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99集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七面,經文第三行: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這個在科判裡面是第二段,「淨心」;前面一段是結前啟後,「如願修行」。這兩句 是總說,從「不起貪瞋痴欲諸想」往下這是別說,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我們連著前面的經 文,法藏菩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從他修行功夫可以直接著這 兩句,『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淨宗法門,佛在經論上常說:「心淨則佛土淨。」實在 說,世出世間法真實的功德福報都在清淨心上,如果不懂得修清淨心,不能夠在日常生活 當中得清淨心,我們就沒有辦法離苦得樂。   苦從哪裡來的?總而言之,是從不清淨而來的,從染污意而生的樂從哪裡來的?樂 從清淨心得來的。我們現前能夠遠離染污,修得一心清淨,我們現實的生活就離苦得樂。 佛家常講「煩惱輕、智慧長」,這就是離苦得樂的現象。反過來,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 中是智慧輕、煩惱長,那就錯了,這個事情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所以人生在世,「積植 德行」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真實的價值。人在世間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價值?他知道積 植德行,這就有意義、有價值,我們要認真努力去累積。   第一句所講的「於無量劫」,這是說的時間。只有積功累德是永無休止的,諸佛菩薩 在此地,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不但有言教,他有身教,說明人家「積植德行」時間的久 遠。我們才修幾天,怎麼能跟人家相比?德行,「行」是什麼?用現在話說,行是行為。 德行,道德的行為稱之為德行一切有情眾生都有情識,我們現在講,他都有分別、執著 。分別、執著是心理的行為,表現在外面是言語動作,身口的行為。行為再多,佛將它歸 納這三大類,身口意全部都包括了。我們每天從早到晚,每年從初一到臘月三十,起心動 念、言語造作從來沒有停止過。如果我們的行為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是什麼 ?總不外乎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行為跟這些相應,麻煩就來了, 這是佛在經論上常常講的「造惡業」。一切眾生哪有不造惡業的道理!所以六道三途的流 轉,無量劫來永遠沒有休息過,佛菩薩眼睛裡面看到,真正是叫可憐憫者。   不要說佛菩薩,我們看看佛在經上所說的忉利天人。佛給我們說,忉利天的一天是我 們人間一百年,這個話我們現在能相信,這是近代人所講的「時差」,忉利天跟我們有很 大的時差。其實地球上的時差,諸位要仔細觀察就很大。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是熱帶,中 國是在溫帶,有四季的差別。如果住在南北極,南北極半年的白天、半年的晚上,我們這 個地方講一年,南北極講一晝夜,一天,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在地球上就能看到。何況 這是不同維次的空間!忉利天人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要是看到我們地球上眾生,非 常感嘆:很可憐!這個壽命多少?一天就完了。再往上面去,夜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二百 年;大家都知道彌勒菩薩住在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兜率天人看到這個人 間,一天還沒有過,一個朝代就完了。清朝二百六十年,在兜率天看,半天。再往上去, 倍倍增長。天人的福報比我們長、比我們大,可是從諸佛菩薩眼睛裡面,看這些大梵天王 、摩醯首羅天王,就跟忉利天、兜率天看我們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些小動物,最明顯的, 蜉蝣,水面上走來走去的那個小蟲,那個小蟲的壽命大概只有十個小時,那是牠的一生。 我們細心去觀察,了解世間的真相,然後才曉得,隨順煩惱的行為是錯誤的。   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這一樁事情,古老的婆羅門教就知道得很清楚。婆羅門教就是 現在的印度教,在此地稱為興都教。現在世界上一般承認,它的歷史有八千五百年,比佛 教早得太多了;佛教現在世界上承認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它有八千五百多年。輪迴不是佛 教說的,是印度教說的。他們怎麼發現的?給諸位說,不是憑空想像的。