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佛在這一部經,前面我們曾經讀過,教導我們修行下手,也是從三業清淨上著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十善業道,修身定要落實在十善業道。《無量壽經》講的三種真實跟《大學》上的三綱完全相同。本經講 的「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大學》裡面講的「明明德」;「惠以真實之利」,就是 《大學》上講的「親民」;「住真實慧」就是《大學》講的「止於至善」。你們同學想想 ,是不是?儒跟佛說法有差別,實際上是圓融的;我們必須做到這三點,然後佛才教給我 們善護三業。   你們想想看,這是世尊跟孔老夫子的教學,我們把它比照比照,他們兩個過去沒見過 面,也沒有通過訊,所說的、所教的居然完全相同。這正是諺語裡頭所說的:「英雄所見 ,大略相同。」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豪傑,真正是不為自己,是為了苦難的眾生,所以他 們都從事於社會教學工作,現在人說的,這是社會教育學家。他們一生所作所為,是社會 教育義務的工作者,一生不求報酬,不求改善他的生活品質,他不求這個。一生不疲不厭 的教導一切眾生。這一種精神、這種德行,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去學習,然後我 們想到恢復社會正常的秩序是可能的,不是一個難事。 (s:我曾看過宣化上人說,孔子是水月童子來示現的,就是為了將來大乘佛法傳到中國 來,在中國的大乘根性眾生能夠很順利地接受學習,所以先來奠定基礎。信不信當 然在於各人,不過宣化上人是個持戒嚴謹的大善知識,我相信他不會信口胡說。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8/78287.html 這也很符合淨空法師一直強調 儒道教育是大乘佛法的基礎的說法。)   我在馬來西亞有同修問我,要我用最簡單的幾個字提供修學的要領,我說了八個字, 「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忠孝仁愛是儒家說的,禮義廉恥是管仲說的,管仲古時候把他 列入道家。我們今天社會就缺少這八個字,我們要提倡。怎麼提倡法?要從自身做起。我 們自己做不到,教別人做,別人不相信;自己做到,勸別人,別人就相信。釋迦牟尼佛勸 人看破放下,如果他是個王子,他將來繼承王位,勸人看破放下,幾個人相信他的話?他 捨棄王位,到外面去沿門托缽,他教人看破放下,人家相信,他自己真的看破放下了。這 所謂是「聽其言而觀其行」,他真的是做到說到,還不是說到做到,先做到然後再跟你說 。這個我們聽了之後沒有話講,我們不能不信奉,不能不依教奉行。   這是從「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我們讀了這兩句,看看我們現實的社會感慨萬千, 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怎樣來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古大德對這兩句有解釋,唐朝善導 大師就有很透闢的發揮。他根據《佛地論》裡面講,「常」有三種,一種是「本性常」, 第二種是「不斷常」,第三種是「相續常」。本性常,法身。法身也叫本性,也叫自性, 也叫真如,無生無滅。這是什麼?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裡稱為 法身。稱「法身」這個意思很好,虛空法界萬事萬法都從它而生的,它是一切萬法的根本 。它是能生,一切萬法是所生,所生之法有生有滅,能生之法無生無滅,這是常然。西方 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所以建立常然。   我們今天住的這個土是什麼土?其實也是法性土。你怎麼能離開法性?離開法性,哪 裡有土?這個地方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出在著相不見性,我們的問題出在這裡。我們執著 相,「相」是什麼?相是所生的,叫法相。我們執著法相而不知道法性。假如你在法相上 見到法性了,我們這個地方也是建立常然,也是無衰無變。由此可知,毛病還是發生在我 們自己本身,正像蕅益大師所說的,蕅益大師跟曇生方丈一段簡短的開示說:「境緣無好 醜,好醜起於心。」我們用的是分別心,用的是妄想心,用的是執著心,所以見相不見性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永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見相就是見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 。所以從性上來講是本性常、法身。   「不斷常」是講的報身,報身不離法身,法身無生無滅,所以報身沒有間斷「相續 常」,相續就是完全講的相分、應化身。應化身有生有滅,那怎麼叫常?生滅相續。就像 《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十方世界無處不現身,無時 不現身,這是應身常,就是「相續常」。我們平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 不空?