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31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三面,「光明遍照第十二」。   經文講到這個地方,介紹西方世界的正報莊嚴。經文分兩段,第一段是主,第二段是 伴,主是西方教主阿彌陀佛。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恆沙佛 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四十八願裡面第十三願、第十四願的成就,第十三願「光明 無量願」,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世尊在此地叫著阿難,告訴他,叫著當機人的名字, 下面一定是很重要的開示,特別提醒他注意。我們知道阿難尊者在法會上是我們的代表人 ,佛叫著阿難,這個意思就是叫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讓我們感到格外的親切。這一段 經文,初學的同修讀起來沒有問題,老修行看到這一段經文難免生懷疑,為什麼?世尊一 向教導我們,都是說佛法是平等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 沒有一樣不平等,為什麼阿彌陀佛又變成最尊第一?這個問題問得很有道理,不是沒有道 理。不但現代人有這個問題,古時候就有。所以從前祖師大德們常常講,眾生修行證果斷 煩惱相同: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斷盡、無明煩惱也斷盡,這才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 因此確確實實是相同,沒有差別,佛佛道同。但是相同當中還有不同,什麼地方不同?願不同,每一尊佛發的願不一樣;由此可知,同中也有異,不同當中也有相同,這些道理 、事實真相我們都得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才能夠斷疑生信。   在一切諸佛當中,實在阿彌陀佛所發的弘願跟其他諸佛不一樣,這個事情我們並不難 理解。譬如我們這個世間人,有一些大富大貴,他們的地位相同,智慧也相同,能力也相 同,財富也相同,我們這個世間,這樣的人可以找得到;可是每一個人的願望不一樣。也 就是說,雖然他們的智慧德能都相同,他們對社會大眾的貢獻不相同,我們在社會上能看 到。當然諸佛如來都沒有自私自利,都圓滿證得虛空法界、國土眾生是自己,這是肯定都 證得的,因此諸佛如來無論他發的什麼願,沒有不為眾生服務的。也就是我們常講四弘誓 願,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大願,真的是平等沒有差別。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 這就是別願,這一尊佛他的特別之弘願,跟其他諸佛小有差異,我們一般人講大同小異。 阿彌陀佛這個願發得太圓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都給他鼓掌,於是他就變成 最尊第一,就這麼回事情。   那我們要問,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發不發阿彌陀佛的弘願?肯定都發,但是畢竟是阿彌 陀佛帶頭,他先發,他第一個發,後面是跟他一起發的,所以他還是「光中極尊,佛中之 王」,道理在此地。那我們要問,一切諸佛如來給一切眾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所說的種 種法門,最後是不是導歸極樂世界?我們想像當中,這必然是肯定的,怎麼知道?釋迦牟 尼佛就是個例子,世尊在這個世間出現,為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 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到最後導歸極樂。你要問,這個話誰說的?我不敢說這個話,歷代不 論是哪一個宗派的祖師大德們都公認的,也許你說未必然吧,你要說未必然,那是你學教 粗心大意;你要是細心觀察,你就會看到,八萬四千法門最後的歸宿,大家都曉得一真法 界、華藏世界。所以隋唐大德做了一個精密的研究觀察,大家公認一切經裡面《華嚴》是 第一經,《華嚴》是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華嚴》枝葉,你們想想哪一 片葉、哪一個小枝不歸根本?落葉歸根,自歸根本,都歸到《華嚴》;《華嚴》歸到哪裡 ?《華嚴》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看,這不都非常明顯嗎?無論 你修學哪個法門,到最後統統歸西方極樂世界。那在這裡我們就要明瞭,淨土是直接歸極 樂世界,其他法門免不了要迂迴,在枝枝葉葉裡頭拐彎抹角迂迴,到最後還是歸這個根本 ,沒有例外的。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如是,我們就想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化眾生沒有例 外的。   十方世界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諸佛講的法門當然不一樣。