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90集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五面第二行,「普令成佛」: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這一首偈,上一次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講完。實在說,這個意義非常之深,特別是 生活在現代的環境裡面,我們一定要懂得怎樣去學習。偈頌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們學 佛,特別是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有不少人曾經問過我, 讀誦《無量壽經》,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我們聽了立刻就能夠想到,念佛的同學們,像他 這樣的狀況,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很多,絕不只是他一個人。原因在什麼地方?聽經太少了念經的人多,聽經的人少。念經的人只會念《無量壽經》,不知道怎樣向阿彌陀佛學習 。由此可知,經不能不講,不能不學習。唯有詳細的講解,認真學習,我們才能得到佛法 殊勝的功德利益。   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世出世間第一大施主,何以說他第一?這都不是我們能夠說的話 ,這是釋迦牟尼佛讚歎的。在本經裡面世尊的讚歎,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共同 的讚歎。世尊說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讚歎到極處了。我們在經論裡面也常 常看到這樣的句子,一切諸佛如來智慧德相都是平等的,既然平等,為什麼阿彌陀佛又特 出,這個道理在哪裡?為什麼是偏讚阿彌陀佛?我們在經論裡面至少看出他有兩個特出的 地方。第一個,彌陀這個法門是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這是諸佛如來沒有的。雖然智慧、神 通、道力樣樣平等,度眾生的方法不一樣。彌陀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平等普 度法界一切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直截穩當。 這個很特殊,不容易,平等普度。效果如何?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無比的殊勝!平等成 佛,就是我們這一小段末後的兩句:「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是跟一切諸佛如來 不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偏讚彌陀,道理就在此地。今天在此地我們要特別學習 的,我們也要效法本師阿彌陀佛,也要作大施主;他是施主裡面第一大施主,我們要向他 學習。   『普濟諸窮苦』,前面這四句雖然上一次講過,再多說一遍也不妨礙。「窮苦」指誰 ?六道眾生個個都窮苦,窮苦的事不相同。有些人缺乏財富,生活艱難,這是物質生活的 窮苦;有些人過去生中修的一些福報,這一生雖然得到富貴,依舊迷惑顛倒,智慧不開, 他在道業上窮苦。這是說窮苦的不一樣,我們要懂得。富足,我們在三皈依裡面常常念到 的,「皈依佛,二足尊」,足是什麼?足是滿足、是圓滿,二是什麼?智慧圓滿,福報圓 滿。我們這個世間,普遍的沒有智慧。即使是色界四禪天,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在 三界之內富貴到了頂點,他有沒有窮苦?有,煩惱沒有斷,出不了六道輪迴,是他的窮苦 。我們不知道,佛菩薩這些聖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實際上世間一些聖賢人,他們都 懂得精神生活遠遠超過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貧苦,才是真正的貧苦,物質生活並不是真 的窮苦。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給我們做一個榜樣。在整個僧團裡面,過的是乞食的生活, 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在我們今天看起來,這樣的生活是窮苦到極處。釋迦牟尼佛有沒有 求人來救濟?沒有!生活過得非常自在。這是說明物質的貧乏不算是窮苦,沒有智慧是真 正窮苦。再看看中國也不例外,也有好例子。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那個物質生活的貧乏 ,恐怕跟僧團裡頭差不多。我們在《論語》裡面讀過,《論語》裡面記載顏回的清貧,簞 食瓢飲。這種生活要在一般人,沒有智慧的人,他感覺得非常窮苦,但是在顏回,態度完 全不一樣。夫子讚歎他,這樣的物質生活,「回也不改其樂」,他樂,樂的是什麼?精神 生活充沛,他有智慧。所以從東西方的聖賢教導我們,我們要覺悟,物質的生活之窮苦不 是真的窮苦,你要是看穿了,我們講看破了,你還是一樣的自在快樂。沒有智慧是真正窮 苦,即使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依舊不能脫離窮苦。