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 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念佛法門是易行道,要教理搞通才行,不通不行。可是也有不通的人,他念佛也能往 生?那是過去生中學過教,學通了,他不是不通,他本來是通的,偶爾一個地方阻塞,搞 得現在不通,但是現在教他念念,那個阻塞很容易就打破,他又通了,這樣才能往生。這 就是佛法講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成熟,雖然不通教理,他也能往生,他是這一生不通教 理,多生多世他學過這個教理,所以他能一心稱念,他能萬緣放下。我們過去生中沒有善 根福德,這一生當中又沒有好好的學,所以放不下,永遠在阻塞當中,他怎麼能成就?這 一些理事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所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還是天天講經說法,說了四十九 年。   現在還有一樁事情,我聽同學們跟我說,中國大陸有不少的同參道友也都念佛了,說 念佛想法師,糟糕不糟糕!這個觀念錯了。大勢至講「憶佛念佛」,你不可以說憶念法師 念佛,你這個心有二用,你不是一心,你是二心,這樣不能成功。所以大陸同修回去要勸 告大家,專念阿彌陀佛,不要想法師,想法師障礙你往生。我都把話說清楚,將來你不能 往生不要怪我,我沒障礙你。我好像是在八五年、八六年,我在香港講經,我母親第一次 到香港,我們在香港見面,從解放之後,我們相隔三十六年,第一次見面,她聽我講經。 我下台之後,跟她談話,她就講她非常想念我。我就告訴她,從今以後不要想我,想阿彌 陀佛,她能聽得進去。想阿彌陀佛好!將來我們都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就天天在一起嗎? 想我還是搞六道輪迴,永遠不能在一起。想阿彌陀佛好!很重要很重要!千萬不要搞錯了 ,這是真正覺悟。   菩提心,意思很深很廣,為了介紹方便起見,古人常講兩種菩提心:一種是緣事菩提 ,一種是緣理菩提心從事上講,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菩提心。在本 經裡面,四十八願就是菩提心,阿彌陀佛所發的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四十八願,願願 度眾生。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有沒有發這個心?那個眾生很可惡 ,那個眾生我討厭他,還度他嗎?可見得我們菩提心是假的。喜歡你,我就度你,其實自 己度自己都度不了,哪有能力度別人?全是講假話!這一個心一發,你的心就得平等,所 以真正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心就是此地講「十方眾生」,你關懷十方眾生,愛護十 方眾生,全心全力幫助十方眾生,這是菩提心發起來了,你怎麼會對眾生有好惡這個念頭 ?對一切眾生還有愛好、還有討厭,你的菩提心沒發。惡鬼現前,惡魔現前,你也愛他, 你也要去幫助他,這才叫菩提心。今天你要看到惡鬼惡魔,都嚇死了,嚇呆了,菩提心嚇 跑掉了,不行!菩提心跑到哪裡去了? (s:德蕾莎修女也算已發了菩提心吧?)   一定要知道怎麼個發法,發了之後要兌現,要把它落實。要落實,那自己一定要修行 ,修行從哪裡修?先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我為什麼要斷煩惱?為度一切眾生斷 煩惱,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斷煩惱不是菩提心,你菩提心量太小了,那是為度自己,不是 為度眾生;二乘心,不是菩提心,二乘沒有菩提心。我為一切眾生斷煩惱,煩惱斷了之後 ,才能學法門。我們今天在這裡有沒有學法門?沒有資格學法門。所以我勸同學們在無量 經典裡面選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什麼意思,你懂不懂?一門深入是 修定,長時薰修是從定裡頭開慧,我們今天走的這個路是戒、定,是從這裡下手。