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7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九面: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 生彼國。】   昨天我們講到『發菩提心』發心非常重要。「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 思。我們的真心本性不但是覺悟,而且是圓滿的覺悟。所以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 生本來成佛。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說實在的來講,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確實是佛,那 一點都不假,可是我們凡夫自己不承認自己是佛,這就沒有法子。這個說法實在不太好懂 ,我們還是用古大德的比喻來說,古人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我們的自性真心比 喻作黃金,那我們是黃金做的器皿,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為什麼都是佛?他看在質上,無 論哪一種器皿,它的體性都是黃金做的,那金就是如來,金就是諸佛。凡夫把體性忘掉, 執著了相,看了相。   譬如我們這是用黃金做的佛像,那邊放的黃金做了個人像,這邊放的黃金做了個畜生 ,做一個小狗、小貓,分量完全相等,黃金的分量相等,價值相等,只是做的形像不一 樣。會看的人說,他看的是黃金,沒有兩樣,再多的現相都沒有兩樣。諸佛菩薩看九法界 眾生,就像他看他的性,性是法性,這相是法界相,相有差別,性沒有差別。所以從性上 看,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眾生就不行了,眾生把體性忘掉,完全著相,「這是佛,那 是人,那是畜生」,這著了相,著相就不見性,迷失了自性,這一迷一切都迷,迷裡面才 生是非人我,才生貪瞋痴慢,真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   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說得好,自性裡頭本來無一物。我們迷失自性,這才墮落在 虛妄之中。我執法執,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都是妄想裡面變現出來的,自性 裡頭確確實實沒有這些東西。佛看眾生的自性,統統是佛性,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自性 是永恆的,不會隨著情識改變,永遠不變,不生不滅。會變的是相,相會變,相有生滅, 性沒有生滅,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那我們修行才知道要著重在心性,悟明心性,這樣子才 能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這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則能幫助十法界苦難眾生,幫助 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菩提心是真心,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昨天跟諸位談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 悲,統是我們自己真心裡頭原來有的性德,不是從外面來的,只要把煩惱障礙除掉,我們 自性裡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都能夠現前。菩提心一定要發,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 起來很難,難在什麼地方?染污太嚴重,稍稍不覺察就又墮落到煩惱習氣裡面去了。所以 佛的教誨確實是高明到極處,佛法教誨,現代人所講,走向藝術化,藝術的教學。現代人 樣樣都談藝術,而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藝術的教學真正是做到盡善盡美。諸位讀大 乘經,特別是《華嚴》,處處跟你講表法,表法就是藝術化。從道場的建築到裡面一切的 裝飾,全是教育,全是提醒我們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處處在提醒我們。   