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71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面第一行: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 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 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章是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這個上一次有沒有講過?這一願主要的是說 宿世造作惡業的人,我們想一想,我們自己可以說都包括在這一願當中,往昔、今生造作 的惡業太多了。從這一願我們就很清楚、很明顯的體會到「帶業往生」,過去曾經有人說 帶業不能往生,這一願就是允許帶業往生。願文前半段跟魏譯的,就是康僧鎧的本子,第 二十願相同;後半段夏蓮居老居士是採漢譯的本子跟吳譯的本子,這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 。這個本子的好處就是集五種原譯之大成,文字都沒有改動,消深易淺,讓我們現在人看 到,比五種原譯本當中的任何一本,讀起來都非常順暢,經義非常明顯,讓我們對淨宗生 起信心、願心,發願求生淨土,功德利益無量無邊。   經文一開端,『我作佛時』,「我」是阿彌陀佛的自稱,他在西方世界已經成佛。世 尊為我們介紹,成佛到現在已經有十劫,可見得他每一願都兌現。下面說『十方眾生』, 這一句話是十方宿世作惡的眾生,我們讀了這一句非常的欣慰。下面這是講我們在這一生 得度的條件,只要具備下面所說的條件,往昔今生造再重的罪業,都能得生淨土。這個利 益是一切經論裡面,佛都沒有說過的,我們要格外的珍惜。條件是『聞我名號,繫念我國 ,發菩提心』,這三句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往生的條件。「聞」,這個經是大乘經,是菩 薩修學的法門,不但是大乘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我們在本經一開端 就看到,無量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經文第一句,所以不是普通的菩薩, 是普賢菩薩。菩薩是「聞我名號」,這個聞就不是普通的聽聞,是屬於菩薩所修學的三慧 :聞慧、思慧、修慧,這聞裡面是充滿了智慧,不是普通凡夫之聞。凡夫雖然聞了,他的 利益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他沒有慧; 什麼慧?戒定慧。菩薩的三慧是戒定慧,這個慧裡面有聞慧、有思慧、有修慧。   我們聞了這部經具不具足智慧?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的重要條件。這個慧 從哪裡看?聞了之後,你就相信,你能夠理解,深信不疑,這一生當中決定不改變方向, 這是智慧。為什麼有些人最初相信這個法門,往後就退心了?我們很清楚,他沒有定慧, 焉能不退心?對淨宗、對阿彌陀佛認識不清楚,了解得不夠,對自己現前生活環境,娑婆 世界,也沒有搞清楚,所以他的心猶豫不決,進進退退,這是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學人的現 象,這缺乏定慧。具足定慧的人,《彌陀經》上講善根福德,所謂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 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慧、是信解,福德是行,老實念,老實念的人有福。   老實念的樣子是什麼?萬緣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心裡面所牽掛的,我 說牽掛大家好懂,經上講繫念,「繫念我國」,繫念就是我們講的牽掛,世出世間一切事 都不牽掛,只牽掛一樁事情,「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常常把這個放在心上, 這叫念佛。念是你心上真有,念這個字,這個字很有智慧,上面是「今」,下面是「心」 ,就是現在心上有,這叫念。不是口念,口念心上沒有不叫念佛,古人常講「口念彌陀心 散亂」,心上沒有,「喊破喉嚨也枉然」!最重要的心上有,這才叫念佛。   「繫念我國」,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極樂世界我們沒有看見,我們怎麼個 繫念法?讀經就是繫念。所以我勸同修們修學淨土,先將《無量壽經》念三千遍,什麼意 思?三千遍念完之後,你就有「繫念我國」了。不能少,少了怎麼樣?少了在日常生活當 中常常忘掉,起心動念還是娑婆世界是非人我、名聞利養、利害得失,天天念這個東西, 這是念六道輪迴,念貪瞋痴就是念三惡道。十法界業習種子,我們每一個眾生統統具足, 可以說這是平等的,平等因。十法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將來到哪一個法界去,這是我們 現前選擇的關鍵。   我們將來到哪一道去?這一部經是教我們去成佛,十法界裡面佛道;四弘誓願的「佛 道無上誓願成」,這個經是教我們走佛道。要走佛道,只要「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具 足這個條件就行了。