如果一 開頭你就學法門,你決定失敗,你決定錯誤,為什麼?智慧沒有開,你所學的那些法門, 清涼大師說得好,「增長邪見」,不是增長智慧,是增長邪見。什麼時候才學法門?智慧 開了。   《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給我們做榜樣,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下,文殊是他的老師 ,他在那個會下做什麼功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做這個工作,他修戒定,斷煩惱。 一門就是斷煩惱,一門就是修清淨心。煩惱輕了,我們不能說斷,斷太難了,煩惱輕,智 慧長,你再涉獵其他的法門容易了,所謂是一經通一切經通,這是佛法修行的祕訣。我為 什麼特別感謝李老師,這個祕訣他老人家傳授我的,我在他會下,十年學五部經。你們在 佛學院一個學期都不只學五部,我十年學五樣,而且這五部經你們要聽聽的時候,你也許 就不以為然了。我第一部學小乘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學《佛說阿彌陀經》 ,第三部學《普賢菩薩行願品》,都是小東西、小分量;第四部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五部學了個大經,《大佛頂首楞嚴經》。   李老師的教學,一部學會了,才可以學第二部,一部沒有學會,決定不可以學第二部 。那什麼叫會?他老人家的標準,上台去講,講的要他認為可以了才行,他要認為還不行 ,那你還是要繼續學你這一部。方法好!一門深入,讓你在修學過程當中,我學《楞嚴》 是三年,三年腦子裡就一部經,其他的什麼都沒有,能得定,能開慧。《華嚴經》我沒學 過,《法華經》沒學過,《華嚴經》是我啟請的,是我們八個同學啟請老師開講《華嚴》 ,我是其中之一。我只聽一卷,《華嚴經》第一卷我聽完了,我到台北去講《華嚴》,我 那一卷聽了,後頭七十九卷我都會講了。《法華經》我沒聽他講,我也會講了。   這個方法老師教的,我真肯學。他教我讀一部經,我就讀一部經,教我不可以看其他 的經,我就不看其他的經,我就學會了。別的同學不相信,表面上跟老師學一部,其他的 還搬一大堆,天天在那裡翻,天天在那裡看,不聽話!所以老師不是偏愛,老師教學平等 的,我能夠得到,我聽話,我絕不違背老師的教誨。規規矩矩的學就是持戒,一心專注就 是求定,你每天在研究、每天在講解那是慧,戒定慧三學這是打根基,奠定基礎。以後智 慧逐漸逐漸開了,其他經教可以涉獵了,我講的東西很多,至少也有三、四十種,那些都 不是在台中學的,所以紮根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決定是先斷煩惱,斷煩惱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布施,一個忍辱。你們讀《金剛經 》,《金剛經》我在台中學過,很認真的學過,我記得時間是一年。布施是放下,你要能 放得下,它裡頭講六波羅蜜,這兩個講得最多,講得最多就是最重要的。首先你要能放得 下,其次你要有耐心,你要能忍得過,然後你才會有進步,才有精進,才有禪定,才有智 慧。所以你不能放下,你不能守規矩,持戒就是守規矩、就是守法,你怎麼會有成就?六 波羅蜜我們要落實,樣樣放不下,不行!不能入門。老師選學生,實在講就選這兩個條件 ,你能夠放下,你有耐心,這個人就可以造就,他就要選擇來培養你,來幫助你,來成就 你。這兩個條件沒有,緣不成熟,他就是想幫助,也不會成就。為什麼?你本身不具備條 件,很重要!所以一定是先斷煩惱,六度就是斷我們六個煩惱,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一切 眾生六大煩惱,佛用這六個方法來對治。布施度慳貪,六道凡夫的貪心重,沒有得到的希 望得到,得到之後又捨不得放下,吝嗇。慳貪是?慳貪是餓鬼,古人常說「與鬼做活計」 ,這話什麼意思?天天過的是鬼生活、鬼日子,慳貪是鬼。現在過的是鬼日子,將來死了 以後他作鬼去了。布施度慳貪,布施就叫你一切放下。   我從小沒有學佛,我喜歡讀書,非常愛書。我到台中去,李老師建一個,剛剛好那個 時候,建「慈光圖書館」,還在籌備期間,我到台中去見他,他叫我到圖書館去。我收藏 還有一些書,我把我所有收藏的書,全部捐贈給圖書館,我能放下,最心愛的東西我能夠 施捨。