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05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八面第一行,科判「觀法常寂」,看這一段,這一段也只 有八個字: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前面的兩句,「二利行」的第一段,「莊嚴眾行,軌範具足」,這是從事上講的,事 是形相,非常重要。如果只有事而沒有理,這兩句所修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如果達理, 與理相應,世間福德就變成出世間的功德,果報就不可思議。理就是今天我們念的這兩句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接著下面第三段經文:「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 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在這一科裡面,可以說世尊將他四十九年一代時教的 總綱領,在這個地方給我們宣布出來了,所以這十句經文非常重要,一定要記得很熟,時 時刻刻遇到境界都能夠提得起來。   前面兩句就是我們現在講經用的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軌範」就是模 範,對於現代的社會比什麼都重要。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沒有不注重機會教育的,機會教育 時時處處永無間斷,顯示出菩薩利益眾生的心、利益眾生的願望,確確實實如《普賢行願 品》裡面所說的「無有疲厭」。「軌範」就是平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的法則,這個法則不 能更改、不能欠缺,所以叫「具足」。這個法則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如果違背這個 法則,災難就現前了。   中國古人懂得,現代人疏忽了。我們細細的反省、觀察,古聖先賢的教誨,漢武帝把 它訂作教育的軌範。兩千多年來一直到清朝,這當中改朝換代多少次,典章文物制度也都 有改革;蒙古人入主中國,滿清入主中國,制度上改變比較大,但是古聖先賢教育的軌範 始終沒有改變。我們想想,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漢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可以綿延兩千多 年,每一個朝代都遵循、都不敢改動?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很值得我們反省的。到民 國年間才完全把它丟掉了,認為中國這一套東西太老了、太陳舊腐化,是專制時候帝王統 治人民的工具。現在時代改變了,帝制被推翻了,專制推翻了,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全 盤西化。西洋人都是好的,中國老祖宗留下來沒有一樣是好東西,所以「打倒孔家店」, 把中國古文化都當作垃圾把它丟掉。   民國到現在也有八、九十年了,這八、九十年我們中國人過的是什麼生活?如果把古 時候典籍仔細的去翻閱,我們今天過的生活不如古代。古代倫理道德的教育,軌範人的思 想行為,這到底是善、是不善?很值得我們現代人重新思考。如果我們大家都認為古時候 人錯了,想錯了、說錯了、也做錯了,可是在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的時代,我們中國人 羡慕外國人,現在外國人講話了,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話了,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世 界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我們中國不要,現在英國人撿起來當寶貝 。   三年前,英國的大學、中學、小學都以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列入學校教科書裡面。 他們認真學習了,接著澳洲跟進,澳洲在兩年前學校裡面教科書也採用佛經。我們自己現 在還沒有覺悟!也有少數人在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我都看到,提倡兒童讀經。這 個少數是覺悟的人,知道不把古聖先賢的軌範找回來,要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 福,就非常困難了。安定和平幸福的基礎,確實還是古人的軌範。我們想想,對不對?   現在人對於別人的東西總是不服,總是要反抗:「我們為什麼要跟孔老夫子學?」一 般人不叫孔老夫子,叫孔老二,「為什麼跟孔老二學?」、「為什麼跟釋迦牟尼學?」這 意思說是:「為什麼不跟我學?」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孔老夫子所說的,沒有一句是他自 己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夫子所說的,他老人 家講得很明白,他一生教學是「述而不作」,也就是說,他所講的都是古聖前賢的教誨, 自己沒有加一點意見在裡頭。我們要反對孔夫子,沒有地方反對他,東西不是他的。釋迦 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也不是他自己的。我們在清涼大師《疏鈔》裡面看到,清涼告 訴我們,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都是古佛所說的,不是他自己的。他跟孔老夫子一樣,也是 述而不作,真正了不起!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自己沒有創作,都是祖述古人的。   古人東西從哪裡來的?也不是從自己來的,決不是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分別,不是 從這兒來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凡是自己思想裡面的東西、分別裡面的東西, 都是錯誤的,都是有問題的。