我們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   「普濟」,今天說實在話,頭一個要救自己。自己沒有智慧,如果智慧要不開,我們 的前途是一片黑暗。這是經上講的長夜,不是無憂惱,多憂惱。「長夜」是指輪迴,輪迴 的時間太長太長,佛經上常講,無量劫。過去我們已經經歷無量劫了,未來還是無量劫, 這是個事實。誰來救這一些窮苦眾生?只有佛菩薩。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出現在當時的印度 ?當時印度宗教相當進步,他們懂得修禪定,而且禪定確實有功夫,許許多多人都能夠修 得四禪八定,就是出不了三界。我們讀了佛經之後才曉得,四禪八定只有定沒有慧。定是 福報,所以能享天福,不能脫離三界。   這一樁事情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都說到,他說這個事,就是講生死大事,「福不 能救」,福報再大,也是枉然,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福不能救,一定要慧才能救。可 是人家有這麼好的功夫了,就差那麼一點點,釋迦牟尼佛這就是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 。不是我們普通禱告禱告,那個不管用的,你要真有功夫在,有四禪八定這種功夫,想出 三界出不了,這個念頭就是感,佛就來幫助你,出現在世間。這就是說根熟的眾生,幫助 他們修行證果。下根的人,證阿羅漢果,超越三界;中根的人,證辟支佛;上根的人,不 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作佛去了。這個「佛」,天台大師所說的「分證即佛」,《 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四十一位真佛,不是假佛。這是諸佛如來「普 濟諸窮苦」。   阿彌陀佛稱為大施主,他大在哪裡?大在佛能夠令上、中、下根,平等證得無上的佛 果,這個施主真的是大施主,不是普通施主,這就是超越諸佛。我們今天要學阿彌陀佛, 要學得像。佛是大施主,我們是大施主的學生,也要像大施主。怎樣才學得像?以往生經 論、念佛法門,布施給一切眾生,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那也就是大施主了。往生經論 就是淨宗的五經一論。我們今天為什麼發心專學淨宗經論,專修淨土法門,專弘淨土法門 ?沒有別的,也是想作大施主而已。如果用其他的法門,《華嚴》也好,《法華》也好, 如果不迴向求生淨土,那就跟剛才講的,你能夠幫助眾生,上中下根幫助他證阿羅漢小果 ,辟支佛中果,菩薩是大果,不能證得究竟圓滿的極果,要懂這個道理。所以《華嚴》到 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圓滿,如果沒有這一招,《華嚴》就不圓滿。所 以古大德說《法華》、《華嚴》,只是《無量壽經》的引導而已。這個話說得好,真正是 過來人說的,不是過來人這一句話說不出。我們遇到這個法門,要不肯認真努力修學,豈 不可惜!   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 真的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怎麼樣?不肯真幹,不肯學習,到最後 這一生空過了,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一點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在理論上說,這個 種子金剛不壞。到什麼時候成熟?很難講,也許還要過無量劫。為什麼?不一定能夠遇得 到,你還要受很多苦難。哪一天能成熟?哪一天真幹,哪一天就成熟。在現前我們看到不 少,有很多同修念佛往生,預知時至,走的時候非常安詳,瑞相希有;他真幹,他這一生 成功。如果我們存個僥倖心理,「不要緊,我現在還年輕,等到我老的時候再真幹」,你 每天看看報紙上那些訃聞,年輕人走的很多,你能夠保證你能活到八十、九十,活到一百 歲嗎?三十、四十、五十走的很多很多,所以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要救自己。   佛法幫助一切眾生,四種緣裡面只為一切眾生作增上緣而已,這個要懂得。四個條件 本身具備三個,佛菩薩幫助只是一個,叫「增上緣」。我們自己要有「親因緣」,要有「 所緣緣」,要有「無間緣」。「親因緣」,種子、佛種;這個種子,就是往生淨土第一個 因素。我們有沒有?有,不能說沒有。你聽到《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生歡喜心,聽 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能夠生敬仰心,表示你有種子,你有善根。為什麼不能成就?雖有 善根,雖有種子,種子的力量很薄弱,不強。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你沒有一個強烈的往生 欲望,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反過來,你有一個強烈的煩惱的念頭,你的煩惱不能克服,自 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你這個念頭太濃了,太重了。學教、念佛,這個念頭很薄 弱,你這一生成功的希望不大。有沒有救?