所以你要落實,要有行動去表現,真正能放得下。李老師見我面之後,我捐獻了那 些書籍,在這個圖書館做義工,他就很留意,真正發心想學。持戒,守法,決定依教奉行 ,老師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做。所以我一入門,他先給我三個條件,我確實遵守。第一個 條件,我都跟諸位報告過,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說法,除他之外,任何出家、在家的大 德講經說法,一概不准聽,我奉行。其他的法師、大德講經都不可以聽,那造謠生事還能 聽嗎?更不可以聽了,只聽他一個人的。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看的書,無論看什麼 書,要經過他同意,老師沒有同意的,什麼書都不可以看。第三個條件,你過去所學的不 承認,一律作廢,跟到我從頭學起。這是持戒,完全遵照他教導的方法去做,老老實實, 我們才有成就。他教你,你要不肯聽,那就無可奈何,就沒法子了。   此地演培法師是我的老友,已經往生了。他非常可惜,他在作小沙彌的時候,他童年 出家,親近諦閑老法師,這是清朝末年、民初一代高僧,他跟我說諦閑老法師對他也是這 三個條件。到以後我們才明白,這三個條件是祖祖相傳,看到這個學生可以造就、可以栽 培,用這個戒律來限制你;至於不能造就、不能栽培的,沒有這個條件。我在台中同學當 中一打聽,老師從來沒有這樣要求過他,只對我一個。為什麼不對別人對我?我能守,別 人不能守,你要求他,陽奉陰違,他做不到。老師有智慧聰明,你做不到,不限制你,你 肯做,限制你!   諦閑老和尚也要求演培法師,演培法師在諦老那裡住了還不到一年,開小差跑了,偷 偷的跑了。跑到哪裡去?跑到廈門南普陀親近太虛法師,太虛法師在辦佛學院,他動了心 ,跑到那裡親近太虛法師。太虛法師教學跟諦閑法師完全不一樣,太虛是新派的,採取西 方這種教學制度,開很多課程,請好多老師,就是現在佛學院;諦閑老和尚教學,是自古 以來師承。所以我是從師承裡學出來的,不是佛學院學出來的。師承,老師對學生決定負 責任,只要學生肯學;不肯學,那是沒辦法。肯學,老師對學生負完全責任,這個恩德就 大了。   所以都從斷煩惱下手,煩惱斷了之後,才有能力學法門。我們看善財童子,在文殊菩 薩會上,戒定慧三學成就了。慧一開,老師就不限制了,出去,趕緊出去,去參學去,什 麼人講話都可以聽,什麼書都可以看,完全開放。為什麼以前不開放?以前你沒有能力辨 別是非,怕你接觸之後,你被人誘惑了。現在你有能力辨別真妄、辨別邪正、辨別是非、 辨別善惡,只要有這個能力,你出去,去參學,古人講出師,你有能力可以,現在講畢業 ;沒有這個能力,畢不了業。有這個能力才可以畢業,老師就讓你出去,不會多留你一天 ,為什麼?多留你一天,對不起你。所以在老師會下成就什麼?根本智;出去參學,圓滿 後得智,你的智慧才真正圓滿,那個時候才「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智慧沒有開,不能 學多法門,學多法門決定有障礙。這是發菩提心,從事上講要學法門;斷煩惱,學法門。 斷煩惱、學法門,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境界,要不斷的提升,所以末後「佛道無上誓願成」 。你自己不能夠把境界逐漸向上提升,你得不到真實受用;真實受用完全在提高境界,這 個時候學佛才法喜充滿。   今天我收到一個同學給我寫了一個條子,哪個人轉給我的,我也不曉得。他就是講念 佛念得非常煩惱,常常聽到我說念佛法喜充滿,他這個法喜就是起不來,天天生煩惱,問 我怎麼辦?還是老老實實念下去。為什麼有煩惱?你的妄想雜念太多,你的功夫不得力念佛要放下,念佛堂法師,領導念佛堂的法師叫堂主,堂主時時刻刻提醒大眾,放下萬緣 ,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號,這警策的話。一面念佛,一面心裡頭還有牽掛、還有憂 慮、還有妄想,你功夫怎麼能得力?再重要的事情,進了念佛堂都放下,不去想它,等我 念好佛之後出來再想,再辦事。你出來就有智慧了,沒有進念佛堂辦這個事情怎麼想也困 難,念了佛之後出去再想,一想就通了,事情就辦好了。但是你一面念佛,一面在想事, 你佛也沒有念好,是事情也沒有想好,你兩邊都錯了。