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94集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六面第一行,這個科題是「期如佛德」。這裡面有三小段,第一段 「悲智如佛」,第二段「說法如佛」,第三段是「一切成佛」。請看經文:   【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   這是法藏菩薩修行證果的時候,期望自己能夠如十方一切諸佛相等,這是大願的圓滿 。大乘經上佛常常告訴我們,證得究竟的佛果,確實是佛佛道同;可是在菩薩位次上,依 舊還是願求佛德,願自己的福慧等同如來。所以第一句說,『如佛無礙智』。佛的智慧融 通自在。融是圓融,通是通達,無需要思考,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期望,我想每一位同 修都希望自己開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是無礙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給我們 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   「無礙智」是諸佛如來、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德能。佛與法身大士這個智慧現前了; 我們現在在凡夫位,這樣的智慧被我們的煩惱、習氣障礙住了,不是沒有!佛在《華嚴經 》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一句 話道破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凡夫有煩惱,有妄想分別執著,佛沒有。由此可知, 去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眾生就是如如佛、本來佛。這個偈頌最後一句是「一切皆成佛」 ,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現前修學最大的障難,就是不能夠克服煩惱習氣。可是一定要知道,煩惱習氣是 非克服不可;你要不能克服煩惱習氣,你自己一定要曉得,你的果報決定在三途。所以我 們要常想,地獄餓鬼畜生苦,我們要不要去做地獄餓鬼畜生?如果要做地獄餓鬼畜生,你 的煩惱習氣就不要斷,你可以隨順你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你覺得三惡道恐怖,三惡道可 畏,你真有畏懼之心,我想,你一定能克服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古人教給我們,學佛 要有畏心,畏心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畏懼因果報應,這個事很現實。所以學佛沒有別的, 轉煩惱為菩提而已;菩提就是「無礙智」。現在我們要問,怎麼個轉法?佛告訴我們,方 法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說方法很多。佛遺留給我們的經教,諸位都曉 得佛家的《大藏經》,每一部經典裡面都說了許多法門,不只一個。你依一部經修,行; 甚至於依一部經裡頭一句、兩句來修,也行。   念佛人自古以來確實有不少人依大勢至菩薩的修行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就這八個字他一生信受奉行,他就能成無上道。都攝六根,就是我們講的斷除煩惱習氣, 你要能把六根收回來。大勢至所講的這個原則,跟孟夫子所說的做學問無二無別,孟子說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求其放心,豈不就是都攝六根?把六根從六塵境界 上收回來,這是大勢至菩薩用的方法。儒家教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 禮勿動」,這就是孟夫子收其放心的具體說明。而大勢至所用的方法比這個還要精彩、還 要精闢,我們要懂得!菩薩在順逆境緣之中,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夠收 攝六根;不是說六根不接觸,六根接觸,接觸而能不落印象,這就是都攝六根。   在十二因緣裡面,跟我們講六道凡夫造業,這十二因緣裡頭只有三個:愛、取、有。 菩薩示現在世間,與大眾、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他也示現「愛」,他也示現「取」,但 是他沒「有」,高明在此地。沒「有」是什麼?我們今天所謂的這個「有」,就是你有了 印象,你心裡已經有了,這個就麻煩大了。菩薩示現心裡頭沒有,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 不染,這叫都攝六根。眼見色、耳聞聲,在現相上可以跟大眾和光同塵,就像什麼?像唱 戲、表演一樣,表演得很逼真,演員知道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不把它當真,不會 落印象,阿賴耶識裡頭不落種子,這就是沒有「有」。