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60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九面第四行,第十八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 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前面跟諸位報告過「諸佛稱歎」,唯有諸佛的稱讚,才能夠使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知 道有極樂世界,知道有阿彌陀佛,知道有念佛必生淨土殊勝的法門。一切諸佛怎樣讚歎阿 彌陀佛?為一切眾生宣講「往生經」。像釋迦牟尼佛專門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講 了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我們稱為「淨土三經」。 由此可知,這三部經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必定會宣講的。為什麼?前面第十 七願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不講這三部經,法藏就誓不成佛。法藏現在成佛 已經十劫了;由此可知,沒有一尊佛不講這三部經。   佛說一切經,不是佛自己願意說的,也不是佛想講的,佛說經都是應機而說。像世尊 在《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隨類化身,應機說法。但是這三部 經沒有人請,佛也講,什麼道理?一切眾生,無論是上根、中根、下根,菩薩也好、聲聞 也好、六道眾生也好,縱然是阿鼻地獄眾生,與這個法門平等契機,這是很不可思議。個法門是平等法,一切眾生雖然根性不一樣,但是依這個法門平等得度,所以這個法門是 無比殊勝。   古德曾經告訴我們,這幾句裡面有幾樁事情非常重要。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念「阿 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在小本經裡面告訴我們,他是念佛成佛的。我們念《彌陀經》,把 這一樁事情都疏忽掉了,要不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為我們指出來,我們念《彌陀經 》念一輩子,也沒有覺察到,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釋迦牟尼佛如是,其 他一切諸佛想必亦如是。這個想必,沒錯,果然如是,就是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我們很難 相信,如果從理上講,還能講得過去。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這四個字完全是梵語,翻成 中國意思是「無量覺」,所以從這個意思上講,那是決定沒有問題。諸位想一想,哪一尊 諸佛不是無量覺?由此可知,無量覺是一切諸佛如來的總名號。西方世界法藏菩薩成佛, 他就用了這個名號。所以這個名號裡頭有理有事,理如是,事也不例外,這是不可思議的 法門。   還有一樁事情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切諸佛都念念阿彌陀佛名號的人,這個事情我們怎 麼會知道?小本《彌陀經》裡面,六方佛讚歎當中我們看到了,無論哪一個世界、哪一類 眾生,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諸位想一想,這個功德有多大?你念其他 佛菩薩名號,或者你念一切神咒,你念一切經典,可以得到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護念你 ,決定不可能得到一切諸佛護念,那不可能的事情,唯獨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得一切諸 佛護念。這一些理跟事我們都要知道,知道之後,你受持這一部經,修學這個法門,信心 才真正堅定,無論什麼力量誘惑你、威脅你,你都不會動搖,你也不會恐懼。為什麼?有 諸佛護念。既然有諸佛護念,你就會聯想到無量菩薩、無量天神,必定護持你,這些都是 事實。   接著今天講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段經文,黃念祖老居士註得很詳細,一開端 他就舉出,古時候古大德對於一切經教比較殊勝。這個事情是在隋唐時代,那個時候是我 們中國佛教黃金時代,從日本、韓國、南方現在的越南,到中國來留學,那些出家人很多 ,他們確實也有很殊勝的成就,佛家常講「高僧大德」。他們曾經做了一個比較,釋迦牟 尼佛一生當中所說的一切經,我們現在把它蒐集起來,整理分類就成為《大藏經》,《大 藏經》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世尊所說的是不是就這麼多?給諸位說,決定不 止。我們今天所保存下來的這一部《大藏經》,可能只是世尊當年所說幾分之幾而已。   因為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古時候梵文經典書寫在貝多羅樹葉上,我想你們在,很多 人都看過,叫貝葉經。