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這個小科是「行寂植德」,這逐漸逐漸契入境界了。前面一小節,我們把它總結起來 說:第一個要斷內惑,第二個要遠離外緣。我們看看法藏菩薩,這是說阿彌陀佛在因地修 菩薩道的時候,給我們做出的榜樣。內沒有惡念,這就是遠離煩惱習氣,外面不著外緣, 然後才身心清淨,「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就是他將念佛法門,落實在自己生 活當中。想想諸佛菩薩是怎麼過日子的,諸佛菩薩是怎樣從事他的日常工作,諸佛菩薩如 何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憶念這些。   怎麼個憶念法?這些事情都在這一部經上。因此修學首先要把經念熟,時時刻刻能提 得起。當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立刻就能夠想到佛在經上是怎麼說的,我這個念頭應 不應該起?我這個話可不可以說?我這個事情能不能做?一切隨順佛陀教誨,這是憶念諸 佛;佛怎麼樣教,我怎麼樣做。《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意思就在 此地,這一句是淨土宗的總綱領。我們念念要向佛學習,所謂是「老實念」;最重要的, 念佛的教誨,念佛的行業。他的行為,他的造作,我們應當怎樣向他學習?佛在前面曾經 說,「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可見得諸佛之所以能成就,都是學習前面的佛。我們今天 也想成佛,還是這個老辦法,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要向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在哪裡 ?《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很重要。   接著說『行寂靜行』,什麼叫「寂靜」?要照古大德的解釋,無餘涅槃名寂靜,修無 餘涅槃就叫做寂靜行。這個說法我們不好懂。首先我們要理解「寂靜」的意義:寂是寂滅 的意思,靜是清淨的意思。寂滅是說什麼?對哪個講的?對妄想煩惱執著講的。這個說法 大家就好懂了。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寂,這就是「無餘涅槃」,佛經上的術語。什麼叫 「靜」?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離開社會;換句話說,我們眼要見,耳要聽,口要說 話,六根在日常生活當中起作用,它不是不起作用;雖起作用,心裡面確確實實沒有分別 執著。這個行就叫「靜行」。   佛給我們表演,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天天接觸大眾,忙 得不亦樂乎,他是寂靜行。寂靜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跑到深山挖個洞躲在裡頭,那也不寂 靜。什麼時候到動靜不二,這才入寂靜。像《華嚴經》後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 位法身大士,代表的是什麼?我們社會上五十三種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每 一個人都是行寂靜行,我們要在這裡頭去學習。在現在這樣繁忙複雜的社會裡,你要懂得 修寂靜行,你就得清淨心,你在這裡面就修行證果了。   為什麼我們在生活裡面得不到寂靜?原因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你怎麼能得寂靜?根接觸一切境界起心動念,這是妄想,分別是非善惡利害,你不能夠離開分別執著,你怎 麼會得到寂靜?看看這些修行人,這些法身菩薩們,他們跟我們一樣,也生活在我們這個 環境當中,為什麼他沒有煩惱?為什麼他們能得清淨心?由此可知,得清淨心與外頭的外 緣沒有關係,外緣再繁雜,也不會擾亂道人心。可是諸位要記住,這個人他的道業成就了 才行,像我們這些人、初學的人,那就難了。沒有事情的時候,沒有跟人事接觸的時候, 心裡面妄想分別執著就停不住。接觸外面境界,那還得了!所以祖師大德對於初學的人, 一定要給他選擇一個修行環境,道理在此地。凡夫是心隨境轉,這很可憐。心隨境轉,那 你就一定要給他選擇好環境。   我們中國古人知道。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夫子的母親為了培養她的小 孩,搬三次家。為什麼搬家?周圍環境不好,對她小孩有不良的影響。古來的祖師大德們 教誡初學,為什麼把道場建立在山林裡面?距離村莊都相當遠,人跡不到,環境清淨,用 這個來做助緣,幫助你修寂靜行。寂靜行真修成功了,你要到都市去度化眾生,要去行菩 薩道。接觸繁忙的社會,依然清淨,依然不動妄想分別執著,你成功了。你在這裡面去磨 鍊,福慧雙修;你幫助社會大眾,是修福,自己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是修慧,福慧雙修。 不是叫你永遠住在山上不出來,那有什麼用處?修成佛了不能度眾生,這個佛有什麼用處 ?這個佛怎麼能得到別人尊敬?修成功之後,一定要接觸大眾,跟大眾和光同塵,融合成 一片。在大眾當中為大家做榜樣,不但是有言教,而且還有身教,成就菩薩度生的事業, 這才真正是無餘涅槃。