他表演有愛、有取,他沒有「有」 ,這是功夫到家,所謂爐火純青,心地確實一塵不染;然後淨念相繼,他就成功了。必須 到心裡一塵不染,心境一如,這個心是真心,這個心是真誠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用 這個心來念佛,這叫淨念,決定沒有絲毫夾雜;相繼,永遠沒有間斷。這是真的念。他念 ,沒有間斷;不念,也沒有間斷。由此可知,間斷,不是念佛的名號,是念佛的那個心心裡面有佛。佛是什麼?佛是圓滿的大覺。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佛就是覺、正、淨,性覺、自性正、自性淨,永遠不失去,這叫做相繼。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的方法。   我們明白了,想學學不到,也學得不像。什麼原因?我們沒有達到菩薩那個境界。所 以大家讀《楞嚴經》一定要知道,《楞嚴經》二十五圓通,這二十五位菩薩是什麼地位? 圓教初住位,那是大乘不是小乘。現在有一些同學專修這個法門,學大勢至的法門,問題 是學得像還是學不像?對於菩薩這一段的開示,能不能真正圓滿的理解?真搞清楚,真搞 明白了,也有初學入手的方法。初學入手,還是用這一句佛號,六字洪名,把自己的妄想 分別執著念掉。這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要不念佛就胡思亂想,妄想紛飛,連晚上睡覺 都不老實,還打妄想,還在做惡夢,作夢是打妄想。所以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從來沒有 間斷過。菩薩們是淨念相繼,我們今天是妄想相繼,晝夜相繼。如何能將這些雜念轉變成 淨念,我們就成功了。   什麼叫淨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淨念。這個裡面我們在講席裡頭 講得很多。妄想分別執著的根,它從哪裡生起來的?從我執生起來的;再說得粗一點,從 自私自利這個念頭生起來的。如果我們不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捨掉,我們這一生念佛,想念 到功夫成片,難!有人念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做到功夫成片。出家老修行人,一天到晚在道 場裡面手不離念珠,口不離佛號,念到八十、九十,功夫還不能成片。什麼原因?「我」 沒有放下,這是大障礙,這是病根的所在。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雖然講得好,他用了 一個比喻,他講念佛功夫,「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 佛」,這個話講得沒有錯。可是你要記住,念佛必須放下萬緣,這才叫功夫。萬緣裡最重 要的,放下我執,《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你有我相就不行,你的功夫就不得力。   每一個人都知道,大乘經教裡面,要破我執,要破法執。世尊當年在世,講般若講了 二十二年。般若的內容是什麼?無非是破我、法二執而已。《金剛經》是《大般若》的綱 要,這是古來祖師大德都肯定的。《金剛經》上的四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我們要向這個目標方向去努力;念沒用處,講也沒用處,心行相應才有受用 ,所以要認真做。祖師大德常常勉勵我們,心要像佛心,念頭要像佛的念頭,行為要像佛 的行為,這叫做學佛。本經裡面所記載的,阿彌陀佛的存心、念頭、行為,都在這一部經 上。我們將這個經念得很熟,理解得很透徹,要將經文字字句句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這叫學佛,這叫做念佛。尤其是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這才是真正的發菩提心,行 菩薩道。   念佛法門無比的深妙,這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說的:「若人但念阿彌陀佛,是即無 上深妙禪。」念這個佛號不但是禪,釋迦牟尼佛說的,無上深妙禪,這個話是真的。所以 這個法門諸佛讚歎;修學這個法門,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我們在這些年當中,很明 顯的覺察到這個事實。我們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講經,講其他的經論,包括講《華嚴經》 ,都比不上講《無量壽經》法緣殊勝。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這是諸佛 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所以講這一部經的法緣特別殊勝。我自己講經四十年深深體會到, 太明顯了。