我們供養佛像,不懂得的人說是我們拜偶像,說我們是迷信,這也難怪他,沒有人跟 他講解,沒有人介紹。我們有機會跟他們接觸,我們就會向他講解。我在印尼,印尼有五 個宗教,我去拜訪的時候,我都送一張千手觀音,所以現在天主教也供養,基督教也供養 ,伊斯蘭教也供養了,很難得,都非常歡喜。千手觀音代表什麼?代表大慈大悲。一千隻 眼睛,代表樣樣都看到;一千隻手,看到了,手就要到,就要幫助,表這個意思。哪裡真 的一個人有千手千眼,那不累死人?你要不相信,你生個四個手、六個手,你看看你就忙 得一塌糊塗。所以它是表法的,不是真的,表什麼?眼到手到。這個意思他們懂得了都生 歡喜心。   我們看到眾生有苦難,馬上就得去幫助他,表這個意思。手上拿著有許多法器,那是 代表什麼?代表的萬德萬能,沒有一樣不會,樣樣都會。我們現在人講多才多藝,這個才 藝是要幫助眾生,是救苦救難用的,決不是為自己求生活品質的提升,不是的,全是為人 。我們把這個意思說出來,大家懂得了,很歡喜接受,它時時刻刻掛在那邊提醒我們,看 到它,我們要把自己內心的慈悲,就是觀音,不是外面觀音,外面那個觀音像把自己那個 觀世音、心性的觀世音菩薩把它喚出來。誰是觀音?自己。所以佛門這個教學就是藝術化 。   通常我們所供養的一定是一佛兩菩薩,兩尊菩薩。佛代表自性,自性是圓滿的,代表 圓滿的自性;菩薩是代表從體起用,起作用,像我們供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 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慈悲一定要有智慧,你的慈悲才是正面的作用;慈悲要沒有智慧, 要感情用事,麻煩就大了。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同時也說「慈悲多禍害, 方便出下流」。為什麼有禍害、下流?慈悲沒有智慧,禍害、下流就跟著來了。所以不能 沒有大勢至,沒有大勢至,觀音菩薩也會害人,這一定要懂得。大勢至菩薩代表我們現在 人講理智,不是感情。慈悲是真實的愛心,愛心要有智慧、要有理性,不可以感情用事。 你看看這三尊像供在那個地方,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你 真正做到了。那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身分?是彌陀、觀音、勢至融合,統統融合在我自己 一個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出來,做出來。對人對事對物,哪有迷信?   供佛的這些供具要懂得,這供具裡面最重要的是供水,水代表什麼?代表清淨平等, 菩提心!看到這個水,我的心要清淨,我的心要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表這個意思的, 不是佛菩薩要喝的。所以不可以供茶,茶會有顏色,你不清淨,一定要供清水。我們看到 之後就曉得它是教我們什麼。供燈,燈,現在有很多用電燈,從前用油燈、用蠟燭,表什 麼?表光明。光明裡頭還有很深的意思「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所以燈是代表我們為社 會服務、為眾生服務,捨己為人。那油愈燒愈少,光是愈來愈強烈,你要懂得這個意思。 要不然你那個燈是白點了,那燈點有什麼用處?蠟燭是最明顯,代表的是燃燒自己,照耀 別人。   供花,花代表因,你看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好果一定好。花代表什麼?代表善行。 你在這個世間行善就是花,你花好,將來就有好果報,善因有善果,惡因則有惡報,所以 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教你看到花、看到供果,你就想到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我們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對人對事對物,就要想到我要種好因,我才有好果報,如果 我是惡的因,將來就有惡報,這麼個道理。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連建築物都是的,你看 供佛的這個大殿,你在外面看兩層,裡面是一層,為什麼有這種建築?這代表佛法二諦圓 融,外面看有真俗二諦,我們講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裡面世間、出世間是一不是二, 你看這意思多深,沒有隨便設施的,設施都有很深的意義。你真懂得之後,你才曉得寺院 是佛教育的博物館,你到裡面參觀,走一趟,你就覺悟了,你就不迷了。   現在很少人明瞭,實在講很少人認真去讀大經,大乘經上都講到。