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 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下面一段,『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佛菩薩應化 在世間,色相不一定,相好也不一定。《普門品》同修們多半都念過,觀音菩薩跟我們說 得很清楚,他老人家在十方世界處處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我們 看這一段經文,要懂得這個意思,這是舉一個例,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佛身「隨所生處」,隨是隨緣,決定沒有自己的意思 ;如果有自己的意思,這是凡夫,他的妄想、分別、執著還沒有斷掉,他是凡夫。諸佛菩 薩、法身大士,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所以他們的示現就像《楞嚴經》上講的,「隨 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身是感應所現的。   感應裡面最殊勝的是「佛身」。就這一個例子來說,端,端正;嚴,莊嚴;容色端正 ,清淨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就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一個世間所現的 身相,丈六金身。昨天有同修問:「阿彌陀佛身金色」,為什麼我們供的這個佛像是白色 的,不是金色的?我們前面這一尊釋迦牟尼佛也是白磁的。諸位要知道,佛法裡面許許多 多的言語,都是意在言外,你要懂得!你不能夠執著音聲名字,那就錯了。   「金」代表什麼?代表「圓滿」,代表「不變」。在金屬裡面只有金的顏色不變,銀 會氧化、會變顏色,金不會變,所以取這個意思,它不是一定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了 ,我們每一個人看阿彌陀佛,說實在話,都不一樣。為什麼?阿彌陀佛也是「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怎麼會一樣?阿彌陀佛沒有身相,隨眾生心念現相。你想阿彌陀佛是什麼身 相,你見的就是那個相,你所見的跟你想的完全一樣。所以佛就是從你心想來現相給你看 ,這些都是事實。   普陀山梵音洞,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常在裡頭現相。有很多人去朝普陀,一定到梵音 洞裡面去拜觀音,看看自己有沒有緣分見到觀音菩薩。有些人見到,有些人見不到。見不 到的心不誠,就是你在拜觀音菩薩,你心裡頭有妄想、有雜念,你就見不到;如果你去拜 的時候,你拜個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個鐘點,你誠心誠意去拜,一個妄想雜念都沒有, 你會見到。但是見到觀音菩薩像,往往每個人見到的不一樣。   我記得我有一年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來看我,告訴我,他們有三個人結伴去朝普陀 ,也到梵音洞裡面去拜觀音。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三個人都見到,都非常歡 喜。回來在路上,三個人就問:「你見到觀音菩薩是什麼樣子?」聖一法師見到的觀音菩 薩是金色的,戴毘盧帽。另外兩位,有一位見到就是我們通常見到的白衣觀音,另一位法 師見到的是一個出家比丘相。三個人都見到,三個人見的不一樣。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 懂了之後,就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再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見到佛菩薩的真身妄想分別執著,你所見到的都是化身,他隨你的心想,變化的相狀。   我們世間人,大概中國跟印度都差不多,認為身相某些部分,認為這是一種貴相、好 相,所以三十二種叫「大丈夫相」,我們中國人講大貴相,大富大貴的相。世間人認為貴 相,佛示現的統統具足,沒有一樣缺少。佛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示現?用這個形象去接引眾 形象,用現在商業上的話,就是包裝、招牌。接引眾生,攝受眾生,讓眾生一看到佛 菩薩的相好,就能生歡喜心,就願意向他學習,相好的作用如是而已。所以世尊示現三十 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轉輪王也有,可見 得這個確實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修的福報,相好是屬於福報。轉輪王的相好沒有佛那麼 樣的纖細;跟佛相比,沒有佛那麼樣的纖細。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我們明瞭「隨類現身」是屬於接引廣大眾生 第一個手段。我們學佛,做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對於佛教的形象,決定不能夠毀壞毀壞佛教的形象,諸位想想,豈不是等於破佛身血?這個罪很重,幾個人體會到這一樁 事情?無論出家在家,人家一看我們是佛教徒,我們是佛弟子,佛弟子在社會上一定給大 眾做最好的榜樣,所以身相不能不重視。   可是你要曉得,身相是福德修成的,決定不是化妝能夠化得出來的;那是化妝化不出 來的,福德修成的,要認真斷惡修善,要破迷開悟。只要認真修行,你這個色身相好一定 可以獲得,不必去求,自自然然就獲得。這一個色身相好,就能夠攝受許多眾生。