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39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九面最後一行,科題是「庚二,在虛空」,請看經文:   【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昨天我們在經文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一些大眾,他們生活修學的狀況,有在地面上的 ,有在虛空當中的,無不是自在。古德有說:在地面上大概修行功夫差一點,在空中可能 是高一些。這個說法我們感到有一些勉強。為什麼?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在彌陀本 願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跟一切諸佛剎土不相同的地方,就是極樂世界是真 正的平等世界,這是不可思議。為什麼?一切眾生根性不相等,煩惱習氣不一樣,這是大 家都知道的,即使在《華嚴經》上,我們所看到的依舊是不平等。為什麼?它有四十一個 階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那就不平等。   西方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 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沒有道理。階位有沒有?有。階位有,但是它平等 ,他們都同居在一會。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十方世界所沒有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 這是本願裡面講,凡是去往生的,「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裡面並沒有說,上品上生的 是阿惟越致,它沒有這個說法。既然說「皆是」,那就包括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直 到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這個才叫「皆是」。那一句經文非常重要。我們懂得這個道理, 了解事實真相,那麼有在地面、有在空中,隨自己的喜愛;我喜歡地面,那個我喜歡在空 中。喜歡在空中,你的房舍宮殿自然就升起來了,就升到空中去了,這個說法比較跟經義 相應。所以西方世界確確實實是值得我們嚮往,我們應當發願求生淨土。   黃念祖居士註解裡面講到坐禪,他引用古大德的註解,坐禪前面也跟諸位說過,但是 古大德的講法我們也應當知道,這是屬於佛學常識。禪是梵語,禪那,翻成中國的意思叫 靜慮,禪那是以寂靜為體,雖然寂靜,但是它有觀照的作用。這個事情很難形容,所以古 人常常用水來做比喻。水在靜止的狀況之下,像一面鏡子一樣,所以它的體要靜,不能動 。靜之後,它能起照的作用,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山河大地反映在裡面,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我們就想這個境界,靜定觀照,這照,這是禪的意思。   禪是佛心,佛心,我們聽了這個名詞,不要想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一切諸佛。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跟佛心沒有兩樣。佛心就是真心,就是禪心。這個禪的意思我們就明白 了,清淨不動又能夠照見,所以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如果只有定沒有照,這不叫禪, 那只能叫定,不可以叫禪定;禪定裡頭一定有觀照的作用,它有智,觀照是自性本具的般 若智慧。這個照我們很難想像,為什麼?用水來做比喻,用鏡子來做比喻,它只能照到表 面,它照不透;這個禪心作用,它透視,那個透視的能力,我們沒有法子想像。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粒微塵、一毛端、一毛孔,這裡面有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 ,絕對不止是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很大,那一粒很大,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須 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在芥菜子裡面,我們很難想像。佛告訴我們事實 真相,微塵比芥菜子小得太多太多了。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佛在經典上常常講,讓我 們從佛的比喻當中去想像微塵,佛是怎麼說的?佛從牛毛塵,牛我們看見過,牛毛那個毛 端、尖端有一粒塵土,它不會掉下去,那就很大,我看大概很好的肉眼能看見,牛毛端上 面有一粒塵。   