許多學者們不了 解宗教,從表面上觀察推測,道聽途說,認為宗教的起源是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畏懼、猜測 、聯想,是從這麼來的;這是沒有接觸到宗教的深處,他有這些誤會。   印度婆羅門,我們知道,他們都是修禪定的。在甚深禪定之中,突破了時空的界限, 二十八層天他見到了,餓鬼、畜生、地獄他都看到了,這是定中的境界。定中境界在佛法 裡面講是現量境界,它不是比量、不是非量;比量是推測的,根據理論或者根據數學推定 、推斷;這是親證的境界。如果你有相當的定功,你也能見到。人跟鬼交往不需要大定, 小小的定功就行。你要是認真老實修行,修個一年、二年、三年,鬼就通了;你就曉得那 是真的不是假的,可以跟他們交通,可以跟他們往來。   我過去有一個同參道友,跟我一同出家、一同受戒的明演法師,他在早年喜歡神通、 喜歡感應,跟屈上師學密。他修學非常認真,不到一年他告訴我,他每天跟鬼往來。決定 不是假的,這個人是非常誠實的人,決定沒有妄語。他跟我說每天黃昏的時候,鬼就在街 頭上出現;不多,因為黃昏是鬼的早晨,早晨出來的不多。到什麼時候最多?到晚上十點 鐘以後,十點鐘到兩點的時候非常熱鬧,都出來了;到天快亮的時候,逐漸逐漸就沒有了 。他常常跟他們往來、跟他們交往,做了朋友。   以後我把這個事情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報告,李老師搖搖頭說:「不是好事情。」我 看也不是好事情。為什麼?我看他的氣色很不好,臉上是灰黑色的,常常跟鬼往來,帶有 陰氣。人身體好像是胖胖的,虛胖。這是事實,決定不是妄語。他還找到他前世的朋友、 前世的家親眷屬,在鬼道裡面。所以六道不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是事實真相。我們如果 還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死了以後去作鬼是非常有可能。六道輪迴,為什麼大家都說人死了 變鬼,說這個話不無道理。佛跟我們說貪心變餓鬼,試問問:你有沒有貪心?貪心斷了, 鬼道就斷了,你決定不會生餓鬼道。貪心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佛講貪瞋痴 是三毒煩惱,隨順三毒煩惱將來的果報在餓鬼、地獄、畜生,在這三道。所以佛在經教裡 面把這個事情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斷貪瞋痴,斷貪瞋痴你不會墮 三惡道,佛教導我們的用意就在此地。   我們為什麼不捨掉貪瞋痴?把貪瞋痴轉過來就是德行,轉過來就變成戒定慧。「戒」 是什麼?戒就是布施,我們不再有貪心,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世間苦難眾生,這是戒學的精 髓,捨己為人「定」是得清淨心。佛家的修學綱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貪瞋痴 是惡,我們要把它斷掉,改過來,諸惡不做了。眾善奉行,一切善是愛護眾生、幫助眾生 、成就眾生,這是眾善奉行。善行裡面最善的,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善中之善 。所以諸佛菩薩不辭辛勞,永遠不停止的、無間斷的在教化眾生,為眾生說經講道,幫助 眾生破迷開悟,這是大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我們幫助別人最重要的,就是怎樣幫助 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能夠這樣作法就跟諸佛菩薩沒有 兩樣,諸佛菩薩的事業就如此而已。無論我們現前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從事於哪一種行 業,就在自己生活工作之中,幫助社會、教化眾生,這叫做德行,這叫做佛法。   「身、語、意」這三類的行為,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教導我們,從「善護口業」下 。三業裡面口業是最容易犯的,隨順煩惱的口業免不了過失。然後才講到,「善護身業 ,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為什麼在《無量壽經》上佛把口業放在前面,我們 要多想一想,這裡面有大道理在。修行,積植德行,德行的根本是「孝親尊師,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在佛法裡面,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 教下,都是以淨業三福做基礎。你看看過去成就的人,現在成就的人,是不是以三福為基 礎?如果沒有三福的修養,不管他修哪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還是要搞六道 輪,決定沒有辦法出離。   所以淨業三福我們要牢牢記住,認真去修學,這是德本,根本捨棄決定不會有枝葉花 果。而德本裡面最重要的是十善業,十善業的反面是十惡業。所以佛教導我們,我們能夠 看得出來佛的究竟圓滿的智慧,教我們東西不多,只有十條,我們很容易記住,要牢牢記 在心頭,時時刻刻用佛陀這個教誨檢點我們自己的心行。起心動念、言語行為與佛教導我 們的相應不相應?如果與十善相應,你的行為是德行;與十惡相應,你的行為是罪行,你 在造罪業。   有人問:如果這個人是個惡人,無惡不作的惡人,我們要怎麼對待他?我們是不是可 以用惡意來對待他?不可以。我們用惡意對他,我們自己就造惡。