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15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九面倒數第二行,看「功德無量」這一科: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文字是世尊總結法藏比丘在前面所說的種種修積的功德, 我們在此地也應當做一個總結。『修菩薩行,積功累德』這兩句,什麼是「菩薩行」,我 們必須要認識清楚。這個世間,在中國文字裡面所說的「世」,就是現在人講的時間,所 以「世」這個字的形象是三個十,我們講的是過去十年、現在十年、未來十年,三十年叫 一世,是指時間說的;「間」是講間隔,是指空間說的;說一個時間,再說個空間,這把 宇宙之間一切事物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   而這個世間之大,我們凡夫無法體會。現代科學家雖然說有許許多多不同維次的空間 ,這個講法已經不是一些普通人能夠體會,但是他說的是事實真相。從理論上說,空間維 次是無止境的。我們學佛,在大乘經裡面所讀的,對於這種講法我們會肯定,我們沒有一 絲毫的懷疑。為什麼說空間維次是無止境的?實在說,科學家只是從理上去推想,沒有辦 法證實;而佛法則大大的不相同,佛法對於這個狀況完全了解。空間維次從哪裡來的?從 一切眾生想像當中生出來的。   我們就知道了,每一個眾生所想的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自己的空間,這 是真的。就是各人自己的空間也不是一定的,也是有許許多多不同維次的。你要不相信, 你仔細的去思惟、去觀察,你在清醒的時候那個境界跟你在迷惑的時候境界不一樣,你晚 上睡覺作夢的時候境界又不一樣,你在作夢就入了另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你自己知道, 因為你入了那個空間,別的人不知道。但是有功夫的人知道,有什麼樣功夫?有能力突破 空間維次的人,在佛家講的是有相當禪定功夫的人,這個定功能把空間維次突破。如果一 個人有相當的定功,你在那裡睡覺,他在那裡打坐,你在夢中幹什麼事情他全知道,他都 看見了,等到你醒來的時候,他告訴你你剛才做了夢,在夢裡幹什麼幹什麼。為什麼他知 道?那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他能突破,所以他能看得到你。 (s:那佛菩薩或往生者來入我們的夢,也是一樣道理了?)   我們同時曉得,夢中境界不一樣,定中境界也不一樣。人在入定的時候不是沒有境界 ,入定的時候也突破空間維次進入另一個空間。我們沒有這個功夫,但是我相信有不少同 修曾經讀過《虛雲老和尚年譜》,虛老和尚常常入定,他在定中曾經到兜率內院聽彌勒菩 薩講經,還看到座席當中有幾位他認識的朋友、同參,那些人已經往生在兜率內院,他去 的時候看到。書籍裡記載唐朝時候法照禪師在五台山見到大聖竹林寺,聽文殊菩薩講經, 那都是不同維次的空間。這種不同維次空間怎麼來的?是從眾生心想生的,就是《華嚴經 》上講的「唯識所變」。   如果沒有識變,那個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是哪些人住的?在《華嚴 經》上告訴我們,法身大士們住的。最低限度他們都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換句話說 ,世間眾生許許多多不同維次的空間,他們全都有能力突破、有能力超越,而證得一真法 界。諸位要記住,「一真」,一就是真,二就是妄,二就是十法界、無量無邊法界。我們 修淨土宗的,殊勝!為什麼諸佛讚歎、祖祖相傳,都肯定這個法門是第一殊勝的法門,原 因在哪裡?他所修學的是「一心不亂」,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就是一真法界。你怎麼樣 才能證得一真法界?一心就證得一真法界就現前,二心就落在十法界,落在無量無邊法 界,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才是真的,只有一心是真的。   我們是不是真的在修一心?起心動念還有我、還有你、還有他,不是一心!念頭起來 有個我,已經就落在三心二意。什麼時候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宗門裡面講的「 明心見性」,什麼時候你沒有二心,你只有一心,你就明心見性,你就回歸自性。你還用 二心,你就回不了自性,你的功夫修得再好,十法界,十法界裡面佛法界、菩薩法界,你 沒有辦法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一定要一心,這個事難,真難!所以佛在許多經論裡面 都常說,凡夫成佛,不是成究竟圓滿佛,就是分證位佛,天台家講的分證位佛,分證位佛 是真佛;雖然不圓滿,他是真的。禪宗裡面常用月亮做比喻,這是真月,雖然不是十五, 不是圓滿的月亮,初三、初四那個月牙,月牙的光是真的月光,它不是假的。佛把什麼比 作假的月光?水裡面的月光,水裡頭的月影子,那是假的,那個不是真的。   《楞嚴經》裡面比喻得比較親切一些,叫「捏目所見的二月」,那接近真的。什麼叫 做「捏目」?我們手指把眼睛用力按一下,看到外面是兩個影子,看月亮兩個月亮了,兩 個月亮當然有個真的有個假的,佛用這個比喻教我們去想像。十法界裡面的佛是捏目所看 見的佛,不是真的,但是很接近,決定不是水中的月;水中的月,那是純粹虛妄的,決定 不是真實的。