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78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一面,經文第七行,從第三十二願看起: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我們先看這一願。在這一章裡面,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一品經用的功力最深,而且是 三個人合作會集成的。我們在梅光羲大師序文裡面,看到會集這一品經,有當時顯密大德 慧明老和尚、夏老跟梅老三個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這個四十八願。會集的形式是 將原譯本經文的格式都保全了,所以他分為二十四章,每一章有願文若干,並不相等,合 起來四十八願。在二十四章裡面,這一段是第十六章,包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這三 願。   『生我國者,善根無量』,這一句是總說。我們學佛,諸位必須要深深體會到「佛」 是什麼?學佛,問你佛是什麼,答不出來,你這個佛叫白學了。「佛」這個字是古印度梵 文的音譯,中國古時候沒有這個字,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當時為了翻譯經典,造了不少 的新字,所以佛這個字,是佛教傳到中國來所造新字之一。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弗字,沒有 人字邊,你們在古籍裡頭看到的。印度這個佛陀他是個人,所以我們就假借「弗」字的音 加一個「人」,說這個佛是人,是這麼樣造成的,音譯。意思是什麼?要用現在的話來說 ,是一位具有圓滿智慧的人,就叫佛。智慧要不圓滿,那就稱菩薩。菩薩的智慧還沒有達 到究竟圓滿,達到究竟圓滿這個人就稱之為佛,所以佛不只一個人,佛太多太多了。釋迦 牟尼佛真是很簡單隨便給我們介紹一下,《佛名經》裡面就給我們介紹了一萬二千多尊的 佛號,虛空法界智慧達到究竟圓滿的人很多,不是一個人,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的 。既然知道佛是圓滿的智慧,我們學佛學什麼?我們學圓滿的智慧,這叫學佛。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我們把它寫成十句、二十個字,諸位同修都 能夠記得很清楚、很明白,這二十個字把整個佛法都已經包括了。佛對一切眾生的教誨, 不外乎:一個是教你怎麼存心,一個是教你怎麼生活。它是非常實用的教學,絕不談玄說 妙,踏踏實實,對我們好處利益太多太多了,所以它是生活教育。佛教給我們用心,要用 「真誠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用「清淨心」,清淨決定沒有染污。諸位要曉得,自私 自利的念頭是污染,是非人我是污染,貪瞋痴慢是污染,佛這些全都沒有,心地清淨,一 塵不染。佛心平等,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些記載,佛對於任何一個人 都非常謙虛恭敬,遇到人有困難的時候,佛隨時盡心盡力幫助大家。佛在行走的時候,看 到有年歲大的人,挑一個擔子挑得很重,他就接過來替人家挑一段路;佛看到老太婆年歲 大了,穿針穿多少次都穿不進去,釋迦牟尼佛看到趕緊接過來,把它穿好交給她,佛慈悲 !你看看佛雖接受乞丐的供養,他的態度跟接受國王的供養沒有兩樣,我們在這裡看到人 家「平等心」。諸佛菩薩,連中國孔夫子、孟夫子這些聖賢人,我們在《論語》、《孟子 》裡面所看到的,他們對於任何一個人,社會上沒有地位、非常卑微之人,他們都是鞠躬 致敬,決定不會輕慢一個人,平等心!第四句是「正覺心」,正覺是什麼?充滿了智慧。 前面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是心之體,真誠、清淨、平等如何落實?落實就是智慧, 就是愛心、慈悲,這兩句是落實。我們常講圓滿的智慧、高度的藝術,那是愛心,平等愛 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這是教我們用心。   這個心如何落實在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應酬上?佛指示我們,我們把它歸 納四點: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是佛華嚴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何謂看破?看破 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一絲毫 沒有疑惑,沒有差誤,這是智慧的流露,放下是慈悲的流露。放下什麼?不是叫你把工作 放下,那你就錯誤了。不能說學了佛,家也不要了,事業也不要了,你完全把佛的教誨誤 會,那佛真是喊冤枉!佛沒有這樣教人的。佛教給我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 下貪瞋痴慢,教我們放下這些,而積極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無論從事哪 一個行業,我們有我們的職責、有我們的本分,我們職分之內的事情,盡心盡力把它做好 。做好是對社會服務,不是為自己,為自己的事情馬虎一點無所謂,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 ,為社會,為眾生,馬虎不得!   