但是無論是哪一尊佛,無 論在哪一個法界,對哪一種眾生說法,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也就是說淨土三經肯定要講 ,《大方廣佛華嚴經》肯定要講,這個變成什麼?變成所有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共同科目 。我們如果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你才知道淨宗的殊勝,直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 佛的威神光明就『最尊第一』,他這個「最尊第一」從哪裡來的?你要說是他自己修來的 ,他比別人強,那這個話講不通,佛法這個「平等」就講不通。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得到 諸佛如來的讚歎,得到諸佛如來的擁護,所以他的光明威神是諸佛加持給他這麼來的。像 世間一個好的領導人得到全國人的擁護,他的威德從哪裡來的?全國人擁護他威德才有, 要不然他跟普通人一樣,他有什麼兩樣?   阿彌陀佛的威德光明是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擁護,我們怎麼知道?因為我們看到釋迦 牟尼佛擁護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沒有教我們念他的名號。我們為什麼不念南無本師釋迦 牟尼佛?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些地方我們要細心體會,我們念阿彌陀佛是釋迦牟 尼佛教的,我們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歡喜你聽話。你要是偏偏跟釋迦牟尼佛鬧彆扭,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本師,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是他方世界的,跟我們距離遠 ,我們為什麼不拜自己老師要拜別人的老師?這個話我聽得很多,不是居士跟我講,法師 給我講的,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彌陀佛,他的佛堂裡面供釋迦牟尼佛像, 供阿難、供迦葉,他不供西方三聖。確實有這一等執著的佛弟子。那我們在想像當中,釋 迦牟尼佛看到這種學生,一定也皺眉頭,對他也沒有法子,那只好隨他去。但是我們曉得 ,他走的是一條迂迴的道路,看他到什麼時候落葉歸根。如果迂迴的圈子很大,這種堅固 的執著而不能夠放下,他也能成就,他最後生到一真法界、生到華藏世界,時間很長,不 是短時間。   生到華藏世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初住菩薩入法界了,入了一真法界。從證 得初住那一天起,在華藏世界成佛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諸位同修要記住,三大阿僧祇劫 不是對我們講的,是從你生到華藏世界證得圓初住那一天算起,我們現在修行不算。第一 個阿僧祇劫證三賢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第二個阿僧祇劫就是華藏世界的地上菩 薩,證得初地,第二個阿僧祇劫證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次, 八地、九地、十地(法雲地的菩薩),三大阿僧祇劫修滿是法雲地的菩薩,修滿了就證得 等覺,還沒有成佛。   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華藏世界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他落葉歸根了。始是 初地,終是等覺,這十一個位次,華藏世界從初地到等覺沒有一個不念阿彌陀佛,要拐這 麼大的彎,要這麼長的時間才找到根,要知道淨宗是根。人修行證得圓教初住菩薩,智慧 開了,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再不會懷疑,這個時候真正念佛往生淨土了。誰領頭?普賢 、文殊,普賢文殊帶頭,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這兩位大菩薩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做給華藏海會法身大士們看的。這些法身大士們,從初住菩薩算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有根利的,根利看到文殊、普賢立刻就接受,換句話說,他生華藏就是生極樂;菩薩根性 鈍的,看到文殊、普賢往生極樂世界,他還沒有動心,還沒有起這個念頭,那慢慢的等到 他修行一個阿僧祇劫,到第二個阿僧祇劫他證得地上菩薩果位,必定覺悟,他已經破了三 十一品無明,行!文殊、普賢勸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時候沒有問題了。   這些大經大論我們細細的去參究,你才會了解、才會清楚,斷疑生信。今天我們是薄 地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可是我們的緣分好,那真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九品往生「總在 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九品,有上上品往生的,那個人上上品,這個人下下品,為 什麼不同?