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 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從「住真實慧」到「莊嚴妙土」這個一段,這幾句話是極樂淨土的根本。如果有人問 你們,修淨土的人修的是什麼?你把這一段文念給他聽聽就行。最正確的答案,這也是普 賢十願的總綱,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夠圓成佛道。可見得普賢行 是菩薩究竟圓滿的德行,淨宗法門修普賢行,本經一展開在序分裡面第二品「德遵普賢」 ,經文頭一句只把與會的大眾說出來,這第二品一開端是在家眾,十六位等覺菩薩,在家 眾他不是出家人,等覺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修普賢大士之德幹什麼?就是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就是這三句話,極樂世界就這麼來的,就 這麼成就的。阿彌陀佛帶頭,諸大菩薩跟進,我們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也幹的這個事 情,跟他們志同道合,阿彌陀佛的同志,這才能去得了。你要不發心修普賢行,要不能一 向專志莊嚴妙土,你跟阿彌陀佛不是同志,你跟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都不是同志 ,去不了,沒分。到哪一生哪一世你再遇到,你發了真心,跟他們志同道合,你這一生就 決定往生。這個地方特別要記住,不能住煩惱,也就是說心裡頭不可以有煩惱,不可以有 妄想,不可以有分別執著,心裡頭只能有真實慧,我們的功夫要在這裡下。   真實慧是什麼?真實慧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這一句佛號不能斷,口裡不念 沒有關係,心裡頭真有,我們才決定得生。口裡頭一天到晚掛著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 去不了,古人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上真有。什麼叫阿彌陀佛? 你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話是古印度的 梵語音譯,如果就字面上翻譯,「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智慧、翻作 覺悟,它的意思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我們這個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就是住無量智 、無量覺,那不是真實慧嗎?不曉得什麼是智慧、什麼是覺悟沒有關係,只要你心裡頭沒 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這就是智慧,就是覺悟。心裡頭還有妄想、還有分別 、還有執著,沒有智慧,沒有覺悟,所以念這個南無阿彌陀佛也沒用處。   由此可知,念佛怎麼個念法?把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了;換句話說,用一句南無阿彌陀 佛把我們無量無邊的妄想分別執著代替了,這就是念佛的妙法。念到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不 生了,你的念佛功夫得力了,這叫什麼?功夫成片。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 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了,功夫成片了,帶業往生;你並沒有開智慧,帶業往生,決定 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西方淨土很殊勝、很特別,不要在乎:「凡聖同居土這個地 位很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這個世界很特別,雖然跟其他諸佛世界一樣有四土, 有凡聖土、有方便土、有實報土、有寂光土,他方世界四土不在一起,這當中有隔礙,西 方極樂世界四土在一起的,生任何一土其他三土同時都得到。   所以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在乎,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天天見到阿彌陀佛,天天 見到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他們住在常寂光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可以跟 常寂光的菩薩平起平坐,天天見面,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虛空法界唯獨西方淨土有,這 個很特別,叫特別法門。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 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遇到了不認真,還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才曉得這個 業障有多重!百千萬劫你才遇到一次,你不知道珍惜,一口氣不來後悔莫及。世出世間聖 人都警惕我們人命無常,我們能保證在這個世間能活多久?所以真聰明人、真覺悟人他知 道,這個機緣決定珍惜,決定不能放過;放過再要遇到,又要無量劫又無量劫,決定不可 能來生立刻就遇到,哪有那麼容易事情?   特別是我們現前學佛的人,在佛門裡面修了一點小福,如果來生不墮三途,到人間來 的時候決定福報比這一生大。一享福,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頭;福享盡了,罪報現前,立刻 墮三途。肯定的,這個事情你冷靜去觀察,非常清楚。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從地獄 剛剛出來,享一點福報,作威作福,死了之後,立刻又回去了。地藏菩薩看到嘆息:「好 不容易教化你,剛剛出去,你看,打個轉就回來了。」眾生難度!所以菩薩很感慨:「閻 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是事實,剛強難化,不肯接受,拿地獄當老家;墮地獄是回老 家,人天兩道是出來旅遊、出來度假,沒幾天就回老家了。   