如果你要是「我這個事情是我自己的,與社會眾生沒有關係,可以馬虎一點」。不可 以!諸佛菩薩不如是,諸佛菩薩這個身體,身體是不是為自己?不是的!這個身體是為一 切眾生服務的工具,我把這個身體照顧好是為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你們想一想,這個 意思深,起心動念點點滴滴為眾生。那我一個人在房間裡,沒有人看到,我可不可以隨便 馬虎一點?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人沒有看到,鬼神看到,我們做好榜樣並不是只是做 給人看的,也做給鬼神看。連儒家也是這樣教導我們,「君子慎獨」,獨是你一個人居住 ,沒有人看到,也不可以失禮,也不可以疏忽小節,也如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恭恭敬 敬,哪裡敢輕慢?古時候世間讀書的君子都明白這個道理,都能夠謹守不犯,所以他德行 能成就,學問能成就,功業能成就,不是沒有道理。   今人不如古人,哪些地方不如?所受的教育不如,現在這種氣象,我們已經看不到了 ,想想自己也做不到。毛病到底出在哪裡?《無量壽經》上佛給我們說了幾句話,「先人 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我們的前一輩對我們的教育疏忽了,我們的前一輩,父母 、師長、長輩沒有做好樣子給我們看。這個話佛說的,想一想有道理,我們今天所做的榜 樣,比我們上一代更差,這就所謂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自己的形象壞了,底下一 代看著我們這個形象以為是正常的。我對於這一樁事情非常憂慮,我不曉得同學們有沒有 想到這問題的嚴重性,我們眼看底下這一代,二十年後、三十年後他們是社會中堅,如果 思想言行還不如我們這一代,這個世界災難就不能避免。災難的因是什麼?因是種種不善 業,這是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善因善果,惡因則有惡報。我們社會一般大 眾心裡想什麼?他想的是善還是惡?他說什麼?說的是善還是惡?做的是什麼?我們只要 從這三方面觀察,這個社會安危、吉凶禍福就都明白了。   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放下一切不善,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見解、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 為,放下這個,提起善的。善惡有沒有標準?有!佛給我們一個很簡單的標準:五戒十善 。道家也給我們做了一個標準:《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是印光大師在清末 民初極力提倡的,是善惡的標準。我們以這個標準來觀察現前的社會,看看海內外每一個 國家地區,世界上有一些宗教家們所說的世界末日,我們就明白了。到底有沒有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可不可能避免?我們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放下一切不善, 提起一切善法,這是佛菩薩。佛法不消極,佛法是真積極,佛法不落伍,佛法永遠在精進 ,能夠遵守佛的教誨,放棄我們自己的成見,接受佛菩薩的教訓,依教奉行,我們的生活 就能得到大自在。佛教給我們在世間,如何能過到真正自在的生活?要懂得隨緣,隨緣而 不攀緣,我們就得自在。   我末後加上個「念佛」,這都是佛教給我們,如果不知道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 近阿彌陀佛世尊,我們縱有成就,不圓滿!佛說了,你這一生有能力、有修持,你能夠超 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生到一真法界。你剛剛到一真法界,這是圓教初住菩薩。《華嚴》 的教義,初住菩薩要圓滿成佛,需要多長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在華藏世界修行,時間 太長太長!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西 方極樂世界。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快,在華藏世界修成佛果需要三個阿僧祇劫,到 極樂世界去修行,像他們這些法身大士、圓教初住的人,宗門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 法身」,這一種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用三天就成就了,然後你才明瞭為什麼文殊、普 賢要去。所以西方世界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做 代表,諸佛的代表,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我們今天再念這一句經文,「生我國者,善根無量」,我們要不修積善根怎麼行!什 麼是善根?我們總結世尊一代的教誨,這十句二十個字就是善根,「真誠、清淨、平等、 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無量無邊的善根,我們要不認真修 學,不行!