頭一個 ,就能度你的家人。你的身體健康,色相莊嚴,心地清淨,足以令你的家親眷屬、你的同 學朋友,見到你生歡喜心,特別是在中年之後。為什麼?人到中年之後,他都懂得尋求健 康,看到你身體這麼好,他就會向你請教:「你是怎麼保養的?」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紹給 他,你就度了一個眾生。所以這個身相是個招牌,招牌非常重要。如果說你的身相不好, 你道行不錯、很好,這個話在佛經上講不通的。道行是因,相好是果報,因好果不好,沒 有這個道理,因與果決定是相應的。   我們在外面把佛法介紹給廣大群眾,諸位想想,你不真修怎麼行?這一樁事情做不得 假的。電視的畫面,往往是靠不住的。我聽說什麼?上電視的時候,都要經過化妝,還有 化妝師來替你化妝。一化妝,面孔就是假的,就不是你的本來面目。我們學佛,也有機會 上電視,我們決定不化妝,決定不搞假的。我們搞假的,說實在話,我們就對不起佛菩薩 ,我們也對不起眾生。為什麼?欺騙,那就不真實了。   所以「色相端嚴」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要認真努力修清淨心;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 ,你的色相自然端嚴。你再能夠修積功德,凡是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一定要多做,做得 愈多愈好,做得愈大愈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相好才能夠具足。這個不是自受用, 是為了他受用,為了接引一切廣大眾生,我們不能不這樣作法。所以菩薩念念都為眾生, 行行為一切眾生,確確實實沒有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一切都是為眾生的,我們要從這 個地方學習。   第三個小段,這是「最上利樂」『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 之物,利樂有情。』這一段就是修布施供養。在佛法裡面歸納為三個科目:四攝、六度、 普賢十願,這就是「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菩薩當中,有「寶手菩薩」、有「妙臂菩薩」 ,在我們居士林四樓天台上,我們供養的有千手觀世音菩薩。寶手、妙臂、千手,都是表 法的意思,都是代表菩薩歡喜布施。我們凡夫心念跟菩薩恰恰相反,凡夫吝嗇,不肯布施 ,他常常想到「我們生活非常艱難,這個錢財得來不容易」,所以對於財布施就感到恐怖 ,於是不敢發這個心。   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你為什麼會遇到這麼樣的艱難,這麼樣的辛苦?你不了解這 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因為你沒有修財布施。福報,過去、今生都是修積得的。佛在經上 跟我們講的,我們要能懂,要能體會到,財物愈布施愈多。「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個 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菩薩能,跟諸位同修說,我們個個人都能,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施。施愈多,不肯布施就難了,永遠缺乏。這一樁事情確實很難教人相信,唯有自己真正依教 奉行的人,他才能體會得到。   財布施得財寶,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財富、聰明、健康長壽都 是我們所希求的,無論古今中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提到這三樁事情,每個人都 求、都要,他不會拒絕。怎麼能求到?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確確實實有求必應。我們要懂得求的道理,要懂得求的方法,如理如法的去 求,決定得到。但是得到,諸位要知道,得到決定不能夠保持,不能夠據為己有,這個道 理懂得的人就更少了。   為什麼不能據為己有?保不住。不但世間所有一切財物你保不住,就是連我們這個身 都保不住。試問:哪一樣東西你能保住?這個身,剎那剎那在衰老;人老不是一年一年老 ,不是一天一天老,剎那剎那在衰老。你懂得嗎?連這個身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我 們明白這個道理,財富得來是什麼原因?是因為你修因感果。那個因要永遠不斷的去修, 決定不能停止。正如同我們講學習,生生世世永無間斷的在學習。我們修布施,修財布施 、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也是永恆沒有終止的。所以「捨得」,你捨一定有得,得到的 那個「得」,也要把它捨掉,把那個得再捨掉。這樣愈捨愈多,手中才常出無盡之寶,是 這麼個道理來的,這是事實真相。   「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一切眾生生活在世間,受用不外兩大類,一個 是物質的,一個是精神的。這兩種受用,物質比不上精神;換句話說,精神生活遠遠超過 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裡面有真實的受用,物質生活裡頭沒有。於是我們就想到,什麼是「 莊嚴之具」?什麼是「最上之物」?目的在利樂有情。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能夠記住,佛法 在世間建立的宗旨是什麼?