所以念佛同修要記住,念佛的時候 ,天大的事情都放下,都不要理會。佛號一堂功課念完之後,離開念佛堂,該辦什麼事, 再去辦事。這個樣子,你佛也念好了,事也辦好了,你兩面都得到。決定不能夠合在一起 ,辦事的時候又要念佛,事情也會辦糟糕,辦錯了;念佛的時候想事,佛號也念得不得力 。所以還是不如法,如法決定得法喜充滿。如果再有疑惑,聽經;聽經是斷疑生信,轉疑 為悟,所以經不能不聽。   我們這個道場殊勝,就是每天有講經、有念佛。講經雖然一天只有兩個小時,兩個小 時對我們現在的根性,確實不夠,我們要想功夫得力,每天至少要四個小時聽經。可是一 般人每天要找四個小時聽經,幾乎不可能,每個人有家庭、有工作,哪裡有這麼多時間? 盡量找空閒的時間,要多聽經。理不能不明白,事不能不清楚,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 了,你才會放下。你現在學不通,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道理不懂,事實真相不了解 ,所以他放不下。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很容易放下。你能放下,你的心是清淨的,你 的心是平等的,清淨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煩惱。你還會生煩惱,你完全沒有放下。   「佛道無上誓願成」,還有一個講法,專求淨土。這個對我們現前這個境界的人來說 方便,我學佛求什麼,我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都不求,其他的樣樣都放下 ,那也是「佛道無上誓願成」。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在在處處,隨緣隨分,把這個殊勝的 法門介紹給有緣人。什麼叫有緣人?肯學的人。如何介紹?三輪演法。我們確實有真誠、 清淨、平等的愛心幫助別人,這個心很重要!我要把這個殊勝的法門說給別人聽,還要做 給別人看,為什麼?你說人家才相信!你能說,你自己做不到,自己所做的跟你所說的完 全相違背,人家不相信;必須把經典上教誨,我們要做到,別人就相信了。做給別人看, 這才是真正幫助別人。   幫助別人就是真正幫助自己;由此可知,愛護別人是真正愛護自己。愛護自己,不愛 護別人,真正害了自己。這個道理不深,很淺顯,淺顯的事理,多少人迷惑,多少人都不 懂。諸佛菩薩沒有自己,只有眾生,諸佛菩薩有沒有得到利益?得大利益;什麼大利益? 沒有人不尊敬佛菩薩,這是大利益。哪些人愛護自己,不愛護別人?看看中國歷史,古時 候歷代帝王,愛護自己,他也愛護別人,他要不愛護這個國家、不愛護人民,人民會把他 推翻,所以他也愛國愛民。死了以後,忘記乾乾淨淨,我問你,漢朝皇帝叫什麼名字,你 能說得出來嗎?你說不出來。他雖然愛人,他裡頭更愛自己,所以不行,不能跟佛菩薩比 。佛菩薩只愛眾生,完全沒有自己,所以一切眾生都尊敬佛菩薩、敬愛佛菩薩,這不是一 個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嗎?這都講得很淺顯。往深的地方講,往真的地方講,佛說一切眾生 就是自己,這個理太深了,一般人很難體會。   必須發心,他才能『修諸功德』什麼是「功」?功夫,就是你很認真去修。「德」 ,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所謂是一分耕耘則一分收穫,你才能有所得。修什麼功德?下面 就舉出來,『奉行六波羅蜜』,具體給我們說出來,知道我們修什麼。佛在一切經上常常 教導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華嚴經》上的兩句話,我們一定要記住。波羅蜜是一法,這一法裡面包括了無量無邊的佛法,一即一切;無量無邊的佛法,都可以 歸納在這一法裡頭,這個六度法。   我們要常常去思惟、去觀察,然後才把自己的根性,根性轉!鈍根可以轉變成利根, 小、始根性可以轉變成圓、頓根性。一切眾生根性不是天生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不 定法。善導說得好,善導大師講念佛往生的品位,「總在遇緣不同」。他的話是個原則原 理,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什麼緣故?