遇緣不同,不是別的原因,我們今天遇到的緣無比的殊勝,說實在話,大家要 認真努力學習。我們遇的是什麼緣?上品上生的緣,不是上品中生,無比希有的因緣!要你把這些大乘經教真的聽懂,聽明白了,真正肯發心,佛教給我們要放下的真正放得下 ,然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就取上品上生,這個機緣要珍惜。   這一部《無量壽經》我們這一次在新加坡宣講是第十一次,過去我講過十遍,這第十 一遍了。這一遍因為沒有時間限制,我們採取細講,諸位同修也歡喜這樣的方式,不趕時 間,「好,那就慢慢來」。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記住,《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傳授給我們的保證書,保證你在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保證書!保證你到西方 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我曾經說過很多遍,你能夠把《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道理真 正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百分之百,把佛在經上所說的教訓,那就是哪些事我們應當要做 ,哪些事不可以做,佛教給我們要做的全都做到,佛說不可做的我們一條都沒有犯,那你 是上上品往生,保證書,上上品往生;如果你煩惱習氣還沒有能斷得乾淨,這個經裡面的 理論、方法、教誨我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做不到,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不錯 了,你往生什麼品位?上品中生;如果你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能做到百分之 七十,百分之三十做不到,中品上生。按照這個標準往下降,下品下生做到多少?可以做 到兩成,還有八成做不到,你能做到兩成,下下品往生。兩品都做不到,你就不能往生, 這一生當中跟阿彌陀佛、跟《無量壽經》結個法緣,決定不能往生。   因此我們同學應當有高度的警覺心,我們不能把標準訂在二十,訂在二十很危險,萬 一做不到那不就完了,這一生空過了。那個標準最好要訂到八十,打個折扣還有四十,你 還可以下品上生,四十是下品上生,最低的標準我們要訂到八十。怎麼個修法?經天天要 念,經天天要聽,三天不聽經,你就不知道退了多少步,為什麼?煩惱習氣重,五欲六塵 誘惑的力量太大,你不可能不退轉。過去這邊許哲居士給我們講了一句話,我們普通人發 一分鐘的脾氣,這個身體要三天才能夠復原,一分鐘的脾氣對我們身體傷害要三天才能夠 恢復正常,她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三天不讀經,隨順這些煩惱習氣,恐怕三十 天都回轉不過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平常功夫得力了,淨宗所講的功夫成片,成 片就是得力,心地清淨;把修行的功夫放下三天去度假,去度了三天假,你不相信,你回 來,你看看能不能一個月恢復正常?我說的話不是假話,修行人不能度假,一度假就完了 。常常去度假,一輩子也恢復不過來。不用功的人不知道,用功的人曉得。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示現,一生當中沒有度過假。什麼時候可以度假參學?那個還 不是度假,是參學,《華嚴經》上給我們說出標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自性」,這個 時候可以參學,為什麼?你去度假也沒有關係了,你決定不會受外面環境的干擾,他有這 種本事,有這樣的定慧。這是什麼地位?剛才所講的圓教初住的地位,「破一品無明,證 一分法身」,你才有資格出去參學。現在年輕人哪裡懂得這個道理?我在年輕時候也不懂 ,我在李老師會下求學的時候,大概是五六年的樣子,我出家三四年,有一個機緣,道場 裡面有一位居士,他有一個別墅在山上,沒有人住,是個日式的房子,第二次大戰時候建 的,建在鄉下的山上,房子後面是防空洞,那個時候是躲避盟軍轟炸的,因為還是在日本 人統治的時代。戰爭結束之後,他們這個地方就沒有人去,房子建得很好,他要拿這個房 子來供養我,我們有幾個出家人,我就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我說:我們去住山,像 住茅蓬一樣住山修行,環境很清淨,現在有這個緣。李老師也不給我說什麼話,講經的時 候跟大眾宣布,實際上那就是對我講的,說什麼?說閉關跟住山,在佛法裡面是有條件的 ,不是無條件的,閉關住山那多好,享清福。他就舉古人的例子,「趙州八十猶行腳」, 趙州和尚,上一次淨慧法師到這邊來,淨慧法師道場就是趙州創建的白雲寺,趙州和尚八 十歲他為什麼不去閉關?他為什麼不去住茅蓬?不夠條件。什麼條件?李老師說了,參禪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有資格住茅蓬,才有資格閉關;教下研究經教的大開圓解,這才 有資格;淨土宗要念到理一心不亂,事一心還不行,還不夠資格。老師這麼一說,當然我 們沒有資格,那差太遠了。老師接著告訴我,自己成就之後就要教化眾生,哪裡還有時間 去閉關住茅蓬?