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 善導大師這一句話說得好,不是說你沒救,沒救就絕望了,不是這個說法。總在遇緣不同 ,換句話說,還有救,只要遇緣殊勝。緣是什麼?善知識。   第一個緣,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善知識,這是第一親。天 天要念,天天要講;單單念不行,單單念是什麼?不知道怎麼學。天天要講,有一個強烈 的欲望,歡喜講經,這個緣殊勝,這個緣好。為什麼?每講一遍,自己的智慧境界向上提 升一層,我想每一個講經的同學,都會有這個經驗。天天都在講經,你決定能夠體會到, 你一年一年的境界不一樣,這就在進步;一月一月的境界不一樣,你的煩惱習氣逐漸逐漸 不必作意去斷它,自自然然就化解了。為什麼?定慧現前。在現代我們一般講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不肯發心講經、怕講經,難了,這就很難,那你必須用其 他的方法。   其他的方法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你能放下,你能夠捨;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 利養,放下貪瞋痴慢,全心全力為別人服務,幫助別人,這樣行。也能夠逐漸逐漸做到煩 惱輕、智慧長。總不外乎這兩條路。兩條路都不肯走,那就難了,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 講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就屬於多的那一類。真肯幹,懂得方法,曉得怎麼去幹 ,決定沒有回頭,決定沒有退縮,這是念佛真正往生少的那幾個人,你就在其中。不肯發 心,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你怎麼會有成就?古大德常講,這個法門是易行道。易也不是 那麼容易的,易是跟其他法門比較起來容易,其實還是不容易。你不能夠控制煩惱,不能 夠降伏煩惱,這個法門就是不需要斷煩惱。你有能力降伏,你有能力控制,你才會有成就 。   在四緣裡面,我們有這個根;善導講「緣」,好的緣分,我們所緣緣,這個關係重要 。「所緣緣」簡單的說,你所攀緣的這些緣,這些事情。我們對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不 攀緣了,統統放下了,只攀緣阿彌陀佛,只攀緣《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樣就好 。除這一部大經、一句萬德洪名之外,統統放下,徹底放下,這個人這一生決定往生,決 定一生成就,這叫「所緣緣」,我們要懂得。無量法門專緣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   要學講經,每一位同修都可以學講經。現在學講經不難,從前是真難,你沒有一點天 分,你沒有辦法,你學不成功的。這個天分是什麼?我們聽老師講經,老師講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講下來之後,到第二天我來覆講,我至少可以能夠講五十分鐘。你有這個能力, 你才能學講經。聽一個小時,不能講五十分鐘,你不及格,不能學講經。這樣的人太少太 少了,不多見。老師不可能給你講第二遍的。現在科技發明了,給我們帶來方便,我們可 以錄像,可以錄音,我們可以重複再聽,這個方便太多太多了。我可以把老師講的重複聽 一百遍、聽兩百遍,那你還不會講嗎?當然會講。也許人笑話你,「你這是覆講別人的東 西,一句也不是你自己的」,沒錯,確實是覆講的。阿難尊者集結經藏,完全覆講釋迦牟 尼佛的,沒有一句話是他自己的。再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覆講古 佛如來的,也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佛祖代代就是這麼樣相傳,我們這樣學習就沒錯。自 己的意思來講,你自己是凡夫,迷惑顛倒。決定不能有自己的意思,千萬不要被社會一些 人誘惑、動搖。   世出世間大聖人,釋迦牟尼佛是出世間的大聖人,孔老夫子是世間大聖人,他們修學 講學的態度,都是「述而不作」,沒有自己的東西,都是傳述古人的。玄奘大師,不僅是 中國人讚歎,外國人也讚歎他。他一生的事業,就是述而不作,從事於翻譯的工作。一生 留給後世只有一樣東西,他非常簡單,《八識規矩頌》是他做的;玄奘大師沒有作品,只 有一部《八識規矩頌》。《八識規矩頌》雖然是他做的,裡面字字句句的意思,全是經論 裡頭所講的,沒有一個字是自己意思。自己的作品,還是述而不作。現在人講求創作,很 了不起,諸佛如來聽到也佩服。為什麼?諸佛如來沒有創作。一創作就完了,創到三途去 了。跟著古人走,走出六道,走出三界,走出十法界,他去作菩薩、作佛去了,這是跟著 諸佛菩薩走;跟著那些創作的人走,三惡道去了。我們要仔細觀察利害得失,就不會盲從 ,就知道我們自己應該要走哪一條道路,永離窮苦。   前面我曾經將佛在經論裡面,教給我們具體修學的方法,跟大家報告過,不再重複。 但是今天也有一些新來的同學沒聽到,點到為止。佛給我們講的,一個人一生當中得財富 ,財富是果報。從哪裡來的?從財布施來的。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天天修財布施,你準發 財,佛不騙人的。大家都懂得「捨得」。「捨得」這個名詞是佛經上的,捨就是布施,你 捨,後面才有得。