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89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二十四面,倒數第一行:   【必成正覺第七】   法藏菩薩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宣說了他的弘願,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讀過的這一品 。弘願說完之後,接著又在佛前以偈頌表達他的願望,而且請佛給他做證明。大願真誠深 廣無盡,所以感動天雨妙華種種瑞相,空中讚歎他必定成佛,這是這一品的大意。偈頌總 有十一首,偈裡面的意思不但是深廣,也是每一首、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學習。現在請看經 文: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 滿足。誓不成等覺。】   前面這一行是說偈的儀式。這是世尊又告訴阿難尊者。『爾時』就是法藏菩薩發願之 後,這個時候,緊接著以偈頌來讚佛,也是宣說自己的願望。第一句話說,『我建超世志 「建」是建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發心、發願。什麼叫「超世志」?「志」這個字容 易懂,志願,他所建立的志願超世。   古大德對於「超世」兩個字有一些不同的說法,譬如說四十八願裡面,求法身願、求 淨土願,這是超世,這個意思也非常好。隋朝時代慧遠法師,慧遠法師在中國有兩位,我 們淨宗初祖也是慧遠大師,他們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歷史上稱隋朝這一位慧遠法師叫小 慧遠,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叫《淨影疏》,「淨影」是當時他居住的寺廟,那個寺 廟叫淨影寺,所以後人尊稱他為淨影大師。在這裡面他給我們提示,「求證圓滿的法身, 求生淨土」,這是超世願。他說的,我們仔細想一想有沒有道理?哪一尊菩薩不求法身? 哪一尊菩薩不求淨土?為什麼法藏在此地說他這是超世願?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菩薩發願 修行,即使證得圓教初住的果位,還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證得圓滿法身,可是淨宗 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很短時間就滿足你的願望,你的法身淨土就現前了。比較起來淨 土殊勝多多,所以這「超世」兩個字就是讚歎西方淨土、讚歎帶業往生、讚歎平等成佛, 他的方法是平等的,果德也是平等的,不可思議!   遠公註解的《無量壽經》叫《無量壽經義疏》,流通很廣。古註裡面他註得最詳細、 註得最好,所以自古以來研究《無量壽經》,講解《無量壽經》,多半都參考他的本子。 這個本子我也讀過,過去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講過。他老人家說,他是用康僧鎧譯的本 子,他說這裡面「光明無量願」,「壽命無量願」,「諸佛稱歎願」,這三願都是講的法 身;「國土清淨願」,「國土嚴飾願」,莊嚴的願,這是淨土願。所以小慧遠法師,他認 為這五願是超世間的。可是古時候有許多大德,他們認為法藏所發的四十八願,統統都是 超世願,願願都為普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說得很有道理,比小慧遠在四十八願只選五願 是要殊勝。所以這一句我們可以把它看作四十八願的總結,「我建超世志」,這一句是四 十八願的總結。   善導大師,傳說當中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也贊成這是總結不思議的四十八願,而 稱讚這四十八願是無礙誓願,一一弘願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在前面講經的時候,曾 經跟諸位做多次的報告,每一願必定含攝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皆是,漏掉一願,你這一 願就不圓滿,所以四十八願跟《華嚴經》上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無盡, 是一個意思。這個東西就像拼圖一樣,少一塊就不圓滿。所以四十八願確確實實互融互入 ,每一願都是超世的弘願。可是善導大師又給我們說,他說:「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 佛最為親。」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每一願都是念佛,古來的祖師大德本願念佛是這個意 。而今天我們在香港、在台灣、在美國,遇到一些從日本傳來的本願念佛,跟善導大師 所說的不一樣。他們現在本願念佛只抓住一願,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而不知道古來祖 師大德提倡的本願念佛是四十八願,願願互攝互融,是這個意思。絕不是只有一願,一願 含攝一切願,那就是的;如果一願不能夠遍融一切願,那就錯了。所以我們聽聽他的修行 方法,聽聽他所講的這些理論,他如不如法我們就明白了。   《往生論》裡面講,「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四十 八願確確實實圓圓滿滿含攝三種莊嚴:導師莊嚴,同學莊嚴,依報環境莊嚴。導師是阿彌 陀佛;同學,十方世界去往生的人。