尤其是古大德的註 疏,怕我們看不懂、不明白,都做了詳細的註解。《華嚴經》,清涼大師的《疏鈔》,李 長者的《合論》;《地藏經》,我們通常採取青蓮法師的註解,《科註》,對這個表法的 意思都說得很清楚。佛是教我們念念不忘,時時刻刻要把佛菩薩的教誨落實,變成我們的 思想,變成我們的見解,變成我們的言語行為,那我們就真得受用,這佛就沒有白學了。 你能夠依教奉行,那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一定是法喜充滿 ,你這一生當中一定是幸福美滿,遠離惡業,遠離災禍。人,無論是哪個地方人,無論是 哪一種種族,無論是哪一種宗教,都有趨吉避凶這個意願。趨吉避凶全在聖賢教誨之中, 我們真肯學,真能夠把它落實,你這一生當中災禍遠離,吉慶常常遇到。這就是菩提心為 什麼要發,要發真心。   在這個社會對於發心人產生障礙,而且是嚴重障礙,這種外緣非常之多,這就常講: 我以好心對人,人家不以好心回報我,我還要用好心對人嗎?你們想想要不要?要,還是 要用好心對人。為什麼?好心後面有好報。別人用不善心對待我,他就沒有好的果報,你 冷靜去觀察,他不會有好的果報。那我們也跟他一樣,他以不善的心對我,我也用不善心 對他,那我們將來的果報也跟他一樣,這就錯了!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清楚明白,不能跟他 一樣。   無論什麼人,無論他用什麼不好的心態對我,我們總是以真誠心對他,以清淨平等心 對他,以大慈悲心對他,久而久之,他會被感動,他會回頭。這個總得要時間,不能說我 今天對他好,他明天就回頭了,沒那麼快!大多數的時候,總得要一、二年,他會感動; 有一些煩惱非常深的,得要十年、二十年,他才回頭。甚至於最深的,到什麼時候回頭? 到臨死的時候,「某人真不錯!我這一生都對他不好」,到臨死的時候覺悟了,不算遲。 所以一定要以善心對人,長時間感化,那你就真的度了一個人。幫助一個人破迷開悟,幫 助一個人離苦得樂,這是好事,這是諸佛菩薩所行之事,我們一定要善學,好好的來學習 。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裡頭最重要的是一向專念。我們平 常勸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話是古德講的,古人教人都是這個教法,決定不可以 同時學兩樣東西。為什麼?同時學兩樣東西你就分心了,你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現在我 們知道學習,你看學校,一般學習都是同時學很多門,這都是從外國學來的。中國古時候 不是這種教學法,都是教一門,這一門功課學完了,再能學第二門,絕對不是說同時學幾 門東西。這是東西方教學不相同的地方。哪一種有效?可以作實驗,實驗之後,我們才曉 得,中國老祖宗的這個方法有效。譬如我們就以現在學校來說,小學生上學,這一個學期 ,我現在不知道他們有多少門功課。假設他有六門功課,這一個學期大概有二十多個星期 ,你把這六門功課分開來教,一門一門的教,一門功課大概是兩個星期到三個星期,這兩 個星期、三個星期教一門,這一門教完之後,再教第二門,效果跟每一天學那麼多的效果 不一樣,非常明顯!因為他這兩個星期、三個星期時間,他頭腦裡頭只有一樣東西,他不 想第二樣東西,他的精神意志完全集中。你看一個學期的課程,同樣教完,但這兩個學生 的學習的心得不一樣。這教學方式不相同!   我們學佛修道,我們的課程比學校的要少得太多,要把精神、時間集中,尤其是現在 這個社會,外面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稍稍鬆懈,就會受外境的影響,你很難成就。 而且一門深入,契入進去之後,你一定會生法喜,所謂是法喜充滿!生法喜,你學習這門 東西欲罷不能,不要人督促,你讀經讀出味道出來,什麼味道?悟處,遍遍有悟處,天天 有悟處,你怎麼會不歡喜?讀書讀到厭倦,那就是你毫無心得,也就是說你沒有悟處。你 有悟處,一定生歡喜心;沒有悟處,念得就枯燥無味,不想念了。   你看中國儒家,我們講世間法,世間法的教學也是著重一門深入。儒家教學的綱領, 在《三字經》上就有,《三字經》上講「教之道,貴以專」。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當然 也是貴以專,教、學是一樁事情,都是講專精,你才能夠有收穫。在此地,你們有一些同 學聽過蔡禮旭居士講的《弟子規》,你們聽了都生歡喜心。我是聽他的錄相帶,在香港講 的,一共講了四十個小時,我聽了十遍。從頭到尾聽十遍,一遍四十個小時,十遍就是四 百個小時。為什麼聽這麼多遍?我要帶著同學一起聽,我不在那裡聽,他們就不專心,我 陪著他們一起聽。   蔡居士為我們修學的同學們現身說法,他學這一門功課才兩年,不長!