相續不空。我們這三種常都有,很可惜的,前面兩種常不知道,不知不覺,完全迷 失了;相續常天天在幹,人死了馬上輪迴又投胎,又生了,在六道輪迴裡面生生死死,死 死生生,永遠在相續不斷,相續常。這是宇宙真相。   有一些年輕人不相信生死輪迴。中國古籍裡面記載得很多,現在我們常常聽說的也不 少。中國人總不相信中國人,中國人總是相信外國人,這有什麼法子?這叫喪失民族自信 心。所以現在我找一批外國的同修們,專門在外國給我收集因果輪迴的這一些資料,他們 有寄信寄過來的,有傳真傳過來的,今天我還收到一份,是英文的,要找同學來翻譯。外 國雜誌報章裡常常登的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就是講相續不斷,因果不空。諸位如果 真正明瞭這些事實真相,懂得這些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收歛,我們一生的際遇不會 怨天尤人。知道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給你定的?自己定的;不是別人定的 ,與別人總無交涉。所以命運是自己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變。   我看到李金友那個小兒子,小兒子今年才五歲,非常愛護小動物。他說他有最好的朋 友,我說:「最好的朋友是誰?」他說:「最小最小的。」我說:「螞蟻是不是?」他點 頭;「是的。」螞蟻是他的好朋友。他看到別的小朋友要踩那個螞蟻,他就告訴他:「你 要是螞蟻,願不願意別人踩死你?」這小朋友有善根,有慈悲心,一隻小螞蟻決定不肯傷 害牠,何況更大的動物?我們聽他的講話,想想自己不如他。我們看到螞蟻來騷擾,還要 想辦法把牠驅逐出境,他是朋友招待牠。所以從小就能看到這個人有沒有福報,有沒有善 根,都能看得出來。 (s:唉,我好慚愧。)   從經典裡面世尊給我們介紹的,我們能夠體會得到,極樂世界就是大涅槃的境界。這 一次我在怡保遇到一位小乘的法師,這個法師修行很好,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景仰,持戒 很嚴,日中一食。他來問我:「大小乘裡面所講的涅槃有什麼不同?」因為他受的是小乘 教育,小乘對大乘排斥,大乘經論他們認為不是佛說的,「大乘非佛說,佛所講的都是小 乘經」,對於大乘法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他們希求這一生當中,通過禪定的修學證得阿 羅漢果。我說:沒有錯。小乘的經論早期傳到中國,中國把它翻成漢文。現在《大藏經》 裡面保存的小乘經《四阿含》,數量相當完整。跟巴利文的小乘藏,過去有人做一個比較 ,它只比我們漢譯本多了五十多部;兩三千部經典相差五十部,數量很小。由此可知,小 乘經流傳到中國是相當完整。他問我:「為什麼大乘沒有能夠流傳到泰國、錫蘭?沒有流 傳到這一邊?」究竟是什麼原因?相隔這麼多年,兩千多年,我不是研究歷史的我不知道 。據我們的推想,從理論上推想,佛教化眾生應機說法,每一個地區眾生根性不一樣,你 們喜歡學哪一樣,佛就會把這一部分介紹給你,當然這個介紹都是後來佛的弟子,你喜歡 哪一樣介紹哪一樣。同樣一個道理,大乘在中國有八個宗派。為什麼要有這麼多宗派?還 不是眾生根性不相同。喜歡學《華嚴》的,華嚴宗,這個地區專門研究這些經論,你有這 個志趣,跟他們志同道合,那你就到這個地方去。喜歡研究《法華》的,你就到天台山去 ,我想應該是這樣。可能南洋這個根性歡喜小乘,所以小乘經流布到你們那裡去了。東方 人的根性適合於大乘,歡喜這些東西,所以那一部分東西流傳到中國,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這是我們從理論上推測,我給他解答。   他說:「要怎樣才能成佛?佛在經上說,佛要不把眾生度盡誓不成佛。我現在還是凡 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成佛?」這個問題難住我了,他怪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你成佛了? 我還沒有度,你為什麼成佛了?他說得很激動。然後問我:「什麼叫成佛?」這個問得好 。他要是把我所答覆他的話連起來,他就會懂。什麼叫成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就 叫成佛。所以我從經典教義跟他說:「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執著了,執著斷掉了,你 就成阿羅漢。世出世間一切法分別斷掉了,不再分別了,你就成菩薩。對於世出世間一切 法再不會起一個妄念了,你就成佛了,這是佛在經上說的。」他的分別執著很重,不會證 阿羅漢。必須放棄一切分別執著才能證阿羅漢果。還埋怨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沒有度他,釋 迦牟尼佛說的話不算數。   我也得要跟他說說:「佛度眾生,這經上講的、常說的,佛度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人 。有緣的人統統都得度了,他成佛了。為什麼沒有度你?你沒有緣,你不能怪佛,你沒有 緣。」這個話他聽起來還不好懂,我又舉個比喻,我說:譬喻我們帶了一個籃子到果園裡 面去摘果實。譬如我們去採桃子,樹上結了很多桃子,這個桃樹上結的桃子不是同時都熟 ,這個我們都知道。