,要替他奔波勞累;眾生沒有 福,我們自己清閒自在,沒事幹,這都是真正的道理。所以你要覺悟,你要知道「拔諸」 ,諸是眾多,「煩惱無盡誓願斷」,這些煩惱都是生死根本。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140
engram:阿彌陀佛~ 03/27 00:21
AHJKL:推sum板友精進 03/27 00:3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4/27 21:53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4/29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