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07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八面第二行,二十八面第二行: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這是「二利行」裡面的第三個小段「善護三業」。這一段經文雖然在前面略略的介紹 過,但是它是我們修學的根本。學佛、做人,從哪裡學起?這一段經文是下手之處。因此 ,我們可以多用一點時間來研究討論。我們在最近這半年來,每天早晨跟大家在一起學習 《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內容就是《無量壽經》這六句經文。由此可知,這六句 的意思無盡的深廣,讀過《十善業道經》的人,自然能夠體會得到。   通常我們說到三業,都是講的「身、口、意」,都是用這個程序。可是在本經,世尊 將「口業」擺在最先,然後才說到「身業」,最後講到「意業」,這個順序的顛倒,用意 就很深,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了。這六句是表菩薩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是菩薩修行的 三大綱領。總而言之,離不開一個「善」字,「善護」。   什麼叫菩薩?菩薩修學的綱領,我們要不要學?與我們有什麼關係?這總得要搞清楚 。「菩薩」是古印度梵語裡面的名詞,它的意思古譯翻作「大道心眾生」。所以菩薩是眾 生,我們也是眾生;他稱菩薩,他發了大道心,我們沒有發心。發大道心的人,這個人就 稱之為菩薩。什麼叫「大道心」?世出世間的大道就是成佛、作佛。所以古德常說,常用 兩句話來解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種人就稱為菩薩。「下化眾生」容易懂,「 上求佛道」往往我們就把它疏忽了。菩薩心目當中,他的願望只有一個,他走的是成佛之 道,他不是走其他道。換句話說,菩薩必定是心心念念都在念佛,「念佛成佛」,這跟普 通人不一樣。   普通人,即使是念佛的人,我們念佛堂同修很多,在座的諸位都是念佛人。你們是不 是菩薩?不是。為什麼不是?進念堂就念佛,出念佛堂就把佛忘掉了。這個不行,常常忘 掉。要念念不忘就行。所以我們一般人總是忘不了自己,忘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忘不了 自己的分別執著,所以不能成為菩薩。我們要想學菩薩,要想作菩薩,一定要記住,淨宗 法門是菩薩的大道,是菩薩的捷徑,希有難逢。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得好:「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標準的菩薩,我們要牢牢記住,念念不忘,世出世法唯有 這個法門殊勝。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錯了。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超越,求得究竟殊勝的 果德,這就對了,這一次我們到這個人間來就有意義、有價值了。   善護三業裡面最重要的是「意業」,意業清淨無染。意業要清淨了,身業、口業當然 就清淨了。由此可知,在身、口當中修行,只是在枝葉,沒有達到根本,根本是起心動念 。可是根本雖然重要,根本難修,所以佛還是教我們從枝葉上下手,這叫方便之門。在佛 法裡面,諸位曉得,有所謂宗門、教下。宗門(禪宗),禪宗接引的學人都是上上根人, 所以他們不找麻煩,直接從根本修,這是禪宗。但是中下根性的人要直接從心地上修,我 們做不到。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重,沒有法子從根本修。佛也不捨棄我們,沒有辦法從 根本,從枝葉上下手也行,這就所謂是「教下」。除禪宗之外,其他九個宗派都叫做「教 下」。教下是由淺而深,有次第、有程序,逐漸逐漸的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對我們來講 就很有用處,我們真正能得利益。   淨宗法門好!教我們先從「口業」著手『不譏他過』這一句是總說;細說,《十善 業道經》上給我們講了四條,第一個「不妄語」。諸位要記住,「聖賢之道,從不妄語始 ,從這個開始,真正做到「事無不可對人言」,自己完全是透明的,沒有絲毫隱瞞。一 般同修說這個不容易,難!難什麼?總有不能跟人家講的話。為什麼不能跟人講?那總是 過失,換句話說,總是不好意思見人的。要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病根,病根不拔除,你這個 病怎麼能治好? (s按:老法師這是講的司馬光 http://ppt.cc/eEen 「以至誠心為本」那段。 