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 不爾者。不取正覺。】)   所以在這一句裡面,「信心」,在我們現前境界,最重要的就是要信佛。佛是我們的 老師、菩薩是我們的老師,要信佛的教誨,佛的教誨是經典。也就是說,我們要信佛,我 們要信法。僧能不能相信?有問題。僧,如果不是真正依照佛法修學的,他是凡夫,他自 己這一生有沒有成就都很難講,我們的信心怎麼能生得起來?但是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個原 則,僧,他的心行與佛法相應,我們就可以相信;他的心行與佛法相背,我們對他敬而遠 之。敬是恭敬,恭敬決定沒有兩樣。遠是什麼?不跟他學。我們怎麼曉得他有沒有根本? 實在講,你仔細細的觀察,他還有自私自利,這是凡夫。跟我一樣,我也自私自利,他也 自私自利;我有是非人我,他也有是非人我;我有貪瞋痴慢,他也有貪瞋痴慢,這兩個差 不多。如果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這個跟我們就不一樣了。 再看看仔細觀察,他是不是孝親尊師?如果他孝親尊師,我們曉得他有根本,這個我們可 以相信。所以佛法僧三寶,在三寶上發起信心,依教修行,這是第一步。教人要生起信心 ,對於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生信心是教化眾生第一個目標。   信心生起來之後就進入第二個目標:『修菩提行』。「修」是修正,「菩提」是梵語 ,是覺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換句話說,你要是真正信心建立了,你要把你過去錯誤的 生活、錯誤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過去我們的生活是愚痴、沒有智慧;迷惑、沒有覺悟 。凡夫過的是什麼生活?愚痴迷惑的生活。所以他的日子不好過,過得非常辛苦。愚迷哪 有不造業的?生活造業、工作造業、處事待人接物統統造業。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你們想一想,佛菩薩講這個話過分嗎?不過分!真 的「無不是業」。為什麼會造業?愚痴、迷惑。這是造業的根本。信了三寶之後,我們把 自己的成見放下,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在生活裡頭、工作裡面待人接物,絕不隨 順自己的煩惱,把它修正過來,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把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在生 活上、工作裡頭兌現,認真把它做到,這叫修菩提行;「行」是生活行為,這樣我們才真 正得到佛法利益。這個事是大事,不是小事。換句話說,我們從迷惑回過頭來,依佛菩薩 正覺的教誨;我們從愚痴回過頭來,依佛菩薩智慧的教導;我們要肯定經典是智慧,經典 是覺悟。   行從哪裡行起?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從三福下手,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從這兒做起。佛為我們講了一部《十善業道經》。這個經不 長,但是它不是小乘經,這一部經收在《大集經》裡面。佛在經上明白開示,十善業是做 人的根本,是成聲聞、緣覺、菩薩、如來果德的根本,不可以輕視。徹始徹終,經論上常 常我們讀到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是什麼?就這十條。十條都做到,你才稱之 為善人,善男子善女人;十條沒有做到,你就不是經典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十條裡面 ,每一條必須具足其餘的九條,條條如是,它才叫圓滿。少了一條,你這一條就做得不圓 滿。要從十善業道開始,建立我們德行的根本。孝親,如果不落實在十善裡頭,不孝;尊 敬老師,十善沒有修,不敬老師,孝敬就沒有了。往後三皈、眾戒、菩提心、自利利他行 ,都是十善的擴充。擴充到六度,擴充到普賢十願,這裡講菩提,下面又講『行普賢道』 ,這是菩薩行;擴充到《華嚴經》上文殊菩薩講的十波羅蜜,菩提行才圓滿。十波羅蜜已 經包括所有的佛法,它的基本、基礎是十善業。沒有十善業,菩薩行,六波羅蜜也好、十 波羅蜜也好,都不能成就,這是我們要明瞭的、要重視的。再追究十善的根,在孝親尊師 ,所以不孝父母、不敬老師,十善決定修不好,決定修不成就。由此我們才知道,孝親尊 師,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化一切有情眾生的大根大本。我們今天世間大亂的淵源,就 是在失掉了這個根本,所以社會才搞成這個樣子。要想這個社會恢復正常秩序,還是老辦 法,除這個老辦法之外,決定再找不出第二個辦法。   菩薩六波羅蜜,第一個「布施」布施是什麼意思?無私無我,清淨平等心,盡心盡 力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布施。布施裡面有兩類,一個是外財布施,一個是內財布施。