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35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七面倒數第二行: 【菩提道場第十五】   從十三品都是講依報的莊嚴,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表面上看是說西方世界 的生活環境,實際裡面所含藏的義理很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從第十四品到第十七品 的科題,你們在科判裡面看到,「重顯依報莊嚴」。我們讀過《華嚴經》,都曉得依報裡 面沒有一法不是很深很廣的表法義趣,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去思惟、去體會,才能得 到如來甚深的妙法。   今天這是第十五品『菩提道場』,品題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道」,題目裡頭最重要 是道。什麼道?菩提道。「菩提道」這三個字是指究竟圓滿大覺世尊所證的大道,這是轉 凡成聖的處所,所以叫菩提道場。十方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在這個道場很自然的 、很容易的就能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是一切諸佛世界裡面都沒有的事情,唯獨彌陀淨 土特殊,所以十方諸佛沒有一個不讚歎。   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諸位常念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六方佛讚」;羅什大師的 翻譯隨順中國人的喜愛,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十方省略為六方。諸位如果看到玄奘大師的 譯本,你就知道《彌陀經》裡面讚歎是十方佛;十方、六方意思都一樣,說明一切諸佛無 不讚歎阿彌陀佛,而彌陀淨土裡面的中心就是菩提道場。最不可思議的是菩提道場處處都 有,不在一個地方;要在一個地方,我們又感覺得困難了,恐怕自己很少有機會去親近了 。殊不知彌陀確確實實神通廣大,這樣的菩提道場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遍國土,處處皆是 。   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無時無處不是菩提道場,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禪宗宗門大 德常常測驗學人,問:你「會麼」,這兩個字裡面的意思深妙無窮。問題你會不會,會是 什麼?你能夠懂得六塵說法,見色聞聲無一不是悟處。我們佛家常講開悟,幫助你開悟, 轉迷為悟,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六道為一真法界,轉一切眾生為諸佛如來,這是 菩提道場。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然後你才曉得菩提道場裡面,事裡頭顯示著它的深義、 它的密義。   我們學佛的同學都明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們自己也是從凡夫,跟我們一樣, 修成正果,修成無上的佛果。他怎麼修的?離不開戒定慧三學。諸佛如來幫助一切眾生, 就是他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驗,傳授給我們,提供給我們;也是三學,轉惡為善是戒學,轉 雜亂為專一是定學,轉迷惑為明瞭是慧學。你在哪裡轉,那個地方就叫道場,道場不一定 要有房舍、宮殿、建築,不一定!你在什麼時候轉,什麼時候就是道場。我這個講法諸位 好懂,一定要記住。   我們看佛為我們留下來這麼多經典,現在編成一部叢書,我們稱為《大藏經》;《大 藏經》裡面分類,就是分的經、律、論,叫三藏。經偏重在定學,律偏重在戒學,論偏重 在慧學,還不是以這個教人嗎?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把它的綱領掌握住,原則掌握住, 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總持法門。佛經裡面講的總持,現在我們所說的總綱領、總原則,就 是戒定慧三學;如果違背戒定慧三學,你就不是學佛法了。我們究竟有沒有在學佛?常常 跟這三個原則、三個綱領要去對一對。   戒律無論再多,總的原則就是轉惡為善,你首先要明瞭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對於善 惡沒有能力辨別,那就是愚痴,我們一般人講的糊塗。這個辨別實實在在不容易,佛教初 學,給我們講的善惡的標準,最簡單了,得從這裡下手,就是十惡十善。十惡分「身、語 、意」這三類。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在家同學不邪淫),這是三善,身的三善 。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 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話講得很難聽),這是口的四種善。