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這是做學生的態度,做老師的人得到這樣的學生,這也是寶。過去李炳老給我說過, 他說自古以來,一個好的學生想找一個好老師難,可遇不可求。他說一個好老師要找一個 好學生,更難!很不容易。今天我們在此地看到,法藏好學生,世間自在王如來好老師, 師資道合,所以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白,如果遇到這個機緣,要知道珍 惜。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個好學生?具足三慧,『若我得聞』,下面『思惟修習』,聞思修 三慧。真正能將老師教導的,受持讀誦,依教奉行,他真幹。   「聞思修」三慧,在此地略為給諸位同修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千萬不要發生誤會。譬 如,我們在此地講經,這兩個小時你在這裡聞,你聽到了。聽了之後,是不是再回去,去 多想一想,研究研究?這思惟。想明白了,我們再去照做,這修行。要是這個搞法,你也 是菩薩了,三慧是菩薩修的,聲聞、緣覺都做不到,我們這樣子去解聞思修,就全都搞錯 了。聞思修叫三慧:聞慧、思慧、修慧,慧是什麼?慧是戒定慧之慧,才知道菩薩修的, 跟我們初學的不一樣。小乘修戒定慧,大乘菩薩修三慧;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持 戒,得定,開慧,慧開了之後,才有聞思修這三個意思,慧裡面具足這三個意思。   聞是什麼?聞表接觸,耳聽是聞,眼見也叫聞,舌嘗也叫聞,身接觸都叫聞,用一個 字做代表。為什麼不用「見」做代表?文殊菩薩在楞嚴會裡面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六根耳根最利,所以用這個字做代表,用聞思修,不用見 思修,是這個意思,它代表接觸。思是什麼?思代表明瞭,一接觸就明瞭。接觸之後,還 想一想才明瞭,已經墮落在第六意識裡面去了,不能思。所以思在此地代表明瞭,接觸就 明瞭。明瞭當然就不迷,不迷就叫修所以諸位要曉得,聞思修是同時的,沒有先後次第 ,沒有時間的間隔,所以叫慧,就是戒定慧那個慧。菩薩修三慧,三慧在哪裡修?在布施 修,在持戒修,在忍辱修,在精進修,在禪定修,在般若修。所以三慧落實在六波羅蜜, 日常生活六個綱領,落實在這裡,這是同修們必須要搞清楚的。法藏在此地不是凡夫,從 這一句我們就曉得,他戒定慧成就了。這是世間自在王佛會下的高足、好學生、好弟子, 他有這樣的成就。   末後這一句,『誓滿所願』。他發大誓願,只要老師教導他,他能夠聽聞之後,一定 能夠實踐他的願望。他的願望,就是後面所講的廣求、選擇。這說明極樂世界不是憑空造 的,不是隨著自己意思造的,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優良的大成,捨棄一切諸佛剎土粗惡的 境界,選擇精美精華的來建造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殊勝是從這兒來的,這是他的願望。我 們繼續再看底下,這是「佛為宣演」,是佛給他開示。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   這兩句話是觀機,觀機說法。如果不是這類根機,給他說了,沒用處。佛對於這個學 生,知道他『高明』「高」是說他有德行,「明」是講他有智慧,這是學生接受老師教 導基本的條件。有智慧,沒有德行,善知識不會教你的;有德行,沒有智慧,善知識還是 很樂意來教你,德行在第一。孔老夫子教學,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夫子四個科目,第一 個是德行,第二是言語。我們聽了不能不謹慎,「口為禍福之門」,諸位同修學《內典講 座之研究》,這裡面舉了很多例子,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家庭的興 旺,國家的興衰,言語是關鍵。所以夫子在德行之下,就是教你怎麼說話,你要會說話。 第三才教政事,政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教給你謀生的一些技術,我們現在講技能的教 育,技術能力的教育。你學了之後,你將來在社會上有一技之長,有謀生的能力,有服務 社會的能力。最後才是文學,提高你精神的生活,這是像詩詞歌賦這一類的,這一類擺在 最後。佛家的教學,也是把德行、智慧擺在第一,言語在本經裡面尤其重視。世尊在本經 教給我們修行,必須要遵守三種淨業,把「善護口業」放在第一條,這個意思豈不是跟孔 老夫子完全相同嗎?把「善護身業」、「善護意業」擺在後面,口最容易造業。   『志願深廣』,尤其難得。你有德行、有智慧、有學問,你沒有志願、沒有慈悲,那 也枉然!你只能自利,不能利他。所以一定要有大慈悲心,這個志願就是大慈大悲,念念 為法界一切眾生去想。不僅是大慈悲,清淨的大慈悲,平等的大慈悲,難得!「深廣」, 法藏他要普度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平等一起證得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你說這個多希有! 