由此可知,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它是活活潑潑的。   『遠離虛妄』。《涅槃經》上有所謂的「一切惡事,虛妄為本」。你懂得什麼叫虛妄 ?《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就 是虛妄。一切有為法是什麼?《百法明門論》裡面所講的心法八個、心所法五十一個、善 法十一個、煩惱二十六個、不相應行法二十四個、色法十一個,這些東西統統叫做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虛妄的。六道、十法界全是有為法,我們現在生活 在這裡面。「遠離虛妄」,即虛妄而離虛妄,要明白這個道理;換句話說,這個「虛妄」 凡人沒有辦法擺脫掉的。   前天有個同學問了個問題,他問了幾個魔。什麼叫陰魔?陰魔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 這是五陰。你能夠擺脫得掉嗎?五陰是什麼?五陰講我們的身,我們這個身體,這個物質 是「色」,四大和合,這是講的色法;精神的部分「受想行識」,這叫五陰。一切今天講 動物,佛法講有情眾生的身、根身,是五陰和合的,也叫做五蘊和合,這個東西就是折磨 。早在佛法沒有到中國來之前,老子就講過了,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他 知道這個身不是好東西,身是禍患,這就是魔,五陰魔的意思。佛法沒有到中國老子就已 經認清楚,這個身體是魔障。怎麼能夠擺脫掉?「無我」就離開了。什麼時候你能夠做到 無我?無私,無我就解脫了。解脫,這個身在不在?在。身雖在,不苦了,不再受這個苦 的折磨。這叫解脫,這叫離。「離」不是把這個身毀掉,不是的;身還在,離開一切折磨 了。第二種是煩惱魔,第三種是死魔,第四種是天魔。天魔是什麼?外面的誘惑叫做天魔 ,五欲六塵的誘惑。這些東西全是虛妄的,內而根身,外面世界都是虛妄的怎麼個遠離 法?不執著就遠離了;用現在的話來說,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遠離了。遠離不是事上的離 ,事上的離就搞錯了。   我們講經,從前我初學佛,老師就教我看破、放下。我也常講:有人把意思錯會了。 中國大陸有同修寫信給我,他放下了,工作也放下了,也沒有收入了,現在吃飯都成問題 ,問我怎麼辦?這是錯會了意思。我沒有教你把家放下,也沒有教你把兒女、妻子放下, 也沒有教你把工作放下,這個東西不能放下的。所以學佛把這個話意思完全搞錯了;認為 放下,這一切都不要了。這是招來許許多多的障難,惹別人毀謗。學佛學迷了,真的是學 迷了,真的是學錯了。佛教我們放下,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要懂得這個道理。佛在經上 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父母不要,老師也不要,放下了!釋迦牟尼佛什麼 都放下,他何必還要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也得要放下,他不必要講了。所以要曉得,事 相上一定要照做,如理如法的去做。不合理的念頭要放下,不合理的思想要放下,不合理 的分別、執著要放下,教你放下這些。所以你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不至於學錯了。學 錯了,修錯了,放下之後不但沒有得到自在快樂,得到許許多多的煩惱,這也錯了。   「遠離虛妄」,前面經文講的「住真實慧」,住真實慧就是遠離虛妄住真實慧的人 ,他的行為一定是清淨行,清淨行再往上提升就是寂靜行。我們現在寂靜做不到,應當做 到清淨。斷惡修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清淨心就現前。心清淨,行 自然清淨,在這個境界裡面,你一切的憂慮、恐懼、畏怖都沒有了,真的得輕安、得自在 ,確確實實佛家講的離苦得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要不能夠捨棄一切的妄想分別 執著,這個清淨安樂你是得不到的,這個煩惱、憂慮、恐懼、怖畏你也放不下。遠離虛妄 ,這是看破,這是對於事實真相有相當程度的理解、認知,然後才能夠『依真諦門,植眾 德本』。   「諦」這個字在佛經裡面用得很多,它的意思是真實不虛,真實不虛的道理稱之為諦 。佛說經依二諦而說法,佛講就是兩種真實不虛,一種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世間法是 我們一切眾生大家所肯定的,這個不能說是假的,我們不能夠疏忽。佛法常講:「佛法在 世間,不壞世間法。」這就是隨順俗諦。佛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果諸位 要問:「佛法到底是什麼?」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佛法就是孝親尊師」。這個話答覆沒 有錯誤。孝親尊師是世諦,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夠孝順一切眾生,能夠尊重一切眾生,就 變成了出世法。由此可知,世諦跟真諦區別在哪裡?區別是在一念之差你這個念頭心量 小,就變成俗諦、變成世諦;心量展開到像佛經上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俗諦就 變成了真諦。   