他說牛毛塵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比牛毛就細得多了,那一粒在羊 毛尖端上,它也不會掉,它非常穩穩的停放在那個地方。羊毛塵的七分之一,再分做七分 ,七分之一叫兔毛塵,這個兔毛就更細了。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水塵,就是這一粒塵在水 ,水有空隙,我們今天講密度,它密度不太大,它有空隙,這一粒塵在水裡面可以自由活 動,沒有障礙。水塵的七分之一,佛說是金塵,金是金屬,金屬的密度比水大,但是我們 現在知道,在高度顯微鏡之下看金屬,裡面還是有很多空隙,我們看好像窗戶一樣一格一 格的還是有空隙,金塵在那個空隙裡面沒有障礙。金塵再分為七分之一,才叫微塵。   所以微塵我們肉眼是決定看不見的。它還不是最小的,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夠看到微 塵。微塵還能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菩薩才看得見,阿羅漢就看不見了。色 聚極微還能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那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極微 之微也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了,再一分就沒有了。這是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講的。   一粒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不是一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大千世界在一微塵中。這些 大千世界裡面有無量無邊的諸佛,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還有無量無邊十法界眾生。我們在 這個世界,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我們,誰能看得見?普賢菩薩能見,不但能見,普賢菩薩 能入。所以世界是重重無盡的,是立體的,是重重無盡的。到真正有甚深禪定功夫,你統 統都能照見,不但能照見,跟普賢菩薩一樣能契入。所以大經裡頭常說,菩薩不修普賢行 ,不能圓成佛道。圓成佛道就能夠看到重重無盡微塵裡面的世界。   怎麼叫重重無盡?一粒微塵裡面既然有世界,那裡頭有沒有微塵?微塵裡頭還有微塵 ,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這個狀況真的是不好懂。當年,這在唐朝初年,賢首國師在宮 廷裡面講《華嚴》,講到重重無盡的世界,國王大臣聽不懂。賢首大師很聰明,請皇帝造 一個八角亭,做個小亭子,八角亭,那就八面,每一面放一面鏡子,八面鏡子互相對照著 。你不是不了解什麼叫重重無盡嗎?請皇帝到亭子當中站一站,你去看一看那個景,恍然 大悟,就明白了。   我們要站在八面鏡子對照的時候,站在那兒你就看到自己的身影子重重無盡,無量無 邊數不盡,世界是這個樣子的!我們沒有法子想像。所以《華嚴經‧入法界品》,你看四 十卷《華嚴》的經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普賢行願」, 不思議境界是所入,普賢行願能入,所以修普賢行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重重無盡的世界 !這個事情佛在一般時候他不講,為什麼?太深了,太妙了,凡夫很難體會,所以禪定功 深。   我們講到修行,這個地方講到「行道」,講到『思道』,講到『坐禪』,這幾句話非 常重要,這叫真修。修什麼?修清淨心。就是修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修什麼?修不起心 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坐禪,真正坐禪。外面境界又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叫照 見。所以禪的意思,靜慮;靜就是如如不動,慮是了了分明。靜是定,慮是慧,定跟慧是 一不是二,就像水一樣;清淨是定,清淨它自然就起照的作用,所以照就是慧。定跟慧是 一樁事情,定愈深慧就愈大,沒有定就決定沒有智慧。   所以我們世間人講的聰明智慧,佛不承認,佛說世間人,這六道凡夫的聰明智慧叫世 智辯聰,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從禪定裡面生的。你有小定則有小慧,你有大定則有大慧 ,你沒有定,決定沒有智慧。定在哪裡修?不一定盤腿面壁,真正的定就是六根在六塵境 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一定要學什麼?要學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實在 講,就是《金剛經》末後,世尊囑咐須菩提尊者的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 取於相是不著相,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決定不能夠執著、不能夠分別、不能夠動念頭 ,動念頭就是妄想。