這樣的學生到哪裡去找?諸佛如來生生世世教化一切眾生,也難得遇到這麼一個學生。所 以這一句是觀機,科判裡面講「知機」。下面再為他說法,應他所求。   【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 法時。經千億歲。】   法藏請法,要求世尊為他「廣演諸佛無量妙剎」。佛果然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諸 佛剎土』,「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如果要說是數字,這個數字不大。《彌陀經》上告 訴我們,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個佛國土。十萬億跟二百一十億比,這數字 太小了,諸位要知道,此地這個數字是表法的。如果我們以《華嚴經》上所說的,《大智 度論》上所講的,這是代表圓滿。佛法裡面用數字代表圓滿,常常講的七,七代表圓滿。 所以《彌陀經》上講的七,不是數字,是表圓滿。《華嚴經》上用十表圓滿,一到十是表 圓滿,它不是數字。   在本經我們前面看到,本經經文雖然不多,這一部經的教義圓滿具足一切義理。所以 在這個經裡面,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這些教義無不具足。前面我們讀到「賢 護等十六正士」,十六表圓滿,密宗裡面常用十六表圓滿。二百一十億是七的大圓滿,三 個七是二十一,二百一十億就是二十一的大圓滿,密宗裡頭也常用二十一代表圓滿。所以 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就是前面法藏所希求的諸佛無量妙剎。佛沒有打折扣,他要求的是 無量佛剎,佛只給他講二百一十億,那不是打了大折扣?怎麼能滿足學生的願望?自古以 來,老師教導學生,觀察學生的根性,根性裡頭還有一個重要的,看他的誠意;一分誠敬 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法藏今天有十分誠敬,如果世間自在王只跟他講二百 一十億諸佛剎土,對不起他。如果二百一十億是個數字的話,那只一分誠敬,人家十分誠 敬,你跟他說一分法,你怎麼對得起他?如果他只有一分誠敬,佛跟他說法不會說兩分。 為什麼?兩分他容不下,他只有這麼個量。世尊的示現隨機應量,你需要多少給你多少, 你能接受多少給你多少。所以這是代表大圓滿,就是前面講的無量的意思。 (s:我們跟人說話、勸人、教人,也當如此觀察謹慎。多了不僅無法利益別人,反而使 人生煩惱。所以要有智慧、有耐心,抓到空檔就慢慢灌輸,把對方的量養大。要靜 心、耐心、細心去想如何是對方最能接受的,而不是自己想講什麼。自勉之。)   佛給他說些什麼?說這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功德、嚴淨、廣大、圓滿』,這是舉出 四個例子做一個代表。「功」,是你修學的功夫,你修學的功夫大,你所得的果報也大, 你修學的功夫深,你得的果報也深。所以功德,這個德字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功是因, 德是果報。功德跟福德不一樣,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譬如持戒,持戒有功,定就得到, 定就是德。持戒要沒有功,你不能得定,但是持戒是福,嚴持禁戒你得福報,你不能得禪 定。得禪定,持戒就有功。所以戒律持得再嚴,不能得定,你持戒沒有功,沒功夫。為什 麼沒有功夫?你的煩惱還常常起現行,定能伏煩惱,能斷煩惱。   為什麼持戒不能得定,沒有功夫?犯了一個很大的錯失過錯,「常見世間過」,你持 戒就沒有功夫了。不但沒有功夫,而且還有麻煩,為什麼?瞧不起別人,自己以為自己戒 行很高超,一般修行人都不如,都比不上,這是增長貢高我慢。如果這種修行法,果報就 不好了,怎麼?阿修羅裡頭受報。阿修羅有福,貢高我慢,所以果報在修羅道。也許你覺 得修羅也不錯,未必。你去讀《楞嚴經》,修羅有人間修羅、有餓鬼修羅、有畜生修羅, 你到哪一道去當阿修羅?不一定是天道,你要有天的福分,你才能當天阿修羅;如果沒有 天的福德,你的阿修羅不在天上。這些因因果果,我們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一點都 不能夠差錯。   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世間人施財、施法,都是福。法師在講台上講經說法是法布施, 也是福報,也是搞的福德,不是功德。怎樣講經說法,把福德就變成功德?古德告訴我們 「隨文入觀」,你講經說法就是功德,就超過福德。你講到這個經文,自己這個心就入了 這個境界。如果不能入經文的境界,全都是福德,來生得聰明智慧,得這個果報。所以戒有功,得定就是德。修定有功,開慧就是德,開智慧。所以你就曉得功是因,德是果。   唯有功德,才是真正的莊嚴。為什麼?功德裡面有德行、有智慧,戒定是德行,從定 開慧,那是真實智慧,德行、智慧才是真正的莊嚴。「淨」,清淨,如果不是從戒定慧成 就的,哪來的清淨?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淨土從哪裡來的?淨土從清淨心來的,心淨則 佛土淨。