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79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一面,倒數第六行,從第三十三願看起: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這是「光明慧辯願」。我們再把下一願念出來:   【善談諸法祕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前面第三十三願,上面我們曾經讀過,彼佛壽命無量,國中天人,也就是往生到西方 極樂世界的人,壽命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無量。佛的光明無量,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 使凡聖土下下品往生的人,『身頂皆有光明照耀』。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看得出來,西方 世界確實是平等法界。「身頂皆有光明」,這個地方要注意到,身是身光。我們在有些地 方看到佛的畫像,畫像佛的身邊統統都有光,頂有圓光,身光是這個意思。   「光」代表智慧。我們在經上看到,阿彌陀佛身頂光中,都能化現無量無邊的諸佛。 佛又放光,遍照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你從這裡看,這個景觀多麼的殊勝。佛如是,生到那 個地方的人也如是。這一種景象究竟從哪裡來的?佛有這個景象,大概我們不覺得希奇。 佛是證得圓滿的果位,換句話說,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也斷盡,無明煩惱亦盡,當然 自性本具圓滿的般若智光,也是圓圓滿滿顯示出來。這是古人所講的「內光外發」,發現 在外面,這個光遍照法界,所以稱為「光明照耀」。   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佛的光照,也就是說我們的自性本具般若智光,不 但智光,而且還有德能、還有相好,統統圓滿具足。我們今天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我們 把自己的智光,轉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所以你要問你的般若智光在哪裡?你的煩惱 習氣就是,你把它變成煩惱習氣。你的德能,變成我們現在拙笨的形態;相好,變成醜陋 的身相。都是自性本具智慧德相,我們今天把它變成這個樣子,很可悲哀!   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恢復自性般若智慧德相而已,我們要明瞭。佛告訴我們,我們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是很不幸,無量劫前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智慧,就變成煩惱; 迷失了德相,就變成我們現在有漏的身體。佛與法身大士覺悟了。覺悟了,就把有漏的身 相,又恢復到自性性德圓滿現前,就是這麼一樁事情而已!我們現在每一位同修,都非常 羨慕佛菩薩的智慧、羨慕佛菩薩的相好。佛確確實實教導我們,我們要能夠聽懂,要能理 解,要能夠相信,要能夠依教奉行。什麼叫依教奉行?認真去轉境界。迷得太久了,迷得 太深了,轉境界談何容易?可是不能不轉。不轉,你就不能成就,你依舊還去搞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是太可怕!我們不能不知道。   頭一樁大事,開智慧。智慧從哪裡開?清淨心開。如何能得清淨心?放下緣慮,你心 才得清淨。我們能不能真正放下?古時候修學的環境好,身外誘惑少,比較容易成就。我 們現在學佛,實在是大難,大難!心定不下來。   我們如果稍稍留意一點,你就會發現,古人所說的「父不父」、「子不子」,今天這 個社會就如是。方東美先生早年告訴我,這個話四十多年前、將近五十年前,半個世紀了 。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要求到學校裡去聽他的課,他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 生、學生不像學生。我當時聽到這個話,很不容易體會到這個意思,現在完全明瞭。現在 整個社會,真是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我們想學東西,到底跟誰學?不知道!你 還能學得出來嗎?你說我跟這個老師學,未見得!別人說幾句話,聽他的,馬上就跟他走 了,背師叛道!但是這個罪名不應該加給他,為什麼?他根本就沒有把那個人當作老師, 他哪裡背師叛道?他根本就沒有師,他也沒有道!背師叛道,他還有個師、他還有個道, 現在是你根本連師道都沒有,他背什麼?他叛什麼?