看看哪個熟了先摘哪一個,沒有熟的過兩天再來摘。那個熟的就是先 得度的,沒有熟的就是沒有緣,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一定要懂得,在當時你還沒有成熟, 希望以後什麼時候成熟了,佛什麼時候就來度你。這是經典上說得很多:「佛氏門中,不 捨一人。」你一個人成熟了,佛也要幫助你成就。很多人成就了,佛就用應身來度你;一 個人成熟、兩個人成熟,佛用化身。我們在歷史上都看到、都見到,這就叫佛度有緣人什麼叫有緣?我們很清楚,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有緣;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 緣,緣沒有成熟。什麼時候看看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佛就來度你。所以極樂世界是 大涅槃境界,不是小涅槃。阿羅漢所證得的涅槃,小涅槃,偏真涅槃,這大乘經上講得很 多,但是小乘經上沒有說。   讀經也不是個容易事情,所以《華嚴》、《大智度論》都有說:「佛法無人說,雖智 莫能解。」必須要有真正修行,真正證果過來人跟我們講解,我們才會懂得這裡頭的意思 。可是雖有人講解,還有很多人把意思錯會,誤解了經義,曲解了經義,很多很多。不但 後世多,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也有。什麼原因?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會把意思聽錯、 解錯。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三種,大障礙。這個障礙不去掉,我們怎麼能成就?這三種障 礙去掉了,業障就消除,智慧就增長。   古德在這一段經文裡面也有一個問題,他說:既是修因感果,也應當有開始,怎麼可 以說是非因非果,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個問題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疑情,所謂「小疑則 小悟,大疑則大悟」。「修因感果,是始覺智」,開始覺悟了。「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這是本覺之理。從始覺到究竟覺,本覺之理從來沒有改變。所以古人才講:「若得始覺 ,還同本覺。」我們要懂這個話的道理。「若得始覺」,不同究竟覺,跟究竟覺不一樣, 但是跟本覺是相同的,因為你始覺覺的是什麼?無非覺的是本覺。你覺的本覺是不圓滿, 究竟覺是本覺圓滿。本覺沒有先後,本覺也沒有分滿,分分滿滿沒有。   這個道理我們用月亮來比喻好懂。始覺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牙。本覺是什麼?本覺 是月球。究竟覺是什麼?究竟覺是十五的滿月。你們想想,初二、初三的月牙沒有離開月 球,到滿月的時候還是一個月球。月球沒有分沒有滿,始覺跟究竟覺是有分有滿;始覺是 不圓滿,究竟覺是圓滿。諸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所以佛在經上講的「若得始覺,還同本 覺」,這個話你就懂。這是講一個修行人證果分分證。分分所證都不離本覺理體,離開本 覺理體那是邪覺、那是錯覺,那不是真智慧,不是真正覺悟。所以看起來好像是有始有終 ,到你證得的時候都是一個月球,不是兩個,所以叫「始本不二,本有常住」,就是這個 意思。這些意思黃念祖居士註解裡頭有,你要細心去體會,你能夠體會得,很有受用。 (s:從始覺到究竟覺就是我們自性恢復的過程,自性始終常然,差在恢復程度而已。)   黃老居士也非常難得,他在這一段後面引用一些科學來解釋,解釋得也很好,說明極 樂世界是個法性土,是如來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他說的這些話沒錯。我們後學的人要特 別留意的,就是極樂世界跟我們現前的環境差異在哪裡?我們必須從這些地方去體會。極 樂世界是法性土,難道我們這個地方不是法性土嗎?離開法性,就沒有土可得,這是一定 的道理。也有人說,我們這個法性土已經變成了法相土了。試問:法性土是不是真的會變 成法相土?聽到好像有道理,細細一想就沒道理。為什麼?性相是一不是二,這才是真話 。由此可知,我們真正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我們著相忘了性。正如古大德說性相關係,用 比喻來說。用金跟器,用這個比喻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性、比作法性 ;相比作法相。譬如我們用黃金做成一尊佛像,金跟這個相是一不是二;離了金沒有相, 離了相沒有金,金跟相是一不是二。明白的人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這叫見性,明 心見性。見性這個土是法性土,那就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可是一些人不見性,他沒有見到金,他只見到相,這是尊佛像。你要說是:「我哪裡 有多少黃金?你給我拿出來。」他找遍你的房子沒有找到黃金。因為他看到佛像,他不知 道這個相是金。