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54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七面,經文第六行,這是第三章,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 地方。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 。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從這一段看起。第六品經文總共有二十四章,裡面一共有四十八願。這是第六「宿命 通願」,第七「天眼通願」,第八「天耳通願」,這一章裡面有三願。佛在大經上告訴我 們,這個通是通達,沒有障礙,也正是清涼大師在《華嚴》裡面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 事無礙。佛說我們眼見的能力是盡虛空、遍法界,不但能夠見現在,也能夠見過去,也能 夠見未來,這才叫做無障礙的德能。眼見色如是,耳聞聲也如是,六根的能力都是究竟圓 滿的。可是我們現在這個能力喪失掉了,我們現在這個見,如果有障礙就不能夠突破。像 我們現在這個講堂,講堂四面的牆這是障礙,我們只能夠見到這個障礙之內,障礙之外面 我們就見不到。我們現在講堂在五層樓,四層樓下面我們也見不到了。現在見的能量,變 成這種樣子。不但見如此,聽也是如此,聽近的聲音,我們能聽得見,遠的就聽不見,大 的聲音能聽見,小的聲音就聽不見,都產生了障礙。佛告訴我們,障礙怎麼生起來的?於因果,起是非人我,貪瞋無明,我們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於是把我們的本能障礙 住。我們不能夠說喪失,現在眼也能見,耳也能聽,範圍太小了,不能達到虛空法界,不 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產生了嚴重的障礙。   這一段經文講三種能力:宿命,宿命是知道過去、未來;眼是見;耳是聽。通常在佛 法裡面叫六通,六種神通,六通就是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與漏盡通。這六種前 面五種,有修得,有報得。像天人、鬼神他們是報得的五通,通的能力大小,也是各個不 同。修得的,那看他自己的定慧功夫,發通的狀況也不一樣。只有第六漏盡通,是聖人才 有,聖人是指小乘四果羅漢。漏是煩惱的代名詞,這個地方專指見思煩惱,漏盡是煩惱斷 盡了。見思煩惱斷盡,這才證阿羅漢果,所以稱為聖者。前面這五種,凡聖都具足。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此地所講的能力,這六通的能力,跟一般經論上所講的不一樣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夫宿命通最大,只能夠知八萬劫,超過八萬劫,他就不知道了。 這八萬劫,在我們聽起來了不起,天文數字。可是極樂世界的這些人,我們曉得都是十方 世界念佛往生到那個地方去的,念佛功夫有淺深不同,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一樣 。即使功夫最差的下下品往生,諸位要知道,我們念佛不往生則已,要往生決定不是下下 品。何以故?經上講得清楚,下下品都是造五逆十惡之業,我們雖然造業,還沒這麼嚴重 。五逆十惡罪,懺悔念佛往生,多半是在凡聖同居土的下下品。就是這樣往生,他所得的 神通能力,也超過一般菩薩,不但超過一般菩薩,超過一般的大菩薩。甚至於我們可以說 ,華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三賢位的菩薩,都比不上。   極樂世界何以有這麼殊勝?這是因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本願在哪裡?我們 現在念的就是他的本願。如果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種能力,阿彌陀佛就不成佛; 他現在已經成佛十劫,可見得他每一願都兌現了,這是我們大可以放心。諸位同修一定要 知道、要記住,決定求生淨土,萬萬不可以發心來生還作人,或者來生就生天,你就大錯 特錯了。你發這個願,你會得到,但是很可惜,人天福報有,人天不算是果報,你沒有超 越六道輪迴。既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就不免要墮三惡道,這是肯定的。所以 佛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六道輪迴的情形不能不搞清楚,我們今天一個念頭錯了,實在 講太可惜了。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機會,遇到可以脫離 輪迴、可以圓成佛道的方法,你遇到了,你要是認識不清楚,念頭錯了,豈不可惜嗎?世 出世間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可惜的。   我們要曉得,經文字字句句都不可以疏忽。一開端,阿彌陀佛自己說,『我作佛時,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你們想一想,他這一句話什麼意思?這是講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 ,只要有眾生具足信願,要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得生。我們今天能信,能發願, 這一句話裡面,就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分子。既然是西方極樂 世界的一分子,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弟子,我們對於這一部經的義理要是不通達、不明白、 不相信,不能夠依教奉行,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阿彌陀佛的弟子,對於經典的義趣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深信發願,依教奉行,決定往生。