司馬光曾自言「吾無過人者,但生平所為,無不可對人言耳。」)   如何去對治?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過失很多,不妄語從這裡開始,這就是佛家講的 「發露懺悔」,絕不隱瞞自己的過失。可以對人說,歡喜對人說,說了之後不能再犯。再 犯,那就錯了。不但佛家如是要求,儒家教學也講「不貳過」,那就是說,過失可以有一 次,不能有重複,重複就第二次了。第一次犯的過,這個過不大;第二次犯過,那個過失 就嚴重了;如果說第三次、第四次,永遠不斷的再犯,那就沒救了,這個要懂得。   「修行」這一個名詞的意思: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妄語」就是頭一個錯誤行為, 要把它修正過來。凡夫確實是很難,為什麼那麼困難?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宇宙是 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人生就是講我們本人。我們不能夠明瞭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這叫迷惑。迷惑他才會造業,造業後面就要受果報。佛慈悲,當年在世四十九年為我們 講經說法,他講的是什麼?無非是宇宙人生真相而已。讓我們徹底明瞭,真正認識自己, 明瞭生活環境真相,這就叫覺悟,這人就開悟了。悟了之後好修,「悟後起修」,悟了之 後,改過就非常容易,迷的時候改過就非常困難。由此我們能體會得到,佛為什麼天天教 學,天天跟我們在一起來研究討論,然後讓我們徹底把人與人的關係搞清楚,人與一切眾 生的關係搞清楚,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說 老實話,入佛境界不是難事。   由此可知,研究討論,我們今天大家在一起,你們聽我講,聽講之後,有不明瞭的, 或者有疑惑的,你們要問。通常我們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星期六講經這一天,我下午不答 覆大家問題,星期天就有。可以說從星期天到星期五每天下午,現在訂的是六點四十五分 到七點四十五分一個小時,我在這地方答覆大家疑問。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情,我一定會在 此地,我不在此地,我們有同學在此地代我答覆。這個答覆叫研究討論,有疑一定要問, 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否則疑惑是我們修行重大的障礙。   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做到不妄語?同學們大概就是妄語比從前少了一些,沒有從根本 拔除,這就是對於教理不夠透徹;透徹之後,你就會從根本拔除,完全以誠懇待人接物別人欺騙我們,我們對他還是真誠,永遠不變;自己得利益。我走的是菩薩道,我發的是 大道心,這個人是菩薩。「菩薩」這個名詞新譯,新譯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把它翻作「 覺有情」,意思也非常好。有情,我們是有情眾生,我們的情沒有斷就叫「有情眾生」。 但是菩薩是什麼?菩薩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換句話說,我們沒有覺悟,我們是迷惑顛 倒的有情眾生,菩薩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我們要是覺悟,那就作菩薩了。所以他也翻得非 常好。總而言之,我們要發大道心,我們要走覺悟的路,絕不欺騙自己,絕不欺誑眾生, 頭一樁大事。   於是就有不少同學來問我,特別是從事於經商的同學,他說:「在商場上如果不打妄 語,就不能賺錢。」這個問題嚴重了。《瓔珞菩薩戒經》裡面佛告訴我們:「不漏國稅。 」我們現在總想辦法能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也要合情合理,所謂是走法律的漏洞。他 有漏洞可走,行,總不能夠說犯法,犯法就錯了。所以有一些同學來問我:「這個怎麼辦 ?」我就反問他:「你是要作菩薩,還是要作凡人?」你要作菩薩,有菩薩的作法;作凡 人,你是用妄語欺騙的手段,錢是賺到了,果報在三途。不值得!再告訴你,你用種種手 段所得到的財富,依舊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裡頭沒有,你用這些手段還是得不到,那不 叫冤枉嗎?   決不是說每一個人用不正常手段都發了財,沒有這回事!一百個人用不正常的手段, 發財的不過一兩個,不是個個都發財。