由此可知,這個事情難,是真難不是假難。從這個真難當中,我們才體會到 淨土殊勝。   淨土殊勝在哪裡?殊勝在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沒有達到一心,只要求功夫 成片就能往生。這個實在講,跟所有法門比較,那是方便太多太多了。修學任何一個法門 ,功夫成片是不能成就的。「功夫成片」,這是淨土宗的話,在其他宗派裡面講「功夫得 力」,功夫得力在淨土裡面就是功夫成片。功夫得力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為什麼?沒有斷 煩惱。功夫得力是可以把煩惱控制住,我們講的「伏煩惱」,伏煩惱而沒有斷,沒用處, 充其量只能夠修得一點人天福報;這一種人他不會墮三惡道,他來生會享人天福報,比這 一生更有智慧、更有福德,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   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一定要斷煩惱;要斷見思煩惱,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輪迴,這個就 難了。見思煩惱的根是「我執」,念念當中有「我」這個本位,你見思煩惱就斷不了。所 以見思煩惱斷了,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 相、我見破了,決定不再執著有我,阿羅漢證得;所以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住四聖法界 ,距離一真法界依舊還很遙遠。但是在我們淨土宗不必要這個功夫,只要能控制住自己的 煩惱,控制住自己習氣,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佛說得很清楚,這種條 件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   如果見思煩惱斷了,我執破掉了,也就是說自私自利的念頭真的斷了,確實沒有了, 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這個難,不容易!所以淨宗這個法門能夠普度一切苦 難眾生,它第一方便殊勝就是它的凡聖同居土。如果講到實報莊嚴土,說老實話,西方極 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實報土跟一切諸佛的實報土無二無別,不能說殊勝。它的殊勝就在凡聖 同居土,無比的殊勝!許多人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輕視淨宗法門,不肯修行,這就是經 上講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遇到這個法門,能信、能發願、能求往生,這種人都 是過去無量劫中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正如《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 緣得生彼國。」凡是念佛往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屬於多善根、多 福德、多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這一生肯定得生。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很幸運遇到這個法門,但是有沒有把握往生?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 代,這個時代不是承平時代,是社會動亂的一個時代,我們要認識清楚。每天諸位在報紙 、電視、資訊裡面能看到,災難頻繁,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嚴重,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 全感。憂慮、恐怖、不安造成一個奇異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現在醫學裡面講的「精神分 裂症」,我們一般人講「精神病」,非常非常之多!不分男女老少,得這種病症的人很多 。這病怎麼得來的?就是緊張得來的,不安、恐懼、憂慮、緊張得這個病。   我常常勸導我們念佛同修,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外面發生的事情統統不知道,人家 問起來,每天天下太平:「沒事!我沒有看到,也沒有聽說。」心地上就不緊張了,也就 沒有憂慮,我們把這個緣斷掉了。也許有人說:「生在現代這個社會,許許多多事情你不 知道怎麼行?」我們再問他一句:「知道了有什麼好處?」如果知道帶給我們是憂慮、不 安、恐怖,那不如不知道的好。不知道,我平平安安過一天,知道,這個心情都不安寧。 沒有,我們過得自在、過得舒服,還是不知道的好。老實念佛,「我只知道佛,我只知道 經上跟我們講的極樂世界」,還是這個好。把心定下來,不要被外面境界所困擾,不要為 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就好。   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這八個字重要:「修菩薩行,積功累德」。