這一段經文,是講生到西方極樂 世界正報微妙,說的這一部分,你們在「科判」裡面都看到。   『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這是第六願:「宿命通願」,這一句話不能輕易 看過。「自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自自然然就知道了。知道什麼?「無量劫時 」,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狀況,你全都知道。過去生中,你也做過天王,你也墮過 阿鼻地獄,這每個人都幹過的。現在是忘掉了,這個能力喪失,不知道了。到達西方極樂 世界,阿彌陀佛這一願的加持,我們這個能力立刻就恢復。說到這些能力的問題,可以見 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能力不是修來的,不是修得的,也不同於欲界、色界諸天報得的 五通,完全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任運生得的果報,這是得大自在。   古大德跟我們講,佛菩薩與二乘、天人,這些能力有許許多多的不同處。第一個「廣 狹不同」。佛在經上講,小乘羅漢他們的能力,能夠達到二千國土。我們一個佛的世界是 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說他有能力,五通的能力,他沒有漏盡通,五通的能力,他能夠知 道兩個,就是我們講的中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他有這麼大的能力。緣覺比阿羅 漢要高一層,他的能力可以能夠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可是我們在這個經裡面所看到,範圍 是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諸位想想,要修成阿羅漢果,要證得辟支佛 果,談何容易!憑我們這一生決定做不到。不但這麼高的果位做不到,說老實話,小乘須 陀洹,我們盡一生的功力也做不到;不相信,你可以試試看。小乘須陀洹要斷盡三界八十 八品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三界總共有八十八品,我們一品都破不 了,所以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哪有能力超越三界?不憑彌陀本願威神,末法時期可以說, 沒有一個人得度。億億人修行,沒有一個得度,這說老實話。我們心裡總要清楚、總要明 白,今天我們得救,唯有靠阿彌陀佛,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什麼?生到西方淨土,得阿 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能力幾乎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了,決不是聲聞、緣覺能相比, 法身菩薩也比不了。這說真話,法身菩薩要能夠比得上,文殊、普賢為什麼要發願求生淨 土?   第二個不同是「多少不同」聲聞、緣覺「一心一作,不能眾多」,也就是說他要作 意想知道一樁事情,就知道這一樣,不能同時什麼都知道,他做不到。我們今天講就是「 注意」,注意你才能明白一樁事情,不注意一樁事情也搞不清楚。佛經裡面也常常講「作 意」,作意就是我們講注意這個意思。我們在《地藏經》上看過,婆羅門女、光目女,遇 到佛菩薩,遇到阿羅漢;阿羅漢一定要入定,才能看到她親人在什麼地方;佛就不需要作 意,顯示出佛的能力比阿羅漢大多了。而且佛菩薩有能力同時現無量無邊身,像《普門品 》裡面所說的,真的是「千處祈求千處應」。同時不同的處所,眾生有感,菩薩統統都能 應,無量無邊的化身,示現種種不同身。   《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給諸位說,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在在處處 都是三十二應。怎麼知道的?我們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了。這個世間眾生太多、太複雜 ,眾生有苦難的時候,心裡有求佛菩薩幫助,觀音菩薩都知道了,眾生起心動念,佛菩薩 就曉得了。所以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感應非常快速。菩薩現什麼身相?不一定,隨 眾生之感現相,不是佛菩薩有意現相,佛菩薩無意,佛菩薩沒有心,沒有念頭,所以能現 無量無邊身。《楞嚴》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心是隨眾生的念頭來 現。所以同時隨處以無量無邊身,示現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能力太大太大。這是「多 少不同」。   第三是「大小不同」。二乘人如果現大身,他那個大身不能入小,他要是現個小身, 小身不能容大。可是佛菩薩就不一樣,他能現大身,大身能入小,所謂是須彌比喻大身, 能夠入芥菜子裡面,他可以入。菩薩也能夠現小身,小身又能夠包容一切,小能容大,自 在無礙,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我們學佛學到現在,經論讀多了, 也有一點認知。一切法凡是稱性就自在無礙,二乘人沒見性,所以他縱然能現大身、能現 小身,他不得自在,不稱性。諸佛菩薩,這個菩薩至少都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見一 分真性,這是見性。