從這個地方我們細心去觀察,能不能發財,真的是 你的命。你命裡頭有財富,你不用這些非法手段,一樣發財;命裡頭沒有,不管你用什麼 手段,你都發不了財。這是真理,這是事實,非常可惜世間人不明瞭,他不懂得。   財是怎麼發的?佛,不但是佛,古聖先賢都是這麼教我們,這裡頭有因果,種善因才 得善果。所以佛給我們講,你要想發財,這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財布施。 我用財力去幫助別人,你自然就得財富;你幫助別人愈多,你這個因殊勝,你的果報就愈 厚。你從事哪一個行業,那是「緣」。你種的有因,「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所 以命裡頭有財富的大富長者,他不管經營哪一種行業,他都發財,他命裡有。命裡沒有的 ,強求不到。 (s:以前老法師舉過李嘉誠的例子:財庫滿出來,做啥都賺。)   所以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要懂理論、要懂方法,如理如法的去 做,決定就得到,真的是有求必應。求財富,得財富;求聰明智慧,得聰明智慧;求健康 長壽,得健康長壽;古時候求兒女,決定得好兒女。真的是有求必應,它有道理在。你要 不懂道理、不懂方法,盲目的去求,這個求不得的,這個得不到的。   所以要想聰明智慧,一定修法布施;要想健康長壽,一定修無畏布施。總而言之一句 話,利益眾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益眾生、不知道利益社會,那是 完全不懂得利益自己。這樣的人我們也看得很多,命裡有財,發大財的人、億萬財富的人 ,他生活很苦,一生沒享過福。雖然有億萬財富了,他一毛不拔,不肯做一些好事。自己 又怕別人害他,還要請多少保鑣來保著他。自己很節省,都吃的是粗茶淡飯,一生都沒有 享受,最後死了,錢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你說這個人活得冤枉不冤枉?真有,而且很 多!古今中外都有。   這個原因就是我們常講,你有錢是你的福報,用錢是你的智慧。他沒有智慧,他不會 用錢。有智慧,生生世世富足。發財不是發這一生,生生世世都發,有智慧;沒有智慧, 發這一生,來生就沒有了。所以佛法重視智慧不重視財富,你有智慧必得財富,有財富未 必得智慧;這是佛法重視智慧的因。佛法重視覺悟,重視要發心大,我們中國古人常講「 量大福大」。人一定要有大心量,一定要常常想到社會,要想到眾生,尤其是想到苦難的 眾生,我們要怎樣幫助他。   今天世界上苦難眾生多,他為什麼受苦受難?前生沒修福,這一生又不知道修福,這 個苦難就不能避免了。靠一些慈善團體來救濟,救濟發不了財;靠人救濟,你的生活依舊 不自在,所以最重要是教育。你看看中國外國大聖大賢,他們都選擇教學。釋迦牟尼佛, 大聖,他的出身好,生在帝王之家,他可以繼承王位,他放棄了。我們想一想,他為什麼 要放棄王位?用政治的手段來為眾生造福,那不是更好嗎?話是說得不錯,一個國家賢明 善良的領導者,確確實實能夠造福這一個國家,但是不能造福全世界。所以他捨棄王位、 放棄政治,他去教學,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去做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一生幹 這個事情,走出國界,他的教學範圍不是一個國家,全世界的,只要願意跟他學,他都樂 意的教導,而且不收學費,義務的教學,幫助一切眾生覺悟。覺悟,問題才得到真正的解 決,永恆的解決。   我們再仔細觀察,全世界許許多多宗教的創始人,都是有大智慧、大福德,他們也都 選擇這一個行業,搞多元的社會教育。我們冷靜觀察,這的確是一個希有難得、非常偉大 的工作,能夠自己刻苦,教化眾生,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這三句話他做得很圓滿,『善 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他完全做到了,他做 到之後,再來教導我們。   口業第二個,「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過失很重,就看你挑撥的這些事相 以及它的影響。小而言之,是挑撥兩個人不合;在甲的面前,說乙怎麼怎麼不好,在乙的 面前,說甲對你怎麼怎麼不好,這兩個人就不合了。大的是非,挑撥兩個國家不合;兩個 國家不合,就發生戰爭了。所以他造作罪業的輕重,要看兩舌造作的業因。這裡面還有更 嚴重的,是破壞僧團、破壞教學,挑撥讓學生不信任老師,老師對學生有疑惑,這個罪過 比挑撥兩個國家戰爭的罪還要重。   為什麼原因?佛常說,兩國交戰死亡的人很多,你是殺別人的生命,傷害別人生命; 你在教學場合當中挑撥,你是斷眾生的慧命。斷慧命的罪比斷生命重得太多太多了。