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5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二面「超世希有第十八」。這一品的經文不 長,我們從頭念一遍: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 。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寧可類乎。帝王 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 。又復醜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昨天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帝釋』天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民間所說的玉皇大帝就是 他,他的福報確實是很大,但是要跟『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跟他相比,那就差很遠很遠 ,所以說是『百千倍,不相類也』,不能夠為比。然後再說: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這幾句話我們應當要細心去揣摩體會,不能夠含糊籠統的念過,這裡面意思、境界都 不可思議。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是欲界裡面福報最大的,再往上去那是色界天,就不是 欲界。第六天,他們那邊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千六百年。前面跟諸位介紹過彌勒菩薩所住 的兜率天,兜率是第四層,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壽命四千歲。再上去一層,第五 層天是化樂天,他的福報比第四天要加一倍,也就是說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八百年,加一 倍,八百年,壽命八千歲。再往上去這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我們 人間一千六百年。中國的歷史號稱五千年,實際上有文字記載的,大概可以能夠追溯到三 千多年,在他化自在天,兩天。   我們要細細好好的去想想,天人的福報從這個地方你就能體會到一些了。所以為什麼 很多人都希望生天。天有很多層,世尊跟我們講,大的分別,不是小的區別,大的分別是 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所以生天,生到哪一層天不能夠含糊籠統,佛法裡面講得很 清楚、很明白。   第六天的天王,還不是天上的人民,天王,像人間的帝王是人間福報最大的,這是天 上福報最大的,用這個人來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在我們這 個世間修小乘法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稱為聲聞,在這個世間修大乘佛法的,到西方 極樂就稱菩薩。所以諸位同修你們不往生則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稱菩薩。那福報有多 大?在這個地方你慢慢去想去。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不能跟你相比,要是站在你的面 前,『光顏容色』,你的光彩,你的顏容,你的色相,『雖萬億倍,不相及逮』。你的福 報、福德超過第六天王萬億倍都不止。   在這些地方,學講經的同學們你們要留意,學習釋迦牟尼佛說話的善巧。這一樁事情 要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讓我們來說,你有沒有辦法講清楚?釋迦牟尼佛言語並不多 ,給你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一層一層的比較,讓你在這裡體會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福德不可思議。所以品題「超世希有」,超世不難,希有可就不容易了,真正是希有 。下面一段是講他的依報,這個依報是講生活環境,經文也不長: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他化自在天王』就是前面講的第六天王,但是諸位要知道,實際上第六天王是不能 夠跟西方極樂世界大眾相比的,西方極樂世界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第六天王比 不上。說你生活環境,你所居住的環境,這個地方『猶如』,實在講超越太多了,為什麼 ?第六天王的福報是接受第五天的供養。第五天叫化樂天,也很自在了,他一切的享受是 隨心變化出來享受的,到第六天王自己都不要變化了,有人變化送過來。你要懂得這個意 思,真正意思在此地。   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受用,自己不要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它是變化所成,你就能享 受,就像第六天一樣。第六天一點都不操心,所謂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念頭才一動, 你所需求的都已經在面前,這一句主要是說這個意思。所以真正的正報是第六天王不能比 ,超過萬億倍,依報也一樣,依報也超過萬億倍,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說明西方世界 眾生福德之大,簡直是不可思議,這都是屬於難信之法。   所以過去夏蓮居老居士常說,淨宗最難的是信心,確確實實難信之法。禪宗最難的是 疑情,疑情提不起來,淨宗最困難的是信心發不出來,那怎麼辦?夏老給我們一個建議, 讀書,這個讀書就是讀經,你要多讀經、多看註解,然後才能夠斷疑生信。你把這個事實 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何必在這個世間受罪?這個世間太苦了,應當要求解脫,應當要 求超越。我們今天遇到解脫、超越的門徑,這個不容易,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遇 到之後要真幹,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   怎樣才真正能有成就、能有把握?