所以說背師叛道,那是尊重他、抬舉 他。不管什麼人說的話都聽。   現在書店裡面,我到書店去過幾次,這邊的大眾書局,很大的書店,我一進去,這個 磁場非常不好,不像從前,從前那個書店進去,磁場好,書香味。現在書店一進去,頭腦 要爆炸,烏煙瘴氣,這是什麼東西?充斥了邪知邪見,它不是正法,所以走進去人會頭昏 ,很不正常。如果你們細心去比較比較,你們到幾個大書店去逛逛,在裡面待上半個小時 ,你到這個地方的佛堂來待半個小時,你感受一下兩邊氣氛,立刻就能辨別,真的不相同 。這就曉得,現在書店裡賣的是些什麼書,那個書本裡頭是些什麼內容,教人幹什麼。今 天報章、雜誌、電視,連書店,網路就更不必說了,這些是社會教育,把社會教成這個樣 子;什麼社會?動亂的社會,不安的社會。住在這個世間,身心不安,顯得憂鬱、煩躁。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兒童、學生自殺?自殺率一天比一天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 象?活得不耐煩,這個世間太煩了。   我們算是有幸,無量劫來種的這一點善根福德因緣,遇到正法。要想修學有成就,不 論古今中外,還是一個老規矩、老原則,永遠顛撲不破的,那就是老師。釋迦牟尼佛在《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一句話就教給我們親近明師、親近善知識。《華嚴經》末後做出 示範給我們看,善財童子參訪善友,善友是老師。尋師訪道。我們能不能學善財?沒有資 格!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像善財那樣尋師訪道?佛家有標準,過去儒家也有標準,一定要 開悟。五十三參是悟後起修,善財童子開悟了,他悟的是什麼境界?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這個境界。他的老師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表智慧,從文殊菩 薩那裡開智慧。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總斷了,見思煩惱沒有了,塵沙煩惱沒有了,無 明也破一品了,這是他在文殊師利會下,文殊是他的老師,他有師承。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你畢業了。古人講出師,你可 以離開老師,可以有資格到外面去參學。如果你一品無明沒有破,你沒有資格參學。怕的 是什麼?聽這個也不錯、聽那個也不錯,你的信心就動搖,你的前途就毀掉了。所以老師 對待學生,約束非常嚴格。我過去學習的經歷,曾經跟諸位報告很多遍,提供諸位做參考 。你要想真有成就的話,要守老規矩。現在善知識不只是可遇不可求,遇也遇不到,求更 不必想了。在這個時代,我們怎麼辦?古大德、前一輩的善友教導我們,做古人的私淑弟 子,這個辦法好!找一位古大德作老師,那人不在了,人不在他的著作在。李炳南老居士 教我以印光大師為師。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他謙虛,他說我們是同學,我們都依靠印光 大師。怎麼個依靠法?天天讀《文鈔》,天天學習《文鈔》。《文鈔》是印光大師對大眾 的教誨,我們發願做印光大師的好學生,接受他的教訓,依教奉行,這就是印光大師的學 生。什麼時候自己真的有覺悟、有見地了,什麼叫見地?有能力辨別世出世間法的邪正是 非真妄,有這個能力辨別,你就可以去參學;沒有能力辨別,不能參學,這個自己要知道 ,因為現在沒有人約束你,自己勢必要約束自己。如果沒有能力,聽到別人說話,還會被 外頭境界動搖,這就不行。對自己所學產生疑惑,這還得了嗎?   譬如我們今天學的這個經本,這是一個新的會集本,七十年前會集的。夏蓮居老居士 傳給他的學生,在中國大陸接受這個承傳是黃念祖居士;另外他有一個學生,也是在家人 ,黃臚初居士,親近夏老多年,跟黃念祖居士同學,跋文裡面提到他,以後他到台灣,在 台灣出家,叫律航法師,住在台中。律航法師,這個會集本就是他帶到台灣去的。李炳南 老居士在台中講經說法,他把這個本子送給李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非常歡喜。前面很長 一篇序文,是他老師寫的,梅光羲居士;梅光羲居士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師,李老師的教是 跟他學的。他也有好幾位老師,淨土是傳印光大師,所以有這麼一個淵源在、師承在。梅 老跟夏老是同學,他們兩個的緣很深,關係非常好,年齡也差不多。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 ,晚年梅光羲拜夏蓮居作老師。這個事情知道的人少,梅光羲是黃念祖居士的舅父,晚年 能拜同學作老師,那要不是佩服到五體投地,怎麼能做得到?不是普通人!這幾個人承傳 這一部大經。李老居士接到這個本子之後,立刻就在台中開講,同時他自己寫了一個眉註 ,我們都印出來了,諸位看到這個眉註的本子,一九五0年寫的,今年正好五十年。