意,意是心意,對於世出世間 一切法不貪、不瞋、不痴。這些合起來是十善,十善的反面就是惡。這是佛教誡初學,低限度我們要把十善做到,斷十惡,修十善。   十善修好了,是不是就做了佛?也可以這麼說,佛法做到究竟圓滿就是十善業的圓滿 。十惡,絲毫的惡念都沒有了,不但是惡行沒有,惡的念頭沒有,十善圓滿具足,到究竟 圓滿具足是如來果地。你看看佛教人真是慈悲到極處,一絲毫吝法都沒有,你頭一天來就 把究竟圓滿的法傳授給你,到究竟圓滿還是這個法,這才叫好老師、真善知識。古時候善 知識教學大概都是這樣,你看在世間法裡面教童蒙,四、五歲的小朋友可以開始念書了, 念《三字經》。《三字經》一開頭就是把聖人所證的大法傳授給你,「人之初,性本善」 ,那是大聖大賢他們所證得的,一開頭就傳授給你。你將來一生就是求證實這一樁事情, 這是一生修學的總方向、總目標,肯定一切眾生本性是善的,在佛法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   人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為什麼會造作罪業?那是習慣,染上不良的習慣,習慣久了就 變成習性,習性不善;習性不是本性,本性裡頭決定沒有,這是習性,染上這個習性。現 在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教什麼?把習性放下,恢復本性,這是聖賢的教育,這個 道理我們要懂,這種教學就是菩提道場。所以我們要肯定三學是道場,修學最高的指導原 則,我們學佛一定要記住,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   我們淨宗學會成立,在緣起裡面很清楚、很明白的提出,我們行門五個科目,這個非 常重要!能解不能行,你是凡夫,你解決不了問題。什麼問題?三途六道,你出不了三途 六道;要想出三途六道,你要行要證,信解行證。你有信有解,你在這個世間算是一個很 聰明的人,但出不了六道輪迴,也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你真正要想往生極樂世界,你 要修行,要把你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什麼是錯誤的行為?十惡是錯誤行為,十惡就是不 孝父母。為什麼?父母心裡難過,你怎麼造這種罪業?十惡就是不敬師長,怎麼對得起老 師?父母、師長這是德行的大根大本。   我們學佛整個來說,所依靠的指導原則就是《觀無量壽佛經》世尊跟韋提希夫人所說 的三種淨業,我們通常稱為「淨業三福」。頭一條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 不殺,修十善業」。我講過很多,孝親、尊師、培養慈悲心,統統落實在十善業道;沒有 十善業,前面三句是落空。前面三句全部落實在十善,十善不重視那怎麼行?   《十善業道經》在過去我們詳細的講過一遍,希望諸位對這些道理要真的明瞭;真明 瞭了,你就一定肯做。你為什麼還做不到?實在講,你對經義沒有通達、沒有明瞭。這個 話是早年章嘉大師跟我講的,他告訴我佛法(就是佛法的修學)知難行易。這個行易是有 證明的,《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容易!《法華經》上說龍女 八歲成佛,容易,不難!行真的容易,知難。那行為什麼你做不到?你不了解,你不明瞭 ;如果徹底通達明瞭,做實在是太容易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當年在世一生講經說法 ,天天教學,幫助我們明瞭。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沒有看到他打一次佛七、打個禪七,沒有,從來沒有過。為什 麼?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那不是難事情,難在你對於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深、不夠透徹 。所以要勞累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幫助我們信解,行證是我們學生自己 的事情。你解得愈深、解得愈透徹,你的信心才堅定,信心是正信、真信。落實在哪裡? 落實在行證。肯定,不是講天天,時時刻刻反省檢點,改過自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佛說的這些經論,經論裡面的道理,經論裡頭的教誨,那就是善惡的標準符合佛所說的 是善的,我們一定認真努力去做;與佛所說的相反,那一定是不善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斷 掉,斷得乾乾淨淨,這就對了,這叫修行。   修行,諸位必須要知道,在哪裡修?在起心動念。我這個念頭起來,覺得對自己有好 處,對別人不利,這是惡。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不好,怎麼是惡?明明是好事,對我有 好處!你的標準跟佛所講的標準不一樣,佛講的標準真有道理,我們的標準錯了。錯在哪 裡?佛在經上常講,大小乘一切經論上都說到,你為什麼會墮落到六道?你為什麼會墮落 到三途?