諸佛菩薩的東西不是從思想裡面來的,是從心性裡面來的。 思想,每個人不一樣,你有你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他有他的思想,不一樣。從心性就 完全相同,沒有兩樣,正如夫子所說:「性相近,習相遠」。佛在經上講得更好,「性」 ,大家一樣的,不但一樣,是共同一個性。佛門裡面對有情眾生稱為「佛性」,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我們今天講動物,蚊蟲、螞蟻都一樣,眾生的佛性跟如來的佛性是一個性,絕 對不是兩個性。   由此可知,古聖先賢的教誨,無論是世間聖人、出世間聖人,他們的教誨全是自性裡 面的性德,不是哪個人的思想,不是哪個人以為要怎麼作法,因為它是性德,性德永恆不 變;你要是變,你要是改掉了,災難就來了。學佛的同學們對於經藏要有相當程度的涉獵 ,這個話你懂,你能夠體會,你能夠明瞭。由此可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在中國世出 世間聖人教我們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沒有兩樣。就如《觀經》三福第一條所說:「孝養 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想想看,孔老夫子是不是教這個東西?孟 夫子是不是教這個東西?諸佛菩薩是不是教這個東西?現在我們這個講堂,每一個星期天 新加坡九個宗教都在這裡講道,你們聽聽他們所講的,是不是也是教的這些?沒有例外的 。   孝親尊師、慈心不殺、十善業道是性德,不是哪個人的思想,不是哪個人的主意,自 性本來具足,自性本來如是。所以在佛法裡面講,成佛了,成佛成的什麼?恢復性德而已 。所以《楞嚴經》上才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以為成佛,真有所得?一無所得 ,不過是把性德圓滿的恢復而已。決定沒有一法是從外面新得來的,沒有。我們要是明白 這個道理,對於佛法的修學這才肯真幹。為什麼?確實是向自性內求,不是向心外求法, 所以佛法稱為「內學」,道理就在此地。   這兩句話的總結,就是在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像諸佛如來一樣,為一切眾生做好 榜樣。起心動念是眾生的好榜樣,言語造作也是一切眾生的好榜樣。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做 了很好的榜樣,心不入理,剛才說了,都是屬於世間的福報,佛經裡面講的名詞說「三界 有漏的福報」。由此可知,「入理」,契入性理,這是提升了一級,這就是接著這兩句話 。   「觀法如化」「觀」是智慧的作用,用真智慧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通常把它 歸納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現象;不能用妄想,用妄想錯了。凡夫講用心,那 是妄想心,那是生滅心。什麼叫「生滅心」?念頭,前念滅後念又生,這個心叫生滅心。 生滅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生滅心裡面沒有智慧。有什麼?有的是虛情假意。所以他想什麼 、意思什麼,全是假的,可不要當真,當真你就吃虧、就上當了。他說他很喜歡你,你聽 聽、點點頭,假的不是真的,過一會兒他心就變了。你要是聽說他討厭你、恨你,你也別 生氣,假的!過一會兒他就好了,變幻無常。這個心靠不住,這個心裡面想的主意,這怎 麼行!性德是永恆不變的,這才靠得住。佛菩薩是證得性德的人,他們的言語、他們的造 作,不是從我們思想裡面顯現出來的,是性德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永恆不變的,這才能 稱得上是軌範。   我們細細觀察一切人事物這些現象,是不是真的?都不是真的。經文上用一個字,用 一個「法」,我們把它說成四樁事情,諸位好懂一點。「化」是幻化,就是《金剛經》上 講的夢幻泡影,它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 叫有為法?天親菩薩《百法明門論》裡面,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歸納為一百法,稱為「百法 」。這一百法裡面又分成五大類,第一類「心法」,這是六道凡夫的心,講了八個,我們 佛法裡面講八識,「八識心王」,心說了八個。然後接著說「心所法」,心所法有五十一 個,五十一類。「心所」是什麼?是心的作用;就是八識起作用,它有哪些作用?心心所 。還有一個「不相應行法」,這也是屬於心理,我們現在人講「抽象概念」,這個不相應 行法是抽象概念,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是從心、心所、 色法裡頭變現出來的,它不屬於這三種,但是跟這三種離不開關係,叫「不相應行法」。 第四類「色法」,色法今天我們講的物質,前面三種講的是精神,這是講物質。這四類總 共九十四法,都叫做「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是屬於生滅法,生滅法就不是真 的。諸位要曉得,真的是不生不滅。生滅法叫有為法,不生不滅叫無為法。所以後面六條 是無為法,前面有為法四大類,合起來是五類,這是把世出世間法統統包括在其中了。   我們要想想,佛說的話有道理,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在我們這一個人 身上,我們這個身上哪一部分是有為法、哪一部分是無為法?自己要清楚。有生有滅的有 為法是屬於夢幻泡影,還有不生不滅的無為法,那是常住真心,那是自性。《楞嚴經》, 很多同修都曉得,這是佛門開智慧的一部大經;古人常講,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 楞嚴》。世尊在《楞嚴》會上說明這些事實真相,有不少人聽懂了、明白了。佛告訴我們 什麼是我們的真心,什麼是我們的妄心,如果修行連這個都不能夠辨別,你就難了。   我們凡夫用什麼心?用的是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第六意識。凡 夫都用這個心,這個心就叫做生滅心。