由此可知,一切諦理當中,哪有世俗跟真諦之分?果然是有兩個,在佛法「向上一著 」,就講不通了。到華嚴境界,《華嚴》講一真,《華嚴》講不二,不二就是一,就是一 真。世諦跟真諦不二,世諦跟真諦一如,這才是真實。佛的言語,佛的教誨,語意裡面含 的道理,確實是廣大無有邊際,深廣無盡。我們怎麼能認識?一定要落實,要認真去修學 。行門幫助你理解,解門幫助你深入境界,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解行相輔相成,我們懂得 這個道理,決定認真努力修學,這叫真精進。   佛在此地教導我們,要「依真諦門」才能「植眾德本」,這個真諦裡面,諸位千萬不 要疏忽有俗諦在其中。佛家也說依第一義諦,這是眾德之本。什麼是第一?起心動念就落 二、三。第一,這個意思我們就能體會了,真誠到極處,這就是第一義諦,這就是真諦。 換句話說,真諦、第一義諦就是真心本性的異稱、別名。我們能夠用真心,用真誠心,就 能植眾德本。你要用虛妄心,那是一切惡源。一切罪惡的根源是虛妄心,一切真實功德的 根本是真誠心為什麼佛教大乘菩薩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就是真 誠心,就是此地講的真諦。諸佛如來無量劫種植德行就是依真誠心;真就不妄,誠則不偽 。   真誠的標準是什麼?這裡給我們講的「遠離虛妄」,我們還是不懂。遠離虛妄當然就 真誠。遠離什麼虛妄?怎麼個離法?《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 一點訊息。佛在《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後半部裡面說:「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這幾句話說得 好!「有」是什麼?有分別、有執著。如果你有分別,分別我、分別人、分別他,你有這 種執著分別,你的心不是真心,不是誠意,你沒有菩提心。菩提心裡面決定沒有四相、四 見,沒有四相的執著,沒有四見的分別。   這個要怎麼落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經說法,集結經典第一句:「如是我聞」,那 不是我相嗎?那不是我見嗎?怎麼離相?要知道諸佛菩薩為眾生現身說法,都離虛妄。佛 菩薩之現身,他那個身不是業報身;我們這個身是業報身,沒有辦法,受報來的。他不是 的,他是乘願來。乘願來現身是感應的身,「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他那個身是感應 身,所以是真實,不是虛妄。我們的身是業報身,是虛妄不是真實。他們為我們說法,為 我們講經說法,是隨順我們的說法而說法,不是他真有執著、他真有法可說。佛無有法可 說,不但是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我們凡夫執著這個相叫「我」,佛也就跟我們 講「我」,佛也說「我」。佛說「我」是隨順我們知見說我,他自己決定不執著這個是我 ,決定不分別這個是我,這叫遠離虛妄。而我們今天講我,確確實實執著這個身是我,執 著這個是我的,這不是你的,我們真有執著,佛沒有我執,也沒有我所的執著,叫「恆順 眾生,隨喜功德」。你們說這個相是「我」,我也跟你說是「我」,這個才能講得通,才 能夠交接。這叫隨順俗諦而說,然後把這裡面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你也恍然覺悟了,這 就是從俗諦度到真諦;到最後真俗不二,真俗圓融,那才契入佛的境界。真俗不能夠合一 、不能夠圓融,是權教菩薩,沒有入佛的境界。   由此可知,這一句話八個字:「依真諦門,植眾德本」,就是以真誠心、菩提心。世 尊在《觀經》裡面講的真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說的 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更清楚、更明顯。我們一個人在世間用真心 就是植眾德本決定不用虛妄,決定不欺騙眾生。眾生欺騙我,他無知,他在造惡業,我 們決定不能夠欺罔一切眾生。決定不要害怕,「這個年頭要給人說真話,那我就處處吃虧 ,處處要受損害」。可是你要想一想,人生在世頂多不過一百年,吃一百年的虧、受一百 年的害,有什麼了不起?來世跟諸佛菩薩把手同行,這個利益多大?眼前這一點小利益, 你不肯放棄,將來的大利益你得不到。佛講的話是對的,沒有錯的,我們一定要遵守,絕 不欺罔一切眾生,決定要依十善業道。以真誠心修十善業道,就是諸佛如來「植眾德本」 。我們雖然也修十善業道,這個功德不能跟佛菩薩比,原因是什麼?我們是用阿賴耶的心 心所,我們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去修十善,斷十惡、修十善,這個功德只能夠生天,連出六 道輪迴都很困難。你想想看,如果我們用真誠心來斷十惡修十善,就能夠超凡入聖,不一 樣。所以這一地方經文給我們提示的,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   古大德也教給我們,也有人說「德本」是指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這是講阿彌陀佛的 名號萬德莊嚴,所以執持名號也叫做德本,這個話說得沒錯,能講得通。我們天天念阿彌 陀佛,就能夠修成萬德莊嚴嗎?問題很多。