我們在講席裡面,曾經多次的給諸位報告,人到中年以上,都感覺到健康很重要 ,都愛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生命。怎樣保健?清淨心最重要了。心清淨,身就清淨 ,就得健康長壽。也許有同修曾經聽人說,人的壽命是一定的,長壽是他命中注定得長壽 ,命裡沒有那麼長的壽命,也沒有辦法延長。現在人說醫藥發達了,很多人壽命比前一個 世紀要長,這個話說的,我們聽起來感受不一樣。如果真的這一些醫藥藥物治療保養,能 夠把壽命延長,因果定律不是推翻了嗎?哪有這種道理?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的人,他不會 同意這個說法。可以說保健減少疾病,或者讓疾病減輕,決定不能夠延長壽命,不可能的 事情。   而且病痛,在佛法裡面講有三種。所以種種保健,只能夠保生理健康,只能保這種病 。冤業病保不住,像《慈悲三昧水懺》裡面,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藥就沒用,世間什麼 樣的藥對他都沒效果。冤家債主來找你,那不是生理的病,冤業病。現在在這個社會上, 在中國、在外國許多地方我們看到,說是有一些東西附在身上,他的身體、意識都不能夠 作主,聽別人擺布。那是什麼?冤業附身。再進步的藥物,再高明的大夫,沒有辦法治好 ,證明藥物的能力很有限,這是治不好的病。另外還有一種是業障病,那更糟糕了!冤業 病還有個方法調解,遇到這個,我們誦經、拜懺、念佛給他迴向,他要肯接受,他就離開 ,你病就好了,冤業病。你要真正誠心誠意去做,有的時候很有效,大多數都能接受,都 可以化解。第三種叫業障病,是自己或是過去、或是今生,造極重的罪業,那個感得的病 痛,既不是冤鬼來找你,又不是生理上的病,那個病就很難治。這三種病態,我們時時刻 刻都會遇到,都會見到。業障病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治療,真正懺悔,徹底懺悔,行!這是 懺除業障。   諸位一定要曉得,這個世間一切的醫療,我們中國人常常迷信進補,功效非常有限。 清淨心是第一,人心清淨,人心真誠,人心慈悲,就是冤家債主見到,也不敢隨意的來殺 害你。為什麼?你有護法神保護你,你有一些善神照顧你,他不能貼近。如果你心地不清 淨,你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還有貪瞋痴慢的念頭,那個麻煩可就大了,你的冤家債主就 得其便,有隙可乘,你沒有善神保佑,沒有護法神照顧。我們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看 ,悟達國師這個冤家債主不是一世的,都是以前的,為什麼不能報復他?他在第二世的時 候出家,第三世也出家。這一次遇到的時候是第十世,十世他都出家,他有修持,有護法 神保佑,這個冤家不能貼身。到第十世的時候,這才做了國師。諸位要曉得,佛門裡面大 德,地位那麼高,決不是一生的成就,一生的修學到不了這個位置。悟達國師十世高僧, 使我們想到古時候,被帝王大臣尊敬的這些大善知識,不是一世修行的,多生多世修行的 成果。   他是皇帝的老師,誰不尊敬他?皇帝供養他一個沉香寶座,他接受之後,生了一念歡 喜心,一念傲慢的念頭,覺得天下出家人都比不上他。這個念頭才生,護法神就趕緊跑掉 ,你沒有德行退轉了,都走了,冤家債主找上身,幾乎送了命。所以德行不可以虧欠一點 ,一個念頭錯了,就不得了。如果念念錯,注定墮落,三途去了。我們讀了這些典籍,要 知道提高警覺,那些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好的樣子,這些人示現種種過失,我們 要認真反省,決定不可以犯。十世高僧動一個惡念,惹了這麼大的麻煩,我們是凡夫,我 們起心動念造業,將來還得了嗎?《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要常常讀,那個經上是世尊大 慈大悲,說出末法出家人的弊病,我們常常念念,看看自己有沒有犯?如果自己裡面犯得 還很多、犯得還很重,自己就要曉得,我們自己的前途決定是阿鼻地獄。不要以為念佛就 能往生,沒那麼容易。   西方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心地不善,古德講念佛念到「風吹不透,雨打不 濕」,你也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真正往生,念到什麼?念到心清淨。我們在講席裡也常常 提醒同修們,念佛要把煩惱念掉,要把習氣念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個心才動,就一 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壓下去,這叫功夫。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有什麼用處?那 就是古德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的目的,《彌陀經》上講 得很好,「一心不亂」,念佛的目的是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現前,然後 才能真正懂得古人所講的「心淨則土淨」。