外 財布施,是講的我們身外之物,用金錢物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屬於外財。內財布施, 是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勞力,這叫內財布施。居士林上上下下許許多多同修,每天到 這邊來做義工,義工是屬於內財布施。到這兒來服務,供養一切大眾,這叫布施波羅蜜。 「持戒」怎麼講法?持戒是守規矩、守法度。這個道場有道場的規矩,你到這個地方來做 義工,無論是出錢出力都好,決定要守道場的章程規約。不能說我對這個道場有特殊的貢 獻,我要有特殊的待遇,形成特權階級,那是錯誤的,那就失掉佛法裡面的平等法,一定 要守規矩。居士林這個道場不錯,大家常常聽經,常常讀誦,都能夠明理,我們看到許許 多多出錢出力的人,是此地真正的大護法。在聚會的時候,吃飯的時候,他都跑到拐角的 地方,人不注意看不到。不向前爭,這個功德更殊勝,從這個地方看到德行。一切爭在別 人前面,讓別人讚歎你、稱揚你,你那一點功德馬上就報盡了。所以真正修福的人不願意 人知道,中國古人所講「積陰德」。積德不願意讓別人知道,這叫陰德。陰德報得大,陰 德報得厚,他們懂得。所以他守法守規矩。   「忍辱」,耐心,我們要培養耐心。雖然有耐心,不是一味的等待下去,那事情做不 成功,還是要認真努力。譬如居士林發起要建個彌陀村,說了一年多,好像一直到現在消 息都沒有,捐錢的人不少,海內外捐助的都很多。最初是隔壁這個大樓,沒有談得攏。第 二,找到楊厝港這個地方,那個地方日本人租去,不肯讓給我們。聽說現在他們自己買了 ,那塊地賣給日本人大概賣了三千多萬,日本人買去了。我們現在在談唐城,沒有放棄, 最近這幾天還在談。希望三寶加持,這個事情能談成。   唐城地方相當大,我們要拿過來,要是專門做一個彌陀村,恐怕消化不了,太大了。 所以我跟李居士商量,那個地方拿下來,我們做一個多元文化村,希望新加坡九個宗教都 能在一起活動。唐城我去看了幾次,它的建築工程沒有完工,它只完成前面一部分,後面 還有一半的土地,是空在那個地方。我們就可以利用後面這一半空地做彌陀村,前面還是 開放觀光旅遊,機會教育。從前唐城這個旅遊點失敗,沒有人去,所以他賠了、倒閉了。 搞這麼一個唐城,本地人去個一兩次,興趣就沒有了。外面人到這裡,沒有什麼東西可看 ,沒有吸引旅客的資源,所以觀光旅遊的人他不去,這個地方自然就會倒閉。我們要搞一 個觀光事業,會搞得非常興旺。為什麼?九個宗教在一起,世界第一,沒有第二。全世界 到新加坡觀光旅遊,一定到這兒來看看,「怎麼九個宗教可能在一起?我不相信,我得要 去看看。」觀光客就來了。所以給新加坡這個地區,帶來了觀光旅遊的事業。九個宗教在 一塊活動,那個場地大,可以搞幾個講堂,每一個宗教可以在那裡展覽文物,也可以賣他 們的小吃,各種不同種族的風味,別開生面。還可以在那個地方,每一個宗教講每一個宗 教的經典;你喜歡聽經,哪個宗教的經典都可以去聽。這種觀光點,世界頭一家,必定會 吸引許許多多觀光客。這個地方能做得起來,它有個特色在,而且這個特色是現在世界上 其他地區還沒有的,我們這裡先辦到了。   這就是我們有耐心,我們非常認真努力在進行。我聽說,李居士告訴我,很可能我們 可以把這個事情談妥,我們把它接管過來。從前我們曾經想過,九個宗教在一起,搞一個 宗教嘉年華會。那個時候有意思在聖淘沙租一個場地,我們這個嘉年華會辦十天,九個宗 教在一起活動十天,場地都去看了。有唐城這個地方,我們嘉年華會是永久的,不是十天 ,永久的。這是新加坡的一個特色,也是全世界現前只有這麼一家。我們也希望,將來其 他國家地區都能夠跟進,有助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耐心,還是要認真努力去做,不是 一味在等待,那就錯了。   「精進」則是求進步。我們每一次的活動,活動完了之後,一定要開檢討會,每一個 項目,我們都認真檢討。有缺失,希望下一次我們都能夠把它改正過來,這是精進波羅蜜 。「禪定」是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禪定是真實功夫,無論物質環境、人事環 境,我們接觸不會動心,不會改行別的道門。譬如我們現在讀的《無量壽經》,夏蓮居老 居士的會集本,我們是有師承的。老師親自傳授,我們對老師有信心,我們對老師傳給的 這個法本有信心。絕對不會聽說有一些人批評,我們心就動搖了,你定功完全沒有。這個 人說這個本子有問題,你懷疑了,信心動搖了,那個人說那個本子又有問題,你這一生還 能有成就嗎?一事無成!這是舉一個例子。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堅定的信心,絕不動搖 。我跟老師學習,有人家批評我的老師,我對老師信心就喪失了,這個為人弟子之道就喪 失掉了,你不可能有成就。選擇老師,我們很慎重;追隨老師,絕不改變,我們道業才能 成就。輕易被人幾句話就動搖了,那要問問你,你到底跟哪個學?我們今天跟釋迦牟尼佛 學,人家在罵釋迦牟尼佛、批評釋迦牟尼佛,說別的教好,你就捨棄釋迦牟尼佛去信那個 教,沒有定功。那個教再信幾年,又有人告訴你那個教不好,又要罵那個教,再有一個教 的時候,你又要跑,你這一生不就是走馬燈團團轉嗎?你到哪一天,你才找到一個真正皈 依處?這種人是佛法裡稱為一闡提,可憐憫者,自己沒有定功,隨風而轉。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對於一切人事物、理事因果,種種轉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叫般若。