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98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七面第一行,「成就妙土」: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此次經文上一次雖然講了一半,因為鐘點到了,末後這兩句還沒有跟諸位做詳細報告 。末後的兩句,『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在這一段經文裡,前面三 句是說綱領,末後這四句是講他所莊嚴的佛國,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居住的環 境生活環境的美好。尤其是說到「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就文字上來說,「建」是興建 ,我們開始構想來建造,「立」是建設完成了、成立了。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諸佛剎 土裡面是一個新興的建立,好比我們現前居住環境當中,有許多所謂是老社區、舊社區, 也有一些新的社區。極樂世界在諸佛世界裡面是一個新社區,可以說是嶄新的一個社區, 因此老社區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弊病,他完全把它革新,革故鼎新,這個新社區就顯得非常 的美好。而它真正值得諸佛如來讚歎之處,都在常然、無衰無變,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諸佛國土裡面,實報莊嚴土是常然、無衰無變,這是共同的;方便土跟凡聖同居土都 是無常的,決定不是常然。佛在許多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所以 有成住壞空,哪裡是常然?它有衰竭的時候,有很大的變化。我們今天看到科學家告訴我 們,太空當中許多星球的誕生,每天都有。每天也有許多老的星球毀滅、爆炸、消失,這 些都是佛在經上講的無常、危脆的現象。   事實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特殊,這個世界很奇怪、很特別,從建立之後永遠不變聰明 人、真正有智慧人要相信,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沒有妄語。如果我們說一點方便妄語,對 人有好處沒有壞處,可不可以?不可以。如果佛有一次說是利益眾生打個妄語,我們對於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可以給他打個問號,未必是真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決定不說一句妄語,句句都是講的老實話。《金剛般若》裡所說的, 「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是假的;「實語者」,實就不虛;「如語者」如就是所說完 全如同事實,說到不增不減、恰到好處,這叫如語「不妄語」,決定沒有一句話欺騙眾 生。   十方諸佛世界方便土跟有餘土都是無常,都是有變壞的。唯獨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方 便土跟同居土跟實報土的狀況一樣,永遠不壞。這是很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不是我 們凡夫難信,我們凡夫倒很容易相信,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相信。誰難相信?菩薩難信; 菩薩比我們智慧高,菩薩聽佛這樣說,他不敢贊同。他的智慧比我們高,他的能力比我們 大,十方諸佛剎土他都見到了,他所見的。如果佛說:「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一句 話諸位要記住,專講方便、同居這兩種淨土,不是講實報土。實報土,一切諸佛的實報土 都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所以極樂的殊勝不是殊勝在實報土,是殊勝在方便土、同居土 ,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這裡頭總有個道理在,真的,是有道理。為什麼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也 能跟實報土一樣?假如諸佛如來的這兩種淨土比不上阿彌陀佛的淨土,我們要問:是不是 諸佛如來的智慧比不上阿彌陀佛?諸佛如來的神通道力比不上阿彌陀佛?決定不是的。大 乘經上佛常說「佛佛道同」,智慧道力、神通能力都相同,都相同為什麼兩種眾生依報環 境差別懸殊這麼大,原因在哪裡?我們可以說一句,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同,佛的福報不 相同。要能夠從這方面來觀察,我們的疑惑就解除了,真的是福報不相同。   這就是我剛才比喻當中所說的,一切諸佛的剎土,這兩種剎土是老社區,居民毛病很 多;極樂世界這個新社區,居民從哪裡來的?原居民一個都沒有,全部都是移民過去的。 移民那就好辦了,你把移民的條件嚴格的守住,不符合條件的就拒絕不讓他來,你這裡居 民程度就整齊了。西方淨土我們去往生就是去移民,條件是什麼?大家讀淨土經的都知道 ,要斷惡修善,要轉迷為悟,要心淨則佛土淨;真正的條件是清淨心。