這個事情不難,難在我們是不是真的覺悟了?真正覺悟,世出世間一 切諸法統統放下。這個放下,諸位不要誤會,不是說事放下,是說你心裡頭的牽掛放下。 事情要做,雖然做,心裡頭不執著,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真的有智慧。二六時中, 當我們有事情來的時候,佛號放下,專心去辦事,事情辦完了,心裡頭痕跡都不落,只繫 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人叫修淨土。只是這個一念,這個念頭轉過 來,無量劫所造的業障都消除了,這是實在的話。   所以「繫念我國」,繫念兩個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繫念就是專念,一心專念,發菩提 。世尊在本經「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面,告訴我們上輩、中輩、下輩,末後一段,這是 修學其他法門迴向求生淨土,過去慈舟大師判作一心三輩,判得好!往生的條件,世尊給 我們講了最重要的開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繫念我國」是一心專念,是一向專 念。發菩提心重要,經文為什麼不把發菩提心放在前面?「聞我名號,發菩提心,繫念我 國」,豈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把「繫念我國」放在前面,「發菩提心」放在後面?這有 很深的意思。一心繫念的人,菩提心才發得起來,心思很亂的人,妄想很多的人,菩提心 怎麼能發得出來?可見得這個經文順序是有很深的意思在。我們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發 菩提心」,「一向專念」原來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落實在「一向專念」上。菩提心是大 覺之心,真正徹底覺悟了,對於法界依正莊嚴、理事因果通達明瞭,這叫菩提心。明瞭這 就不迷惑,於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就不再用輪迴心了,用輪迴心念佛也是造輪迴業,也 不能往生。所以繫念重要,繫念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輪迴心放下了。   一心是真心,《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同樣一 個道理,一法是正法,二法就不是正法。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印宗法師向惠能大師 請教,禪定、解脫。能大師在黃梅親近過五祖忍和尚,印宗向他請教:忍和尚平常跟大家 講經說道,對於禪定、解脫是怎樣講法的?惠能大師給他的答覆說:禪定、解脫是二法, 二法不是佛法。印宗不容易,一聽之後他就悟入。佛法是不二法,佛為了教化初學方便, 建立許許多多名相,不會的人反而被這些名相迷住了,會的人點點頭,笑笑!世尊無論講 多少名相都是一法。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言說名相,不過是一法的方便說而已,正是《 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應該怎麼學?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懂 了,你就會了。馬鳴菩薩教人,聽教、聞法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三 句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千言萬語是一法,無量名相是一法,《華嚴》 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就完全明白了。   所以會聽的人聽的是一法,不會聽的人聽了好多法,好多法是世間法,一法是佛法。 我們要有本事,學會聽,學會看,千經萬論,一法!不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留下來這一部 《大藏經》是一法,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也是一法,會嗎?《華嚴》上說的「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性識是一法,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都是一法變出來的嗎?一法變出 來,怎麼會變出二法?哪有這種道理?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也是一法。難怪禪宗裡面開 悟的人說,虛空法界是沙門一隻眼,就是說這一樁事情。這是菩提正覺現前,菩提心現前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自然就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的是妄心,什麼是妄心?一般人也聽得迷迷糊糊。妄,大 概不是真,什麼叫妄?也搞不清楚。我們再說白一點,說得不好聽一點,你就懂了,虛情 假意。