你們家裡頭這個房間裡面黃金很多,但是都做了種種器皿,這個杯子也是 黃金,碟子也是黃金,桌子也是黃金,他一看你們家裡黃金沒有,都是一些桌子、碗、佛 像什麼東西的,他不知道那就是黃金。我們今天就像這種人一樣,不曉得山河大地、一切 眾生是自性。什麼時候你要真正恍然大悟,明白了,才曉得法性土跟法相土是一不是二。 真正明白之後,我們這個世間又何嘗不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何必一定到極樂世界去找 ?眼前就是。我們現在這種妄想分別執著到極樂世界也找不著,常然無衰無變也找不到。   所以學佛,佛在經上常常勸勉我們「深解義趣」,你解得不夠深不行。他這個地方所 講的讓我們比較好懂。他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不像其他世界是微塵聚集的一合相, 《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合」是什麼?組合。「一」是什麼?佛經裡面講的「微 塵」。微塵這個意思我們不懂,我們聽說微塵,以為是很小粒很小粒的灰塵,其實不是的 。佛講微塵是比喻極其微小物質。極其微小的物質,他這個裡面就講到了,他說現在科學 家所知道的最小的是粒子,我們講原子、電子,以為電子是最小的。現在又發現比電子更 小的物質存在,叫夸克。這是我們過去在美國常常聽說的。夸克是不是最小的?科學家不 敢斷定;也許將來儀器更發達,又觀測出來比夸克還要小的,這就很難說了。所以佛說虛 空世界一切萬物都是由最小物質組合的。它組合也很有秩序,排列成秩序,這是科學裡面 稱之為分子,由分子再組成元素,由元素組成這一切萬事萬物,這叫「一合相」。   一合相,實在上講的是法相佛告訴我們法相不是真實的,法相是有生有滅的。什麼 力量在主宰著法相的生滅?佛在經上講是「念頭」。《華嚴》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想是念頭。心能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念頭,妄想、分 別,有妄想分別就把法相改變,改變了它的組織,使它產生變化,因此才有十法界依正莊 嚴。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法相的變化,法性沒有變化。就如同一塊黃金,我們喜歡把它造成 佛像;哪一天不喜歡了,把這個佛像鎔化,我們把它造成一個菩薩像。這是法相上產生變 化了,黃金沒有變化,法性上沒有變化。   因此諸佛如來他們是見性不著相,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說法是真的 不是假的,從法性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華嚴經》上又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這是從法性圓滿上來說,不但動物本來成佛,植物也本來成佛,礦物也本來成佛,有一物不是本來成佛,說得更究竟,說得更圓滿。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還分我、分你、 分他,天天還在吵吵鬧鬧,還要打架,打得頭破血流,不知道是一樁事情。就好比一個什 麼?這個說起來就很難聽了,人發狂了,左手跟右手打,打得頭破血流,都是自己不是外 人。世間人亂哄哄鬧成這個樣子,就是自己左手跟右手打架、大拇指跟小拇指打架,就幹 這種事情。所以佛眼光裡面看起來愚痴、愚痴到了極處!   他這個末後總結結得很好,但是他講的是:「極樂與密嚴,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舉 體是如來妙心,是當人自性。故不生不滅,無衰無變,凝然常住」,總結在「如無為性」 。這是黃老居士所講的,跟我剛才所講的有一些出入,諸位要細心去體會,細心去比較。 同樣是一部經,自古以來許許多多大德做的註解,看法、講法都不盡相同,各人有各人的 道理,都講得有理,都講得沒錯,我們從這裡面細心去體會、去觀察,就開智慧了。不能 夠拘泥於一家之言,要知道佛給我們說了一個總原則:「佛無有定法可說。」更進了一步 ,佛說:「無有法可說。」這才講到究竟圓滿。「無有定法可說」不圓滿,無有法可說! 我們從無有法裡面體會到世尊的真實說,這是開經偈裡面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古來 祖師大德各人有各人的悟處,悟的淺深廣狹各個不相同。有人悟得深,有人悟得淺,皆有 悟處。我們要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不要執著,執著就變成自己修學重大的障礙。一 定要細心去領會,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一定要修學大乘,大乘裡面有真智慧,有真實 受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222
a1014a:隨喜 儒道教育是大乘佛法的基礎。 07/13 22:3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9/01 18:12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2/06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