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76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我們把上輩這段經文念一遍: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 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 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 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 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時間過得很快,這五天,沒想到我們到今天就圓滿了。「三輩往生」,這是第一段, 講的是上輩,文字雖然不多,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黃念老的註解引用許許多多經論,內 容非常豐富。如果我們要用他註解來講,兩個月都講不完這一段,所以註解希望同學們有 時間的應當多看看。我們在講席由於時間的限制,只能夠提醒到最重要的部分,是我們當 前修學必須要明瞭的、要遵守的,我們這一生才能夠有成就。   向下經文講到『修諸功德,願生彼國』,這句話就很重要。你看看不修功德不行,一 定要修積功德。淨宗同學從哪裡修起?這一點不能不知道。多少同學修學,而在這一生當 中不見得有成就,這是什麼原因?還是善導大師講的這句話,「遇緣不同」,我們沒有遇 到殊勝的善緣,所以雖然是很想努力修學,始終不得法。這個話是實實在在的。   我們先說什麼叫「功德」?學佛的同修這裡要辨別清楚,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修福德 容易,修功德不容易。功是什麼?功是功夫。你修行真有功夫,有功夫當然你就有收穫。 譬如祖師們常講「持戒有功」,我們修行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定,所謂「 因戒得定」,你持戒得定,這得定就是德。持戒是功,三昧現前就是德,叫功德。修定有 功,智慧開了,「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是德。福德可以與大眾共享,我有福可以跟 大家共享;功德沒有辦法給別人,只有靠自己修。古德常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 就不得。這是要靠你自己修的。不像福德,福德是我們修的福可以給人共享。   我們修的功德,我們迴向給他,他能不能得到?說實在話,得不到!必須他要跟著修 ,就能夠沾一點光,能夠得到幾分;他要不是跟著學、跟著修,他什麼也得不到,這個道 理要懂。如果功德可以給別人,我們就不要修了,諸佛菩薩修的功德統統迴向給我們不就 行了嗎?諸佛菩薩真的天天迴向,我們什麼也得不到。福德,我們真的享受到了,譬如居 士林這個建築,這是三寶的福。我們有這麼大的場合,有這麼好的設備,我們在這裡面念 佛,在這裡面學習經教,這是福。三寶的福,我們可以享受,但是功德就沒法子,功德才 能了生死出三界。   就像《壇經》上六祖所說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講生死大事,修福報沒用處, 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要修功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這功德跟福德我們必須要 辨別清楚,有時候在事上講,相差不多,很接近,理上講有差別。可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對 這樁事情不能不明確的辨別,明確辨別在用心。如果我們的心跟菩提心相應,這幾天所講 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跟這個相應,你所修的福德都是功德;如果不相應, 功德也變成福德。可見得,這難怪經上佛教導我們第一句話「發菩提心」,接著才「一向 專念」,與菩提心相應是功德,不相應是福德。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實質,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學的全都是福德,沒 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轉變成功德。修行的方法很多,「修諸功德」,諸就不是一 種,無量無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修?淨宗學會成立,我們定了五門功課,這五 門是行門,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去做的。剛才講了,你認真去做,與菩提心相應,那是功德 ,與菩提心不相應是福德;福德不能往生,功德才能往生,這要知道。