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用的虛情假意,你看到哪一個人用真心?真心永遠不變,那 是真的,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今天我看到你歡喜你,明天看到你討厭你, 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諸佛菩薩、阿羅漢他們用心是真的;換句話說,他們對一切眾生 的愛心永恆不變,你罵他、欺負他、侮辱他、陷害他,他對你的愛心從來沒有衰退一絲毫 ,真心!諸位要知道,真心就是佛性。真心現前,恭喜你!你已經成佛。依舊用妄心,那 你還是六道凡夫,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   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的自受用叫「深心」。深心是什麼意思?清淨平等。清淨,絕 不染污,染什麼?現在的話講病毒,這個世間奇奇怪怪的病,我們說病毒大家的印象比較 深,清淨心決定不染病毒,所以你的心健康。平等心對於一切諸法決定沒有高下,清淨心 生定,平等心生慧,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是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禮敬 ,平等的供養,這是自受用。他受用則是大慈大悲,我們今天講無條件、無私為一切眾生 服務,這就是大悲心,是迴向發願心。   我們凡夫往昔今生造的惡業太多,所以惹上一身的病痛,這個病痛有身體的、有心理 的,心病比身病還要麻煩,心不清淨、不平等,我們生理上有病,很不容易調養。如果心 理健康,心地真誠、清淨、平等,這個身體有一些小病,很容易恢復正常;為什麼?境隨 心轉。我們這個身體是境,境隨心轉,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要重要!真正講求健康,心理 佔百分之九十,生理充其量不過佔百分之十而已。佛是大醫王,教導我們怎樣調心。佛十 號裡頭有「調御丈夫」,調是對心來說的,御是對身來說的。用什麼調心?用定用慧;用 什麼調身?用戒律;戒定慧三學調順我們的身心,所以稱之為調御丈夫。   世尊用這個方法成就自己無上道,又幫助別人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這是菩提心 的落實,發菩提心的人必定是這樣做的。沒有這樣做,我們就很清楚,菩提心沒有發。阿 彌陀佛在此地教我們,不但要繫念、要發心,繫念跟發心要『堅固不退』,意思就是說你 要永遠保持才行。修行證果最困難的就是保持,一般人發心很容易,發得很猛,退得很快 ,諺語裡面說得很好,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非常虔誠;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 化雲煙,沒了!那怎麼能成就?堅固不退的人就成就。為什麼你會退心?剛才說過,內沒 有戒定慧的修養,外面惡緣誘惑的力量太大,外面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在那裡給你 招手,都在那裡誘惑你,只要你心一動,你的菩提心,你的正念,立刻就喪失掉了,保持 太難太難了!   世尊對這個事情非常清楚、非常明瞭,不但苦口婆心教導我們,而且還表演示範做出 來給我們看,做出好樣子給我們看,如何能夠堅固不退?唯一的一個方法:安貧樂道!釋 迦牟尼佛一生為我們所表演的,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什麼不建一個講堂、 建一個精舍?這個東西一有,誘惑就來了。我們冷靜想想是不是?誘惑來了,我們「堅固 不退」這一句就沒有。你的心在你那個道場,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把極樂世界忘掉了, 你念念的只有你自己小道場,怎麼樣叫它繁榮,怎麼樣叫它興旺,這個心念是輪迴的念頭 ,出不了三界,頂多在佛門裡面修一點福,修一點福報。惠能大師講得好,此事「福不能 救」!此事是講生死大事,修福沒有用,再大的福報不能夠解決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 不能救,我們就不能夠刻意去修福,要學諸佛菩薩,斷惡修善而不享福報,福報給一切眾 生去享。 (s:所以類推,心在家庭,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心在事業,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 心在美食,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心在賺錢,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心裡繫念 牽掛、妄想的是世間事,那一刻就是把阿彌陀佛就忘記掉了!嬌妻乖兒,遍嚐美食 津津有味,想著怎樣創業賺錢,阿彌陀佛完全忘光光了!!)   釋迦牟尼佛一生,他的行持,我們要細心觀察,冷靜的去體會,認真學習。他曾經接 受不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禮請講經說法,我們在經上最常看到的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 舍,這一些道場都是在家居士經營的,他來請佛,佛是暫時住在那個地方弘法,這一部經 講完,法會圓滿,佛就離開了。