四土三輩九品,每一個品位往生的人,凡聖同居土下 下品往生的人都不可思議,這是世尊在其他經裡頭沒曾講過的。而他總歸結,歸結到一句 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這一句名號就是法身的德號,是阿彌陀佛法身德號 ,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身德號。我們聽到之後,自己就清楚了,包括我們在裡頭, 圓圓滿滿;缺少我們一個人,法身就缺了一塊,也就不圓滿。所以我們要曉得,念這個名 號就是念圓滿的性德、圓滿的修德,性修不二。   我們今天念佛,是不是圓圓滿滿的含攝性德跟修德?如果不能,縱然念佛也不能往生 ;如果確實圓滿含攝,你決定得生淨土。現在我們要問,什麼叫做含攝?什麼叫做不含攝 ?《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說得好,他教我們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性 德、修德圓滿含攝。理體是性德,功行是修德,性德即是修德,修德就是性德。妙絕了這 個法門!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不讚歎的。「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非常可惜真正明白的人 不多;跟著大家一起糊裡糊塗念的人可不少,明白的人實在不多。怎麼辦?不能不讀經, 不能不研教。要如何才能做到?記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要不懂這個話的意思, 覺明妙行菩薩說得白,他講的我們容易懂,「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這個意思 。老實念,決定不懷疑,修德跟性德就相應,決定不夾雜也相應,不間斷就相應了;換句 話說,你懷疑不相應,夾雜也不相應,間斷也不相應,念佛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此地。 所以「一法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古來許許多多大德,讚歎名號功德不可 思議,我們這才明瞭,真不可思議,決不是一種恭惟的讚歎,虛而不實。   「超世」,不但是超越世間,這個「世間」講六道,超越出世間,超越四聖法界,還 不止,超越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我們講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有些人還可 以勉強同意,不至於有疑惑,如果說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大家就疑惑了。其實真的超 越,一點都不假。印證了佛在大乘經裡面為我們說的,凡夫與佛只一念之差。一念覺,凡 夫作佛,做究竟圓滿佛。何以?究竟圓滿覺,究竟圓滿覺就是這六字洪名。可是我們天天 念這六個字,不覺!還是迷惑顛倒。什麼原因?剛才說了,我們在當中有懷疑、有夾雜、 有間斷,雖念佛,功夫不得力。念佛堂許多堂主都教人,「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專念」, 我們今天沒有放下、沒有專念,所以功夫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   古德曇鸞法師說,這是南北朝時代的人,他說,「法藏菩薩,在自在王如來所,悟無 生法忍」。換句話說,他的地位實際上是七地以上的地位;七地到九地都是屬於無生法忍 ,不是普通人。四十八願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善導大師同意他這個說法。由此可知 ,法藏的示現,這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顯。我們在《法華經》、其他大乘經裡面,世尊 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久遠劫前同參道友,好朋友、好同學,也曾經做過兄 弟關係,而且也是久遠劫就成佛。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梵網經》上說 三千年前他來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是第八千次了,常來!今天我們看到法藏菩薩在 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到現在才十劫。由此可知,也是示現的,跟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 間來示現成佛一個模式。所以我們要曉得,法藏久遠劫就成佛了,和世間自在王如來,他 們不過在一起唱一台戲給我們看看而已,都是諸佛化現的,就像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 的境界一樣。   我們要覺悟,成佛不是一個希奇的事情,是個很平常的事情,是應當要做的事情。不 想成佛,不願成佛,錯了!成佛是什麼意思?恢復自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 才藝,無量的相好。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種種無量,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 是從外面來的。佛法的修學,不管有多少個宗派、多少個法門,我們常常在經典裡面念到 ,「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沒有一個法門是自性 之外的。