諸佛護念,正因為這個法門是無上深妙禪,如來心心相印,祖祖心心相傳,就 是這個法門,比《楞嚴經》上講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還要殊勝。這個道理太深了、太 難懂了。   法藏菩薩示現修行證果第一願,「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我們自己修行需要智 慧,沒有智慧就盲修瞎練,不能沒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要知道。我們的智慧被煩惱障礙 住了,煩惱障就是自私自利,就是貪瞋痴慢。另外還有一個障礙,所知障。所知障是什麼 ?是自己的見解,中國人所謂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自以為是」,這個障礙也非常嚴 重。兩種障礙,煩惱障跟所知障,障住了。淨宗法門就是用這一句佛號來破除二障,恢復 自己的清淨心。先度自己,再幫助眾生,也就是先成就自己的智慧,然後智慧現前了,有 能力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幫助一切眾生無有障礙,自利利他,所以一定要求智慧。諸位 記住,要求智慧一定要先斷煩惱,在生活裡頭去鍛鍊,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去鍛鍊。佛教菩 薩四攝六度,就是鍛鍊的具體辦法。   佛教導我們修布施。四攝第一個是布施,六度第一個也是布施。布施是什麼意思?它 的精義,是教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著想,這叫布施。如果起心 動念為自己著想,這叫夾雜不善;我們的功夫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也想到佛法,也想到 眾生,可是沒有把自己忘掉,到最後自己的利害,依舊佔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其至於把 想幫助別人這個好事都打斷。念頭打斷,行動打斷,這是什麼?煩惱起現行,自私自利的 念頭起現行。於是你修的因不圓滿,你遇到的緣不圓滿,果報當然就不圓滿。這道理我們 要懂。 (s:比如想佈施,又考慮這個又顧忌那個還要自以為是辨別好壞,或者想到自己還想買 一個什麼。就這樣一筆錢繞了半天,還是去買了自己要的東西。「下次有多的錢」 、「找到真的可以信任的單位」再來佈施吧!大概就是這樣吧?)   「所行慈愍行」,行是行為。行為裡面包括:思想、念頭,意業的行為;言語,口業 的行為;身體造作,身業的行為。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 慈愍一切眾生。佛法裡常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憐憫眾生,平等的救濟,平等的 協助。救助一切眾生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把佛法教給他,幫助他破迷開悟。他只要一開悟 ,他自自然然就會修學圓滿的因,他會得圓滿的果報。凡夫修行因緣不能圓滿是迷,所以 教他、勸導他斷惡修善,那是救急,不是救根本;救根本,一定要幫他破迷開悟。   破迷開悟唯一的方法,方法裡頭最好、最普遍的,是教學。像我們這樣的法會,釋迦 牟尼佛當年在世,就是用這個方法,跟大家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上課。我們現在講講經說法,人家說你們是宗教、是迷信;說我們來上課,大家聽到意思 就很清晰,他是去上課。上什麼課?上《無量壽經》,我們來上課的。要把經本裡面的道 理,細細深入的提出來討論。而佛在經典裡面的教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勘驗,提出 自己的心得報告,互相勉勵,這是幫助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叫慈愍行,這是大慈 大悲的事業。悲智雙運,功德才圓滿;偏重一邊,就不圓滿。   古代王陽明先生,那也是個虔誠佛教徒,很多人知道他提倡「知行合一」的學說。知 行合一的學說從哪來的?就是佛家講的智悲雙運、解行並重。他是從佛法裡頭學去的,把 它用在學術上,所以一般人看到很希奇,我們學佛的人聽到不希奇,幾千年前佛就常講。 「所行慈愍行」,這就是行佛所行。底下這一句:   【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   這兩句話就是人天師範。師是表率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行為,都要做世間人 的表率,要糾正世間人所犯的錯誤。我們細細觀察現前的社會,現在的社會,大眾他每天 想什麼,再聽聽他說什麼,仔細觀察他在做什麼。這就跟醫生對一個病人診斷一樣,先要 聽、要看、要仔細觀察,他究竟得的是什麼病;然後為他說法,才契機契理,應病與藥, 藥到病除。但是今天社會大眾的病非常複雜,非常多、非常嚴重,再好的醫生都束手無策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好言規勸他不能接受,他不以為然;就像吸毒,他已經上癮了,很 不容易戒除,戒除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現前這樣的社會,你真的是明白了,首先要救 自己。