這給我們做最好的樣子,教導我們怎樣才真正能做到「堅 固不退」,對於世緣絕不放在心上,這是正確的。佛法到中國,中國的國情跟印度不一樣 ,中國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跟印度完全不相同,佛法不是定法,佛法確實「恆順眾生, 隨喜功德」,所以到中國來之後,印度這些高僧大德,隨順中國的風土人情,也穿中國人 的衣服。我們現在穿這個長袖子的海青是漢朝服裝,海青是漢朝的服裝,寬袍大袖。印度 這些高僧到中國來,也跟我們中國人一般打扮,我們中國人看到歡喜,他跟我們是一家人 ,不是外人。   中國帝王做護法,供養他居住弘法的場所,給他建個道場,這中國第一個道場,諸位 都知道「白馬寺」。稱作「寺」,可見得不是出家人的,並沒有把這個道場送給出家人, 而這個道場是政府辦事的機關。古時候的制度,我們就以漢朝而論,那個時候朝廷裡面所 設的辦事機關,宰相下面稱部,它有六個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禮部就是我們現 在講的教育部,兵部是國防部,刑部是司法部,戶部是內政部,機關的名字用部。但是直 接歸皇帝管的機關用寺,就不用部,寺是什麼意思?寺是嗣承的意思,這個機關是永遠設 立的,不會被更改,不會被撤銷,其他機關不是用這個名稱的,那個機關是可以更改的、 可以撤銷的,不是永遠設立的,永遠設立的辦事機關稱寺。皇帝下面有九個寺,九個辦事 的機關。所以「寺」這個字的來源我們要清楚,是國家辦事的機關。清朝被推翻之後,走 向了民主,民國了,辦事機關裡頭寺沒有了,但是我們佛教活動的場所依舊還稱寺。我們 對於這些名詞意義要搞清楚、搞明白,夫子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常設的機關,永久 性的機關。   白馬寺辦的是什麼事情?佛教教育,佛教教育的機關稱寺,跟皇帝底下一級單位名稱 相等。所以道場,我們一看到這個字就曉得,道場是屬於國家的,所謂十方常住,不是屬 於個人的。我們再看中國歷代叢林、大道場,都是國家建立的,我們看到匾額:「敕建」 ,敕建是皇帝命令建立的,不是私人的。但是在歷代私人大戶長者,他們學了佛,晚年將 自己的房舍、田地捐獻出來,做佛教的道場也很多。這些道場都歸國家統一管理,制度非 常之好,出家人不管這些事情。出家人要管理這些事務,是從馬祖、百丈開始,這個可以 說在中國是佛教的革命,走上一個新的時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他們兩位都是禪 宗第八代,惠能大師的徒孫,將佛法制度化,這個歷史我們要懂。制度化就是把佛教正式 變成一所佛教大學,那個時候叫叢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佛教大學。所以有主席,叢 林主席就是方丈、校長,下面有三個綱領執事:首座、維那、監院。這三個綱領執事,首 座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現在的大學裡面還是這三個綱領執事,名稱 不一樣,它的組織、它的職責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在中國正式形成了學校,這是中國佛教 的特色。   佛教是教學,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從前科技不發達,交通不方便,我們人的生活活 動範圍很小,甚至於有少數人生長在他那個村莊,一生都沒有離開過,縣城都沒去過,與 鄰近的村莊看得見的,老死不相往來。那個生活也不錯,非常安定,悠閒自在。因此佛教 教育要普及,就必須要建許許多多的寺院,方便大家求學。實在講中國這個教育,佛教教 育比任何教育都要廣泛,到處都有小寺院。往往有不少小的寺院接受大的寺院指導,它們 之間沒有統轄的關係,有聯誼,在教學上有輔導的關係。這就形成中國以後叢林裡面的宗 派,每一個寺院有它獨立的道風、學風,成為一個學派,成就許許多多的人才。   我在早年親近方東美先生,方老師曾經多次跟我說,如果要佛教恢復,他說一定要恢 復叢林制度。他這個話給我講過很多遍,我們想一想,他的話不無道理。現在我們要想挽 救世道人心,現在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人心沒有歸依,沒有依靠,沒有歸宿,每天胡思亂 想,造成整個社會的不安,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自古以來這些聖哲、佛菩薩,他們 有智慧,有慈悲心,熱愛眾生,教化眾生,佛家講依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 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盡心盡力從事於教學的工作。所以叢林發揮了很大的效用,在 今天還是需要。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30
a1014a:隨喜 05/19 13:26
cutekid:讀經報到 05/20 09:25
j45xu3:阿彌陀佛 06/30 16:26
summertrees:w大加油!(搖採球) XDDD 08/08 00:25
whatflower:阿彌陀佛 08/11 23:33
whatflower:謝謝s大:-> 08/11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