佛說的這六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小事,穿衣吃飯、喝一口水、拿個毛 巾擦擦臉,六波羅蜜統統具足。乃至於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六個原則,一時一刻 都不離開,這叫修菩提行。所以這種生活,叫高度藝術,這一點都不假。   能修菩提行,再往上提升,『行普賢道』普賢不稱行,稱道。行跟道不一樣,行是 在修學,道是拿到學位,我們講證果、成道了。他證什麼果位?在《華嚴經》上講,法身 大士。一個人能行普賢道,最低的位次是圓教初住菩薩,這是真實的果位,不是小果賢道跟菩提行差別在哪裡?給諸位說,事相上沒有差別,用心跟境界裡面完全不一樣提行,他所用的心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純真,相似,跟真心很接近了。普賢道,完全是用 真心,決定沒有妄心;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真的斷盡,尤其是分別執著這個意念永遠 不生。有這樣的功夫,菩提行就成了普賢道。普賢所用的心,就是我們提出來的「真誠、 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起心動念,都與這十個字相應,而且是自然的相應,沒有絲 毫勉強做作。如果還有絲毫勉強在裡面,那是菩提行,不是普賢道,沒有一絲毫勉強,心 心念念流出來自然就是這樣。   用這種心「禮敬諸佛」。諸佛是誰?一切眾生皆是諸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行是普賢道。普賢菩薩眼睛當中看一切眾生皆是父母、皆是諸佛如來,孝敬的心圓滿 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達到圓滿,這是普賢道。如果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 佛,還加個「過去」、加個「未來」,它是菩提行,不是普賢道,普賢道裡面決定沒有這 一種分別意念在其中,這個地方很微細。普賢道裡頭純善無惡。第二願「稱讚如來」,與 性德相應的善,稱揚讚歎;與性德相違背的這些惡,不但絕口不提,念頭都不生,這是普 賢道。但是在菩薩行裡面,菩提行裡面,這個念頭還存在。像我們現在學普賢菩薩十大願 王,我們對一切眾生的禮敬,不是出於真心的。是出於什麼?順從佛陀的教誨,佛教我們 這麼做,我們就這麼做,不是真心的。稱讚如來,看到別人善事好事我們稱讚,看到別人 壞事雖然不說,已經落了印象,這就不行。普賢菩薩不落印象,我們落了印象,差別就在 此地。 (s:唉,慚愧懺悔。的確如此。>"<)   「廣修供養」在菩薩是布施,在普賢稱供養。普賢是最極真誠恭敬心,真誠恭敬心 修布施就叫供養。對一切貧苦的眾生,我們以財物供養他,就像供養自己的父母尊長一樣 ,像供養諸佛菩薩一樣,決沒有一絲毫輕慢心,這是普賢道。廣修供養,那個「廣」字沒 有分別,所以說無私無我,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平等供養。這個平等,不 是說供養都一樣多,不是這個意思,平等心供養。所供養的物,那是看需要,看對方的需 要,看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可是要記住,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講 解廣修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換句話說,我們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的項目無 量無邊,這麼多項目裡面,以哪個項目為主,哪個項目最重要,我們不能不知道。什麼項 目?教學。教育這個供養是第一,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個最重要。幫助眾生斷惡修 善,那是破迷開悟的前方便,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也像諸佛 如來一樣,悟入諸法的根源,這才能達到轉凡成聖。換句話說,幫助一切眾生作佛,這是 究竟的目標,是真實的供養。要達到這個目的,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要能幫助 別人成就,佛在經典裡面說得很多,「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先要成就自己。   成就自己就要認真修學,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是「懺除業障」。懺悔法,從初發心 一直到如來地,等覺菩薩天天修懺悔很認真的每天反省,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把自己 的毛病改掉,這叫懺悔。人見別人過容易,見自己過太難。