這個人叫真修行,真正在修禪定,所以行住坐臥都在用功,功夫從來 沒有間斷過。   我們今天修行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你會起心動念,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會起心 動念。事實真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 這個經到第十七,是不是在「泉池功德」裡頭?對,在「泉池功德」後面一段經文,「無 性無作無我聲」,到那裡再跟諸位講這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說明宇宙人生真 相。真相了解之後,你就不會動心了,你看到善的一面不動心,看到惡的那一面也不動心 。為什麼會不動心?因為事實真相,這一切現象、一切真妄、一切是非,統統不是存在的 。這個東西從哪裡來?從你妄想生的。實際上沒有這回事情。為什麼?一切現象剎那不住 。我們凡夫看錯了,以為是真有。   我們居士林放生部的副主任林興福居士,今天早晨往生了,他給我們示現無常。很難 得,他沒有生病,早晨做早課,聽說拜佛拜下去就不起來了,就走了,課誦的時候走的。 這個我們一般人講心臟病突發,很快就走了。《八大人覺經》一開頭跟我們講「世間無常 ,國土危脆」,假的,不是真的,何必要計較?何必要分別?何必要執著?為什麼不學菩 薩?菩薩一切隨緣,你說好,他跟你點點頭,你說不好,也點點頭,到底是好、是不好? 他也跟你點點頭。絕對不會起心動念,絕對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叫聖人;只有凡夫才會 打妄想、才會起分別、才會起執著,自找苦吃。實際上沒有這回事情,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要搞明白。   修行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修什麼?統統修禪定。我 們念佛也是如此,我們念佛是用執持名號,用念阿彌陀佛名號,修什麼?修一心不亂。你 們想想一心不亂是不是禪定?就是禪定。這是用的方法不一樣,這個方法確實非常方便、 非常殊勝。當我們念頭才動的時候,馬上提起佛號,阿彌陀佛,把你念頭打掉,不論這個 念頭是善還是不善,總而言之,都是妄念。   什麼叫正念?正念是沒有念頭。禪定境界叫正念,外面了了分明,裡面如如不動,這 叫正念。正念是無念。話很難講,為什麼?怕大家聽錯意思,說無念,好,我什麼念頭都 沒有了,那就是正念了?那也錯了,什麼念頭都沒有,就變成無想定了,所以不得已再跟 你說無念是無邪念。但是無邪念,你又會想到那有正念,你還是在分別,還是在執著,難 了,太難太難了。所以最後佛給你講一句真話「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這個道說不 出來,沒有法子說,心行處滅是你也想不到。你別去想,你想決定想錯了,所以叫不可思 ,就不能想,不可議就是不能說。不可思不可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不會的人, 還是假的,他裝出什麼事,他也不思、他也不念,以為那就是得道了,還是假的,還不是 真的。   世間拿著佛法欺騙自己、欺騙眾生的人很多,我們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很容易 受別人欺騙;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怎樣用功,如理如法的用功;你不知道,所以經教不 能不讀、不能不聽。要常聽,有時候聽了幾十遍、幾百遍才真正懂得。初聽的時候,聽一 、兩遍以為懂得,其實不然。但是沒有關係,只要你功夫不間斷,你虛心學習,古人講「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真的,沒有千遍、幾千遍的功夫,很難說你懂得了。宗門裡面常 講:會麼?那個「會」可不簡單,那個會就是真懂得了,真正契入了,這要真功夫。真功 夫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再看下一段經文:   【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 。】   這一段經文,我們科題上講「得果自在」。黃老居士註解裡面說,他說這一段說明西 方極樂世界的居民,「隨所學習各得其果」。學習確確實實他會帶著過去在他方世界學習 的習氣,為什麼?帶業往生!這個習氣沒有斷,帶業往生,到那邊還有這些習慣。學小乘 的,實在講,學小乘的人很多,他就帶著有小乘的習氣。   小乘裡面第一個證須陀洹果,這些名詞都是梵語,『須陀洹』翻成中國意思叫入流, 這個流,聖人之流,他有資格參加聖人這一類。這一類不是凡夫,好比我們現在這個社會 上有很多俱樂部,你參加了會員,你是這個俱樂部的會員。這個地方是須陀洹的俱樂部, 你能夠參與他們這個團體,這就是我們佛門裡面常講的「轉凡成聖」。須陀洹不是凡人, 是聖人,聖人裡面地位最低的,剛剛入聖人之流。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條件才能 夠入這個俱樂部?必須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個惑是迷惑、煩惱,三界是欲界、 色界、無色界,見煩惱,見是什麼?