心外求法,佛家稱之為外道。佛家自稱為內學,內學就是向自性裡面去求,決不 在外面境界上求,所以講是用內功,這個你得要會用。   到底怎麼個用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乃至於起心動 念,全落在外境上去了。這就是講什麼?受外面境界的誘惑,受外面境界的影響。這個搞 法,我們無量劫搞到今天,搞不成功。如果還是這個搞法,再搞無量劫,跟今天也差不多 。要怎麼辦?還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觀世音菩薩說的「反聞聞自性」,反聞 聞自性跟大勢至講的都攝六根一個意思。我們眼見色,不要執著色相,要去體悟色性;耳 聞聲,不要去緣聲相,去緣、去聞聲性。一切眾生他所緣的是六塵的境界相,真正大修行 人他從相裡頭見性,這就成功了。   宗門大德考驗學生,這個學生已經開悟了、徹悟了、見性了,老和尚考考他,測驗他 ,在哪裡?隨手捻來,無有一物不是。看他的言語,看他的表情,是真的、還是裝模作樣 的?裝模作樣,假的;果然是真的,老和尚就給你印證,「沒錯!你所證得的跟我所證得 的無二無別」,而後總不免要叮嚀,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一失掉就是退轉。諸位要 曉得,七地菩薩還有退轉的,八地才不退,不動地。苦口婆心的叮嚀,「你不要退轉,不 要失掉」。   法藏菩薩說過,他說:「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這個心願也是超世,非常 希有。我們仔細觀察,學佛的同修,男女老少,中國、外國,你細心觀察,他為什麼學佛 ?他學佛目的何在?大概一百個人恐怕就一百個,沒有一個例外的,求升官發財、求健康 長壽、求保家人平安,求這個。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他是要來作佛的,一個沒遇到,聽都 沒聽說過。早年我讀《壇經》,讀到六祖惠能見五祖忍和尚,忍和尚問他:「你來做什麼 ?」他開口就說:「我來作佛。」這個口氣了不起,跟一般人確實不一樣。今天我們在這 個經上看到,法藏比能大師高多了,能大師只是說作佛,他要都勝無數諸佛,「我不但要 作佛,我要把所有諸佛,我要超過他」,這是真正希有的弘願。「人有善願,天必成之」 ,他的願望果然不錯,他成就了。   『必至無上道』,這個字用得多麼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必定至無上道。「無上 道」,究竟圓滿的佛果,法藏證得了,實際上他在此地是教我們。我們今天淨宗學會成立 之後,我們定了一個課誦本,朝暮課誦。早課我們讀經,我們不讀楞嚴咒,不念十小咒, 我們把它換成《無量壽經》第六品。什麼意思?要學!要把彌陀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 ,這樣才行。我們每天念的不是念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照著阿彌陀佛這個願,我們自己內 心發這個願;他發這個願,我們跟著也發這個願,這樣就對了。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同心 ,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同願,還有不成功的道理嗎?他是「必至無上道」,我們必至極樂 國,必定見阿彌陀佛。我們早課念這一段經文用意在此地。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這是我們在每一願裡面都看到的。由此可知,彌陀的 本願,願願都圓滿了,我們要相信,決定不能懷疑。我們要明瞭,菩薩何以能成無上道? 無上道的根本就是弘願。由此可知,弘願是因,無上道是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種的是 無上道因,得的當然是圓滿無上道果。因果相應,我們要發心,我們要認真努力修行,你 才能成就。   請看第二首,第二首以下講修行。願要兌現,願不能夠空發,要兌現: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   這個願望兌現了。菩薩行門雖多,無量無邊的行門,世尊為我們說法,將菩薩無量行 門歸為六大類,叫六波羅蜜。六大類如果再要歸納,可以歸納成一個「布施」。所以你要 問問菩薩修什麼?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布施而已。大施主!布施裡面有三大類,財布施 、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這一條裡頭就具足這三類。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是這三 類裡面的無畏布施;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屬於法布施;所以再一歸納 ,就是一個布施。   一切菩薩修行證果修什麼?布施;都是作大施主,『普濟諸窮苦』。我們要不發心布 施,不發心作大施主,你怎麼能成就?也許你說:「作大施主要錢,我今天沒有錢,我做 不了大施主。」你錯了!釋迦牟尼佛沒有錢,確實做了大施主,三種布施具足。財布施裡 面,諸位曉得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我們沒有,我們沒有錢、沒有外財,我們有身體,作 義工是內財布施,你怎麼沒有本錢?有!內財布施的福報超過外財。所以我們用體力、用 勞力來布施,我們今天在此地這個講堂裡講經,講經需要身體、需要體力,這個身體、語 言音聲,內財布施;布施的內容是佛法,法布施;我們彼此都覺悟了,都破迷開悟了,這 是無畏布施。