見性之後,無有一法不稱性,所以他自在無礙,就是《華嚴》講四無 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這樣才曉得,稱性之可貴,不稱性不能解決問題。禪宗修學是以這個為目標,所謂「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修學以這個為目標。宗門如是,教下哪有例外的?教下在名相上 說的不一樣,教下叫大開圓解,宗門叫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理一心不亂,密宗裡 面講三密相應,名詞講得不一樣,其實一樁事情。我們要學佛,學佛要懂得學什麼?我們 的目標在哪裡?決定不能搞錯。見性、圓解、相應,說實在話,連理一心,我們統統辦不 到。你要能辦到,不但六道超越,十法界也超越,你就成佛,你就是法身大士,你是佛家 所說的大聖,不是小聖。雖然做不到,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向這個方向去走。只要不違背 這個方向,我們的修學就正確,思想就純正,正知正見,我們的行持叫正行,那就沒錯了 。所以正知、正見、正行,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就決定有把握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能力立刻就恢復。恢復的狀況跟如來果地相彷彿,所以這是不可 思議的境界,難信之法。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快速,都穩當,修學又方便。   我們道場有一些同學來自遠方,到此地來參學,加入我們法會來共同學習。可是現代 社會,我們要清楚、要明白,古人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諸位同修仔細觀察,你 應當明白,今天佛法跟一些外道相比,跟一些魔、魔外相比,遠遠不如別人,無論在哪一 方面都比不上,比不過別人。我們根據經論學習念佛法門,外面破壞的人很多,說念佛不 能成就,一定還要修其他什麼法門。他為什麼要這麼作法?不希望你往生淨土,不希望你 超越輪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世尊晚年的時候,魔王波旬找 過釋迦牟尼佛,佛很慈悲,什麼人都接見。波旬跟釋迦牟尼佛說,他要破壞佛法。佛告訴 他,佛所說的一切法是純正之法,沒有任何人能破壞。波旬就講,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 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裟來破壞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流眼淚,一句話 不說。末法時期,魔子魔孫就很多,專門障礙人修行,專門破壞人信心。   所以世尊入滅之前,告誡後世弟子四句話,叫「四依法」。你要是能夠依這四句話去 做,魔力量再大,也不能破壞你。第一句「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是經典。我們依 照經典裡面所說的去修學,人不管他怎麼講法,他講跟經典上講的不一樣,我們不能聽他 的。我們聽他的,你就跟他學了,就不是跟佛學;你換了老師,也換了法門,你怎麼可能 在佛法裡有成就?「依法不依人」這句話,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上品上 生章」裡面所說的,他舉的例子舉得太多了。《觀無量壽佛經》我們講過,上品上生這一 章還特別說過,都有錄音帶流通,諸位可以多聽幾遍,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   還有許多人,反對我們現在念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極力反對,說這個本子是在家 居士會集的,不能相信,一定要叫人去念原譯本。這話說起來,好像也滿有道理,他究竟 是什麼用意?諸位想想就曉得,我就不必講了。會集不是夏蓮居開頭,王龍舒居士開頭, 魏默深居士後繼,夏蓮居是第三個。為什麼前面兩個不反對,偏偏反對這個?而且王龍舒 居士的會集本已經入藏,清朝《龍藏》就收入了。你應該跟乾隆皇帝打官司,說乾隆皇帝 錯了,清朝初年那些高僧大德都沒有眼睛,你才是真善知識,哪有這種道理?你說這個經 不行,這個經這十幾年流通,依這個本子修行念佛的,往生瑞相希有,我們親眼所見,親 耳所聞,有幾十個人之多,這是證據。你今天反對,你表演一下往生給我看看,如果你把 他痛罵一頓,批評、駁斥,你站在那裡就走了,我們馬上相信。沒有這個本事,我們看你 以後怎麼走法?所以不能夠意氣用事。   印光大師,大家知道,這幾乎沒有人敢反駁,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大師 對前面兩種會集本,沒有說會集有錯誤,他的批評是會集把原譯本的文字改動了,他指責 這一點,沒有說會集有過失。他批評得對,這沒有話說。正因為這麼一個緣故,夏老居士 做第三次會集,避免前人的過失。這個會集本,字字句句都是原譯本上的,沒有改動,諸 位可以拿五種原譯本去對照著讀。夏老在往生之前跟他的學生說,那個時候講話,就是我 們今天講的預言,他說對了。他說他會集的《無量壽經》,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當時 學生聽了,都莫名其妙,怎麼會從海外傳到中國?第二句話說,他會集的本子會傳遍全世 界。今天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他講的話兌現了,果然沒錯。所以我們要「依法不依人」, 人所講的與經教的義趣相應,我們可以相信;他講的與經典所說的不相應,我們不聽就好 了,也不必去批評,不必去辨別。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每一個人有言論 自由,他不犯法,我們管不著。他說他的,我們幹我們的,我們不聽就行了。世尊在三千 年前,對於今天社會狀況一清二楚,所以這四句是防止現在的弊病,唯恐破壞我們的道業 ,慈悲到了極處。   