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93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五面,倒數第四行。這個科題,是「智光妙用」。這一段 裡頭分四個小段: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   先念到此地。上面一段是說無量壽,這一段是講無量光。無量壽是講體,無量光是講 相、用,體相用流出無量無邊的德能,利益一切眾生。唐朝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四十八 願,每一願都是為眾生;我們從這個偈頌裡面,能夠體會得到大師這個話是有依據的,不 是隨便說的。   前面這兩句,叫「慧光普照」。這是阿彌陀佛成佛時候發的大願,這個願兌現,佛的 光明確實是普照十方剎。而實際上,不僅是佛的光明,佛的色相、佛的音聲,一一都是周 遍法界。我們凡夫沒有見到,沒有聽到,這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妄念太多,粗心大意,不能 夠體會得。如果妄念少,心很細,確實有一些人見到佛光,聽到佛的音聲;只要靜下來, 不難見到。而後我們才真正體會得,佛的智慧德能確確實實遍虛空法界,無時不在,無處 不在,這個道理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佛何以現前?何以在某些人現前,對某些人又不能現 前?還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眼前沒有離開 色相;換句話說,我們的六根沒有離開六塵境界,根塵都是所現、所變。大乘經上我們常 常讀到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沒有去想佛,所以佛就不現前。我們所想的什麼境 界,這境界就現前。這些境界都是自性智慧光明德能,智慧光明變現出我們現在這個境界 ,我們要懂得。   『普照』,意思很深。十方剎土,就是今天講的虛空法界。「普」,是平等的,是清 淨的,這才稱之為普。古德說,佛光能破無明煩惱,所以稱之為『智慧光』。「智慧光」 也是阿彌陀佛的別號,我們曾經讀過。智慧光就是無量光,也叫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 、常照光、清淨光,《無量壽經》裡面說了十二個名號,都是無量光的別名。為什麼用這 麼多名號?從名號裡面我們就體會無量的含義。當然,這十二個也不過是舉例而說,實際 上言語沒有法子表達,說之不盡。佛光確實能照。我們現在要問,佛光既然是遍照,現在 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其實一切眾生都沐浴在佛光之中,只是煩惱習氣太重,我們還沒有覺 察到。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對於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智慧光轉變成另一種方式,就是言 語。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為大眾講經說法,字字句句都是智慧光,都是普照十方剎。 佛滅度三千年了,今天雖然佛不住世,佛的經卷還留在世間。我們展開經卷,就是佛光普 照;我們讀誦,是智慧光現前;我們研討,也是智慧光現前;我們講解,亦是智慧光現前 。智慧光顯現最顯著的,是依教奉行。諸位果然依教奉行,佛的無量光壽,你時時刻刻、 在在處處都能夠體會到。然後你真的會相信,這個不是假的。   光的作用,下面這一偈經文,『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 。這一首偈對於我們現前非常重要,佛的教誨能幫助我們消除三垢,「三垢」就是貪瞋 痴三毒的別名。「冥」,冥是無明、無知無明煩惱,這是痴。什麼叫「無明」?對於宇 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瞭,就叫無明。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真相我們本來是通達明瞭。本來 通達明瞭,現在為什麼變成不明瞭?這個問題在佛法裡面稱之為「大問」,這是大問題, 根本的問題,我們現在學佛的同修,不少人都有這個疑惑。佛陀在世的時候,弟子當中有 這種疑惑的人不少。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就提出這個問題,世尊有詳細的解答,在《楞嚴 經》第四卷。我們讀經要細心去體會,看看你能不能把真正的答案找到。   不但佛這麼說,古今中外的大聖大賢都是這個說法。這些人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他們 並沒有見過面,也沒有互通訊息,但是他們的看法、說法,幾乎完全一致,這就是中國諺 語裡面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儒家《四書‧大學》裡面,一開頭就說:「大學 之道,在明明德。」這個「明明德」跟這裡講的意思完全相同。「明德」是本有的;明德 是個名詞,本有的。現在聖人教我們:「你要明明德。」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明德不明 了,所以才要加個明。「明明德」,在我們禪宗裡面,就是明心見性;這個在佛法裡面, 是破根本無明。大學之道在什麼?在破根本無明。   「在親民」,那是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用「明德」生活 ,就過諸佛菩薩的生活。因為明德不明了,佛家叫無明,所以你才會起貪、瞋,貪瞋是無 量無邊煩惱的總稱。順著你自己妄想念頭的,你就起貪心;不合你的意思,你就起瞋恚。 煩惱再多,這兩條全部都包括了。煩惱從哪裡來的?從無明來的。