他為什麼會造惡?他迷 惑,他可憐,他無知。佛在經上常常講,那是「可憐憫者」;可以憐憫他的,他無知,那 不是他的本性,他本性是善良的。這個道理連儒家都懂得,孔老夫子講:「人之初,性本 善。性相近,習相遠。」在佛家講,一切眾生的本性完全相同的;有情眾生的本性叫佛性 ,無情眾生的本性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是純善無惡。他為什麼會作惡?迷失了 他的本性。這個人可憐,我們憐憫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去怨恨他?你是一個明白人,是 個覺悟的人,他怨恨你可以,情有可原,他無知。你這個明白人再要以惡意對他,你就錯 了,你也迷惑了,你也顛倒了。   所以修行人從哪裡修起?決定念念與十善業道相應。冤親債主亦復如是。這個人毀謗 我們,侮辱我們,陷害我們,我們知道他迷了自性,是可以原諒他的,決定不會責怪於他 ,這是培養自己的德行。如果說是以恩報恩、以怨報怨,這是世間人,這不是佛法。佛法 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佛法只有化解一切怨懟,用和平的方法、智慧的方法,佛家講「 善巧方便」來化解,這一世不能化解還有來世,於無量劫這一切恩怨才能化解完。   釋迦牟尼佛,這是大聖人,究竟圓滿的佛果,今天世界上批評釋迦牟尼佛的人,侮辱 釋迦牟尼佛的人,釋迦牟尼佛雖然不在,我們造的釋迦牟尼佛的形像,惡意把形像破壞的 人,有!釋迦牟尼佛尚且有這麼多人對他產生誤會,毀謗、陷害,我們算什麼!想想我們 這個老師都是這樣的,老師能忍受,我要學老師,我要能忍受,心平氣和的接受。又何況 這個裡面因果循環,因果相續,你造的善因一定有善的果報,你造的惡因必定有惡的果報 。我們為什麼會遭遇這麼許多艱難困苦?過去生中造的不善行為,這一生感得的果報。真 正明瞭了,你就很歡喜,逆來順受,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當中,心地裡面沒有絲毫怨恨 ,口裡面沒有一句怨言。對冤親債主,都是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看到他們有苦有 難,無條件的幫助他們,不會去計較。「他對我不好,他害我。他有難,活該!我才不幫 助他」,這就錯了,這個我們自己在造惡行,就不是在積植德行。   所以積植德行無論對什麼人、無論對什麼物,這一些動物,乃至於毒蛇猛獸,我們都 以真誠慈悲心來看待,絕不傷害。從什麼地方做起?你家裡面常常有些蒼蠅蚊蟲螞蟻,從 這裡做起,絕對不傷害牠。牠到我家裡來擾亂,我們想想,過去我們當螞蟻的時候我們擾 亂牠,今天牠來擾亂,我們這個帳不就結掉了嗎?以清淨慈悲心來對待,逐漸逐漸這些小 動物就被會感動,牠就會搬家,搬到你房子以外,不會到你房間裡面來擾亂;不可以殺害 ,甚至於不可以驅逐,你的心才真正到清淨平等慈悲。「我不害牠,我把牠趕走」,已經 就對不起牠了。何必趕牠走?牠自己走可以,我們不要趕牠走,把牠看作朋友,把牠看作 善知識(s:這就讓我想到從前曾在華西街看過殺蛇取膽。雖然過程轉過頭沒看,但最後血淋淋 放血是知道的。蛇菩薩也真的很可憐,若沒有人偶然發心放生,那就注定要受活剖 生剝之苦。自他互換一想,怎麼能去阻止別人偶然放生蛇菩薩?以怨報怨,這是世 間人,這不是佛法。當然要放生的人也要有智慧,地點要考慮更周全才好。)   往年印光大師就是這樣修行的。他那個房間,他住的寮房裡面有跳蚤,冬天有蝨子、 蚊蟲這些東西,他的侍者要給他清除,印光大師禁止:「不必,讓牠在這裡面活動。」印 祖說得好:「我房間裡面有這些東西,說明我的德行不夠。」真正有德行,這些小動物牠 也知恩報恩,牠也尊敬有德行的人,自自然然會離開。我們在印光大師傳記裡面看到,印 祖七十歲以後,他所住的地方,這些小動物一個都找不到。別人住的時候,這個房間裡面 有;他老人家一搬到裡頭去住,都沒有了。這小動物搬家了,這個在佛教的術語叫「遷單 」,牠們統統都搬家、搬走。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這是印光大師教我們的。   慈悲心能夠感動這些小動物,哪有不能感動人的道理?時間要長,「於無量劫」,我 們要認真去幹,要懂得化敵為友。中國古德常說「仁者無敵」,仁是一個仁慈的人,仁慈 的人心裡決定沒有冤家對頭。心裡面還有哪個是我的冤家、哪個是我對頭,你不仁,你沒 有仁慈。世出世間聖賢都是教我們從這些地方積植德行,我們要認真去做,一生當中行為 都能夠與道德相應,縱然不學佛,不懂得西方淨土,他來生必定生天,他去享天福去了, 這就是種善因一定有善果。世間人都想求福求慧,福慧要憑自己平日去栽培。善是福,惡 是禍,這是說學佛的人最根本的、最基礎的,就是在十善業下真實功夫,起心動念、言語 造作,一定要與十善業相應,而且要發心持之恆久,絕不違背,這是總綱領。下面是「別 說」,先講自利,然後再說利他。自利裡面,這是真實的利益。   【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   這裡教我們念佛。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勸告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 佛。」憶佛、念佛範圍非常廣泛,我們今天所做的,把那個範圍搞得非常狹窄。我們憶佛 ,憶佛是想佛像,念佛是念佛名,這個憶佛、念佛的範圍太狹小,所以我們自己得不到受 用。佛在此地教給我們怎麼念佛?憶是憶佛的善根,往昔所修的善根,無量劫他所修的善 根,我們就想這個;念佛,也念他無量劫積植的德行。