那你違背了自己的本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不度眾生了,你跑去自 己享清福去了。   那到底什麼條件才能閉關、才能夠住山?徹悟之後、大開圓解之後,沒有法緣,換句 話說,沒有人請你講經說法,這個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就閉關住茅蓬。天下參學的學人 ,所謂是尋師訪道,「誰是真善知識?」這些人打聽,哪個人住茅蓬,哪個人閉關,那個 人是真善知識,去親近他,到處打聽哪個地方有人住茅蓬。如果親近他,他不是真的開悟 ,沒有能力教你,你把他關門打開,「出來出來,跟我一道參學」,你還沒有資格閉關! 閉關住茅蓬是天人師,這就是向社會大眾宣告,他的道業成就,已經明心見性了,向大眾 宣告:你們如果想求法,到我這兒來,我在這裡等你,等待時節因緣成熟,是這麼回事情 !要不然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閉關?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去住茅蓬?我們這才恍然大悟。 以後在李老師面前不敢再提這個話了。   現在年輕人沒有親近善知識,沒有人教導他,年紀輕輕出家還沒幾天就閉關,就去住 山、住茅蓬去了,他會有什麼成就?聽經沒有明白經典裡面的意思,白聽了。過去我在台 灣參加李炳南老居士的慈光大專講座,李老師要我代他一門課,為同學們解答問題,每天 兩個小時答問,講座有一百多個同學。我還記得很清楚,有六位研究所的學生,我每天在 講台上讓他們問兩個小時,不過不要緊,我要答不出來,有李老師在後台撐著,我代老師 來解答,我能解答的就答覆了,我不能解答的留給老師。我們學習的時間四個星期,這四 個星期一百多個人每天問我兩個小時,居然沒有把我問倒,一個問題也沒有難住我,我很 感嘆!古人常講「後生可畏」,我說:看看你們也並不可畏。有一次他們提出一個問題, 也是與我們這裡都有關聯的,初學的同學總是避免不了,尤其是知識分子問題特別多,有 些問題我們想不到。因此疑一定要斷,要問,學問!斷疑生信,堅定自己的信心「信為 道元功德母」。   信心從哪裡建立?一定要親近真善知識,才能夠斷疑生信淨宗法門為什麼被一切諸 佛稱讚?就是它不必斷煩惱,帶業往生;要是一般的法門,不斷煩惱決定不能成就。見思 煩惱不斷,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塵沙煩惱不斷,決定不能超十法界;無明煩惱不斷, 決定不能生一真法界,這是一定的道理。不斷煩惱,你的自性般若智慧怎麼能夠現前?我 們今天智慧不開,為什麼不開?煩惱蓋覆了心性,煩惱迷惑了心竅,就這麼回事情。祖師 大德教給我們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辦大專佛學講座目的何在?只是給同學 們種一點善根而已!善根如果深厚,這一個機緣把他的善根引起來了,他的善根增長,有 沒有這個同學?有,人數不多,比例不多,百分之二、三;大多數不行,只給他種善根。 四個星期結業的時候,也舉行一個結業典禮,李老師在這個結業典禮很感慨的說:你們到 這邊來四個星期,每天密集的上課,確實改了樣子,不像剛剛來的時候心浮氣躁,是有一 點規矩、有一點樣子了。李老師說:如果今天畢業,明天上街看幾場電影,完了,四個星 期全泡湯了。真的,不是假的,兩場電影我們就完了,完全退失,道心就沒有了。   由此可知,我們這個事情放不得假。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裡頭教給我們念佛 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懂不懂?相繼就是不間斷,淨念就是不懷疑、不 夾雜,念佛夾雜妄想就把念佛的功夫破壞掉了,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最可貴的就 是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不成就的。現代科學技術發達,對於社會帶來的確實有負面的也 有正面的,關鍵就在我們怎樣去利用。經要能夠透徹的了解,真正做到沒有疑惑了,煩惱 輕,智慧長。如果還有疑惑、還有懈怠、還有懶散,這問題嚴重了。什麼人天天給你講經 ,你有多大的福報找一個善知識天天能聽他講經,不容易!但是現在有錄像的這些設備, 這給我們方便多了。法師講這一部經,我們把錄像帶拿回家,天天可以重複的聽,這是從 前人沒有法子想像得到的,這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有福,古人沒有辦法想像得到的,我們今 天得到了。那你今天是在家裡頭用這些先進的設備,你是聽經?你還是去看電視劇?你還 是去聽音樂?這就在你自己掌握了。如果你把這個時間統統拿來聽經,你成就了。家裡面 人口多,現在雖然是小家庭,夫婦你還有兒女,有的時候還有親戚朋友來,所以現在一般 都市裡面的家庭,不只一台電視機,我去參觀很多每一個房間都有,很可以用一個房間專 門聽佛經。你天天聽,不聽他們那一些,聽得很有趣味,慢慢他來問你,你那個真好聽嗎 ?不妨來試試看。你慢慢就會把你一家人都度了,把你的鄰居也都度了。你要有長遠心, 你要把修學的成績拿出來給大家看,這樣才行。 ==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7
cutekid:讀經報到 09/16 23:00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12/25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