由此可知,往生到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積功累德。我們常講「放下萬緣」,這個萬緣就是妄想 分別執著;煩惱習氣統統放下了,恢復自己的性德。這一些居民都有這麼好的德行水平, 依報環境當然好。大乘經上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決定不能 違背這個定律,這個定律是真理。換句話說,西方世界每一個人都好,每一個人都沒有自 私自利,都放下名聞利養,都沒有貪瞋痴慢,所以依報環境有這樣的殊勝,道理在此地。   上一次我們在回教皈依協會,不是傳道協會,在那裡我們舉行一個座談會,有一位大 德提到一個問題,他說:「回教裡面所講的天園、天國,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一樣?」 我給他的答覆是:「一樣。」他問我:「在哪裡?」我說:「就在此地。」這個話是真的 不是假的。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只要我們心地清淨,我們居住的這個國土就 是極樂淨土;我們如果依舊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這個地方就是娑婆世界。境隨心轉, 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特別是我們在《華嚴經》上得到的訊息,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 相在《華嚴經》裡頭。這個經典告訴我們世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為什麼會變成十法界 ?為什麼會變成六道輪迴?那是人為的。而且再告訴你,這不是事實真相,這是事實的幻 相,不是真相,《般若經》上講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十法界六道是幻相不 是真相,真相是一真法界,是我們自己可以說是不小心、不謹慎,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 面,把我們原本的一真變成了虛幻,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 是一真法界,我把他們宗教裡面的天國也捧到一真法界,是平等的。   現在的問題:怎樣恢復我們正常的社會、正常的生活環境?我想這是我們這個世間不 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每個人都在希求的、都在嚮往的。我們祈求,特別在今天 ,祈求世界和平、社會安定。因為社會實在太不安定,世界實在不太平,每一個人生活在 這個世間,天天都有危機感,也就是說身心不安穩。物質生活過得再好,心理不安,情緒 不穩定,你就想一想他精神生活多麼痛苦。這一樁事情我們在講席裡面說了很多遍。政治 不能解決;釋迦牟尼佛有很好的政治背景,有很好的從政條件,他知道這不能解決問題, 放棄了。用軍事來鎮壓也不能解決。經典上的記載,世尊年輕的時候武藝超群,他是將軍 、他是元帥,他也放棄掉。為什麼?解決不了社會問題。現在的經濟科學技術,它所帶給 我們的是什麼?這個我們太清楚了,不能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是教育。所以釋迦牟 尼佛,不單是釋迦牟尼佛,幾乎古今中外所有的這些聖賢、神聖都選擇教育,來從事於這 一個偉大的工作,真正是救度一切眾生的工作,他們幹這個。這一種工作,用現在人的說 法,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有人問:「這些大聖大賢,有大智慧、有大能力,從事於這個偉大的工作,何必要生 活過得那麼苦?釋迦牟尼佛一生所示現的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什麼過得這 麼苦?」有人來問我。我的答覆很簡單,新加坡有個許哲居士,她就說得很好,就把這個 答案說出來了。她到此地來表演的時候,李木源居士問她:「妳為什麼不做一件新衣服穿 穿?」她的衣服都是垃圾桶裡面撿來的,別人丟了不要的,她拿回來洗洗乾淨自己穿,不 合適的她就改一改,從來沒有做一件新衣服。他問她為什麼,她答覆得好:「我每天跟那 些窮人、最窮的人,跟他們在一起往來,我的生活要比他們好,我的心不安。」這是真的 ;不但自己心不安,這些窮人看到害怕,必須過他們同樣的生活。這是佛說的,應以什麼 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才能得到眾生的歡喜心。所以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穆罕默德跟中 國的孔老夫子,都是過最低水平的物質生活。因為這個世間苦人多、貧窮人多,必須跟大 多數的人打成一片,才能推動聖賢的教育。這是那些人的一番苦心、壯舉,我們要能體會 。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要能夠犧牲一切物質文明的享受,我們要過清苦的生活,跟貧民 打成一片,把聖賢的教誨介紹給他,他才會歡喜接受。   教育從哪裡教起?佛法從「淨業三福」教起。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的,這三 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知道應該從這兒教起。