換句話說,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你能把三界眾 生錯誤的看法統統修正過來了,你的看法正確了,這個錯誤的看法完全沒有了,你就入須 陀洹了,不容易!   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要講起來那就很麻煩了。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他有善巧方便, 他把這八十八品見惑歸納成五大類,那就好講了。五大類頭一個就是身見。你看看三界眾 生,真的包括色界、無色界,哪一個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我們都以為這身是自己,這頭 一個錯誤觀念。身不是自己!身不是自己是什麼?真正講身是我所,就是我所有的。像這 個衣服,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這個念珠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麼時候你能夠覺悟,這 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頭一個觀念。   所以這是很大的一個錯誤,是錯誤的根本,把身當作我。天天為著這個身,造無量無 邊罪業,錯了!錯得太離譜了。就好像我穿的一身衣服,我不知道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 把這個衣服當作我,天天要照顧它,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造無量無邊罪業,是為衣服 做的、造的業,你說冤不冤枉?六道眾生就幹這些冤枉事情。到底什麼是我?我們留在下 一品跟諸位來做詳細報告。頭一個錯誤的觀念。   第二個錯誤的見解,邊見。三界眾生都有,邊見現在科學家講「相對論」,兩邊的觀 念。你看我們都生活在邊見這個境界裡頭,兩邊是我,我的對面是人,大的對面是小,長 的對面是短,善的對面是惡,真的對面是妄,統統都生活在相對的境界裡,這個觀念錯誤 。六道裡頭統統有這個錯誤的看法。   真實的境界裡面絕對沒有對立的,就是沒有相對的。離開相對,我們今天講絕對,絕 對跟相對還是對立,所以大乘經上常講「兩邊不立」,兩邊不立不就有個中道了嗎?「中 道不存」,也沒有中道,你的邊見就破掉了。兩邊都離開了,善惡兩邊離開了,真妄兩邊 離開了,邪正兩邊離開了,就以為是中道了。念頭上還執著有個中道,還分別有個中道, 還是錯誤,你還是沒有脫離。你才曉得這個難!證須陀洹果不容易。   在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般若經》裡面講離四相、離四見,我們總以為那是大乘 法,那一定是大乘菩薩,小乘大概沒有離。我念《金剛經》念了多少年,始終有這麼一個 觀念,小乘大概沒有離。我念了十幾、二十年,講《金剛經》的時候,才發現須陀洹離了 四相。《金剛經》上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叫著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須陀洹有沒有這個意思,我得須陀洹了、我證須陀洹果了!這是釋 迦牟尼佛測驗須菩提,就跟宗門講的你會麼、你懂嗎;測驗他。   須菩提果然真的明白了,須菩提說「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你以為真的入了?入了哪裡?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我們 從這個地方才恍然大悟,須陀洹已經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離了。那我見、人 見、眾生見、壽者見?不一定,我們不敢斷定。四相他離了,他決定不會著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他要著相他不是須陀洹。我們才明瞭大乘經上所說的,有這一段經文可 以作證,確實不是個容易事情,這是講到邊見。   第三個見取見,第四個戒取見,這兩種錯誤的見解,我們把它合起來講,中國人講「 成見」,某人成見很深,這兩種屬於成見。成見為什麼說兩種?一種是因上的成見,一種 是果上的成見;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修因,都是屬於錯誤的見解 。最後一類,前面這四類不包括的,沒有包括到的,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在一類,叫邪 。這個裡頭境界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佛法裡面把它總共分類,分成八十八品,統 統斷盡了;換句話說,見解錯誤修正了,我們講正知正見,須陀洹才真正是正知正見,超 凡入聖。   只要證得須陀洹果,出不了六道,還在六道裡頭。為什麼出不了?六道的緣沒有斷, 你出不去,但是三惡道的緣斷掉了。換句話說,在六道裡頭,肯定不墮三惡道,三惡道的 緣斷掉了。他在六道裡面就是天上人間,佛經上說七次往返。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 阿羅漢,他就肯定超越六道輪迴了。