要把一切障礙排除,障礙排除了,往生這一條路上 就一帆風順了這個障礙就是業障。古來祖師大德把業障看得非常重,業障要消除,業障 要遠離。淨宗法門所說的帶業往生,這一句我們要有正確的理解,不能錯解意思,這個業只帶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種子,不帶現行,是說帶這個業,現在這個現行的業不可以帶 。真正要求生西方淨土,一定要依教奉行,把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煩惱習氣要放下 要真放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隨順佛陀的教誨。   佛陀教誨在哪裡?就在這一部經上。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 那個四土用心不相同,三輩九品這原理原則是相同的。我說過這一部《無量壽經》裡面所 說的道理,你都通達、都明白了,通達明瞭就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這個思想見解就是《 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知佛見。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這佛知 佛見。把我們自己過去一切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修正過來,放棄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 ,接受經典裡面的想法看法,把我們的思想轉過來,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思 想見解是屬於意業的行為,你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然後言語、行為。   本經一開端就教導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善護三業」,那一句比什麼都重要。 善護三業,你看看佛陀的慈悲,佛陀教導我們的善巧,我們通常在經教裡面看到三業都講 身、口、意,都是講這個順序,身口意。但是《無量壽經》上不是這個順序,第一句是口 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有沒有做到?譏是諷刺別人,過是說別人過失,頭一 句就是講這個,善護口業。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還是喜歡諷刺別人,還是喜 歡說別人的過失,這叫造業這樣的人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絕對不是說你每天念 多少佛號就能往生,念得再多,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二十萬聲佛號,古來祖師大德說得 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   什麼條件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心地清淨就是三業清淨,他一天念一聲佛號他都能 往生。他不念也能往生,為什麼?他不念是口不念,他的心完全跟阿彌陀佛一樣,心心相 應,他怎麼不能往生!我們凡夫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那是訓練、練習,要把心念到清淨 ,行念到清淨,這個意思在此地。心淨則佛土淨,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前面這 三句是淨業總持法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一切眾生我們都要尊重,所以成佛,菩薩修行成佛沒有別的祕訣,你們看《印光大師 文鈔》,有人向印祖請示過,問他佛門修行有沒有祕訣,希望把祕訣能夠得到,那修行就 容易了。所謂祕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綱領、原則,簡單扼要,佛經裡面名詞稱為總持法門 ,印祖回答他:有,兩個字,誠、敬。內真誠,外尊敬。現在在中國日常生活當中用的術 語,對別人尊重的時候,「尊敬的某某先生」,尊敬的;內真誠,外尊敬,這是祕訣。   一切諸佛菩薩他們對於一切眾生,決定不敢不尊重,決定不敢不誠敬,為什麼?尊重 誠敬是性德,是我們自性本來具有的。你現在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誠意,是你迷失了自 性。哪一天你修行功夫成就了,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了,見性之人誠敬心生起來了,尊敬 的心也生起來了,自自然然就生起來了。你們要不相信,你去看看禪宗的《六祖壇經》, 六祖大師見性、開悟了,你看他老人家一生處事待人接物,他對哪一個人不恭敬?我們讀 書要從這個地方留意,這古時候人講「著眼」,你要從這裡著眼,從這些地方學習,你真 的就學到東西了。   佛門裡面許許多多修學的懺儀,懺儀是專門講修行的,祖師大德所編輯的,第一句話 就是「一切恭敬」。佛如是,儒家也不例外,你們看看《禮記》,《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真正有誠敬之心,善護三業你就很容易做到,你之所以做不到,感覺 得那麼困難,就是你內不誠、外不敬,所以你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你這一生無論怎麼樣 用功,無論怎麼樣修行,你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不能往生。   要知道我們跟阿彌陀佛結緣,生生世世,過去生中都跟阿彌陀佛結過緣;如果跟阿彌 陀佛沒有緣,你不會到這裡來聽經。你到這個地方來,能坐兩個小時,你能坐得住,過去 生中跟淨土、跟阿彌陀佛緣很深!為什麼你沒有能去得成?就是剛才說的,內,誠敬不夠 ,外面,沒有遵守佛菩薩的教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這個就 麻煩大了。如何能夠隨順經典的教誨?要在這個地方認真的學習,當然你這一生往生就有 把握了。你這一生,現前你肯定得到的是法喜充滿,對於極樂世界充滿了信心;而對於這 個世間,娑婆世界,天上人間,決定一絲毫都不沾染,身心清淨。   所以修行從口業下手,然後再講身業,「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儀,這難!