教孝親,教尊師,教人要培養慈 悲心,要修十善業,從這兒做起。佛是這麼教我們的,孔老夫子也是這麼教我們。孔孟的 學說總綱領就是在《大學》前面的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孔孟教學的綱領就這幾句。大是大人,學是學問,在佛法講,學是覺悟。儒家講的大人 是聖人,佛家講的大人是佛菩薩;換句話說,諸佛菩薩聖賢之道在哪裡?在「明明德」。 明明德是自行,親民是化他。德是德行,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我們自己的學習沒有 別的,無非是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而已。   我們求學、學佛,為的是什麼,目標總要清楚。中國古人所謂「讀書志在聖賢」,這 就沒錯。你讀書求學為的是什麼?不是為升官發財,也不是為有一個技術能力,將來在社 會上可以發財、可以謀生,不是的。讀書目的是要作聖人、作賢人,學佛的目的是要作佛 、作菩薩,目標要搞清楚。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他們的目的鮮明,都是去作 佛、都是去作菩薩去。佛菩薩的凡聖同居土當然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他不是凡夫。我 們要是能夠想到這一層,這裡面的疑惑就沒有了,知道他的凡聖同居土殊勝是理所當然。   回過頭來,我們今天怎樣建立我們的社會?我們不敢跟佛菩薩比,希望我們社會能祥 和一點,世界真正能到和平,這是我們替娑婆世界眾生來祈福。於是我們不能不講求儒佛 的教學。怎麼樣恢復我們的「明德」?從哪裡做起?也是從孝親尊師。儒家講的孝道,諸 位讀《論語》就明白了。講師道,《論語》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 學」是求學;每天不斷在學習,你得到法喜、得到法樂。可是「人無志則不立」,立是建 立;你雖然用功求學,到最後還是落空、還是沒有建樹,必須先有目標,就如同佛教給我 們先要發菩提心,儒家講先要立志,立志作聖賢;佛家發菩提心就是立志作佛。志不立, 你這一生功夫就不得力,人不可以沒有志。立志上求下化,下化是親民;上求要止於至善 ,下化也要止於至善,這是真智慧。上求是作聖作賢、作佛作菩薩,下化是幫助一切眾生 ,幫助眾生轉惡為善,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幫助眾生轉凡成聖,這才叫止於至善。   末後講「知止而後有定」。我們現在的心為什麼定不下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因為 你不知止,你不懂得止於至善。你要是真正懂得止於至善,把你的志向目標都定在這裡, 你的心定了,在佛家講,你就得三昧。得三昧是什麼樣子?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動心 ;內可以不動心,外不受誘惑。儒家講「知止而後有定」,你不知止你怎麼會得定?「定 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身心安穩。「安而後能慮」,那個「慮」是什麼?慮是智慧, 佛家講的「常生智慧」,不生煩惱,那個慮是智慧。「慮而後能得」,得的是什麼?得的 是聖人的果位。那個「得」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證果。你看看儒家講的跟佛法講的是不是一 樣?   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從小沒有人教導我們,家庭教育我們失掉了。學校教育,學校裡 面只有一些科學技術的教育,人文教育沒有;人文是教我們怎麼做人、怎樣與大眾相處, 沒有人文教育。社會教育,看看現在的報紙雜誌、電視廣播、電影戲劇,教我們什麼?宗 教教育,只有形式、儀式上的祭祀,對於經典的教學疏忽了。天下焉能不亂?社會怎麼可 能祥和?大問題!過去連外國人英國湯恩比博士都已經覺悟到:「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 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是世界著名的學者給我們一個偉大的啟示。 我們怎樣救自己、怎樣救社會、救眾生?必須回過頭來向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裡面來尋求 來學習。   首先我們要補習自己,只好用補習教育。依照儒佛的教學理念,教學的過程,從哪裡 下手?從斷煩惱下手。儒家講「格物致知」,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現在的社會, 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社會人心普遍的錯誤觀念「爭名奪利」,認為這是本事,恣情縱欲」,現在整個社會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發展下去,就是世界末日。如果不能夠 有效的制止,世界末日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儒佛的教誨。儒跟佛頭一 個教給我們斷煩惱,儒家教給我們,「恣情縱欲,爭名奪利」自己在內心裡面去做反省, 去做一個克服自己的功夫。「格」就是格鬥,要跟自己的煩惱習氣作戰,你要打勝仗才行 。