這一 次不少從外來參加韓館長三週年紀念,我把這個本子原本拿出來,不少人看過了。五十年 前的一個舊本子,我保存得非常完整,沒有損壞。   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居士把這個本子傳給我,我有責任依這個本子修學,我也有使命 弘揚這個本子。悟聞師法會期間他也來了兩天,帶了一些雜誌給我看,說:「法師,有人 批評這個本子。」我說:「我知道,批評的人太多了!」你們可以聽,我不會聽的。我如 果聽信這些人,我在台中十年叫白學了,李老師把這個本子傳給我,他看錯人了。你們想 對不對?別說是一般泛泛之人毀謗這個本子、曲解這個本子,我不會理會。諸佛菩薩現前 說這個本子不可靠,還有更好的本子,我也不會理他,我也不會接受。為什麼?我要接受 ,那就真的叫背師叛道、忘恩負義,連做人的人格都沒有了,你還學什麼佛?世尊教人學 道,淨業三福頭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我就完全相違背,那後頭就不 必談了。所以我說:「你們學道沒有老師,那當然,你們什麼人都可以聽。我有老師,除 老師之外的,我不會聽。你們說的,與我老師說的相應,我聽;不相應,我決定不會聽。 」我的修學、弘法,有方向、有軌道、有依循,怎麼會輕而易舉就被人動搖,那還能成就 嗎?成就尚且不能,你還有能力荷擔如來家業嗎?弘法利生是如來家業。這個大道理我們 要懂,我們的根才能紮得住,我們道業才有成就的指望。   正像這一願所說的,『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辯才從哪裡來?辯才從智慧 來的。首先要成就一切智慧,一切智慧這個緣是善知識。我親近老師,年輕的時候我有三 個老師,三個老師所教給我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那就是聽老師一個人的,不能聽別人 所說。不是說別人講的不好,不是這樣說法。每個人有每個人思想的路子,不一樣;每一 個人有每一個人修學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只能學一個,不能學多,要在一個裡面紮 根,根深蒂固,然後才能夠觸類旁通。這是中國古老的教學法,跟現在學校教學法不相同 ,根深!   我跟方先生學哲學,方先生不讓我到學校去聽課。什麼原因?怕我認識老師太多、認 識同學太多,東聽聽、西聽聽,我們的思想就亂了。換句話說,你只能得到一些哲學的常 識,哲學的精髓你得不到。所以他非常慈悲,他讓我到他家裡去學。每一個星期天,他給 我上兩個小時課,在他家裡上課,學生就我一個,我們一對一的上課。慈悲到了極處,這 是師承,不容易!我沒有繳學費,我沒有供養,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困苦。老師對我們這 麼好,這樣愛護,什麼原因?肯學、好學。就是這一點真誠感動老師,跟一個人學。   接觸佛法之後,很幸運認識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那個方式跟方先生一樣 ,也是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我親近他三年,一直到他往生,我這個根從這裡紮的。章 嘉大師往生一年之後,我親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見面的頭一天,條件就談出來了。第一 個條件,只可以跟他學,除他之外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說法,不可以聽。第二個條件 ,無論看什麼書,佛書也好,一般書籍也好,沒有得他同意,不許看。第三個條件,他知 道我過去親近過章嘉大師,親近過方東美先生,這兩個人他都非常佩服。但是他說:「你 從前跟他們所學的一律作廢,我不承認,從頭學起。三個條件,三個條件你接受,可以, 你在我這兒學;不接受,你到別的地方去學。」我接受他的條件,這叫師承。老師不錯, 有時限,五年。這個條件有效期間五年,五年之後,什麼書你可以看,什麼人講的東西你 可以聽,五年之內決定不可以。   我用這個方法得到好處,大概兩三個月就感覺到心地清淨,眼根清淨了,耳根清淨了 ,意根清淨了。眼根,很多東西不可以看了;耳根,很多東西不能聽了;意,很多東西也 不能想了,清淨就生智慧。生一點智慧,聽李老師講經說法,體會的就不一樣。我聽經所 領悟的、體會的,比一般同學來得深、來得廣,就得好處。半年之後效果顯著,我感謝老 師,我跟老師說:「方法好,有效。您老人家限制我五年,我自動加五年。」我遵守李老 師的方法十年。所以你心才有主宰,六波羅蜜裡頭,你才有禪定、才有般若,諺語所謂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你是小小有一點定功了。你所看的、你所聽的,我們以這個 比喻來說,反對的意見一笑了之,絕對不為他所動。