第二句說「依義不依語」。這一句話重要,這一句話就可以把會集的問題解決了。你 說會集得對不對?有世尊這一句話就行了。講解經文,翻譯經文,意思對了就可以,不必 照著言語翻,「依義不依語」。同一個梵文原本,在中國有很多人翻譯,翻譯出來的文字 當然不一樣,這些本子同樣都流通,都是好本子,文字不一樣,意思相同。像諸位常常念 的《金剛經》,《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來的梵文譯本只有一種。在中國六次翻譯, 翻譯的不一樣,諸位在《大藏經》上可以看到。意思一樣,文字大同小異,意思一樣這就 可以。不能說這個翻譯得對,那個翻譯得不對,不可以。這是說明翻譯沒有問題,可以翻 譯的;會集也沒有問題,可以會集的。   第三句佛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 什麼叫不了義?了義、不了義不是從經典上分,是從我們根性上分。我們學了,真正能得 利益,就叫了義;學了不得利益,那就是不了義。什麼利益?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 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適合我,哪一個法門我修學,在這一生當中,可以了生死,可 以成佛道,可以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個法門對我來講是了義,我應當選擇這個 法門。世尊真的慈悲到極處,他老人家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經,唯恐我們自己不會選擇, 給我們指出一個方向,讓我們循著這個方向去選擇。他老人家講,正法時期,戒律成就; 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世尊給我們指了一個方向。我們今天生在釋 迦牟尼佛末法時代,遵循佛陀指示的方向,我們選擇淨土,那就不錯。   淨土的經論,只有三經一論;三經佛說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 說阿彌陀經》,這是淨土三經;一論,是天親菩薩造的《往生論》。後來大德、祖師又加 了兩種進去,魏默深居士將《行願品》末後一品,附在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民國初 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後面,稱為淨土五經。 現在我們看到「五經一論」,總共六種。這六種裡面,哪一種適合我們根性,任選一種, 一生當中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鍥而不捨,你決定有成就。我們今天在此地選擇《無量壽 經》,《無量壽經》現在總共有九個不同的本子,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為什 麼要選擇這個本子?諸位把九個本子展開來看一看,你就了解。這個本子好,文字淺顯容 易懂,段落層次分明,讀起來爽口。而且將五種原譯本裡面的教誨,可以說是圓圓滿滿都 摘錄在其中,沒有遺失,沒有脫漏。這個本子就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讀這一本,等於 五種原譯本全都讀了,你說這個多方便!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本子,不是沒有道理。這是個 了義的法門,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退成佛,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 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世尊第四句的教誨,「依智不依識」。這一句針對我們現前的社會,也就是說破壞我 們修學的人太多了。侮辱我們、毀謗我們、糟蹋我們的人,到處皆是,所以佛這一句話叮 嚀我們,我們要有智慧。識是什麼?感情用事。我們要依理智,絕不依感情。什麼叫依智 ?你能夠依前面佛所說的三句,就是智,違背前面三句,你就是感情用事。再多的人來給 我說,佛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聽誰的?聽佛的。再多的人說這個法門不能成就,甚至於還 有毀謗,這經是偽造的,不是真的,決定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出家 人法師講的。有些同修聽了來告訴我,他問我: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出在哪個經上?來 問我。我說:我不知道,你去請教那位法師,哪個法師講的,他一定知道,請他把經拿出 來我們看看。那有什麼法子,現在言論自由,胡說八道也不犯法。所以佛這個「依智不依 識」,我們愈想愈有道理,他這四句話針對我們現在學佛同修們說的。我們能夠理解,能 夠記住,依教奉行,不會再受外面境緣動搖了,我們才有成就的可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 ,我們才能恢復性德,才能恢復經上講的這許多智慧神通,這個能力我們就都恢復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221.165 (04/15 23:02)
ISOLA:南無阿彌陀佛。 04/15 23:57
a1014a:隨喜 04/16 00:27
cutekid:讀經報到 04/16 00:4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23 23:07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6/16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