他把貝多羅樹的葉子裁成長條,兩邊打個洞,用繩子穿起來,通常 一面寫四行,或者寫六行。你就知道那一部經是多大的分量,從印度運到中國,這個難度 諸位可想而知,用馬匹、用人力來挑。所以印度的高僧到中國,中國出家人到印度去留學 ,總是在那裡面很慎重、很仔細去選擇,選擇重要的經典,佛重要的開示,選擇適合於中 國社會的需要;不是最重要的,次要的,不是中國社會所需要的,都捨棄了,帶不走,帶 不動。   於是我們才曉得,我們今天這一部《大藏經》,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少分 而已,在我們想像一半決定不到;但是這陸陸續續運到中國來的,數量就相當可觀。運來 之後,還要把它翻成華文,翻譯的時候從帶來這些經典,再來一次篩選。所以帶來的經典 ,當然多半是翻譯出來的,還有少數沒有翻;不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就沒有再翻了; 遺留到現在,我們能夠看到這些經論。而梵文的原典,在這個世間已經失傳,再也找不到 了。現在遺留在我們世間,可以說是最豐富的,是華文的經典跟藏文的經典,最豐富的, 小乘經論是南傳巴利文的經典,這是現存在世間佛法三個大系。   古代的大德把這些經論做一個比較,哪一部經論最重要?於是這些大德幾乎公認《華 嚴》,所以大家稱《華嚴》叫根本法輪。我們今天用現代名詞來說,《華嚴》就是佛法概 論,真的是佛法概論,對於整個佛法講得最圓滿,無論是在理論、方法、學習,都是最上 乘,可以說是最圓滿,沒有欠缺。其他經論,古德講得很好,都是《華嚴》的某一部分說 得特別詳細,而不是整體;整體確確實實是《華嚴經》。《華嚴》跟《無量壽經》做個比 較,這個比較都是古人比較的,古德說《無量壽經》最真實,為什麼?《華嚴》到末後總 結的時候,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得到真正圓滿。連文殊、普賢都發願 求生極樂世界,你們諸位想想這是什麼意思?明顯的告訴我們,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 的修學就不可能達到圓滿。這裡面詳細的道理,我們在講席前面,都曾經跟諸位介紹過。   可是《無量壽經》經文很長,這麼長的經文裡面,哪一部分是《無量壽經》最精彩的 地方?我們以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本子來看,他把這部經分成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 ?這也是古人講的,最重要的是第六品,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說得沒錯,我們仔細看全 經,全經字字句句都是闡揚四十八願,解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詳細說明而已。這四十八 願有四十八條,哪一願最重要?古大德說,第十八願最重要。重要在哪裡?「十念必生」這一願給我們總結到念佛,就是願文裡面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古 人在這一願裡頭,就看中這十二個字。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你就去作佛去了。作佛多難!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頭 ,小乘經不必說了,大乘經論當中,佛常講凡夫修行成佛要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 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是你已經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那一天開始,你沒有證圓初住之前, 修行的時間不算;從圓教初住那一天開始,修成圓滿的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是這麼 回事,不包括我們現前的修行。如果要包括我們現在這種修行方法,那應該我們個個人早 都成佛了;為什麼?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也都修行,決定不只三大阿僧祇劫。《無量 壽經》後面講,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你們看看那一段,佛說他們那些人過去曾經供養 四百億佛。四百億佛需要多少時間?不只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當中哪有那麼多佛 ?早就超過了,為什麼還沒成佛?說個老實話,連須陀洹的果位都沒有證得。也就好像在 學校念書一樣,年年上學,年年念書,考試都不及格,年年留級,我們就是這種學生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你說悲哀不悲哀!如果有一次及格,我們就不至於到這 種地步。   我們這一世緣算不錯,很殊勝,遇到這樣殊勝法門。我們修行功夫,這一生當中能不 能及格?還是靠不住。為什麼靠不住?