功德是離相,福德 是著相,《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帶業往生的人有沒有離相 ?沒有離相。雖沒有離相,他能控制得住,就是說這煩惱習氣他有能力伏住。在臨命終那 一個極短的時間當中,他不起現行,他就能往生。如果臨命終時起現行,那他就不能往生 。所以臨終關懷是非常非常重要,而且真的有內行人。   古來大德很慈悲,依照經論的教誨,把臨終關懷詳詳細細寫出來,寫成一本書,《飭 終津梁》,我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飭終津梁》古人寫的,用文言文寫的,文字比較深 ,所以在民國初年,有大德發心把它寫成白話文,寫得更淺顯、更扼要,叫《飭終須知》 ,這我們都能看得懂。一定依照這裡面所說的去做,關懷臨終的人,幫助他往生。這是講 伏煩惱的重要。伏煩惱要緊的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平常要做,臨終時就容易了。平常不 留意,臨終時候你再想做,往往業障現前,你自己做不了主,這個事情就麻煩。所以很可 能把這一生的機會當面錯過,那就很可惜。   我們淨宗五門功課,五門不算多也不少,這五門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第二是六和敬」。淨業三福是對自己,六和敬是處眾。我們跟大眾相處,如何能真正做到和睦, 不起衝突、不起對立,沒有矛盾,和睦相處,佛教給我們六條。第一個是「見和同解」, 這非常重要,我們的見解,就是想法、看法都能夠相同,其他都容易了。第二條「戒和同 修」,至少十善五戒或者是十戒、六和一定要遵守;你要是不能受持,你就沒有辦法控制 煩惱,你的煩惱習氣就伏不住。伏不住,到臨命終時決定生障礙,你就不能往生。平時要 用功夫,最低限度的功夫,要學得像古人講的「八風吹不動」,臨命終時才有把握往生。 就是決定不被環境所轉,不受環境的影響,這很重要。   順境善緣,凡夫容易起貪愛的心;逆境惡緣,你會起厭惡的心、瞋恨的心;見到別人 比我好,生嫉妒心;看到別人不如我,生輕慢心,瞧不起人,這都是煩惱習氣。我們在日 常生活當中,這個煩惱習氣起不起來?常常有,麻煩就大!真正修行人,像這些煩惱習氣 要一年比一年輕,真正做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功夫,可以全部控制住。煩惱沒斷, 才起來就有能力把它壓住,這就是古德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種煩惱習氣剛 剛冒出來,第二念就把它控制住,就壓下去了。總的方法,佛法裡面稱為「止觀」,念佛 也是止觀。這句佛號提起來,觀;佛號提起來就把煩惱習氣壓伏住,那就是止。止是對煩 惱習氣來說的,觀是提醒自己,我們把念頭轉在佛號上,念念不忘阿彌陀佛,也就是我們 用一句佛的名號把所有一切的妄念、妄想全部把它打掉,這個念佛功夫就得力了。   五門後面,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的行門就依照這五條。五條為什麼學不好? 這五條也有次第的,無次第當中還是有個次第。這個次第怎麼樣去紮根?根在孝親尊師, 就是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我們沒有做到!你對父母有沒有 盡到孝心?你對師長是不是真的尊敬?這兩條沒做好,這是根本的根本。因為這兩條沒做 好,你雖然苦修了幾十年,到最後全盤失敗。好像我們蓋一棟大樓,地基沒造好,勉強蓋 上去,禁不起考驗,大風一來的時候,這個房子就被吹倒了。我們今天學佛就像這個比喻 差不多。我在這幾十年當中看得很清楚,真的把這些毛病看出來了。所以我們特別強調紮 根,一定要把地基做好,你以後才會有成就。這個地基就是「淨業三福」,三福裡頭特別 是第一條,第一條人天福,第二條是二乘福,第三條是菩薩福,一層比一層高!像三層樓 一樣,頭一條是第一層,第一層裡的四句,我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從這個地 方來紮根。   現在我們已經到七老八十了,我們學佛還要從這學起嗎?還要從這學起,不從這學起 ,恐怕臨命終時走不了,還要搞六道輪迴,那就錯了。所以我這幾年特別強調這兩門功課 ,《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一起學。對我們自己有好處,對 家庭有好處,對你事業有好處,對你將來往生淨土好處就更大,千萬不能夠疏忽!這兩樣 東西分量都不大,真正學好,百分之百落實到自己生活行為上,你的威儀就很像一個菩薩 。人家見到你合掌稱你菩薩,很像菩薩,那菩薩的樣子就現前,這個形象就現前。所謂是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你這個樣子就可以給社會大眾做榜樣,你說這個重不重要?   《弟子規》,蔡禮旭居士講得很清楚,他用四十個小時的時間,他自己的學習、親身 的經驗以及他所見所聞,都做了詳細的報告。如果沒有聽到他講演的,現在他的屢次講演 我們都保留錄相,都有光碟,我們這邊也有,也有拷貝,希望帶回家去多聽。