這個不是自私自利,這是經典裡面常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我跟佛有緣,什麼有 緣?我能夠信、我能夠解、我能夠依教奉行,具足這三個條件,這是與佛有緣。有緣的人 ,只要你自己珍惜你的緣分,你認真努力好學,你就能得度。   現前的社會是亂世,我們所接觸的大眾,不善的緣多,善緣少,所以定功就非常需要 。定功是不受外面環境干擾,不受外面環境誘惑。這個話說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哪裡 ?難在我們沒有智慧,迷惑顛倒。所以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修身處世、修行證果的 原理原則,我們縱然聽了,也相信、也懂得了,就是做不到;在現代社會更不容易做到。 所以我們要多想一想,怎樣能夠做到?儒家講得簡單,都是講的綱領,第一個要知止。「 知止」這兩個字,要看看過去儒家的講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並不一致。我 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多少也開一點小智慧,看儒家的經典,就像吃冰淇淋一樣,不難。 知止裡頭有兩個重要的意思。第一個,止於什麼地方,這就是我們佛家裡面講的發願,世 間人所講的立志,這個很重要。志不立,你的一生就像一個小船漂流在大海裡,你沒有方 向、沒有目標,你怎麼用功努力都不會有結果。知止,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的目標 。這一條非常重要,先決的條件。   古大德學佛,像《壇經》裡面記載的,惠能大師他知止,所以他成就好快。他止在哪 裡?止於佛。他到黃梅,五祖問他:「你來求什麼?」他很簡單:「我來求作佛。」他止 於佛。他的方向目標正確,所以人家能在短短期間當中成為一代祖師,就是他知止。我們 今天到這裡來修學沒有成就,那是當然之理。「你們到這裡來幹什麼?」「我到這兒來聽 經的,我到這兒來學講經的。」你不是到這兒來作佛!所以你沒有止,你那個心是動的, 像水上的浮萍漂浮不定,怎麼能有成就?   知止第二個意思是知足,特別是在物質生活這一方面,要能滿足,對於現實生活環境 要滿足。當然這是外國人很不喜歡聽的話,為什麼?你對於現實生活環境滿足,這社會就 不進步了。確實,今天物質文明的進步非常快速,帶給我們有什麼好處?我們要多想想。 物質文明的進步,把你自己的德行破壞,把你的家庭毀掉,把你的社會搞亂。你們想想是 不是?你們家庭裡面的小孩,今天聯合日報,我沒有看報紙,我偶然看到有個標題字很大 ,寫的就是:「父母,你曉不曉得你的小孩在那裡想什麼?」這個問題很嚴重。   新加坡是個現代都市,一般家庭裡面都有電腦、都有網路,小孩天天在那裡看,看什 麼你知不知道?電視還算不錯,政府有控制,不善的這些內容不容許播出,可是網路就沒 有辦法控制了。所以科技的發達,你要曉得,把我們的倫理道德毀掉了。你的小孩在家裡 天天接觸這些東西,你的家庭被毀滅掉,社會動亂不安,這是科技物質文明發達的果報。 所以我們今天享受一點科技的便利,但是你想,付出的代價有多少?把我們身家性命、整 個社會安全付出去了。值不值得?不值得。中國古人聰明,中國人不是不懂科學技術,不 願意發展,不走這個方向。為什麼?他懂得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不搞這些。外國人敢搞、 喜歡搞,拼命在這裡發展,沒有受到聖賢的教誨。他要是念中國古書,我相信他不願意搞 這個事情;他要是修學大乘佛法,他也不會搞這個事情。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   我們今天不是反科學。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科學家所希求的種種神通方便,大乘經 上講得很多,無需要借重這一些機械,我們自性裡頭的本能圓滿具足。世尊為我們介紹西 方極樂世界,那邊人的生活,想吃飯了,這個飯菜就擺在你面前,樣樣都是合自己口味的 ,無需要烹飪。不但無需要烹飪,我們今天給你幾十道菜的時候,你還要慢慢去排;你那 個念頭一動已經排好了,不需要人工,現在科學做不到。吃完了不想吃了,東西就沒有了 ,桌子乾乾淨淨的,不必收拾,也不用洗碗。今天這個科學能做到嗎?所以西方世界是科 學的世界,佛家不反對科學,必須到那個程度才能有這個受用。 (s:證嚴上人說:享福了福,吃苦了苦。我們現代人拼命享福,福盡苦就要來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11
a1014a:隨喜 現前修學最大的障難,就是不能夠克服煩惱習氣。 07/05 06:55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8/25 21:20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1/21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