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是非人我、恩 恩怨怨的情執放不下,只要有一樁放不下,就有麻煩了,何況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那這一生還有指望嗎?想必跟過去生差不多,這一生又空過了。果然空過,來生到哪裡去 ?來生還能得人身很難、很不容易,來生要得人身,那你得自己好好反省反省,你的五戒 守得怎麼樣?你的十善修得怎麼樣?我常講五戒十善真正能達八十分,來生能得人身;如 果達不到這個標準,人身就靠不住。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是與十惡業相應, 來生就到三途去了。   最近我讓我們的同學在此地學習講經,將《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再講一遍,目的何 在?諸位仔細念念、仔細聽聽,如果我們的心行所犯過失,要如經中所說的,必墮地獄, 這真的不是假的。換句話說,現在擺在我們前面兩條路,如果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 要知道必墮地獄。我跟你講的是老實話,跟你講的是真話,如果你要是畏懼地獄苦,你就 一心念佛。宋朝瑩珂法師就是最好的榜樣,他出家破戒,煩惱習氣很重,寺院裡面一些規 矩他都做不到。從前規矩嚴格,現在我們在一塊兒住,規矩已經鬆弛太多太多了,不要說 你犯過失,守規矩也未必能得人天果報。為什麼?我們的規矩放寬了,從前標準高,我們 現在標準降低太多了,自己總得要警覺、總要明瞭,要警惕自己。   尤其是對佛法,今天這經裡頭講,末後兩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們有沒有造 毀謗正法的過?仔細思惟,多數人都犯了。一個修持很好的人,人家都讚歎很不錯的人, 不知不覺的還毀謗三寶:謗佛、謗法、謗僧,自己做的時候不知道。我們常常見到、常常 聽到,甚至於自己也常犯。菩薩戒經裡一條「自讚毀他」,殊不知道自讚毀他就是毀謗三 ?我們學淨土,毀謗人家參禪,毀謗人家學教,毀謗人家學密,你有沒有想到,那些經 論、那些法門是不是佛說的?如果是佛說的,你不就是在謗佛嗎?這些經論你歧視它、輕 視它,你是謗法。自古以來,依那些法門修學開悟的、證果的不是沒有,你豈不是謗僧嗎   幾個人能像《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與五十三位善知識,人家修行是什麼態度?我 們仔細去觀察,沒有一個不是「自謙而尊人」自己謙虛,我智慧不夠,福德不夠,選學 這個法門;別人的福慧都高過我,他們修學另外的法門;無不是對別人加以讚歎、對自己 所修所學的謙虛,不論他修哪個法門,都是這樣的態度。表一次、表兩次,怕我們沒有印 象,五十三位善知識就給我們表五十三次,加深我們的印象,只要是佛說的經法,無論哪 個法門,我們見到恭敬讚歎,決不敢輕視。他學那個法門,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沒有定功 ,他的境界我們不知道;不可以說「我看你不行,你還是來念佛」。這種話只有佛菩薩再 來人,他觀機,他敢說,我們凡夫怎麼敢講?說不定那個人是佛菩薩再來的,說不定他無 量劫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決定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修行人,五十三參給我們這麼大的一 個啟示。   《彌勒菩薩所問經》裡面所說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也稱《彌勒菩薩所問經》 ,告訴我們毀謗三寶這個罪業極重,此地願文裡面講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我們仔 細讀《淨土聖賢錄》,仔細去讀《往生傳》,看看那一些往生的人,哪一個往生的人曾經 毀謗三寶?決定找不到。我們要記住不可以犯這種過失,這種過失非常容易犯,總覺得自 己修行法門好,別人不如我們,不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大乘經我們也曾經讀過 幾部,佛法當中門門都第一,沒有第二,古大德給我們選第一,選來選去是從我們自己根 性上來說,不是法門,法門哪有選擇的?我們的根性適合於哪個法門,門門皆證無上道。   古德這樣子用心來做一個比較,實在講,對我們也是增上緣,加深我們的信心,增長 我們的信念。說得不是沒有道理,《華嚴經》末後確實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無量 壽經》跟《華嚴經》做比較,《無量壽經》是《華嚴》的精華。古德說《無量壽經》即是 中本《華嚴》,這個講法有道理,跟《華嚴》無二無別。小本《阿彌陀經》,那當然就是 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八十卷《華嚴經》,就是大本《阿彌陀經 》,大本《無量壽經》古德把這三部經看成一部,大本、中本、小本,這三樣是一部經 。所以我們知道,《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說而已,講得最詳細,也可以說《華嚴 經》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註解,這個關係我們總得要搞清楚。