他的一些言論、他的一些舉止,我們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一眼就看穿;不但眼前能看穿他,還能看穿他未來的果 報,有這個能力,你才能參學。   「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你才能夠參學。參學是什麼?無論什麼人講演你 都可以聽,無論什麼書都可以看,為什麼?你有能力辨別邪正,你有能力辨別是非,你有 能力辨別真假。他成就你的後得智,他不會破壞你,他不會影響你的根本智,反而能夠成 就你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所以我們沒有獲得定慧之前,守老師的教誨是決定真 實的。我介紹諸位同修的老師是《無量壽經》,依阿彌陀佛為老師,以這個會集本作老師 。可是要怎樣讀這個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說過,受持會集本,至少要將五種原譯本念過 一遍,或者念過幾遍,然後你對這個會集本,你就生堅定不移的信心。   凡是說這些話的人,五種原譯本他沒有念過,他來破壞別有用意,那個造的罪業深, 這是破和合僧,這是破三寶,極重的罪業!要獲得定慧,定慧的基礎是什麼?定慧的根、 我們修行的根,這個根是個觀念、理念,「孝親尊師」這是根,「淨業三福」是根。佛講 得很清楚,「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所以這是根。從這個根再去生芽,芽是什麼?「慈心 不殺,修十善業」,你這個根活了。如果沒有這個修持,這個根埋在地下,死的、不是活 的,還沒發芽,這個根有什麼用處?所以修行從哪裡修起?培養慈悲心,行十善業道,起 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用十善來對一對,比對一下,有沒有違背?如果與十善業違背,你 是搞六道三途;如果與十善相應,好!你這個芽發得好!從這個基礎上再加行,加功用行 ,修三皈,「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這個根長成枝,長成一棵小樹。三皈 的意思要很清楚、很明白,「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從迷邪染回過頭來,依覺正 淨,真正有了皈依處,有了依靠。   古大德在這個之外,還教給我們找一個典型、找一個榜樣來塑造自己,這個方法的確 是好。這個方法釋迦牟尼佛傳的,《華嚴經》上善財童子就是一個修行的好樣子,就是一 個典型,親近一位善知識,文殊師利菩薩,都給我做典型、做榜樣,才能夠成就無所不知 。到那個時候,一切眾生皆是善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成就我無所不知,這才是 真實圓滿的智慧。不是在家裡閉門造車而成就的,是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學 習成就的,六根所接觸的全是善知識,全都是佛菩薩,才能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哪有那 麼簡單?   首先必須要斷煩惱,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要放下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恢復自己 清淨、平等、正覺。以清淨平等正覺來參學、來接觸外物,這才能成就真實智慧、無量的 智慧,成就無量的辯才。要不在這裡下功夫,我們不管怎麼樣修學,修一輩子,都不能成 就。所以頭一個理念一定要清楚,「孝親尊師」。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 上,佛法根基是孝道。中國古聖先賢,教化眾生的基礎也在孝道。所以佛教傳到中國,為 什麼被中國人熱烈歡迎、熱烈的愛好,在中國發揚光大,基本的理念完全相同,是這麼個 道理。師道!師道沒有了,孝道也就沒有了,師道跟孝道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是表裡的 關係。   今天的社會,孝道沒有了,師道也沒有了。我們今天要修學,唯有遵循古德教導我們 的方法,私淑古人。我們今天以《無量壽經》為老師,依靠《無量壽經》來修學。《無量 壽經》總共有九個本子,裡面五種是原譯本;兩種會集本,一種是康僧鎧的節校本,彭際 清居士做的。九個本子都應該把它讀一遍,至少要讀一遍,能夠讀個三、五遍最好。然後 一心一意受持夏蓮居的會集本,你就能斷疑生信,你就能在這一生當中有輝煌不可思議的 成就。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63
a1014a:隨喜 06/04 19:54
j45xu3:阿彌陀佛 07/14 22:36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9/23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