《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決定 不是說我每天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就能往生,未必!沒有善根的不行。天天念佛,一 天十萬聲佛號,沒錯!如果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善根,到了極樂世界,這個看不 順眼,那個不願意,天天跟人吵架,那怎麼可以,是不是?我們在經上看到世尊給我們講 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問問你自己是不是上善?你要不是上善 ,到那裡天天跟人鬧彆扭,不是把極樂世界給鬧翻了。   於是我們就想到,我們要想往生,最低限度要做到許哲居士的標準,一生沒有發過脾 氣。「這不行!我過去沒有學佛,常發脾氣」,從今天起就不要發脾氣,一直到你往生不 發脾氣,你才能真的往生,真的想見阿彌陀佛。你常常發脾氣,換句話說,你這一生見阿 彌陀佛的機會沒有了,你等來生來世,哪一生哪一世你不發氣,不怨恨一個人,不埋怨一 樁事,你念阿彌陀佛才有資格到極樂世界去。「可是這個事情難,好難!」告訴你不難, 為什麼?求人難,這個事情求自己,不是求別人。要有智慧,發脾氣只有害事,害自己, 害別人,於事無補,應當放下的一定要放下,應當提起的一定要提起。經論裡面所說的善 根:無貪、無瞋、無痴,這叫三善根,我講的話雖然不一樣,意思可以貫通。所以學佛的 人,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念頭才動,趕緊「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壓 下去。要想自己功夫得力,沒有別的,決定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動念想到我自己的利 益,告訴諸位,你這一生不能往生。   我跟大家講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真正想往生、想成就,你要從這個地方把念頭轉 過來,起心動念想社會大眾的幸福,不想自己。我們要學諸佛菩薩,捨己為人,念念之中 都要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的項目是什麼?我要出這個題目來考你,你能答得上來嗎?佛 教我們為一切眾生服務的項目是哪些?菩薩的六波羅蜜,六個項目,第一個是「布施」, 我們有沒有做到?布施裡面有三大類:「財布施」,我們有財力,願不願意幫助一切苦難 的眾生?財力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看到人家有缺乏的,我們是不是願意幫 助他,歡喜很快樂的幫助他;內財是體力,今天講做義工,他需要人照顧、需要服務,我 們用我們的勞力為他服務,這叫布施,財布施。「法布施」是影響他、教導他,佛給我們 說了法布施三個目標:第一個是轉惡為善,他不懂,我們要表演,要做給他看。法布施不 但是言語教導他,身體要做榜樣給他看,讓他看了之後會覺悟,幫他「轉惡為善、轉迷為 悟、轉凡成聖」。我們有沒有做這個法布施?第三種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眾生遇 到危難的時候,恐怖的時候,我們去安慰他、去保護他,解除他的恐怖危難,這一類的屬 於無畏布施。佛教我們第一個項目,我們有沒有落實?這叫行善,只有眾生,我活在這個 世間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決不是為自己的。   「無我、無私」,我常常念著這兩句話。今天有位同修送我一個印章「無私無我」, 這真是有感應,我看了刻得不錯。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轉,轉迷為悟,轉凡成聖,就從這個 地方轉。眾生念念當中希求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惡,我們怎樣幫助他斷惡?我們 自己先把它離開。你們要,你看我都不要;你們求,我都不求。你們世間人要求富貴,要 求名利,你看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他是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可以繼承王位,他捨棄掉 了。世間人所希求的榮華富貴,釋迦牟尼佛全都得到,統統捨得乾乾淨淨,做出樣子來給 你們看。為什麼?那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希求這個、享受這些,你冷靜去思惟,那 是造業。你造的是善業,也不過是三善道的果報,造的惡業那就更可怕。總而言之,你脫 離不了六道輪迴。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怎樣脫離六道輪迴?你把這些東西放下、捨棄掉, 名聞利養,釋迦牟尼佛連邊都不沾,飲食起居得大自在,別人供養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分 別,沒有執著,沒有選擇,這個人叫佛。他是示現給我們看的,教我們的。   我在早年念皈依誓詞,念到「皈依佛,二足尊」,我常常懷疑,我想不通。「二足尊 」這個二是智慧、福報,智慧沒有問題,我相信。為什麼?如果不是圓滿的智慧,他怎麼 能說出這一部《大藏經》,我們世間人說不出,不要說那麼多,我們說一部也說不出,所 以智慧沒有問題。