你捨得多,你得的就多;你捨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捨,你就一無 所得。所以你想得財富,你不捨怎麼行?至於你得財富,或者你做生意做買賣,或者你做 工,或者你做某一個行業,賺了錢,那一些都是緣,不是因。因,是過去生中你捨的財多 ,就是你命裡頭有財;不管你幹哪一個行業,行業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你就發 財,就這麼回事情。我們要清楚,別人做這個事情發財,我們跟他同樣去做,我們發不了 財。他發財,我們賠本,什麼原因?我們命裡頭沒有財,他命裡頭有財,緣相同、因不相 同,果報就不一樣。   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所以我常常勉勵我們同學,真正要存心學法布施。在 居士林、在淨宗學會想修法布施,這個緣很殊勝。我們這裡的善書,經書、善書,錄像帶 、錄音帶、光碟,都是免費贈送的,你常常身上帶一點,遇到有緣的人,你就立刻送給他 ,你常存這個心,你將來增長智慧。我們每一位同修,你們每一個星期到這邊來聽經,樓 下結緣的經書很多,都擺在那裡。每一個人自己不看不要緊,選個兩三本放在你口袋、放 在你錢包裡頭,遇到有緣人你就向他布施,將來你會增長智慧。這個緣很殊勝,不必要你 到外面去找,不必要你到外面去買,緣殊勝。所以你要懂得,要抓住這個機會,絕不輕易 放過這個機會。   第三個「無間緣」,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念頭日夜不 間斷,這叫「無間緣」,無間緣促成果報快速現前。常修布施。這兩、三年,你們同修應 該明顯的覺察到,居士林富起來了。連海外的一些同修法師,今天中國有幾位大法師,年 輕的大法師,都是大陸上很有名的道場的住持,到這邊來參觀,都讚歎。往年大陸上這些 老和尚,普陀山的妙善法師到這邊來過,九華山的仁德法師來過,茗山法師是每年都會來 一次的,他們讚歎居士林是世界第一道場。我們聽了不敢當,這是他們說出來的。由這個 地方我們體會到他們讚歎居士林的興旺,居士林興旺,旺在哪裡?旺在天天不間斷的修三 種布施。   財布施,明天我們要幫助回教籌款,財布施。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無條件的供齋 ,財布施。沒有把居士林吃窮,愈吃愈富,你這還不相信嗎?愈施愈多。不施?不施就沒 有了,寺廟就冷冷清清的,沒有什麼人來。你們一看、一比較就曉得,愈施愈多。還有一 個非常令人佩服的一個現象,居士林每天活動有一千多人,在這個場地活動,沒有聽到一 個意見,一團和睦,這個非常希有。這是什麼原因?法布施。居士林上上下下的人都有智 慧,所以都沒有爭執,都沒有鬧意見。法布施,每天聽經聞法。講堂不講經,閉路電視裡 面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法布施。   無畏布施,不論是居士林的林友,或者是非林友的佛教徒,遇到有困難,居士林這邊 知道了,一定會去幫助他,這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李木源居士, 你們對他的生活狀況知道不多,他每天睡眠只有兩個小時。他的工作量,大概是一般人的 六、七個人的工作量,身體還能夠支得住,還能應付得了,這是無畏布施的果報。普通一 個人像他這樣子,一個星期就躺下來了,我跟他談到,我說:「你太累了,需要休息」, 「沒有辦法,實實在在找不到時間休息」,這是真的,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日 夜無間斷的在做。我們看到果報現前,修因證果,他的果報我們親眼看到,怎麼能不相信 ?   世尊在本經裡面,可以說是很多次的教導我們,「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 定、般若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這一句話裡面三種布施圓滿具足。我們要學佛,特 別是學阿彌陀佛,你不懂得這個道理怎麼行?你不真幹怎麼能成?布施的意思懂得了,持 戒也是布施,持戒是屬於無畏布施。實際上,每一條目裡面,三種布施都圓滿具足,三種 裡頭有偏重不一樣。持戒,三種布施裡面,偏重在無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歡 喜心,這就是離開恐怖。你不守法,人家看到你害怕,看到你恐怖;你做事情樣樣都守法 ,樣樣都守規矩,人家對你安心。你想想看,這就是屬於無畏布施。我們走路,路上看到 有一個果皮,譬如香蕉皮,人家不小心一踩到會滑倒,你把它撿起來丟在垃圾桶,屬於無 畏布施。路上有一塊石頭,讓人踢到會受傷,你把它撿起丟在路旁,也是屬於無畏布施。 我們用我們的勞力去做,這個勞力,身體是內財,屬於財布施;你能夠辨別利害,這是屬 於法布施。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80
hallcom:南無阿彌陀佛 06/26 14:30
a1014a:隨喜 物質的貧乏不算是窮苦,沒有智慧是真正窮苦。 06/26 19:30
Anor: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6/26 20:56
mikelin7747:隨喜~ 06/26 22:17
j45xu3:阿彌陀佛 08/14 21:50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0/31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