什麼 原因?生命容易得到,慧命很難遇到。開經偈裡面常講:「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千萬劫 好不容易有個機會遇到了,你這一挑撥把他破壞了,信心喪失了,你說你這個罪多重!你 殺人一個生命,也許他來生又得人身,所以得人身比遇佛法容易。一個人有機會學佛,你 把他破壞了,這個罪重。這個罪業,佛在經上講,墮阿鼻地獄。人往往為了眼前一點小利 ,或者是眼前一點憤恨,造這樣重的罪業,他不知道。他要知道這個後果的嚴重,我相信 他再也不敢造作。如何了解業因果報的可怖?一定還是要講經說法,要把道理、事實真相 講清楚、講明白,他真的懂得了、真的體會到了。   我們在最近這半年多來,我們曾經聽到許多的訊息。我相信那不是造謠,也決定不是 宣傳迷信。我也曾經讓同修們,你們要認真發心,把這些事情資料寫出來,做為我們內部 參考資料,不向外流通。最近很多鬼神附身,敘說地獄道、餓鬼道,我們科學裡面講,這 是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也仰慕大乘佛法,也希求往生極樂世界, 他們也在聽經,他們也在念佛。我不只聽一個人說的,很多人告訴我。我相信這些人不是 無緣無故造謠來騙我,騙我總是有企圖,我什麼也不能給他,我相信他不是騙我,這些都 是真的。   我們自己道場陳光別老居士往生之後,我們念佛堂杜美璇居士,老林長的冤親債主附 身,這是大家親眼看到的。那麼多人看見的,這決定不是假的。類似這些事情,其他地方 也常常有發生。所以現在我們曉得,鬼神在念佛的很多,在讀《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很多 。人有毀謗不相信,鬼都在念,鬼都相信。這些毀謗的人、造謠生事的人,連鬼都不如。 由此可知,他將來到哪裡去?他鬼道都去不了,鬼都比他好。所以兩舌的業決定不能造縱然我們聽到別人毀謗,我們也不能夠傳語。人家來對我們說,某個人對某個人怎樣,我 們聽了之後立刻把它忘掉,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尚且不能放,何況口裡頭的言語?這樣好 ,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善業,都在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覺明妙行菩薩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個教誨好。   第三種,「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表情很難看。這個有,我常常遇到。我在香 港講經,這一次從中國大陸來香港聽經、看我的同修有一百多人,來自各個地方的。很不 容易到香港,香港入境也很難拿到,他們很熱誠的到這個地方來。我們只有四天的法會, 看到我了,一個個都爭到前面來。有的送供養,有的跟我照個相,當然大家都希望往前面 擠。我們的護法看到就很不高興,那個面孔就很難看:「不要這樣…!」好大的聲音,我 聽到好難過,怎麼可以這樣待人?這是什麼?這是惡口。   所以在這種場合之下,我們總要設身處地替人家想:假如我是他,我希望別人怎麼對 我?我應當怎樣對人?擁擠的現象不能有,勸導!和顏愛語,不可以大聲的么喝,不可以 板起面孔那麼難看。教人家一看,將來人家回到中國去:「淨空法師旁邊的人都像羅剎一 樣,都很恐怖。」這成什麼話!這多難聽!總要教他們回去之後:「法師旁邊、身邊都是 菩薩。」你們就好了。所以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修行就在這裡修,要把這個態度改 過來。   所以修行從哪裡修?就在這個地方修行。從這些地方看到什麼?看到修行功夫。決定 要有耐心,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記住!佛在經上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 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要教人生煩惱,這個重要!這是機會教育,大家搞成習慣了,都不 知道。秩序是要維護,還是要和顏愛語。末後一句,「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 欺騙眾生,這裡面範圍非常非常之廣。口業也是略說四類的過失。   身業,「不失律儀」。「律」是法律;「儀」,我們現在講的「風度」。那個「律」 就是規矩,決定不違背規矩,決定時時刻刻保持住自己的風度,這裡面的範圍也非常之廣 。