可以把我們 所學習的經典暫時放下,先專聽《弟子規》,專學《弟子規》,用一年的時間根紮下去。 我一年的時間打基礎,像蓋房子,我打地基。一年之後,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必然是 事半功倍,你學的東西會得力,你能夠學得像,你能學得好!今天怎麼努力學都學不像, 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基礎。《弟子規》用一年的時間,基礎打下去,《十善業道經》跟 諸位說只需要三個月,為什麼?你有《弟子規》的基礎,《十善業道經》三個月就可以畢 業了。這個基礎堅固,然後你們受的三皈五戒就起作用。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它是以第一福為基礎,也就是說,真正 能夠把《十善業道經》、《弟子規》學好,三皈五戒就做到了。你在這裡授受三皈五戒, 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前面第一福做不到,我們受三皈五戒都是結緣、都是形式,阿賴 耶裡面種一個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起作用。你看看有了具足眾戒,皈戒、皈依,這三皈是 覺正淨,然後具足一切戒,菩提心才能發得起來。第三福第一句「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這一句話不太好懂。深信因果,如果在第一福裡面講,我們好懂,我們 一般講到因果,都會想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我們凡夫都懂,那還去跟菩薩講 什麼?對菩薩講深信因果,這個意思決定不是跟凡夫說的,這是一個特別的因果,什麼因 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很多菩薩不知道。你說善因善報、惡因惡報,誰 不知道?凡夫都知道,還用得著菩薩嗎?但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很多菩薩不知道。這 是世尊慈悲特別提出來,告訴這些菩薩修念佛法門成佛最快、最穩當,是這個意思。   接著再是「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後頭兩句是一樁事情。到深信因果,它總共十 一句,前面九句都是自利、自度,後面兩句是度他。勸進行者是行動、度他。眾生根性不 一樣,千差萬別,我們用一門度不了一切眾生,所以你要讀誦大乘。讀誦大乘,你的善巧 方便多了,你才能度無量眾生,眾生喜歡什麼,你就跟他講什麼。所以這十一句,前面九 句自度,後面兩句度他,菩薩要度他,所以要廣學多聞。如果自度,到深信因果就行了, 一門深入,念佛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佛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 我們現在才真正明瞭,要想功夫得力,要想快速成就,先把根基打好。如果不從這上面下 功夫,你什麼都不能成就。我們學佛如是,世間法亦復如是。   現在這個社會之亂,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沒有出現過這麼樣亂的社會,不是一 個地區,全世界。為什麼這麼亂?中國人把老祖宗的教誨丟掉了,《弟子規》是我們老祖 宗的教誨,從堯舜禹湯一直到清朝末年,每個人都學,沒有一個人不學習的。滿清亡了之 後,民國成立,在民國初年,大概在民國十幾年左右還學到一點,民國二十年之後,逐漸 逐漸就淡薄了。現在這半個世紀,五十年了,二次大戰之後,完全沒有了,所以社會亂了 。西方人過去都信仰宗教,都信神也信因果,所以社會制度也相當良好。特別是這半個世 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可以製造機械,利用機械可以能夠飛到其他星球上去,太陽系 這幾個行星都想去探險。我們相信再過個幾十年,這科技更進步了,恐怕真正要去探險外 太空,太陽系以外的太空,所以人不相信神,從前說這都是神造的。現在去探險到了月亮 那裡去。   那個人登陸月球那一天,有個同修打電話給我,問我說:太空人登陸月球,電視已經 做很詳細的報導,我們還要不要念月光菩薩?日光菩薩我們要不要念?我們從這個疑惑就 知道,科技發達的時候,把宗教信仰就斷掉了。我告訴他,月光菩薩、日光菩薩還要念, 為什麼?他住在這個月球上,他跟我們不是一個空間維次,我們看不到他。就好像我們這 個世間,世間人大家曉得,人鬼雜居。我們跟鬼同住在一個場所,不同維次空間,我們看 不到他,他也看不到我們;偶爾很少的機會也會碰到。所以我們要知道,科學再進步,它 不是萬能的,它還是有限度的。   我也跟諸位報告過,地球上也常常發現外太空的人,發現了飛碟,就是說他們的交通 工具比我們進步,飛行的速度比我們快,我們今天的飛機,最高速的飛機跟它相比望塵莫 及。而且它的飛行工具可以在空中停住,可以很大的速度就消失了,這都是我們趕不上的 。有些人說,這些人是不是就是神?