就是因為你有個「我」,起心動念「對我有好處」是增長我執。增長我執的果報 在哪裡?肯定墮落在三途六道。   什麼是智慧?無我。你看《金剛經》上不是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 相」,那是覺悟的人。我們早年對於經教沒有深究,含糊籠統,總以為佛說的這個話是大 菩薩的境界,這不是凡夫,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仔細看看《金剛經》的經文,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什麼人的境界?須陀洹,小乘初果!小乘初果四相就破了,當然他 的四相破得不夠深;阿羅漢也破四相,權教菩薩也破四相,法身菩薩也破四相,破的淺深 程度不一樣。換句話說,須陀洹的是最淺的。六道的凡夫已經不能跟他相比,沒有法子相 提並論,這個道理要懂。   六道裡頭,你修的福報再大,你能夠享受果報,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六道 裡頭福報最大的了;還是有壽命,還有生死,還有六道輪迴,它不是究竟法。定功再深, 你生到四禪天,生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既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你一定要知道,就 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生生世世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佛在經上也 是這個說法,說得非常肯定,我跟大家解說也非常肯定。我們憑什麼這樣肯定?相宗裡面 跟我們講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心所法裡面有善心所、有惡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 所有二十六個。這就說明這是習性,習性裡面惡多善少,所以人起心動念惡念多過善念, 道理在此地。這是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的!   外面的境界,惡緣多過善緣,在今天的社會,諸位已經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們受影 響是受惡的影響多,受惡的影響嚴重,受善的影響少,受善的影響那個力量很微弱。因此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就惡多善少,天天在造惡業。善業敵不過惡業,到臨命終 時,還是先到惡道裡面去消業障;惡道不是不好,餓鬼、地獄、畜生是替你消業障的。你 要不造惡業,根本就沒有三惡道,三惡道是惡業變現出來的。這何必?   人天,天上阿修羅也算是善道,善業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清淨心裡頭沒有這個東 西,一真法界裡頭也沒有這個東西,所以這些現象是幻相,夢幻泡影,它不是真實的。我 們非常不幸,落在這個裡面,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經典裡面佛常常用「夢幻泡影」 來做比喻。雖然說了四個,最主要的是夢,其他的是陪襯,人生一場夢,何必做惡夢?何 必在夢裡頭造業?   總得要覺悟,頭一個一定要斷惡修善,人能斷惡修善,你的命運就改變了。所以印光 大師,這是我們最近的一位大善知識,他對於我們現前的社會了解得很透徹。挽救世道人 心,幫助苦難的眾生,他不用佛經,他用《了凡四訓》,他用《感應篇》,用《安士全書 ,真正是慈悲到極處。我們真正要想把惡斷掉,真正發心修善,這三本書(印祖給我們 選定的)就是最好的教科書。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首先肯定不墮三惡道,人天的身分你有 把握掌握住,從這個基礎上再提升,那就是佛法了,修學佛法了。   所以你看看佛經一切經裡面,你常常念到「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什麼標準?小 乘裡面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斷十惡,修十善,這樣的男子女人是佛在經典裡面所稱讚的 ,最低的水平!再提升一級,那就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佛法裡面 的善男子善女人。具足斷惡修善,具足十善業道,不犯十惡,這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 不是佛法的。佛法裡面,具足三皈五戒,包括出家所有一切戒律,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的 標準;發菩提心,那就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菩提心跟菩提道就相應了,那就是大乘的 善男子善女人。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怕我們自己錯會了意思,自己惡念紛飛,嘴裡 頭能講一點、講幾句佛法,就以為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犯的錯誤就太大了。