能夠講到這樣 的成績,沒有別的,他就抓住這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懂得貴以專。他用一 年的時間學習,怎麼學習?每一句他都落實在生活上,都做到,你要不落實、不做到,沒 有用處,真正做到!一年的時間在講台上練講,他講得那麼感動人,是什麼?他做到了, 他講的是他的心得報告。《弟子規》不長,全文一千零八十個字,三個字一句,三百六十 句。我們看看現在一般人學習,為什麼不能成功?太雜了、太亂了,沒有認真把它落實, 關鍵就在此地。他也是個普通人,不是上上根人,中下根性,就是抓住了方法,古人講這 個方法,他非常認真,不敢疏忽,所以兩年時間就有成就。可見得學東西不難!你要是抓 不住綱領,不懂方法,那就非常困難,學得很辛苦,拿不出成績出來。這是示現一個很好 的榜樣,你們看樣子,願不願意學成功?我看到這個樣子很歡喜,我幫助他,我來做護法 ,給他作增上緣。   他在中國講了十幾場,時間短的五天,一天講六個小時,講三十個小時,五天;長的 講十天,一天四個小時,十天講四十個小時,講了十幾場,愈講愈熟,解行相應,愈講愈 歡喜。我跟他講,我說:你發大心,一生就講這一門課,不要講第二門,到全世界去講。 所以在中國講的時候,我聽了很不錯,我立刻就通知在新加坡這邊的賴居士,請他到這邊 來講了三天。馬來西亞,我們的淨宗學會邀請他講了三場,有三個地方;印尼也講了三場 ,三個地方,每個地方大概是好幾天的時間。   這裡講完之後,我就邀請他到澳洲,澳洲在我們淨宗學院講了八天,一天五個小時, 八天四十個小時;再讓他到墨爾本去講了兩天,十個小時,一天五個小時;雪梨講三天, 十五個小時;布里斯本講一天,到國外去巡迴講演;今年下半年到南北美洲四個國家已經 安排九場。在歐美,這十天的時間太長了,他們沒有這樣的長假來聽,所以我們的時間是 有三天到五天,這在外國。全世界去講,不斷的去講。不在外面講,那就在家裡面培訓講 《弟子規》的人才,這也迫切需要。   只有《弟子規》才能夠把世出世間法根基紮穩,這紮根的教育。兩門功課,有很多人 問我,為什麼要提倡這兩門功課?尤其是《弟子規》,這《弟子規》不是佛教。我說:你 看錯了,《弟子規》是佛教的根。我們淨宗修學,不僅是淨宗,只要是佛法,無論是大乘 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建立在「淨業三福」的基礎上。佛說得很好,這三條是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行證到如來果位,都是依 這個為基礎,那你說淨業三福多重要!   淨業三福第一條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問你怎麼樣孝養父母?怎樣奉 事師長?幾個人能說得上來?幾個人知道怎麼做?諸位要曉得,「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就是《弟子規》,那它怎麼不是佛法?當然是佛法。弟子是學生,你看看,我們自己稱三 寶弟子,做弟子的規矩你都不懂,你這個三寶弟子不是真的,愧對三寶弟子,做弟子有規 矩!所以它落實了淨業三福第一條前面兩句。《十善業道》落實第一福後面兩句「慈心不 殺,修十善業」。所以這兩門功課是我們無論是學世法還是佛法,根本、基礎在這個地方 。你不在這個地方紮根,無論你怎麼樣精進,你怎麼樣努力,到最後你是落空。這是至少 我學佛五十年,我看得很清楚,凡是有成就的都在這上紮了根;沒有這個根基,沒有一個 有成就。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尤其是出家同修代表正法久住,我們要表現不好,果報不可思議!所以出家不是一樁 容易事情。還有想發心出家的,更應當從這上把基礎打好,基礎打好之後,你才出家。出 家不要求師父,你要求一個師父,我跟你出家,他不答應,你心裡多難過!我當年親近章 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那時候我才二十六歲,許許多多的行業,走哪個行業比較妥 當?章嘉大師勸我出家,他說你走這個路子妥當。又告訴我:出家,你不要去找寺廟,不 要去找這些法師,求這些法師給你剃度。我說:那怎麼出家法?他就告訴我:你要去找法 師,那法師不答應,你會不會難過?我說:會!那怎麼辦?他教我求佛,這個法子好!我 真的是求佛,我聽他老人家的話。   那個機緣成熟了,我自己有預感,預感我出家的因緣差不多成熟了,我還向很多朋友 說,大概六個月。結果沒想到一個月就成熟,到第二個月就有法師來請我出家。他來找我 ,不是我找他,而且在差不多一個半月的樣子,他來找過九次,我看他很誠懇,我就答應 了。所以那個時候李老師,我在李老師會下求學,李老師覺得奇怪,他說:怎麼人家叫你 ,你就去了?我說:老師,他來了九次。我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去,他來找了我九 次,很誠懇!這是章嘉大師教的,有感應!   