四十八願裡面這一願最為 真實,所以這一願是真實當中的真實,我們要記住。   現在我們來解釋經文,『我作佛時』,這個「我」是法藏菩薩自稱。『十方眾生,聞 我名號』,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這些世界裡頭所有的眾生,我們講十法界;不但包括十 法界,諸位想想,還包括諸佛的報土,一真法界。怎麼曉得?文殊、普賢在華藏世界,勸 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淨土,豈不是把華藏世界擺在裡頭嗎?那「十方眾生」,真 的是包括盡了,我們今天講的世間、出世間,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全包括在其中。這一些眾 生「聞我名號」聞是一個緣分,這個緣分跟上面一願有密切關聯,如果沒有人介紹,你 怎麼會知道?介紹人對我們是大恩大德,我們得佛法殊勝的利益,虧了這個介紹人。   誰是第一個介紹人?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他們是第一個介紹人。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 個世界,為我們宣講淨土三經,我們才知道這個法門,才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是第一 個介紹人。佛滅度之後,佛的弟子們集結經藏,目的是希望佛陀的教誨常住世間,代代相 傳,這是第二個介紹人。我們要感激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感謝佛陀當年在世這些諸大弟 子,為我們集結經藏。經典代代相傳,代代傳教的祖師大德們,對我們都有恩德。佛法傳 到中國來,翻經的這些大德,翻成華文之後,這也有兩千年了。這兩千年當中,祖師大德 代代相傳,傳到我們現在,我們才有機會聽到。傳法的這些祖師大德,我們怎能夠忘恩負 義?   《般若經》裡面,佛教導我們「知恩報恩」我們怎樣報佛恩?怎樣報這些祖師大德 之恩?只有一個方法:依教修行,往生淨土。往生淨土是一切諸佛如來的本願,也就是對 我們的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作佛,作佛之後廣度眾生,這是一切諸佛的本願,都在 「聞我名號」這個緣上,「聞」。我們如果真正懂得這個字,我們今天聽到,決定有義務 要把這個經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我聞了,也希望別人都能夠聞到。可是聞名號, 只可以說種個善根而已,善根種下去了,要幫助他增長,已經增長了,要幫助他成熟,永 遠不能間斷,這才叫報佛恩。所以「聞」字就太重要太重要了,無比殊勝的因緣。   聞了之後,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決定在底下四句:『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 回向,願生我國』。這個「我」,就是阿彌陀佛自稱。我們能不能成就?就關係在前面這 三句十二個字。第一個是至心,要「至心信樂」至心就是至誠之心,真誠到極處。我們 今天雖然講信,信佛了,也皈依,也受戒,甚至於也出家,也登座講經,信不信?不能說 你不信,但是你也未必真信。所以「信」也分很多等級,不夠水平的信心,不起作用,古 人常講我們這種道心是「露水道心」,像水上的浮萍一樣,信沒有根,隨波逐流,這是真 的不是假的。甚至於修行,一生修行,到七老八十了,那個心還是被境界所轉,還是為外 境所動,他有什麼信心?這樣的信心不管用,這樣的信心念佛不能往生。   從前李炳老常講,我們念佛堂念佛,一萬個人當中,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人,不成 比例。為什麼不能往生?你沒有「至心信樂」。由此可知,「至心」,這心裡頭除了阿彌 陀佛之外,決定沒有雜念,除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第二個想法,這樣的人這一 生當中決定得生。經文上講「至心」,《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教我們修 學的方法,「淨念相繼」那個淨就是至心。淨的標準是什麼?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 指》裡面講得好,「不懷疑,不夾雜」,這才叫淨。我們心裡面,還有一些牽腸掛肚的東 西沒有放下,常常去想著、念著,你的心就不清淨,不清淨就不是至心。所以我們看看這 些大乘經論裡面所講的,就知道人家標準立在什麼地方。 ==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83.224
Anor: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4/27 17:2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6/08 11:28
summertrees:w大加油~ (搖採球) XDDDDDD 06/26 14:20
whatflower:阿彌陀佛! 終於來到6開頭了 感謝s大溫暖鼓勵!! 07/03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