我們 今天講到律儀,我們只取《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現在在圖文巴,我們的學 院,凡是住在這個學院四眾同修(在家出家),我們的要求,儒家的《弟子規》,佛法裡 面就是《沙彌律儀》,這個東西不是講的、不是念的,是要做到,你做不到不行,做不到 你不像。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要時間。真正覺悟,真正把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統統 放下了,一門深入,這一生當中一部經、一句名號,決定沒有一切夾雜。佛法尚且不夾雜 ,怎麼會夾雜世間法?你的身心清淨,身心清淨,對於往生淨土,你自己會感覺到你很有 把握,你的信心才生起。這個信心是什麼?相信自己這一生決定得生,這個信心,一絲毫 疑惑都沒有了。細說,經典裡面就講得很多,你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細說,前面第二 品那是總綱,講善護三業;細說,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所以一部經足夠了,認真努力去 學習,這一生就不會空過。經典字字句句深廣無際,沒有邊際的。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經 文:   【至于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威德』,黃念祖註解裡面講得很明白,「威」是威神,「德」是功德。『階位』就 是講的品位,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知道有四土三輩九品,這是說的階位。但是這個世界跟 其他諸佛世界確實不相同,其他諸佛剎土裡面,這個階位是清清楚楚,沒有辦法躐等的。 就像我們這個世間學校裡面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決定不是混在一起的,不是在 一個學校的;同在一個學校,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決定不是在一個教室,它都跟你分 開的,十方諸佛剎土大概都是像這樣的。極樂世界特別,特別在一個講堂上課,四土三輩 九品統統在一起,所以叫平等法。可是很奇怪,雖然統統在一起,每個人學的課程又不一 樣,各人得各人的利益,又可以能彼此幫助,很特別的法門。   四十八願裡面說過,世尊在這個經典裡頭也詳細跟我們介紹過,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 阿惟越致菩薩。我剛才跟諸位說的沒錯,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就是凡聖同居土 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什麼意思?翻成中文意思叫不退 轉。這個不退轉很特別,不是普通的不退轉,所以祖師在註疏裡頭跟我們講的,叫「圓證 三不退」,這個就不簡單了。   三不退裡面,第一個是「位不退」,位是講你的階位、你的地位,你只會上升,你不 會往下退。什麼人能夠得到?小乘須陀洹,證得初果了,小乘須陀洹;大乘圓教(淨土宗 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菩薩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 是第一個階級,菩薩,初信位的菩薩證位不退。雖然他還沒有超越六道輪迴,他決定不會 變成凡夫,他是聖人,他不會變成凡夫。在六道裡面決定不墮三惡道,他的修行就是在人 間、天上這兩道往返,人間天上,這證位不退。   這個「位不退」怎麼證法?經論裡面佛跟我們講得很多,佛跟我們講煩惱有兩大類, 見煩惱、思煩惱。思煩惱就是錯誤的思想,見煩惱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見解你斷了; 換句話說,你的見解完全正確,沒有錯誤,但是思想還有錯誤,見解決定沒有錯誤了。這 是佛經裡頭術語說,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位不退, 不容易!我們要從教下來修行證果,說老實話,這一生沒希望,你做不到。   第二個講的「行不退」。行不退是大乘菩薩,絕對不會再退到小乘。大乘難修,比小 乘容易墮。大乘,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要禁得起種種考驗,你都能不退心,這才行;遇 到小小的挫折就退心了,這個不行,這不能成就的。講到行不退的,權教菩薩,也就是說 十法界裡面菩薩,四聖法界的,我們曉得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 絕對不會退轉去做小乘。   第三到最高的「念不退」,這個念不退就是念念都趣向無上菩提,他不會退轉。這個 十法界裡頭沒有,到一真法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到一真法界,這個念就不退 了。所以念不退,這三種不退都具足,念不退當然行不退,當然位不退,這叫三不退。但 是淨土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圓證三不退,證三不退,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就行了,不圓 !圓證三不退,這個圓到底是什麼階位?就是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經論裡面通常講的七地以上。圓教初住菩薩到七地,三十七 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從初地到七地,三十七個階級。往生到西方極樂 世界,實在講帶業往生,煩惱一品也沒有破,下下品往生或者是中下品往生,到那個地方 去,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這個話誰相信?沒有人相信,所以叫 難信之法。難信不是講我們這些人,聲聞、緣覺、菩薩都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他們修了多生多劫,辛辛苦苦在修,修到那個階位,沒聽說這個事情。   所以我們這些人糊裡糊塗的就成功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比他高明,這是叫糊塗有糊 塗福,世間人講傻人有傻福;我們都是傻人,有傻福,遇到阿彌陀佛,真有傻福。所以這 個法門最重要的是要信得過,要生信心不能生疑惑,一絲毫疑惑都不可以有;有疑惑就 是障礙,有疑惑就是罪業,一絲毫疑惑沒有,所以這是圓證三不退。