出家之後,當然就受戒是一樁大事情,我出家之後,兩年才受戒。為什麼?等緣分, 也要等人來找我,很多地方開戒,我不去報名,我不參加,我要等人來找我。等了兩年, 果然有人來找我,請我去受戒。人家來找我就是緣統統具足,自己一點不操心;我們找人 很困難,處處看人臉色,那不容易!我今天把這個方法傳授給你們,我老師教的,你們要 想出家,求佛、求感應,決定正確。否則的話,哪個道場適合自己,哪個道場不適合自己 ,很難選擇。所以一切求感應不求人,這是你真的要相信佛菩薩、要相信感應。   老師教我,你選定這個法門之後,一生奉獻給佛法,奉獻給眾生,他說你的一生佛菩 薩照顧你,你什麼都不要操心,這個日子好過!我相信老師,對老師一絲毫疑惑都沒有, 依教奉行,所以這一生當中有善緣有惡緣,有順境有逆境。善緣惡緣、順境逆境都是佛菩 薩安排的,所以我都很歡喜接受。別人受不了的,我很歡喜接受,為什麼?佛菩薩替我安 排的,安排一定有好處,安排的逆緣惡緣,消我業障,業障消除了就會向上提升。所以有 些跟我時間長一點的同學,他們看出來了,他說我每遭遇一次嚴重的打擊,一定是大幅度 的福慧都提升,不但智慧提升,福報也提升。一點都不錯,每次都是這樣,我遇到好幾次 大的困難,真的是如此。所以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一絲毫瞋恚心,我知道佛菩薩的安排 比什麼都妥善,一切隨順佛菩薩安排,隨順佛菩薩教誨。為什麼?諸佛菩薩都是從性德裡 頭流露出來的,隨順佛菩薩隨順自己的性德,不隨順煩惱,不隨順習氣,這就對了。所以 這裡頭有理有事,理事圓融。   最重要「一向」,向是方向,我這一生有一個方向,這一個方向就是求生極樂世界, 就這一個方向。求生極樂世界,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這部《無量壽經》就是 阿彌陀佛。你每一天讀誦,每一天學習,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 麼處所,無論我們處什麼樣的環境,都不離開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叫真正學佛。要把 經典裡面一些道理、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這裡面的教訓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使 自己跟經完全相應,經典跟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融會成一體,叫契入彌陀境界。你能夠契 入彌陀境界,不必完全,能夠契入幾分,能夠契入少分,往生就有把握如果我們起心動 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相違背,那你天天念誦也沒用處,你不能往生。   所以經教不是念的,經教是教你要行的。你看看古大德給這個經判教(作註解),部 部經都離不開信解行證,行重要!你首先是建立信心,你要理解,有信解之後,要把它落 實到生活。證是什麼意思?證就是我們從日常生活當中證明佛經上所講正確的,這就是證 。經是我們的生活,經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跟它確確實實是一不是二,是一體,完全交融 ,我們的身心融化在《大乘無量壽》,《大乘無量壽》就是我們自己的身心,這裡頭就有 樂趣了,這不亦悅乎。你要是不能夠契入,你哪來的樂趣?這個樂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 之樂,我們也嘗到了。你不契入,你嘗不到,這個東西不是別人傳給你的,這是要你自己 行證,你才能得到。   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止於信解,他幫助我們信,幫助我們明瞭,那是解;至於行證 ,他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所以自己要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思想是意 的行為,我們的言語,口的行為,我們的造作是身的行為,所以叫身口意三業。我們的三 業行為跟經上講的不相應,你要承認,我錯了,不是經錯了。現在很多人奇怪的思想,我 對的,經錯了。佛三千年前講的,那三千年前的社會跟現在不一樣,他講錯了,我現在沒 錯,那就麻煩大! ==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19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06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