所以他不是凡夫,得了保證,這個保證就是位不退, 三不退裡面位不退,他得到了保證。如果他到第七世,天上人間第七世,這個世間沒有佛 法,沒有佛法他怎麼辦?沒有佛法他就成獨覺,還是超越六道輪迴。緣覺裡頭有一種獨覺 ,叫無師自通,他絕對不會等到第八世。如果遇到有佛出世的時候,他就證阿羅漢果,聲 聞,證四果羅漢。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不要被人騙了。   我過去初出家的時候,在台北講經遇到一位老居士,他年齡比我大,大概差不多大二 十歲的樣子,學佛好像也沒有多少年,告訴我,他證阿羅漢果了。語氣非常堅定,一點懷 疑都沒有,跟我說了好幾遍他證阿羅漢果,搞得我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後我就想起來了, 須陀洹,真正證得須陀洹,他有天眼通、有天耳通,須陀洹就有了;六種神通,初果就證 得這兩種。證得二果就有宿命通,他心通、宿命通,三果有神足通,四果的時候,六種神 通具足,有漏盡通。   我就用這個來問他。我說:你是阿羅漢,六種神通具足,那你一定有天眼,我們現在 在房子裡面,在這裡坐著討論佛法,那個牆外面來來往往的人,你有沒有看見過?他說: 看不見。我說:那你不是阿羅漢,不但不是阿羅漢,須陀洹都不是的。這樣子他才服了。 他這種說法,在佛法裡叫增上慢。他並不是騙人,他是誤會,自己以為到這個境界,這屬 於增上慢,他並不是存心來騙人。存心來騙人,那個罪過就重,那叫大妄語。   大妄語,在佛門裡面諸位看《戒經》就曉得,墮阿鼻地獄。沒有證得跟別人說他證得 了,不是再來人,他讓別人宣傳他是什麼菩薩,是什麼人,阿羅漢再來的,目的都是取名 聞利養,都是在名聞利養。這種人縱然眼前得一點小利,得一點小名小利,來生都在阿鼻 地獄。這是妄語罪裡頭最嚴重的大妄語。   在我們佛門有史以來,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有沒有佛 菩薩再來的?有。甚至於我們的講堂裡就很多,不露相,沒有人知道。如果露了相,我是 什麼佛來的、什麼菩薩再來的,肯定是假的,絕對不是真的。有一個例子,你說出來之後 馬上就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我們在《神僧傳》、《高僧傳》裡面看到,真的再 來人,但是他們露相不多,總是有特別的因緣。   像永明延壽禪師,他臨走的時候,這我們曉得他也都是演戲的。當時的國王是大護法 ,要辦一次無遮大會,這無遮大會就是現在我們講的宴會,請出家人吃飯。無遮是無條件 的、平等的,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來應供,國王平等接待。這是佛門裡面修福,修殊勝的 福報的一種方法,用平等心來修供養、供齋。那天來的出家人很多,這個宴會當中也有一 個主桌、主座,這個主座誰都不肯坐,都非常謙虛,都在那裡禮讓,彼此都在那裡推讓。 正在大家推讓的時候,外面來了一個和尚,穿得破破爛爛的一個窮和尚,看到大家都推讓 ,他就在主桌當中坐下來了。都是出家人,今天無遮大會,平等!誰也不好意思講,就坐 下來吃飯。吃完之後,這和尚也就走了,散會走了。   這國王就問永明大師,他說:今天我們這個大會,有沒有聖賢來應供?他說:有!他 說:什麼人?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他說哪一個?就坐在上位的那個和尚。這個國王一聽 說,這還得了!定光古佛今天都來了,立刻派人追蹤。大家也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他長 得耳朵很大,就叫他大耳朵和尚,那個大耳和尚。以後被追蹤到了,追蹤到之後(他身分 暴露了,知道這是定光佛再來的),大耳和尚看到這些人來了,只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 ,阿彌陀佛多嘴,把他的身分說出來了。他在那裡就入般涅槃了,就坐化了。大家聽到 這個話,定光佛走了,曉得他,他走了,真的走了。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一定是阿彌陀 佛,趕緊回去報告。   回到國王那裡報告,說這個大耳和尚已經圓寂了,但是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 那永明延壽大師一定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國王說那個佛涅槃了,還有一尊活佛在,趕緊 去拜永明延壽。還沒有出門,外面有人報告,來的人也來得很匆促,幾乎跟國王撞了一跤 。國王說:這麼匆匆忙,什麼事?永明延壽大師圓寂了。兩個都走了。所以是身分一暴露 就走!你再要留在這裡,不叫招搖生事嗎?所以真人不露相,這是示現告訴你確確實實有 許多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我們也不要去猜,猜是打妄想,打妄想有什麼用?自己老老實實 ,依教奉行,這樣就好!要自己真正得利益,才會有受用。 ==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254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1/23 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