也是總在遇緣不同,這話是真的。雖然佛在經上講 ,根性裡頭有不定性,不定性那個遇緣轉變容易;定性的,定性也能轉,不過就比較上麻 煩一點就是了。不定性的遇緣他就能隨著轉,定性的那緣要相當深厚,他就能轉得過來, 這個我們在佛法裡面看得很多。尤其是世尊給我們表演,給我們做示範,他老人家講經說 法四十九年,常隨弟子裡面,我們在經上常常讀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根性不齊,從 上上根到下下根全都有。上根的人跟到釋迦牟尼佛,常常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兩、三年 開悟的,七、八年開悟的,十來年開悟的,有!中下根人,二十年、三十年也覺悟了。由 此可知,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絕了。   我們今天修學,雖然比不上佛祖那樣殊勝的緣分,在我們這個時代同學當中,我們的 緣算是相當殊勝了。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成就?還是在「緣」這個字上。這緣什麼?你要 能掌握到這個緣,如果疏忽了,不知道把緣抓住,讓這個機會空過了,那就可惜了!你要 是能夠掌握住,緊緊的抓住,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們要問怎樣才算是抓住?佛在經典上 ,這個話說了不只幾萬次,每一部經論裡面都要重複十幾句,大經更不必說了,要重複幾 百次、幾千次:「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一念你們都知道,你們也會念,但是你沒有 做到。受,接受,能信、能解,這是受;持,永遠保持,不能夠失掉;受持裡面,持還要 做到、要落實,把你所信的、所懂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落實到生活裡面,這叫持,那 叫受持,你真的做到了。做到還不夠,天天要讀,讀經是親近老師、親近善知識,時時刻 刻提醒自己而不忘失,這樣你天天會有進步。後面「為人演說」,做出榜樣給別人看,這 也是表演。別人看了之後,一定有所感動,有善根的人就會感動;沒有善根的人有疑惑, 他向你請教,你再為他講解、為他說法。   佛法是師道,師道尊嚴,「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所以你要是個法師,或者你是大 德居士,你有能力講經說法,一定人家來啟請,他不會啟請怎麼辦?有權巧方便,找別人 ,你去叫他請;總不能自己說,自己說不好意思,這是善巧方便。要他來啟請,沒有啟請 ,自己到那裡給他說法,自古至今找不到這個例子。雖然經上告訴我們,菩薩為不請之友 ,不請是個人,兩、三個人,不是團體。團體決定要遵守規矩,要尊師要有禮節,來恭敬 啟請,為什麼?那是表演給人看。一定要有啟請,然後才能給他講經說法,這是禮節。   譬如現在國家跟國家往來派使節,中國派一個大使駐新加坡,一定要徵求新加坡政府 同意,如果不同意,另外再換一個人,這是禮節。人家道場向我們這個地方來請求法師去 講經,他來請我,我沒有時間,要我派一個法師去,我派一個法師也一定要徵求他的同意 ,所以預先跟他磋商,他同意了,我們再派這個法師,他正式的邀請函就寄過來了,我要 徵求他的意思。這一次「紐約淨宗學會」請法師講經,我得先徵求他們,我派悟本法師去 了,他同意,邀請函寄過來,我們這才請人去。絕對不是說沒有禮節,隨隨便便邀請我們 就去了,不像話!人家不尊重,這個要懂。兩、三個人說法,那可以作不請之友。正式升 台,上講台,決定不可以,要維繫師道的尊嚴。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大道,不是小道。今 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21.83
a1014a:隨喜 05/15 17:17
j45xu3:阿彌陀佛 06/23 20:30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7/30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