我們憶念這個,好!憶念這個,我 們自己就會學了,就會做了。而佛名、佛像就是佛德行的象徵、德行的代表,我們要懂得 這個意思,才知道自己怎麼個修學法。   要想學習諸佛積植德行,關鍵就是要放下『貪瞋痴欲諸想』,放下自私自利,這一句 ,是說你妄念、妄想、執著要放下。第二句,絕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外面境界是『色聲 香味觸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對象,眼所接觸的對象,用一個「色」做代表;耳所接 觸的,用「聲」做代表;鼻所接觸的,用「香」做代表;舌所接觸的,用「味」做代表。 六根接觸外面對象,這不能不接觸;而且這個接觸,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中斷的時候。佛菩 薩的接觸是不著相,雖然接觸,用現在話來說,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六根有接觸,心裡頭 沒有,心裡面永遠是清淨的。凡夫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起貪瞋痴慢, 起這些惡念。順自己意思,起貪愛;不順自己意思,起瞋恚;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生煩惱 ,造業障。諸佛菩薩明白了,他能夠內息妄想,外不著相,他怎麼能做到?他了解事實真 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內,三心不可得,所以就不起貪瞋痴欲諸想「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認識自己。末後偈子裡面所講的:「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就是現在人所講的人生觀、宇宙觀。 覺悟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宇宙觀,就跟這一首偈所說的「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這個 道理要講起來,那就深了,全是假的。   下面講「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什麼東西?這是因緣所生法,當體皆是空,緣生之法 了無自性,不可得內,三心不可得;外面,諸法無所有。所以他的心定下來了,不再起 妄想,妄想分別執著他放下了。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不了解事實真相。經雖然聽得很 多,雖然也會講,可是境界現前,還是隨順煩惱,還是放不下。這是什麼原因?天天聽經 ,天天讀經,確確實實佛在經上講的意思沒有懂。真的懂了、真的明白了,不必勸你,你 自然放下。為什麼?放下得大自在,放下就是真解脫;這一放下,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 界也沒有了。現前是什麼境界?一真法界。你說那是何等自在!那個受用,就是諸佛如來 果地上的受用。真修行人,真正契入境界,他得到了。我們今天依然還隨順煩惱習氣;由 此可知,煩惱習氣多麼嚴重,這是無量劫薰習而成的。我們這一生不能夠精進,不能夠努 力,不能夠依教奉行,要想克服無量劫的煩惱習氣,佛說「無有是處」!   可是我們要問:就我們在一生當中,有沒有辦法突破、有沒有辦法克服?佛的答案是 肯定的;關鍵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幹,夏蓮居老居士講的「真幹」。你肯幹,肯真幹,你這 一生決定有能力突破,決定可以享受,佛我們不敢說,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可以得到。十 住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十住菩薩,那一種生活的意境,我們確確實實是可以達到 的。問題是你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肯不肯放下是非人我?肯不肯放下貪瞋痴慢?不再執 著色聲香味觸法?必須有這樣的基礎,才能學佛。後面這兩句是學佛,你才能夠憶佛念佛 『所修善根』。佛說的話,前後是有次第的,不能夠顛倒的。教導我們從哪裡做起?這一 小段是「離欲念佛」。不離欲談不上念佛,那是口念佛;口裡有佛心散亂,古人講的,「 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的基礎是建立在離欲。請看底下這一小段: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6
a1014a:隨喜 世出世間法真實的功德福報都在清淨心上 07/14 14:33
vitC:南無阿彌陀佛 07/15 00:47
mark183:阿彌陀佛 07/15 07:50
engram:阿彌陀佛 07/15 10:2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9/02 22:46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2/09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