這是決定得生淨土的條件,心地清淨。   宗門裡面話,「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心就清淨了。外面這一些五欲六塵在誘惑我 們,我們稍稍貪圖就壞了。所以那個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趕緊換掉,古 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覺了,要覺得快,不要讓這個 念頭相續,念佛是這個念法,念佛功夫從這個地方論。內不動心,內裡頭沒有妄想、沒有 煩惱。內裡煩惱起來,妄想起來,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在這個地方做功夫。外不著相 ,內不動心,這個念佛就如法,如理如法,這個念佛就有功德;念佛是功,煩惱伏住是德不但世間一切法不受誘惑,出世間法也不受誘惑,一句彌陀念到底,在這個世間一切隨 緣而不攀緣。隨緣就自在,這是真正的幸福。「淨」這個字,我們要重視它,特別重視它 。   「廣大圓滿之相」,廣大圓滿是極其形容,形容什麼?形容功德廣大圓滿,嚴淨廣大 圓滿。佛將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這一切理事因果、功德嚴淨之相,先給法藏菩薩 介紹,給他說明。不但給他說,前面要求廣演,所以底下講『應其心願,悉現與之』,佛 說到哪一尊佛國土,就把這一個佛國土的現象,呈現在他的面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 ,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畫面,讓你看清楚。不但給你講,也一個一個的現給你看,「悉現 與之」。   十方世界無量無邊,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辦得到的,底下說『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一歲是一年,你看看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佛那裡求學,多少時間?「千億歲」。我們這 個地方學上個兩年、三年,這麼長的時間,人家在那裡學的是千億歲,當然他壽命長。前 面說過,世間自在王住世,講經說法四十二劫,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 四十九年。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業障重,壽命短促,活在這個世間,一定要受生老病死苦, 業報。所以我們從世間自在王那個社會狀況來看,他們的壽命很長,他講經說法四十二劫 ,他住世決定比這個長。我們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的壽命,世壽七十九歲; 我們中國人講八十歲,八十歲講虛歲,佛是七十九歲入滅的。如果照這個比例的話,再加 一倍的時候,那個時候人的壽命,總得七、八十劫。   所以千億歲的時間,在他們來講,也不算是短時間。有這麼長的時間,才能把「諸佛 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才跟他講清楚,才給他示現清楚,沒有這麼長的時間怎麼 行?這也是告訴我們,修行一定是長劫,絕對不是短時間就能成就。現在還有人說什麼「 本願念佛」,等到臨命終時,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這是太難得了,太殊勝了。平常 可以胡作妄為,到臨終一念就行了,大錯特錯!阿彌陀佛求學,要用一千劫的時間來聽經 聞法,你什麼都不要聽,臨命終時一句阿彌陀佛就能作佛,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千萬不 要把《無量壽經》錯解了。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對照七、八十劫的人壽,我們要很慚愧懺悔,業障重煩惱重,感得如此短命。 簡直是當生即死。 但如此煩惱五濁惡世,又能一心精進念佛,即能超越他方國土千萬億劫修行。 這也是我們剎那即永恆的機緣。 我們大家要加油!什麼事牙一咬就忍過去了! ^^ -- 《正法念處經》云: 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 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221.248 (03/31 15:4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02 21:43
j45xu3:念佛是功,煩惱伏住是德 05/02 21:43
j45xu3:不要以為念佛就能往生 05/02 21:43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5/06 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