到那個地方稱為阿惟 越致菩薩,不是普通菩薩。   『威德階位,神通變化』,統統具足。而這些都是自然的,是不是你自己修的?不是 。自己修的那可就麻煩了,從凡夫地修到七地菩薩,談何容易!大乘經裡面常說,菩薩修 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不是我們普通人。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的,你哪一 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那一天算起,你要修行到究竟的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 麼長的時間。這個大乘經裡面說得詳細,第一個阿僧祇劫修三十個位次,就是十住、十行 、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學完需要一個阿僧祇劫,愈往上愈困難。第二個阿僧祇劫修七個 位次,就是初地到七地,兩個阿僧祇劫。   換句話說,你要靠自己修行,沒有破無明以前不算,要把前面都算上,那就是無量劫 ,不是三大阿僧祇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一天算起,第一個阿僧祇劫修到十 迴向菩薩,修三十個位次,第二個阿僧祇劫就是初地到七地,到七地才叫阿惟越致。你們 想想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立刻就超過兩個阿僧祇劫,到那邊都變成七地菩薩。《 彌陀經》上一再跟我們說難信之法,真難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所以這個法門,世尊 講得好,「唯有諸佛方能究竟」。   極樂世界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思議的事情?只有在如來果地 上他才知道,才清清楚楚了解;換句話說,等覺菩薩都不行,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微 妙的事相不能透徹了解。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等覺菩薩看西方極樂世界,猶如隔羅看月 ,羅是紗,很細的紗,隔一層紗看月亮,也看得很清楚,還是隔一層紗。我們真正把這些 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曉得這個法門希有難逢,你那個信心、決心才能夠真正落 實;你不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的信心、願心發不出來。   夏老講的這個話,我聽了感觸很深,一點都不錯,念佛的人有多少,幾個人下了這麼 大的決心?他為什麼這個決心發不出來?對西方極樂世界了解不夠透徹。所以他說唯一的 辦法,多讀書,在現在是可以多聽講。聽一遍不行,到什麼時候才可以不要聽?到明心見 性,大徹大悟,你就可以不要聽了,專心念佛了。這個境界,在我們淨宗裡面叫「理一心 不亂」,到理一心不亂才可以說我不要看經了、不要聽經了,事一心都不行聽經是幫助 你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明白之後,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再也不疑惑了。不但對淨宗 不疑惑,對一切佛法、一切世間法都不疑惑,你的心確確實實是心如止水,無論什麼境界 現前,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可以不必聽經了,完全回歸到自性。   所以「威德」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透出來的。像我們這些凡夫,帶業往生的人,生 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威德、階位也都現前了,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 神加持,得佛力加持。佛力加持,我們這個威德的顯現,還是自性的性德。但是我們自性 的性德,不是自己破迷開悟現前的,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把我們自己性德顯現出來了, 是這麼回事情。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你懂了之後,你才會有信心。一切無非是自性本有的 ,不但威德是本有的,階位也是本有的。   「神通變化」,到這個時候真的是神通廣大了。中國人看《西遊記》,看孫悟空神通 廣大。孫悟空要跟佛比差得太遠了,那不能比,那是很小很小的神通。所以到這個時候, 神通變化幾乎跟佛相等,這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跟佛相等。面貌跟佛一樣,體質跟佛 一樣,威神跟佛一樣,階位跟佛一樣,神通變化也跟佛一樣,天人怎麼能比。不要說第六 天(欲界第六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沒有能夠相比的,差得太遠太遠了你要是想到這麼多的好處,這樣的殊勝,殊勝當中的殊勝,你要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你就是個大傻瓜,你就大錯特錯了。   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你一樣都不會欠缺,真的說是得大圓滿。這個圓滿不是從外 頭來的,是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自性本具圓滿的德能,自性本具的圓滿相 好。這個圓滿相好包括正報依報沒有一絲毫缺陷,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頭來的 ,不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這個經上講『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沒有法子計算。 ==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84
cutekid:讀經報到 10/25 11:0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2/24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