佛在此地教導我們,唯 有依佛的智慧光,才能消除我們的「三垢冥」。這個話的意思聽懂了嗎?再說明白一點, 一定要依靠佛陀的教誨,我們才能夠斷煩惱,才能夠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我們的智 慧光明,我們的福德壽量,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他老人家無量壽,我們個個都是無量壽 。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統統受了無明之害,受煩惱之害。只要把無明破了,煩惱斷了, 我們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復,佛菩薩教化的功德就圓滿了。第一句是我們修學之根本、基礎 ,所以不斷煩惱怎麼行!   第二句,「明濟眾厄難」。「明」是明顯,成就的意思。「濟」是救濟,就是佛家講 的廣度眾生。「厄難」是講的果報,「三垢冥」是業因。你有了這個業因,你當然就有災 難。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天災人禍這個頻率不斷的在上升,災難也一次比一次嚴重 ,真正是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五濁惡世。現在可以說濁惡到極處,天災人禍現前,世間許 許多多志士仁人都發慈悲心要想來挽救,怎麼救都救不了,愈救好像災難愈多、愈嚴重。   我們看看今天這個世間政治的人物喊出的口號,「救國、救民」,慈善家、宗教家都 在祈求世界和平。求了多久?從有始以來一直到今天,和平也沒有落實,好像都沒有感應 。可是人類對這個嚮往並沒有衰退,還是在祈求,還是在禱告。今天我們在這個經典裡面 得到了一個訊息,真正和平要能夠落實在我們世間,必須要依靠佛的智慧光消除我們三垢 冥,這是正確的方法。這一樁事情政治做不到,軍事武力也做不到,經濟、科學技術還是 做不到。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他懂得、他明瞭,這個事情政治 無能為力,所以他有很好的政治背景,他放棄了。世間所有一切行業、技術都不能辦到這 個事情,最後他選擇的是什麼?出家修道,弘法利生,他走這個路子,這個路子就是這一 首偈裡頭所說的。他走的是古佛的道路,循著古佛的教誨,先斷自己的煩惱,開真實智慧 。煩惱斷了之後,智慧自然就現前。   佛門常說:「煩惱輕,智慧長。」何況釋迦牟尼佛無明煩惱斷盡了,自性裡頭絲毫障 礙都沒有,所以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圓圓滿滿現前,「消除三垢冥」,他才有能力幫助這 個世間苦難眾生。而且現身說法,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怎麼作法?首先是看破、放下;他 做看破放下的榜樣給我們看,過的生活在我們世間人眼目之中,那是最苦的生活,這是我 們凡夫的見解;而實際他過的是世間最快樂的生活。我說這個話能聽得懂的人不多,是真 的不是假的,他過的是世間最幸福、最快樂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最快樂的 生活。我們感覺到這個生活很苦,我們一定要衣食足,要住好房子,要有好的飲食。這是 什麼?這是貪瞋,我們過貪瞋的生活,他沒有貪瞋痴慢。   我們過這個貪瞋痴慢的生活,你要曉得,付出了多少代價。這個代價的結果,就是無 量劫的生死流轉,我們付出這麼慘痛的代價不知道。諸佛菩薩過的那個生活清淨自在,解 脫的生活。世尊為我們示現,在中國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也給我們做了示現。孔老夫子讚 歎顏回,顏回的生活非常非常清苦,簞食瓢飲,可是他的生活非常快樂。由此可知,苦、 樂兩個字,現在能認識的人都不多;現在一般人是把苦當作樂,什麼叫做樂他不懂。苦中 作樂,是把苦當作樂,把三途當作樂,這就是無明,愚痴到極處。現在問題來了,如何斷 貪瞋痴?每一位同修,學佛的同修,都想斷貪瞋痴,斷不了。原因到底在哪裡?你沒有接 受佛陀智慧的教育,你不了解六道輪迴的真相,所以你才迷在此中,以苦為樂,原因在此 地。原因知道了,這就有了方法,我們把這個原因消除。如何消除?決定接受佛菩薩智慧 的教育。怎麼個接受法?經典裡面講得太多太多,「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是你真正 接受了。換句話說,經典要天天讀。   剛才你們也有同修見到,看到有二十多位回教的朋友到我們居士林來參觀訪問。這二 十幾位回教朋友來自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有來自中國的,有來自澳洲的,來自日本的、菲 律賓的、泰國的,到我們這個地方來參觀訪問。他們想多了解佛教,問我,我們道場供養 的這些佛菩薩這麼多,他們只相信有一個真神,想了解佛教。我用一點簡短時間給他做個 介紹,我告訴他: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裡面所供養的諸佛菩薩,都是含有高深教 育的用意,表法的義趣。像我們面前供養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跟佛的關係,師生關係 ,所以這不是宗教;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老師。本師,根本的老師;最初創立這個教學 的老師,我們稱他本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師生關係。菩 薩都是佛的學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早年佛的學生,我們是現在佛的 學生。諸位就曉得了,這一些菩薩都是我們的學長。老師、同學都是平等的,所以佛法是 平等的教學,我告訴他。   所以他就問了:「你們佛、菩薩跟神的關係是什麼?