福報那就有問題,釋迦牟尼佛天天出去討飯,這哪裡叫福報?到以後慢 慢深入經藏,才恍然大悟,我才承認釋迦牟尼佛大富大貴。什麼叫大富?生活沒有缺乏, 物質生活不缺乏就是大富。何必要堆積一大堆,堆在那裡,用不著!他不缺乏。大貴是什 麼?他並沒有地位,他也沒有頭銜,他受到一切眾生的尊敬,一切眾生都願意聽他教誨, 大貴!帝王也做不到,人家未必是對你心服口服,可是釋迦牟尼佛一切眾生對他真的是心 服口服。所以我在這個地方看出佛家的富貴,不是世間人所能夠相比的,他的成就就是無 量善根的成熟,無量善根的感應,我們不修怎麼行? (s:這樣說我就想到證嚴法師、淨空法師這些大善知識,他們也是大富大貴啊!)   有許多同修問我,這「善」從哪裡修起?我不曉得講了多少遍,放下自私自利,為一 切眾生服務。標準就是佛給我們講的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 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落實在布施裡面,布施記住:就是為一切 眾生服務,要落實在這裡面,這個人叫真修行,這個人叫行菩薩道。   菩薩行持,第二條是「持戒波羅蜜」。什麼叫持戒?六度裡面的持戒跟通常持戒的意 義不一樣,六度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所以持戒廣義的就是守法,世尊對我們的教誡我 們要遵守,國家的法律規章我們要遵守,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道德禮俗,我們都要遵守 ,這些全都在持戒這個範圍當中。我們為別人服務,要懂規矩,要守法,不是說我為你服 務就可以馬虎一點,不可以!守法裡面有一個根本的原則:敬人、敬事、敬物。普賢十願 第一條「禮敬諸佛」,如果你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恭敬心,你遵守那個法,那是假的不是 真的,你是別有企圖、不懷好意。所以內心要真誠恭敬,自然符合法度。守法,好事!世 間第一等好事。別人並沒有明瞭,我們介紹他,他不能接受,你要懂得,他不能接受的時 候,我們這個時候就不能送禮,不要送錯了,人家起了疑惑、起了誤會,一定要懂得時節 因緣。   然後佛又教給我們「忍辱波羅蜜」,忍辱是什麼?耐心。諸佛菩薩都有耐心,這個眾 生這一生不能度,不要緊,來生再度他;來生還不能度,十生、一千生、一萬生之後,佛 很有耐心,不著急。不像我們眾生心裡毛毛躁躁的,恨不得立刻把眾生都度成佛,哪有這 個道理!行不通的。要學諸佛菩薩的耐心,一點都不著急,等待時節因緣。因緣沒成熟, 充實自己;因緣成熟了,為一切眾生服務,時間決定不空過,充實自己是準備將來要更圓 滿的服務。由此可知,「獨善其身」還是為「兼善天下」,並沒有一時一刻把眾生忘掉, 沒有!念念為眾生服務,這是真實善根。第四條叫「精進」,精進用今天的話來說,「日 新又新」,天天求進步。絕對不是墨守成規,他天天在求進步,無論是在智慧要有進步, 德行要有進步,幫助眾生服務的技巧也要有進步。   第五個項目是「禪定」。什麼叫禪定?禪定不是叫你每天盤腿面壁,那個禪定有什麼 用處?禪定是指胸有主宰,不輕易被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叫禪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 夠如如不動,我們在講席裡面所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禪定。輕易 被人家幾句話就動搖,你完全沒有定力,沒有定力你成就就很難。我剛才在二樓客廳,我 們一些同學來告訴我,大家受持《無量壽經》會集本,也在講這個本子,說台灣今天有不 少人反對這個本子,聽了之後心裡就疑惑。這就說明什麼?你沒有定力。如果自己有定力 ,全世界的人反對,我還是依教奉行,我有成就。沒有定力,哪裡能成就?不但「一心」 你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最後是「智慧」,智慧是對於一切事理、性相、因果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出世法一切通達,這是智慧。   佛教給我們這個六條,我們能用在生活上?能用在工作上?你能夠應用在工作上,落 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是行菩薩道。什麼叫行菩薩道?換句話 說,你過的是菩薩生活,你不是凡人生活,過菩薩生活的人。你們想一想是不是已經超凡 入聖,達到世尊教學最高的境界:超凡入聖,這才叫真學佛,這個佛法學了才管用。如果 不能落實,這佛法學了,學了多少年,一條也沒用上,白學了!還是隨順煩惱,每天還是 憂愁,還是苦悶,對人對事依舊是許許多多的障難,這不但是說學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 這一句話還談不上,你簡直沒有入門,佛的門路沒有摸到。說功夫不得力那對你就很恭惟 ,連佛的門路都沒有摸到。 == 南無阿彌陀佛。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63
a1014a:隨喜 06/02 16:53
hallcom:隨喜 06/02 20:31
j45xu3:阿彌陀佛 07/12 07:58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9/14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