對於佛 法信不信?自己以為信,實際上沒有信。   這一樁事情,我記得我在講席裡頭也常常勉勵大家。我學佛七年出家,我一出家就教 佛學院,就講經,兩年之後我才去受戒,受戒的因緣成熟了,我去受戒。受戒之後,佛門 都有規矩,去謝老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到台中去向他老人家禮謝。我在門口, 他在裡面看到了,看到就招手要我進來。我走進去,他手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 說了好幾句「你要信佛」。我的頭都大了,我是佛學院的老師,現在又受了具足戒,怎麼 叫我信佛?他叫我坐下,告訴我信佛不容易,有許多老和尚到八、九十歲,死了還不信佛 。這是愈講我愈不懂了。   怎麼樣叫信佛?依教奉行才叫信佛,我這才明瞭。佛教你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你沒有 做到,你不信佛;佛教你三皈,三皈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 沒有做到,你不信佛;五戒一條也沒有做到,你不信佛。會講經、會入定沒有用,他不信 佛,那有什麼法子?我們這才真正懂得老師所講的這個意思。你看看老和尚到臨走的時候 了,貪瞋痴還放不下,不信佛!為什麼?他還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心裡頭還有是非 人我,還有貪瞋痴慢,牽腸掛肚的事情還很多,不信佛!佛心清淨,一塵不染。這是我受 具足戒之後見老師,老師教導我的,那個標準是真實的標準,不能以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 著做標準,這個標準肯定落三途,一定要用佛的經教做標準(s:譬如戒邪淫,還有人找種種理由,為邪淫改標準找藉口,那都是妄想分別執著。佛 在經上講的標準就是真實的標準。自己想的標準是三途的標準。令人擔憂。)   所以在家人,我們不講佛弟子,在家人一定要能夠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 不殺,修十善業」,這樣的人生生世世不墮三惡道,他的福報在人間天上,這是世間一般 人。學了佛之後,那比他們就高了。高在哪裡?你依照佛陀的教誨,修正你錯誤的行為。 這個修行,我剛跟諸位講在起心動念,在言語動作,念頭才一起,立刻就要覺察這個念是 善是惡,這個念跟佛在經上所講的相應不相應。如果是個善念,好,你要保持;如果是惡 念,趕快就要把它斷掉,不能讓惡念相續。   第一個念頭起,這是正常的,因為習氣,無量劫來的習氣,它會起念頭。古大德常常 教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個自然現象,你在六道裡頭薰習這麼久已經 成了習慣,它會起來,這個不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覺悟太遲,趕快覺悟!   我們淨宗覺悟的方法妙極了,這個覺悟就是一句佛號。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 念頭壓住了,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上去,這個好!特別是要控制惡念。我勸勉同學們 ,特別是勸勉出家的同學,我們功夫不得力,不但功夫不得力,連經教都沒有能力受持; 再說得淺一點,經教不能夠透徹理解,不能正確理解,解錯了,曲解了,這種現象太多太 多了。什麼原因?煩惱覆心。頭一個煩惱是自私自利。釋迦牟尼佛沒有自私自利,他一切 都放下了,這是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好模範。   我們如果還有名聞利養,還會貪圖五欲六塵享受,你這些東西不能放下,經聽不懂, 真的!什麼時候你能聽懂,你聽得會有味道,聽得有悟處?你要把障礙去掉。我講十六個 字,常講!「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 慢」要放下。你能把這十六個字放下,斷惡修善你很容易做到,一點都不難。再進一步, 三皈五戒對你不是難事情,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世法對佛法,你確實能夠做到「覺 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能夠入佛門了。這十六個字放不下,你入不了佛門入不了佛門,就是經典你入不進去。   經典裡面的理論不能夠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經典裡面的教訓不能變成自己的生活行 為,這樣學佛就白學了。利益在哪裡?阿賴耶裡面落一個佛陀的種子,好處就在這裡。這 個種子是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再遇到緣。我們今天能夠遇到佛 法的法緣,都是過去生中就是種了這個種子。假如過去生中能學得好,現在怎麼會跑到這 個地方來?最低限度你們到四聖法界去了,不會在六道裡頭。在六道裡面,換句話說,是 沒學好,沒有真懂,沒有認真去修行。所以,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要掌握住。   