你們敬不敬神?」「我們敬神。 」我就舉個比喻:世間有一些宗教,只承認有一個真神,唯一的真神;也有許多宗教尊敬 許許多多的神。有沒有衝突?沒有衝突。佛教導我們,這一些眾神,就像我們現前的社會 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這一個國家地區唯一的一個真神,就是國家總統,這是一神論。多神 論,除了總統之外,還有部長、還有省長、還有縣長,眾神。「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佛菩薩到底是什麼?佛菩薩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裡面的義工,他不是各個階層的領導人, 他也不是總統,也不是部長,也不是縣市長,所以他不是神。但是我們尊敬神,我們為神 服務,我們也接受佛的領導,這個事情就擺平了。   所以諸佛菩薩是搞教育的,唯有教育才能安定社會。幫助眾神,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 領導人,這個工作很偉大,這個工作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所以只有真實智慧、真實 慈悲的人,才肯這樣作法。你們看看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我就講了:耶穌、默罕默德, 跟釋迦牟尼佛都一樣,都沒有搞過什麼政治行業的領導人。所以,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 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都勸人斷惡修善。可是對於這些事理講得最透徹、講得最詳細的 ,這是佛教。佛教的經典豐富,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任何一個宗教經典,比不上佛教這麼 多。佛教就像一個完整的大學一樣,這裡面所有的科系統統具足,一樣也不缺乏。佛教裡 面有講到宗教,但是佛教不是宗教;佛經裡面有講到哲學,佛教不是哲學;佛教是什麼都 包括。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佛教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真實智慧,我們這個貪瞋痴的 念頭才斷。   佛教育必須要建立正知正見,你看一部《法華經》主要講什麼?入佛知見。佛的知見 ,正確的知見。我們今天對於宇宙人生想錯了,看錯了,這個錯誤叫邪知邪見。邪知邪見 在指導我們,所以我們就做錯了,我們也說錯了,這才招來許許多多的苦難。如果我們的 思想見解正確,必然引導我們的言語行為也正確。我們造作的是善業,所感受的果報一定 像極樂世界、像華藏世界,諸佛的一真法界就現前了。由此可知,我們接受教育是多麼重 要。教育,一定要接受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的教育,要肯定這是真實智慧的教育,熱心去 求學,這也是一般人講聖賢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志在聖賢。如果我們不立志去作佛、 作菩薩,這個教育你能夠得到的很有限。所以人不可以無志,一定要立定志向。   我們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樣。佛沒有貪瞋痴,我們有貪瞋痴就不像佛。我們要問,為什 麼我們學不像?其實佛給我們講得好清楚、好明白。佛教我們斷煩惱,從哪裡斷起?無明 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好像我們身上穿衣服,無明煩惱是裡面最貼身的汗衫,最裡 面的;塵沙煩惱是外面層層的衣服;見思煩惱是最外面一件。當然你脫衣服一定先脫外面 ,不可能先脫裡面。見思煩惱有十大類:第一個「身見」,我們有沒有把這第一個脫掉? 身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什麼?自私自利。頭一關,我們自私自利不能捨掉,就入不了門。 佛是個大家,像皇宮一樣,千門萬戶,這是頭一道門;頭一道門你都進不去,這個宮廷裡 面之美,你怎麼能見到?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放下自私自利學起。只要有自私自利, 我們心裡要清楚,你既然是聽過佛的教導,肯定自己是業障深重的凡夫,肯定自己生活在 無明煩惱之中,起心動念都為自己,這是我們學佛而入不了佛門的關鍵之所在。我們頭一 條就要把身見放下。   《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念得很多,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頭 一個,「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個不是菩薩。由此可知,菩薩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無我相。無我相就是沒有自私自利,這個人才是菩薩。菩薩是什麼人?菩薩 是佛的學生,你才是真正的佛陀的學生,佛弟子。如果你身見沒有放下,你是掛名的佛弟 子,不是真正佛弟子,有名無實。真正佛弟子,最低限度要破我相,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如果我們真正聽從佛的教誨,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切作為再不會為自己想,這個 佛門你入進去了。往後障礙雖然有,容易破。第一關難破,第一關我們常講,瓶頸,很不 容易突破。這一關突破了,貪瞋痴慢自然就淡薄了。雖然沒有斷,淡薄了,你的智慧增長 。這一關不能突破,決定沒有智慧。佛家常講,你可能有聰明,你沒有智慧。