在我們本經後面「禮供聽法品」,第二十六品,阿彌陀佛對於十方菩薩到極樂世界去 參訪,有很多菩薩到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佛也為他介紹極樂世界。就如同我們新加 坡居士林,許多頭一次從海外到這裡來訪問的,我們一定接待,一定也跟他介紹這邊狀況 一樣。阿彌陀佛介紹話裡面說:「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這四句話重要。你們來參訪,參訪的目的是要來學習,學習的目的是要回去建築你們的 淨土。所以阿彌陀佛把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形成的告訴大家,第一個住真實慧。真實慧是什 麼?明理,一切通達。你不學,你怎麼通達?阿彌陀佛怎麼成就的?好學。前面我們讀過 ,他親近世間自在王如來。那個時候他本身是國王,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捨棄王位,跟佛 出家。長時間聞法修行,聞法成就學問,修行成就道德,一切通達之後才曉得宇宙人生的 真相。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三心不可得,萬法無所有,末後偈子裡頭所說的:「一 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所以阿彌陀佛告訴大家,「一切空無我」。一切空無我並不消極,反而更積極。無我 了,無我而後才能夠為人;有我,不能為人。我們現在的講題總題目掛在那兩邊,「學為 人師,行為世範」,決定做不到。為什麼?有我。師是什麼?表率。範是模範。你起心動 念、言語造作,是社會大眾最好的表率,最佳的模範,一切眾生都應當向你學。這個「師 」跟「範」是誰?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無我,念念為利益一切眾生,幫助業障極重 的眾生。開不了悟的,就教他斷惡修善,目的在哪裡?希望他不墮惡道。他出不了六道輪 迴,在六道裡面,希望他在三善道住的時間長,不要墮三惡道。   所以善惡要懂得。善惡的標準,就是佛講的《十善業道經》。能夠奉行十善,永斷十 惡,這個人不會墮三途,這是佛教下根人。中根以上的,佛都是幫助他破迷開悟。破迷開 悟,才能夠脫離六道,才能夠脫離十法界,轉凡成聖。中等根性的,成小聖;四聖法界, 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小聖。根性大利的人,佛幫助他成就大聖。大聖是什麼?法身大士 ,成佛作祖,那是大聖。如來的教學,淨宗法門這個法門特別,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 收」。下下根人遇到這個法門,只要他有善根,什麼叫善根?能信、能解、能行,這個人 有善根。這是幫助人成大聖的法門,不是小聖。一生當中不但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 ,無比殊勝的法門。但是,我們遇到了,千萬不要驕傲,一定要細心認真去學習,要隨順 佛陀的教導。佛陀的教導,就在這一部經典上,所以經典義趣不能不通達明瞭。不能很通 達,也要有大略的明瞭,依教奉行,要把它做到。   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一個本子,我這一次是第十一次的講演。每一次都提 醒同學,要隨順經典上的教訓。佛教給我們做的,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教我們不能做的 ,我們決定不可以違犯,才能得生。一定要知道念佛的人,學佛的人,學淨土的人很多, 真正往生的人不多。這什麼原因?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能往生;隨順經典教誨的人, 一定得生。道理就在此地。   阿彌陀佛將他因地修行的故事為我們說出來,用意在哪裡?是讓我們模仿,讓我們學 習。他首先做給我們看的,他是國王,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大國王,決不是遇到打擊、刺 激才學佛,不是的。他是真正把這個大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捨棄王位出家的。跟《觀 無量壽佛經》的韋提希夫人情形不一樣,韋提希夫人真的是受了打擊才學佛的,才回頭的 。世饒王沒有遇過挫折,沒有遇到打擊。我們要從這裡細細去想,他教我們什麼?我們怎 麼樣去學?榮華富貴統統捨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放下了;我們現在還要去爭,那就錯 了,人家放下了。放下就是什麼?學佛法。顯示出好學,在世間自在王佛會下,佛的弟子 很多,好學他是第一,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不好學怎麼能成就?   大聖大賢都是好學成就的,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他自己說出來,說出他一生的 經歷。他「十五歲而志於學」,十五歲立志求學,這麼好學。「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時 候,他學問這個根紮下去了,等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學業完成了。從十五歲到三十歲,十 六年。這十六年這學根紮下去了。往後這個學問就有受用,這完全講他自受用,他在做學 問的時候得到的利益。「四十而不惑」,什麼叫不惑?不為外面境界所誘惑了。世間人看 到外面財色名食睡都會動心,孔老夫子四十歲不動心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擺在面前, 不會被它誘惑。繼續不斷努力在學,「五十知天命」。天命是什麼?業因果報。因果報應 的這一些理論與事實明白了。明白這個道理,一個人心安理得了,無論是順境、逆境,善 緣、惡緣,決定不怨天不尤人,能安於本分。這是學問所得來的好處。   「六十而耳順」,耳順是什麼?是我們講的隨緣,能隨緣了。耳順的意思,也就是六 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唯有不見世間過才耳順 ;還見世間過失,你這個耳怎麼順法?你看人家修行這個功夫境界,怎麼向上提升的?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那是什麼?自在,解脫。最後夫子還有一個結論,他常常思 惟,常常反省,「不如學也」,他老人家一生都在學習,「好學不厭,誨人不倦」,凡是 有人親近他,他樂意的教導,絕不疲倦。學,自己學,「學不厭,教不倦」,夫子的大德 大能,這示現的世間聖人給我們看。