佛教給我們,別人是我們的鏡 子,我們看到別人過,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就被污染了。看到別人過,立刻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自己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天天要省察,天天要改 過。等覺菩薩還沒有圓滿菩提,所以他有過失,他還天天改,到如來果地上,那才是沒有 過失。沒有過失,他要幫助那些有過失的眾生,於是他示現有過失,這叫大慈大悲,慈悲 到了極處!他來唱戲、他來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六根接觸佛菩薩境界,有所感觸、有所 感悟。佛度眾生,佛教眾生,善巧方便到極處!後面教給我們,自己成就,還得要幫助別 人。   「隨喜功德」破我們無始以來嫉妒障礙的煩惱。哪一個眾生沒有嫉妒心?什麼方法 能把嫉妒煩惱斷掉?隨喜,修隨喜功德。能夠沒有嫉妒障礙,他才會真正發心幫助大眾。 請法師大德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請轉法輪」。如果條件許可的話,請法師大德常住 在這個地方,這就是「請佛住世」。普賢弘願就是這七條,後面三條都是屬於迴向。「常 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普皆回向」是迴向實際;末後三願都 是屬於迴向,行普賢道。教化三個層次:第一個「皆發信心」,轉惡為善;第二個「修菩 提行」,轉迷為悟;第三個「行普賢道」,轉凡成聖。這是佛教給我們,我們在此地,諸 位年輕法師,你們發心弘法利生,教化一切有情,要記住,要知道怎麼作法。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這是講你到六道裡面去示現,也跟諸佛菩薩一樣,應 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隨機說法。雖然生在六道裡面,你永離惡趣。這就是說, 你到餓鬼道裡面去變餓鬼,跟鬼說法;你到畜生道裡面,你變畜生身給畜生說法;你到地 獄道裡面,像地藏王菩薩示現的,在地獄道說法;在哪一道,一定現那一道的身。你是不 是惡道?不是,你是乘願再來的,所以叫永離惡道。永離惡道不是不到惡道裡去,惡道的 因沒有了,惡道那一種苦的果報你不受。   下面這是講示現,『或樂說法』,你示現講經說法的法師、大德。法師有在家、有出 家,看緣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或樂聽法』,聽法是什麼?做影響眾。 由此可知,法會裡面有些有身分有地位有德行的法師、長者、居士,他們是應化來的,他 到這個地方聽法是做影響眾的。『或現神足』,神足在此地不是講神通,要把它看作神通 ,那就又錯了。「神足」在此地怎麼說?善巧方便很多;這是屬於神足,足是講滿足,神 是神奇莫測,方法很多。像我們現在在這個講堂裡面,我們在學習,給諸位做報告。我們 利用網路,現場就傳播到全世界。在網路上聽講的人數,比我們現場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同時我們將這個錄相,很快的做成光碟,流通到世界各地,這都是屬於「或現神足」。所 以此地的神足,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怪力亂神,不是這個事情,是用許許多多不同的方法。 而在佛法裡面,我們在過去,在《大藏經》裡面看到,我看到有一個劇本《歸元鏡》,這 是很古老的劇本,崑曲的劇本,這是或現神足。他把經典所講的道理,把它編成故事,用 舞台表演的方式,達到教學的效果,這個方法好,這是或現神足。所以經典裡面的內容, 可以把它寫成劇本。現在在電視裡頭播映非常好,能夠把它寫成電視連續劇,我相信看的 人會更多,會很容易接受,比我們在這裡講的效果還要大、還要殊勝,這都是或現神足的 方法。『隨意修習,無不圓滿』,佛法不是定法,活活潑潑,隨意修習。「修」是修正我 們的過失,修正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習」是在練習,學習佛菩薩的生活,學習智慧的 生活,學習藝術的生活,這才叫圓滿。末後這兩句總結前面兩願:『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今天我講得比較上詳細,我想這個說法大家能夠明瞭,而且真正能夠學習,才 得到佛法真實受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s:大愛台每天18:30 都有一齣「菩提心要」,就是把佛經裡的故事改編成歌仔戲,請 了三團知名歌仔戲團來輪流演出,真的非常用心精緻,非常好看!而且對白都改成 一般人可以毫無障礙就聽懂的!證嚴上人真的非常有智慧,「或現神足」!) ==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150.149 (06/09 12:03)
a1014a:隨喜 06/09 13:19
j45xu3:阿彌陀佛 07/19 19:16
whatflower:阿彌陀佛 10/0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