實在講,關 鍵就是在「修菩薩行」;「積功累德」是修菩薩行的成績,修行有成果菩薩行,特別是 普賢菩薩的大行,這是前面經文一直講,都著重在普賢菩薩大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普 賢菩薩的法界。我們得想想,總結前面八品經文所說的,都離不開十大願王,就是普賢行 的十大綱領,我們必須牢牢記在心裡,念念不忘。   禮敬我們做到沒有?禮是外表,敬是存心,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不是 有個真誠恭敬心?佛家在許許多多懺儀之中,懺悔儀式裡面都有「一心恭敬」、「一心禮 敬」這樣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句,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是「一心」,一心就是敬,二心 就不敬。佛家的表法,禮敬的時候一定要合掌,合掌代表什麼?代表一心。我們平常這個 心胡思亂想,像十個指頭一樣散亂的;把散亂的念頭統統放下,心收起來,一心,十個指 頭合成一個,合掌是代表一心,無有二念,這是最真誠、最恭敬。   過去曾經有人向印光大師請教,學佛有沒有祕訣,能教我們很快的就入佛的境界?我 相信向老法師請教這個問題決不只一個人。我自己年輕學佛的時候,我向章嘉大師就提出 這個問題。我們很著急,總希望很快就能入佛境界,章嘉大師教給我是六個字,「看得破 ,放得下」。印光大師教人兩個字,「誠敬」!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 得十分利益。」這是把修行證果的祕訣為我們說出來;而普賢大行頭一條就是誠敬,印祖 所說的與經典裡面所講完全相應。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每天做早晚課,早課是提醒自己 ,晚課要做甚深的反省: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做到誠敬?反省就是覺悟;你要 不反省,你就迷惑,反省是覺。覺悟之後,能把自己的過失改過來,這叫修行。天天反省 ,天天改過,這是你真的在學佛。你要不知道反省,不肯改過,縱然你把經典學得滾瓜爛 熟,你在講台上講得天花亂墜,於你生死毫不相關;換句話說,你依舊是輪迴心造輪迴業 ,還是免不了輪迴果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所以「菩薩行」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學習。菩薩行從整個佛教綱要上來講,不外乎三十 七道品、四攝、六度。三十七道品絕對不是小乘法,它是通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總綱 領。我們看天台智者大師的註疏,你就看到了,他把三十七道品分為藏、通、別、圓。他 講四念處,四種四念處:藏教四念處、通教四念處、別教四念處、圓教四念處。三十七道 品裡每一個科目、每一個道品,都用藏、通、別、圓來解釋,這是圓滿佛法。四念處我們 也略略給諸位介紹,但是沒有這麼詳細說法;詳細說法,單單四念處這四句,要說清楚至 少也得要四十個小時,依照天台大師的講法。可是我們抓住它最重要的,讓我們天天能夠 反省:四念處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了,放下就知足了,與知足兜率天就 相應,真正得定了。人為什麼定不下來?不知足,所以永遠定不下來。哪一天知足,他哪 一天就入定,他再不會有妄想,再不會有欲望,心如止水,智慧就會開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之間有沒有看破?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心就 是念頭)、觀法無我,修菩薩行從這裡開始。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得力,學佛修了多少年, 還不得力,問題在哪裡?沒有這個觀慧。佛家講「觀」,就是現代學術界裡面所講的「宇 宙觀」、「人生觀」。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看法錯誤了,佛在這裡教導我們修正錯 誤的看法,改變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這個看法是不是正確的?不能算是正確的。佛 教給我們這四種看法,是破我們的錯誤的看法。先把錯誤的看法破除,往後再慢慢教導我 們正確的看法,正確的看法是「八正道」。所以先要把邪知邪見放下,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這個才叫真正從根本修。從這個地方真正能夠契入了,你的 境界自自然然就向上提升,不是凡夫知見了,這個「凡夫」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 天;換句話說,不是六道的知見。   六道凡夫沒有不執著這個身是我,除了無色界天之外,色界十八層天還是執著這個身 是我。無色界雖然不執著這個色身,可是他還是有色身,這在佛法裡面叫「無表色」;依 舊是有色身,那個色身很微細,我們肉眼看不見,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道理就在此地 。粗的色身他不要了,他離開了,他有微細的色身。