我們相信他不是神,他是人。如果要是神,不要用交 通工具,為什麼?神有神足通,神足通飛行變化,他不需要。我們在筆記小說裡面都看到 很多,《聊齋志異》裡頭,《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都看到過,寫的是什麼?仙 人,還有狐狸,狐狸修行修成功的時候也了不起。他們需不需要這些交通工具?不需要, 他到很遠的地方去,他能身上變成一道光,他就走了。這個現在用科學理論來講很合乎道 理,身體是個物質,他能把物質轉變成能量,能量的速度就快,他到達某一個地方,又把 他的能量恢復成物質的身體,他就現形了。這在科學裡講得通,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那比 交通工具好多了,不受這些交通工具限制。這外太空人到地球上來訪問還要坐工具,還要 坐太空船,他是人,他不是神,他是屬於人道。這說明人不一定是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人, 其他星球有人的很多,人道!他不是天道也不是鬼神道。   修功德,你的能力就會發現,定能發神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小乘須陀洹,須陀洹 八十八品見惑斷了,他得兩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天眼不需要用望遠鏡,不需要用顯 微鏡,不要用科學儀器,他能看透。我們在七樓,我們往下一看,下面六層樓清清楚楚, 天眼通,須陀洹這個能力就現前了。我們有沒有得須陀洹?看看就曉得了!隔一張紙都不 行,都看不見了,那說明你沒有功夫。   天耳通要是得到,不要用手機了,再遠方的音聲,你只一作意,就是一注意都聽到。 所以須陀洹跟須陀洹要溝通,他們不需要用錄相,再遠的地方就像面對面一樣,談話交談 的時候不要用機械,你說這多方便。我們用這些多累贅,而且聽說手機的電磁波傷頭腦, 用多的時候,將來頭腦都要麻木,不是好東西,最好不要用。這機械的副作用很大,除非 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我也有個手機,一個月難得用一、二次,我手機不開,我也不曉得 號碼多少,不知道。所以我充一次電池大概都用一、二個月,充一次電池。最好不要用它 ,我們這是說養生之道,不要受這些電磁波的干擾。   所以世法裡頭聯合國做世界和平工作,從一九七0年開始到現在三十多年了,有沒有 效果?這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是一年比一年不和平,衝突頻率年年都是在往上升的,災 難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要深深的去反省,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沒有學《弟子規》。 我今天是直截了當跟這些參與聯合國的人士接觸交談,我是直截了當告訴他,我說真正要 能把衝突化解,和平要落實,我們這個世間全民,就是全世界男女老少一起來學《弟子規 》,衝突自然沒有了。   《弟子規》學習的目的在哪裡?這是人家一定要問的,目的是在教人人心地純淨、行 為純善,目的是在教家家和睦相處、幸福美滿,你說好不好?哪個不要?人人都要!它確 實可以幫助你達到。所以我們要把《弟子規》向全世界推動。難得他們聽了我的話也能相 信、也能接受,所以要跟我合作。我們要把教材趕快提供給他,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 世界來推動,好事情!這就是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湯恩比博士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 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就是《弟子規》,四書五經、十三經 不行,太深,沒有人聽得懂!大乘佛法裡面,這《華嚴》、《楞嚴》、《法華》沒用處, 也沒人聽得懂,《十善業道》。大乘是《十善業道》,孔孟是《弟子規》,決定能救這個 世界,對世法的功德利益我們不能不曉得。   所以我們好好的從這上面去學。然後你三學、六度、十願。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我 們天天在念「禮敬諸佛」,我對這個人討厭,我看不順眼,你禮敬諸佛,這個人要除掉, 是不是?還打個括弧「某某人要除掉」,哪有這種道理!禮敬諸佛,諸佛是直接指的過去 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而禮敬最重要的是教你禮敬未 來佛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是不是用真誠清淨平等來禮敬?所以「十願」真的不好修,真的 是太高了。為什麼?清淨平等覺現前,你才能修普賢十願;你沒有真誠清淨平等,普賢十 願只能夠念念。知道那菩薩修的,我們還做不到。