克制自己的物欲,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這才能回頭。所謂「回頭是岸」,回 頭就是聖、就是賢,回頭就是佛菩薩。物格而後知至,這個話重要,煩惱真正伏住、斷掉 了,你的智慧才現前。煩惱不斷,這個人在佛法裡面講,充其量只有一點小聰明,世智辯 聰,不過如此而已,沒有智慧。世智辯聰不能改造你的命運,智慧能夠改造你的命運。克 服煩惱之後你才有智慧,有了智慧你才知道修身。用什麼方法修身?你的思想,你的見解 ,你的行為,你的言語與十善業道相應,這是修身;與十善業相違背的,是錯誤、過失、 罪孽。   我們今天依照十善業道,我們也講了,也天天在念,為什麼還不能夠回過頭來?沒有 智慧。為什麼沒有智慧?煩惱沒斷。總得想想,為什麼從前古人有效果,我們現在沒有效 果?古人有次第,按部就班學習。我常常囑咐同學們,我們第一個關口沒有辦法突破,所 以講修行就困難了。第一個關口是什麼?自私自利。這一樁事情要不能放下,無論是儒、 是佛,我們都走不進去。把自私自利放棄,佛門、儒家的門就很容易進去,你才能入門, 才能夠登堂入室。只要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就不行。   今天有一位同修來問我,他是經商的,他說:「我們經商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要不自 私自利,還做什麼生意?可是這樣搞下去之後,將來一定在三惡道。要怎麼樣讓我經商, 又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這個問得好!經商一樣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只 要你把念頭轉過來。經商,我還要不要賺錢?要,一樣的要賺錢,賺錢擴展你的事業。可 是你要曉得,如果你所賺取的自己受用,你的家庭受用,給你兒孫受用,那你的業報在三 途。你經營的這一些商業、生意買賣是為服務社會的,是為利益眾生的,決定不是自私自 利的,你將來成佛,將來作祖。念頭一念之間轉過來。   我們曾經聽說此地過去有一位大商人陳嘉庚,他經營的事業很大,賺了不少錢。所賺 的錢都建學校,建小學、建中學、建大學,造福社會。聽說晚年檢查身體,醫生說他營養 不良。發那麼大的財,營養不良,不是笑話嗎?為什麼營養不良?自己的生活很清苦,沒 有享受,沒有想做一點好的東西來吃,好的補品,沒有。所賺的錢都用在社會,都幫助別 人,這個人是菩薩。菩薩怎麼不可以發財?發的財愈多愈好,苦難的人就有福了。所以菩 薩學佛,哪一個行業都可以學佛,決定沒有障礙。營生利益的事情可以做,哪個行業都可 以做,決不是為自己,是為服務社會、為利益眾生,這就是菩薩。凡跟聖就在念頭,一念 為自己是凡夫,念念為眾生是聖人。   我們要幫助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教育。如何幫助現在的兒童能夠接受聖賢教育?如 何幫助社會的群眾能夠覺悟回頭?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從馬來西亞回來,看到馬來西亞有 一些中文學校提倡小朋友讀經,好事情。小朋友記憶力好,昨天一天丹斯里李金友的大兒 子今年九歲,陪了我一天。我們在車上教他念《大學》,《大學》前面經這一段文,他念 五遍就會背了,這是正常的。五遍能背之後,把他的書收掉,叫他背,背一百遍,大概背 了一個多小時,一遍一遍的背,背了一百遍,他有信心了。   然後我告訴他:《大學》、《中庸》、《論語》合訂在一冊。我說:「我給你一年的 時間,你就照我教你的方法,每天念一段。這一段念背了之後,再背一百遍。明天念底下 一段,要把前面這一段溫習一遍。天天這樣溫習,你這一年把這一本書就背得很熟很熟, 一生都不會忘記。」對小朋友來講,一天只需要用一個小時,家長要好好的督促,一年當 中這三部書就完成了。第二年把《孟子》背完。兩年的時間《四書》就背完了。每天只需 要一小時,這是基礎,比什麼都重要。我說:「你一個小朋友你在家裡這樣用功念,」他 們兄弟姊妹五個人,「其餘四個都會跟著。」不跟怎樣?不跟將來落伍了、比不上了。   一家能夠這樣做,他們的親戚朋友來看,這個小朋友一年當中《四書》都能夠背過, 我看家家都會教他的兒女要來學習了,不學習在下一個時代跟不上了。由此可知,不難, 難在大人疏忽,沒有教他,沒有督促他。天天要督促,要看到他讀書、背書。到了十幾歲 ,中國過去是十三歲,智慧漸漸開了,再跟他講解。現在是只背不講,利用他的記憶力。 大概在六、七歲到十二歲這個年齡記憶力最好。中國古老的教學有智慧,也符合今天所講 的科學理念,科學的精神。利用人在生命成長當中,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優點,利 用這個優點。兒童記憶是他的優點,到青少年這個時候理解是他的優點,再跟他講解。讓 他明理,曉得自己處事待人接物應該怎麼作法,這是教育。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14
a1014a:隨喜 真正有智慧人要相信,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沒有妄語。 07/12 19:17
congency:隨喜! 07/12 20:43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8/31 17:36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2/04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