出世間的聖人更不必說了,他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 無量劫來從來沒有一天離開學。等覺菩薩還是好學不倦,成了佛之後,好學永遠不斷。為 什麼?他學已經學完了,還學什麼?做出好學的樣子給眾生看,給大眾做榜樣、做模範。 不能說他無學了就不學了,還是裝出一付好學的樣子。不好學怎麼能成就?這是我們不能 不知道的。   也許有一些同修聽到佛門裡面有所謂,「終日度生,無生可度。莊嚴佛國,佛國離相 ,看看《般若經》上,就是這麼說法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是理,一個是 事;事不礙理,理也不礙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示現在人 世,所謂是「建立水月道場,大做夢中佛事」,圓修圓證。圓修圓證也就是無修無證,這 些話決不能夠分別,決不能執著,決不能夠思惟。你一思惟,錯了!愈想你就愈錯,必須 直下承當。現在人說直覺,我們要用直覺,不能用思惟,你才懂得這裡頭的意思。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只為一樁事情,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來,就這一樁事情 。眾生受盡苦難,不知道受苦難的原因,佛菩薩清楚。你為什麼會受這麼多苦、會受這麼 多難,他清楚。怎樣幫助你解決苦難,必須消除你苦難的因緣。這個作法才真的叫合情合 理。不是說你有苦他可以代你受苦,這個話講不通。你沒有樂,他可以賜樂給你,這個話 也是假的,理上講不通。所以他只能把方法教給你,告訴你你苦從哪來的,你明白了,你 把那個因跟緣改變過來了,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因果的複雜,太複雜!佛為一切眾生細說,四十九年說了這麼多經論。把它做一個總 結,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樂從悟 來的。迷悟是因,苦樂是果報。果報上沒有辦法解決,因緣上有辦法解決。所以佛把這一 些理事真相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於是明白了。無量劫來我們所造作的業,善業惡業統統有 ,所以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種子,種子是因,業因,作佛的因、作菩薩的因,作聲聞、緣覺 的因,都有,每個人都有,生天的因、得人身的因,你去變餓鬼、變畜生、變地獄的業因 ,也統統具足。十法界的業因,一切眾生個個具足。   佛怎麼教我們離苦得樂?佛教我們在緣上下手。所以佛家講緣生論,不講因生。因,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已經造了,不能改變。但是緣可以改變,緣是現前,過去我造的業因 ,我從現在再不造惡業,我有惡因我不會有惡緣,惡的果報不會現前。過去造的有業因現 在再造惡,那好了,你的因、緣都具足,下面的果決定是苦報。這個道理是真的,這不是 假的。同樣的,過去我們造的有善因,我今天做善事,專做好事,不做壞事,我沒有惡緣 只有善緣,我阿賴耶識裡善因種子起現行,你一定得善報。所以種善因一定得善果。   由此可知,十界六道苦樂果報從哪裡來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你的。你在受苦難 的時候,你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你還埋怨別人,怨天尤人,你是罪上又加罪,你的苦報 就很可憐,受不盡的苦報,這個人叫糊塗到所以然,愚痴到極處。真正明白覺悟的人知道 ,全是自作自受,「我得的福報是自作自己享受,我受的苦報也是自己作的自己受,與別 人統統不相干」。這個道理幾個人能參透?我們想做一樁好事,遇到有人來破壞,這個好 事做不成功。是不是他真能破壞?果然真能破壞,因果定律被推翻了。所以我們清楚,是別人破壞,是我們自己的善緣不足。我們做好事人家能破壞,因果律就被推翻了,沒有 這個道理的。所以一定要細心去思惟,佛菩薩、古聖先賢,他們確實是住真實慧,他們了 解事實真相,他們所講、所做的,是真實的、是正確的,沒有錯誤。我們應當誠信不疑, 應當學習,應當奉行。更應當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住果報,這個有智慧。有福,自己 不會去享福。世饒王有福報,智慧開了,國王捨棄了,不享福。釋迦牟尼佛覺悟了,他是 王子,繼承王位的,他不要,出家修行了,只修福不享福,這個人覺悟了;修福享福沒覺 悟。   不享福,修福幹什麼?修福給大家享。這芸芸眾生,他們迷惑,他們受苦,他們不懂 得修福,佛菩薩修福給他們享。佛菩薩要不修福,眾生就可憐,永墮惡道。人天兩道維繫 的狀況,這靠諸佛菩薩在修福,我們享他的福,沾他的光,這個道理又有幾個人能參透? 我們學佛,要學佛這一種精神,要學佛的這一種德行,我們效法佛菩薩,我們也積功累德 ,但是決定不享受。   將自己所修積的,奉獻給大眾,這就是佛家裡頭天天念的迴向偈。你們看看迴向偈是 不是享福的?「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不就莊嚴妙土?不是為自己。我們這個世間 、這個社會安定,人民在此地生活都還能過得去,這也是莊嚴妙土。這個地方有佛法,大 家都修福,所以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很幸福。佛菩薩就幹這麼一樁事情,到這個世間來 ,決定不是為自己的,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要認真努力修學。所做一切功德絕不執著 ,迴向,統統迴向,沒有了,都送給別人。一部分供養佛,一部分供養一切眾生,「下濟 三途苦」,供養眾生,這才清淨,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否則的話,心裡念著,「我做了 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你心還是不清淨,你還是不能往生。做再多好事,一塵不 染,心裡頭印象都沒有,這才好。心裡有印象,你已經被污染了。善、惡都能夠污染心性 ,所以叫染業。淨業,不受污染,心裡頭連印象、痕跡都不落,這個造作叫淨業。淨業生 淨土,染業在六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0.152
a1014a:隨喜 遇到了不認真,還隨順自己煩惱習氣 07/09 19:1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8/28 07:45
whatflower:阿彌陀佛 12/01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