如果我們努力按照這個層次,從《弟子 規》、《十善業道》紮根,然後再修三皈、眾戒,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能達到。   所以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這要知道。在《華嚴經》裡面講,不是法身菩薩可不可以 修?行。《華嚴經》講十種當機,裡頭有一種叫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可以參與華嚴法會。 所以大乘教也包括我們這個人間的眾生,乃至於三途裡面的眾生,他為什麼能發這麼大心 ?過去生中阿賴耶識裡頭薰有種子,有大乘種子,雖然墮落在人道或者墮落在三惡道,如 果緣遇得殊勝,能把阿賴耶識這個種子引發出來,所以他可以學,他能有成就。我們這五 門功課一定要清清楚楚,一定要透徹的明瞭,把它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的準則,這才行。   世間人最大障礙,欲望,欲望裡面頭一個,求財。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佛在 一切經裡面都給我們說,這三樣東西能不能求得?我在早年學佛,我沒有起這種念頭,對 老師沒起這個念頭,老師主動教我。我沒有問他,他給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 個話我們學佛之後就聽了很多,可是誰能夠信受奉行?聽多了,就所謂是老生常談,不留 意,不肯真做。果然真做,的確有求必應。求財得財,這個求所得的是你命裡頭沒有的, 這是求得的,命裡有的那就不必說了。命裡沒有,你求得了,命裡頭沒有聰明智慧,你能 求得;命裡頭沒有健康長壽,你也能得到。佛教我們修三種因,這三種因就是三種布施: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裡面,布施裡面有財、有法、有無畏。菩薩六度,如 果把它歸納起來,這六個科目用一個「布施」就全包括了,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精進 、禪定、智慧是法布施。所以菩薩行歸納到最後一個字,就是布施。   布施是教你放下,是教你捨,捨後面就有得。「捨得」這個名詞是佛教的,現在社會 上很多人會用,但是不知道這個術語是從哪來的?是佛門的。你能捨你就有得,你捨財你 得財,捨法得聰明智慧,捨無畏得健康長壽,能捨就有得。可是得了之後還是要捨,第二 個捨得是把你得到的也要捨掉,那就變成功德。如果你捨,捨了後頭得到,你就在那邊享 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把我所得到的也捨掉的時候,那就變成功德。那個功德果報就殊 勝,就不可思議!   佛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能夠體會到其中的真實義,要真正肯幹。你有智慧觀察哪個地 方需要,有智慧的人會用錢,真的是一個錢當一萬個錢用,用得妥當;不會用錢的,拿一 萬塊錢去造罪業,去墮三途,那你就錯了。唯有智慧開了,你就會用錢,用得很妥當,能 夠幫助一切眾生覺悟,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離苦,你說這個多有價值、多有意義。   「修諸功德」是助緣,目的「願生其國」,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這一句。唯有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果報叫究竟圓滿,一生成就無上菩提,你在任何諸佛國土裡面你都做 不到,唯獨西方極樂世界能做到。你要問他為什麼做到?他能做到?第一他長壽,無量壽 !大乘教裡面常講,菩薩學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這時間很長。如果在極樂世界,三大阿 僧祇劫不算長,很短。為什麼?人的壽命是無量壽。譬如你壽命有一百歲,現在你修這東 西需要多少時間?需要三年,一百歲的壽命三年就能完成,很容易。西方極樂世界就彷彿 如是,有很長的壽命,三大阿僧祇劫你就修成佛果,在西方的時候容易,所以西方叫一生 成就。古德又常常講,這個法門叫一生成就的法門,不要等到第二生。單單說這個壽命就 令人非常羨慕,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才能得到,你在其他任何諸佛國土都做不到。壽命 雖然有長,但不是無量的,西方世界是無量壽。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86
Lunakaoru:隨喜讚嘆 12/15 22:48
Lunakaoru:南無阿彌陀佛 12/15 22:48
se2005: 南無阿彌陀佛 12/16 09:4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14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