所以任何一種布施,也都圓滿具足三類的布施。由此可知,這兩句是修行的 關鍵,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常常有布施的心,布施的心意一分鐘一秒鐘都不可 以間斷,你就是菩薩,你在行菩薩道,你真正發菩提心。   布施的目的就是「普濟諸窮苦」「普」是普遍,這一個字裡面含著真誠、清淨、平 等、慈悲,這才普;沒有偏心,沒有偏愛,沒有染著。「諸」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通常 講六道;再廣說,十法界,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再往深一層,那就包括一真法界裡面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還有窮苦嗎?有!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就是他的窮苦 。我們要發大心!「窮苦」,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字樣,聽到這一句話,立刻產生一個概念 :大概這個人沒飯吃,沒有工作,生活過得很苦,這個人很窮苦;你只懂得這個意思的一 面,另一面你沒有懂得。今天在社會上大富長者,有地位、有權力、有財富,他也窮苦。 他窮在哪裡?他沒有道,他不能了生死,他不能出三界,這是他的窮苦。四聖法界裡面, 聲聞、緣覺、菩薩、佛,雖然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盡;塵沙沒斷盡,無明尚且 未破,出不了十法界,是他的窮苦。一真法界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無明沒有斷盡,不 能證得圓滿的法身,是他的窮苦。脫離窮苦的只有一個人,如來果地。等覺以下都窮苦, 窮苦的狀況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後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救濟他們。   現在問題來了,諸佛如來有能力,能普濟諸窮苦,我們有什麼能力?沒錯,我們確確 實實沒有能力,但是皈依阿彌陀佛,藉著阿彌陀佛,我們就有能力了,沾阿彌陀佛的光。 什麼樣能力?勸人念佛。遇到等覺菩薩,都勸他念阿彌陀佛。只要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他的窮苦就解決了、就沒有了。我們今天沒有本事,學到這一套本事,夠用了。 上可以度等覺菩薩,下可以度地獄眾生,平等得度,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的,我們 要知道。   掌握到這一個大的原理原則、這個大前提,細行方面,要真的有心幫助人。時時刻刻 、在在處處,以我們的善巧方便,幫助人解決困難。他今天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我們 自己要節省一點幫助他。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一天吃一餐,為什麼不吃三餐? 那個兩餐省下來救濟窮苦的人,生活窮苦的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能不能體會到? 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懂得惜福、懂得節儉,我們能夠多省一塊錢,很窮苦的那個地方 他一塊錢很管用。你們剛剛從尼泊爾回來,我昨天晚上聽李會長告訴我,尼泊爾那個地方 ,新加坡的一塊錢,他們就可以吃一餐飽飯。我們在此地能節省一塊錢,就幫助人家吃一 餐飯。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沒有這個行動?每天把想用的錢節省下來,一年分做幾次寄到 那些地方去,送到那些地方去,他們非常需要。除了幫助他衣食住行之外,更重要的,要 幫助他解決永久的窮苦。那是什麼?把淨土法門傳給他們。   現在中國在那邊建立一個道場,「中華寺」。李會長看了之後,看到那邊的人,還見 到釋迦牟尼佛的後代、後裔,他們生活都相當困難。我們要知道報佛恩,對佛的後代應當 要照顧。所以他發心要在那邊建立一所小學,他回來告訴我。我勸他建一個中學,中學、 小學,中學有附小,建一個完全的學校。而且我還提議,所有的學生一律免費,衣食住行 學校照顧。我們幫助這個地區,花費不多。我聽說那一邊一般生活費用,一個人一個月的 生活費用二十塊美金,合新加坡幣三十塊。三十塊他們那邊可以過一個月,三百塊可以過 一年,這個我們有能力負擔得起,希望這個學校能早一天辦成。學校裡面除傳授一般課程 之外,我們要講淨土的經典,要勸導老師跟學生大家念阿彌陀佛。不但解決現前的痛苦, 他們將來受過教育,有智慧、有能力,在社會上有謀生的能力,這是解決一生的窮苦;能 知道佛法,肯念佛求往生,解決永久的痛苦。我們要真有心去做,全心全力去幫助他。 == 南無阿彌陀佛。 成佛是應當要做的事。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243
a1014a:隨喜 修行~成佛都是苦事情~為什麼還要做?因為不做會更苦 06/24 22:53
summertrees:真的,不做會更苦!但是做了,真的明理了,會回甘,有法喜! 06/25 12:28
j45xu3:阿彌陀佛 08/12 07:52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0/30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