道場,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裡面,他說了五個意思,這五個意思都是經典當中所說的 。第一個意思,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菩提樹下示現成道,那個地方叫道場,這是第一個 意思。第二個意思,指得到修學的方法,像《維摩經》上所講的「直心是道場」。《維摩 經》裡面講得很多,就看看你真的覺悟了,你是在哪個方法裡面覺悟的,那個方法就是道 場,這是講法是道場。第一個講的是場地、場所是道場,這是講法是道場。我們在《無量 壽經》裡面覺悟的,《無量壽經》是道場;《彌陀經》裡面覺悟的,《彌陀經》是道場。 像六祖惠能他從《金剛經》開悟的,《金剛般若》是他的道場,這是第二個意思。   第三個意思,通常我們一般供佛的場所稱為道場,這就是現在所講的寺廟庵堂。家庭 裡面,你家裡有個佛堂;沒有佛堂,有人在客廳裡面也供佛像、供菩薩像,都叫道場,所 以道場意思很廣。第四個意思是學道的處所。第五個意思是通指一般寺廟作道場。這個地 方所講的是第四個意思,我們學道的場所。學道的場所沒有一定,我們在此地一起共同學 習,這是我們的道場。   學習要真做,要像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前面一品裡面講的「寶樹遍國」,意思就是 講的要樹立學習的形象。特別是學道,這個道就是覺正淨。覺正淨在哪裡表現?在我們的 身相上表現,那麼你走到任何地方都是道場。果然行道,你一定是大慈大悲,你一定是普 度眾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遇到一個人你也會給他講。不是講一部經,不是講一 部論,講什麼?點醒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改過自新。看到他犯了錯誤,你會勸告他, 那就是道場。你在路上碰到他,勸他幾句,那個馬路上就是道場。所以這個道場是廣義的 ,不是狹義的。   這個品題是「菩提道場」,看到菩提我們就想到菩提樹,因為經文一開端: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   樹就是什麼?樹立形象,這是寶!寶,我們從最淺顯的含義裡面來說,中國人講道德 ,在佛法裡頭也講得通;道德是寶,這就是佛經裡面常常用菩提樹來表法。道是自性的理 體,是自性的德用,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法爾如是。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在凡不減,在 聖不增」,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為什麼?他看到你的道,你時時刻刻表 現都是道,他看到你是看你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裡?《楞嚴經》上說得很好,「六 根門頭放光動地」,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這個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 佛性,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我們麻煩出在哪裡?麻煩出在第二念我們眼見色、耳聽聲,第一念是真性,第二念 就糟了,第二念就是習性了,習性取代了真性,這個麻煩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高 明在哪裡?他們永遠保持第一念,他們沒有第二念。第一念裡頭,跟諸位說,沒有真妄、 沒有邪正、沒有是非,就像鏡子照外面境界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你還沒有起心動念 ,豈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那你不是佛,什麼是佛?就在你第一念的時候,你是真佛, 不是假佛;第二念就墮落了,就變成凡夫,麻煩就在此地。你要真正覺悟,你才能夠保持 第一念,永遠不墮第二念,你就是不會再墮落成凡夫,這就是我們講的功夫了。   這是講道、講性德,這是一切眾生統統具足的,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用它。天天 用它不知道,你所知道的是你的習性,真性忘掉了,迷失掉。所以佛教人教什麼?恢復性 德而已。所以佛講真話,《般若經》上講真話:佛不度眾生你本來是佛,不是佛幫助你 成佛,你本來是的,佛只不過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佛對眾生,實在講什麼忙也幫不上, 增上緣而已,提示一下,你是自己覺悟,自己修行證果。所以自悟自度,這是講真話。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90
cutekid:讀經報到 09/24 17:43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1/09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