聰明跟智慧 有差別,佛家講的「世智辯聰」,你只有世智辯聰,你沒有真實智慧;真實智慧要斷煩惱 才有煩惱斷了,自性般若智慧就透出來。佛教我們要開智慧,佛不是教我們學世智辯聰 。為什麼?世智辯聰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惹更多的麻煩,造更重的業障,將來墮得更 苦,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世智辯聰的果報在三途。   由此可知,佛陀的教學我們不能不學。你要是真正覺悟了,想脫離三惡道,想脫離六 道輪迴,只有佛陀智慧的教學才能幫得上忙。可是佛法的修學,一定是要信受奉行。信、 受、奉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把它分成階段。佛經裡面常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清涼判《華嚴》,信、解、行、證,這是四分,一就是四,四就是一。任何一個字裡 面必定包含其餘的三個,你這樣才能夠契入境界,真正能做到「明濟眾厄難」,明顯的幫 助我們超越一切災難。這是說的現前,我們講花報;花報後面還有果報。果報是什麼?三 途。地獄、餓鬼、畜生叫三途,三途的果報,是三毒煩惱所感應變現出來的。由此可知, 我們的貪瞋痴如果要不能夠拔除,這個地獄、餓鬼、畜生的果報,就決定不能夠避免,麻 煩在此地。《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頭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絕大多數的眾生,講我們人, 絕大多數的人,是離開三途到人道來,可是轉眼之間又回去了,又回到三途去。這個原因 是什麼,我們要多想想。由此可知,佛陀教導我們的,確實是真實智慧,對我們有真實的 利益,希望我們在十法界裡面,要向上提升,不要向下墮落。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我們能 夠消除三毒煩惱,自自然然就離開三惡道。三途比什麼都苦,佛菩薩慈悲到極處,要我們 「悉捨三途苦」,所以在四十八願第一願就是國無惡道、不墮惡趣。我們在這個偈頌裡面 ,跟前面願文前後對比,佛陀的慈悲就能體會到一些。   「滅諸煩惱暗」,這個「煩惱暗」跟前面「三垢冥」意思相同。「垢」是講污染,染 污我們清淨的自性。「煩惱」就是專指貪瞋痴慢,一定要斷煩惱。煩惱太多了,說不盡, 佛在經典裡面,像《瑜伽師地論》,將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把它分類,分了有一百多類 ,這還太多,對初學來說還是麻煩。天親菩薩從《瑜伽師地論》再歸納,歸納成二十六, 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這都是大類。根本煩惱六大類,就是貪、瞋、痴、慢、疑 、惡見。惡見:錯誤的見解。我們總得要清楚、要明瞭,自己在日常活當中起心動念,曉 得這個念頭是善還是惡。斷惡修善,要從起心動念處做功夫,這就是古來的這些祖師大德 教導我們,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起心動念是根本。古人用比喻來說,無明煩惱 把眾生心性蓋覆住了,就像陰天濃雲密佈遮住了太陽一樣,遮蓋住了。眾生昏昧愚痴,顯 得一無所知,所以叫「暗」。佛的教誨就像太陽一樣,佛的智慧,說佛的智慧就是自性本 具的般若正智,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這個智慧能破無明煩惱。   「滅諸煩惱暗」,如果不是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你決定滅不了。你去學,廣學多聞 ,聖人所講的「記問之學」,你看得很多、聽得很多,你記得很多,但是都不是自性流露 的,都是從外面來的,這叫世智辯聰。你也能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你的煩惱習氣不能斷; 換句話說,你解決不了你自己生死問題,你沒有能力轉變你的業報。世智辯聰無濟於事, 不但不能轉變自己的業報,恐怕世智辯聰帶來更嚴重的業障。這是佛為什麼教我們一定要 求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是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來的。佛在經上所 說的皆是釋迦牟尼佛自性本具的智慧現前,給我們做參考,他有我也有,他能現前,我為 什麼不能現前?他沒有煩惱,我有煩惱。這樣自己才真正意識到,「我必須要斷煩惱」。 煩惱斷一品,智慧就增長一分,你的真實智慧才能現前。真實智慧超過世智辯聰多多,能 令自己得真實受用。這個真實受用是清涼自在,這裡頭有真的快樂,所以離苦得樂。這個 樂也沒法子說得出來,說出來你也沒有法子體會。為什麼?你從來沒有過這個經驗,必須 你自己有這個經驗,你聽別人說你才會懂得,所以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只要煩惱輕了, 智慧就增長。 == 南無阿彌陀佛。 世間災難真的越來越頻繁劇烈。 印度暴雨、中歐和加拿大的水才退,美東、中國內蒙、智利又淹大水, 同時美西高溫卻衝到50度。 外在環境是人心的警訊啊。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83.8
hallcom:阿彌陀佛 07/02 16:34
a1014a:隨喜 所以諸佛菩薩是搞教育的,唯有教育才能安定社會。 07/02 19:4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8/21 22:57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1/14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