「律儀」,在佛經裡面講到「三聚淨戒」,也就是說,佛講的規矩大略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有文字記載的,像戒經、戒法,通常我們講的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這 是屬於「律儀戒」。這個戒條裡面有規矩,也有講到風度的地方;大概講規矩比較少,講 日常生活的威儀講得多。   雖然是文字記載的,我們要記住,佛說的是三千年前古印度當時的那些生活規範。現 在已經隔了三千年,這個地方是新加坡,不是北印度,因此我們要體會到佛講律儀的精神 之所在,不能夠用這些條文,它跟我們不能夠相應。也就是說,不能適應我們現前這種生 活方式,所以精神可以不變,條文是要修訂的。在中國唐朝時候,大家都曉得「百丈立清 規」。「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清規是什麼?就是律儀戒的本土化,律儀戒的現代 化,它才能適合於現代人、適合於這個地方的生活方式,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所以戒律 的精神永遠不變,戒律裡面所記載的事是可以修訂的。   只有四個根本戒確實超越時空,永恆不變,古今中外都承認這是善法。第一個「不殺 生」,這一條古今中外人都承認不殺生是善;第二個「不偷盜」,第三個「不妄語」,第 四個「不邪淫」。這四條古今中外人都承認,你就不必更改它,其他的戒條都可以隨著時 代修訂;精神不變,作法可以改變。這四條叫「根本戒」,也有把「不飲酒」也加上去, 也稱為根本戒,這個都可以。其他的都必須要因時、因地,知道自己應當怎樣作法。   還有不成文的,不成文就是戒律上沒有的,佛只講原則,沒有具體說出來的,譬如說 「攝善法戒」。這個意思是教我們修一切善法,這就是戒律。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 標準一定要清楚。真正的標準,利益社會是善,利益眾生是善,利益自己就是不善。利益 自己就是自私自利,這是錯了。所以善惡的標準搞清楚,只要是利益眾生的。所以有人問 我,剛才答案還沒說出來,他漏稅、逃稅,想多賺一點錢。我就跟他講:「中國歷史上我 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沒有出家之前,他是國家稅務機構裡面的出納。他 常常就偷盜國稅,偷盜國家的錢他去放生。」我說:「你們偷盜都能學到永明延壽那一種 心,那種心去偷盜,有功德沒有罪。」   過去在中國歷代的帝王都學佛,絕大多數都是皈依三寶的三寶弟子,所以國家懂得修 福。偶爾有不懂得修福的這些國家領導人,你偷盜國家的錢財替國家修福,這好事情。絕 不是為自己享受,如果為自己享受,這個罪過就很嚴重。像永明延壽大師,他盜國庫的公 款去放生,這修福,為國家修福。被發現了之後,要不要接受刑罰?要接受。接受刑罰絕 不逃避,這是正確的。所以事情發了之後,判了死刑,那個時候死刑,殺頭!皇帝知道這 個事情,就吩咐執法的人員把他送到法場殺頭,看一看他害不害怕:「他如果害怕,就把 他殺掉算了;他如果不害怕,教他回來見我。」   永明師上了法場,一絲毫恐懼的心都沒有,甘願接受國法的制裁,歡喜接受。那個監 斬官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害怕?」他說:「我以一條命,救了千千萬萬的生命,我值得 !我有什麼好怕的?」監斬官把這個話報告皇帝,皇帝召見。召見就問他,赦了他的罪, 問他:「你有什麼願望?」他是願望,跟皇帝講:「我希望能出家。」「好。」所以皇帝 成就他出家,做他的大護法,成為一代祖師。所以像他那一種心偷盜,行!沒有問題。你 要不是這一種心偷盜,偷盜是為自利,那你這個罪過就重。所以這個偷盜是利益國家、利 益眾生,寧願捨自己的身命,在所不惜。由此可知,就是一個公、一個私。一切為公,就 是善的;一切為私,那就是錯的。 (s:我們納稅時若以「供養佈施所有人民」去想,那就不會想逃漏稅了。因為沒有國稅, 國家沒辦法發錢給低收入戶,沒辦法造橋鋪路,沒辦法養公務員服務一切人民.... 反過來說,我們的稅就是讓國家代替我們做這些事,包括健保加徵的稅。每個人都 斤斤計較自己的付出,又想盡辦法從國家處盜利益,健保倒了、國家虧損了,像希 臘,就害人害自己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152.99 (07/30 11:15)
cutekid:讀經報到 07/30 17:53
a1014a:隨喜 意業清淨無染。意業要清淨了,身業、口業當然清淨 07/30 19:23
wiglaf:隨喜 07/31 00:0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9/25 22:43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1/28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