為什麼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能夠修成萬 德莊嚴?我們沒有依真諦門。如果我們用的心,真的是真誠心、是深心、是迴向發願心, 念這一句六字洪名,那的確是修德本。我們今天沒有這個心,我們是妄想心,一面念佛還 一面打妄想,那怎麼成功?所以經上講的這些話,我們一定要了解,千萬不能夠誤會。   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引用《觀佛三昧經》上一段話,釋迦牟尼佛說:「我與十方諸佛 及賢劫千佛,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種智。」從前蕅益大師講,釋迦牟尼 佛是怎麼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很多人問:「這是哪一部經上所說的?」確實《觀佛三昧 經》上是這麼說的;《彌陀經》上也有,我們一般人《彌陀經》念得很熟,都粗心大意疏 忽了。蕅益大師在《要解》給我們點出,我們才恍然大悟,佛確確實實是念佛成佛的。然 後再看《華嚴經》,「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才知道念佛功德無量無邊。   但是念佛,諸位一定要記住,不是口念,口念沒有用處,是心上真正有。所以「念」 這一個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你現在這個心裡頭確確實實有佛。可是我 們還是隔了一層,我們今天充其量心裡頭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他的都忘掉了,都沒有了 ,這樣念佛不行。要有佛的德行,最低限度要了解,心裡要有:佛是存什麼心?佛是怎樣 生活?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心裡頭沒有這些,你怎麼學佛?單單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的名號,將來學成功了,也不過就一句空名號而已,你還能得什麼?   我講這一部經,在前面曾經講過很多次,阿彌陀佛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我們什 麼時候能把《無量壽經》的道理通達明瞭,《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字字句句我們都落實在 自己生活當中,這叫做念佛,這是真念。經典裡面的教誨,你要是完全落實,百分之百的 做到,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你心裡頭真有,有是圓滿 的有,沒有欠缺,你往生極樂世界,當然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你沒有辦法做到圓滿,能 夠做到百分之九十,你是上中品往生。這樣逐漸逐漸往下降,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百分之 二十。   想想看:我們對經典上的教訓,能不能做到兩成?做到兩成,念佛才有資格往生。成都做不到,只能夠說,這一生當中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一生往生難了。這是老實話 ,連過去李炳老常常跟我們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兩、三個而已。」為什麼 一萬個念佛人,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都不能往生?也就是佛陀在經典上教導我們的教誨, 連兩成都沒有做到。這裡頭最重要的,我常常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 十善業。」你要把這四句老老實實真正做到,算你做到兩成,你算是個善人。經上常常講 善男子、善女人,你能夠把這四句話做到,你是個善人。這四句話詳細的解說,都在這一 部經中,我們要好好的去讀,去思惟、觀察,把它落實在生活之中,這叫真念佛,念佛的 教誨。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努力去做;佛教給我們不能做的,絕不違犯,這才叫做「依 真諦門,植眾德本」。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s:《地藏經》裡也常有善男子善女人、男子女人,我們要細心讀,為什麼誦《地藏經》 沒感應?所求不應?因為我們沒有先達到善男子善女人的資格,人家那是對善男子 善女人說的,我們沒份。努力修行淨業三福第一條,就能拿到資格了!一起加油!)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6
cutekid:讀經報到 07/15 14:12
a1014a:隨喜 懂得修寂靜行,你就得清淨心 07/15 19:47
mark183:阿彌陀佛 07/16 08:1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9/03 22:54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2/10 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