經論裡面常講八個字,「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明瞭這個 宗旨,你才曉得此地所講的莊嚴之具、最上之物是什麼。我們應該給眾生什麼?幫助眾生 破迷開悟。眾生苦是從迷來的,眾生樂是從覺悟來的,我們要幫助他離苦得樂。離苦得樂 是果報,它的因就是破迷開悟,這個事情只有菩薩辦得到。菩薩怎麼樣?他本身覺悟了, 所以他才能夠幫助別人。自己沒有覺悟,怎麼能幫助別人?   在過去,菩薩做這個事情,「莊嚴之具」,不外乎是建立道場,這是莊嚴之具;「最 上之物」,無過於弘法利生。過去國家做!那些帝王他懂得,他懂得修福,建道場、弘揚 佛法,他懂得;長者居士大德們他們懂得;所以無不是盡心盡力在辦好宗教教學,這是「 一切所須,最上之物」裡面最重要的一件。現在,在佛的末法時期,在全世界佛教衰微到 極處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怎麼作法?建道場不難,道場建立之後,沒有人來講經弘法,這 就是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講的:「有廟無道,不能興教。」所以今天建道場的風氣很盛, 弘法這個事情被遺忘掉了。道場建得金碧輝煌,目的何在?招來觀光旅遊客人,做為觀光 的景點,收取這一方面的利潤。與菩薩「利樂有情」的願望相違背了,這個我們要懂。   過去南北朝時候梁武帝,這是我們佛門的大護法。他以國王的權力護持佛法,在他管 轄區域之內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四百八十座!他喜歡人出家,所以度出家人有幾十萬人 ;他非常喜歡人出家,他護法。達摩祖師那個時候到中國來,他們兩個見了面,梁武帝就 把他在佛門做的這些事業,向達摩祖師炫耀:「我做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老實告訴 他一句話:「並無功德。」諸位同修仔細想想這句話,那個時候梁武帝建那麼多道場「並 無功德」,你們今天建了多少道場?還說自己功德很大!   在這個地方我怕諸位同修疑惑,我略略加以解釋。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功德能了生死 、出三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是功德。如果十惡沒有斷,做一切的善行都是屬於福德。 如果當年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的福報大不大?」達摩祖師一定說:「很大很大!」報,不是功德;他修的是福報,不是功德,這個我們要辨別清楚。福德再大,頂多到天上 去作天王,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這個同修們一定要記住。功德就不一樣,功德,持 戒有功,他的果是得定,他能得定,定是德;持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有功,開慧是德。 這個果報不一樣的,所以功德跟福德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   在今天我們所處這個環境裡面,應當要修大功德。大功德,不為自己就是功德,為眾 生的是功德;為自己的是福德。為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為眾生,就超越了念念為眾 生,決定不為自己,希望大家記住。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為眾生,不要為自己,你 得的利益不可思議!為自己就錯了,為自己都變成了福報,縱然享天福,天福享盡依舊要 墮落,所以它是不究竟的。決定不為自己,要做大功德。   大功德,一定要利用現代的高科技。像我們現在用的網際網路的傳播,我們講經在這 一個現場,全世界在這個時間收我們的網站,統統都能收到,這是二十一世紀的道場。不 在乎寺廟的大小,在乎你傳播工具的現代化。再小一個房間,我在這裡講經說法,全世界 人都聽到,這是大道場!要懂得運用科學技術,要懂得用現代化的方法。我們講經,對現 代人來說,這是第一手。能聽的人、能理解的人並不多,可是這一手非常重要,這是第一 手的資料。希望真正能聽懂的人、聽明白的人發大心,你懂得之後,最好能夠把它編成劇 本,用電視連續劇的方法來推廣。全世界每個地方人都喜歡看連續劇,天天在電視旁邊坐 著,用這個方法推廣。   現在我們這個地方也剛剛開始,看到《了凡四訓》有兩片電視劇的方式推出來了。別 看這兩片東西,比我在講台上辛辛苦苦的講一遍《了凡四訓》效果大得多!這兩片時間太 短了,實在講,還是不夠。所以我們希望將來能夠拍攝到六片,也不要太多,使內容更充 實一些,把它配成各種不同的語言發音,就能夠流通到全世界,這是「一切所須,最上之 物」。「最上之物」是這個東西,最好能夠從衛星電視台去播放,收聽的人就更多了。得 用這個方法去「利樂有情」。希望我們同修都能有這個概念,將來因緣成熟了,國家政策 改變了,我們的宗教教學可以在電視上廣播了,我們要在這一個大事業上盡一分力量。當 然,最希望的是諸位能夠參與,將來拍攝電視劇,希望大家能夠發心參與,這個功德無量 無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s:這種「利樂有情」的創意,慈濟應該是做得最好最多元的,很值得讚嘆學習。)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84
congency:隨喜讀經,讚嘆,南無阿彌陀佛! 08/11 07:3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10/15 21:59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4/28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