為什麼會有微細的色身?我執沒有忘 ,我執沒有斷。就像我們作夢夢中的色身一樣,如同入定定中的色身一樣,那是屬於無表 。   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要知道。我常常勸勉同學們要放下自私自利,這個話是從四 念處講的,我這樣說法大家好懂。我們學佛從哪裡入門?要從放下自私自利入門只要有 自私自利這個念頭,肯定入不了門;不管你怎麼用功,你怎麼樣好學,你怎樣去勇猛精進 ,你都入不了門,為什麼?不相應。頭一個關口、頭一個瓶頸要怎樣把它突破?我們怎麼 作法?這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必須是一年比一年輕。完全放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 一放下,那就快了,你馬上轉凡成聖,凡聖就在這一念之間。果然把這個「我」放下,最 低的地位,你是小乘須陀洹果;須陀洹破了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小乘須陀洹。如 果還執著這個身是我,還要為這個身造業,那就更糟了。這是曉得我們修菩薩行從哪裡入 門,一定要從放棄自私自利入門。   可是大乘比小乘殊勝。小乘單單從放棄自私自利,真難!大乘的方法善巧,巧在哪裡 ?不必放棄,自然就沒有了;就是教你念頭換過來,起心動念想別人,念念都為一切眾生 ,不知不覺就把「為自己」這個念頭捨掉了。這就是說,凡夫起心動念為自己,我們現在 念頭換一換,起心動念為眾生,決定不可以有一個為自己的念頭。這樣子練習,久而久之 ,如果那個根性利的,兩、三年他就轉過來,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轉過來了。這一 轉過來之後,在佛法裡面可以說這頭一個關口突破了,往後真的是一帆風順,你的進步就 很快,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會有很大的進步,我們常常用形容詞講「突飛猛進」。可 是自私自利要不放棄的話,怎麼樣勇猛精進都沒有辦法進步,真的是寸步難行,要曉得障 礙在什麼地方。   一般佛教菩薩修六度,這是我們每一位同學都熟知的。六度裡面講布施,不但「布施 」這兩個字我們做不到,「布施」這兩個字的意思,說實在的話,我們不懂,這是真的不 是假的。平常我們講,講得很粗、講得很淺,只跟你講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華 嚴經》裡面說得細,你們諸位翻翻第六迴向章裡面,講布施供養講了六十多種。我記得我 往年在台北就是講這一品用了一年的時間。所以,說布施供養的意義幾個人能懂?你懂都 不懂,你怎麼會做到?   佛法任何一法確確實實圓滿涵蓋一切法,這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 一」。如果不深入,這個話的意思實實在在是聽不懂;聽了之後似懂非懂,好像聽懂了, 真的一問,是什麼都不懂。字字句句義理無量無邊。我們是初學,初學有初學的講法。這 三種布施是最常講的,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原因到底在哪裡,有沒有去 想想?都是在自私自利,堅固執著自私自利,對於自己的利益一絲一毫都不肯放棄。怎麼 辦?你怎麼能行布施波羅蜜?障礙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   對於凡夫來講,最好的辦法是講因果報應,這個凡夫聽了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 財布施的果報得財富,吝財得貧窮果報;如果我們真正懂這個道理,想自己的財用不缺乏 ,我們也不想發大財,但是希望我們在物質上的需要絕不缺乏,我們就很滿足了。怎樣才 能夠修得這種果報?財布施。同樣的道理,我們智慧不開,業障習氣不能斷除,原因在什 麼地方?不肯修法布施。我懂得的東西絕不教別人,我手上有的東西決定不肯布施給別人 ;不但不布施,人家向我借我都不借給他。這個人果報是什麼?愚痴!他怎麼會開得了智 慧?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很有聰明、很有智慧,寫了不少書,都在外面書店裡頭,都在那 裡賣,一看後頭,得愚痴果報,為什麼?不肯布施,他的智慧一世不如一世。這些地方, 就這麼淺顯的一個道理,我們都沒有把它參破,還修什麼菩薩行?修是修正,我們吝財、 吝法,那個吝是錯誤的。怎樣把吝財、吝法這些錯誤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菩薩行。歡喜 布施,不求果報,果報才殊勝。布施而希求果報,果報是可以能得到,不殊勝;不希求果 報,果報是無比的殊勝。儘管布施,全心全力幫助別人,不能守,一守就錯誤了。好的典 籍、經書,我們看到絕版的經書,在這個世間流通的量非常稀少,一般人看作珍寶,如果 我們有機會得到,趕緊翻印流通,大量流通,絕不把它當作寶物來珍藏,你才能開得了智 慧。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101
cutekid:讀經報到 08/15 16:53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10/28 08:00
whatflower: 阿彌陀佛 10/04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