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末那執著,第八識妄想們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麻煩在此地,所以怎麼樣的修,都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 什麼原因?六道輪迴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你還用這個心,你怎麼出得了六道輪迴 ?佛教菩薩,你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你要用真心你不能用妄心。真心是無為法,沒有生滅 。真心在哪裡?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真心就是我們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 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六根的根性,這是常住真心。只要你會用真心了, 我不用眼識見,我用見性見,見性就是見色性,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情。大徹大悟的人,他睜開眼睛他用見性見色性,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一樣的境界;用 聞性聞聲性,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懂得。   只有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八識五十一心所,二十四個不相應,都是相分變現出來的 。佛在此地教給我們,「觀法如化」,你仔細觀察,這些東西是夢幻泡影,決定不是事實 。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講,「從心想生」,心想就是識。心想裡面有屬於我們 個人的,經上所講的「別業妄見」,「見」就是你的見解,你的思想、你的見解,「妄」 是虛妄;從你思想、見解裡頭變現出虛妄的境界,個別的。除個別之外,還有一個「同分 妄見」,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也就是說,我有這種妄想分別執著,你也有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兩個人妄想分別執著相同,所以就看到同樣的境界。如果我們妄想分別執著不同,我 見到,你見不到;你見到的時候,他見不到,「別業妄見」。   昨天我們在這裡答覆問題,有一些同修問到,他在念佛堂念佛,感到好像有人拿著樹 枝在他身上搖擺,而且還聽到聲音,這是他的別業妄見,別人看不到,只有他感覺到,別 人感覺不到。也有人打坐,在入定的時候,過去我在台北,簡豐文居士學禪,打坐的時候 就看到十殿閻王,看到閻王、看到小鬼,看得非常清楚。他說他們個子都不高,大概只有 兩、三尺,清清楚楚,他旁邊的人都看不到,別業妄見。大家同時都看到的,同分妄見。 全是虛妄的,不是真實。所以佛給我們做了一個總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了 解事實真相。真相明瞭之後,你不再在這個妄相上起分別執著,那就對了,這就跟諸佛菩 薩一樣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眼前的境界絕對不是真有,這個有叫「假有」,佛 法裡頭名詞叫「妙有」、叫「幻有」。妙有就不是真有,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 有。你說它沒有,它有相;你說它有,這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必須認識清楚,然後你才肯萬緣放下。   這個話不能聽錯了,聽錯的人有,不是沒有。把「萬緣放下」這一句話聽錯了,好了 ,他工作也不做,生活什麼也不要了,問題出來了。中國大陸有個人寫封信給我,他說: 「法師,我聽你的話,我什麼都放下了,工作不做了。現在我沒有錢,生活成問題,怎麼 辦?」「萬緣放下」意思是對於世間一切人事物的現象,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生活還照 樣生活,工作還照樣工作,應酬照樣應酬;不是教你這些放下,事沒有障礙。《華嚴經》 上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可見得這個沒有妨礙。你要把妨礙的障礙放下,障礙是什 麼?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有障礙。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這都是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對不對?對 !教我們在生活當中隨緣而不攀緣。攀緣是多事,多事就煩惱,隨緣就清淨。總而言之一 句話,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只要你能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完全正確 ,這是菩薩道,這是菩薩行。如果在生活工作應酬裡面沒有真誠,不得清淨、不得平等, 迷惑顛倒,自私自利,錯了,這是什麼行?這不是菩薩行,輪迴行,輪迴心造輪迴業。你 的生活是輪迴業,你的工作是輪迴業,你處事待人接物全是輪迴業。輪迴業本來沒有,你 把它當真,以為它有。造輪迴業,於是輪迴的現象就現前,這就是六道,怎麼也出不了六 道。這個問題要不是遇到佛菩薩,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明瞭,永遠也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 。   總算我們很幸運,能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法。遇到之後第一個條件要信,要對它有 信心。第二個條件要理解,佛在經上常常教我們「深解義趣」,你解得愈深愈好。解得透 徹,你的生活行為就得大自在。「行佛所行」,他怎麼不自在?日常生活當中做種種示現 ,目的都是度化眾生,教導眾生、暗示眾生,讓他能夠領會,讓他能夠覺悟,讓他能夠回 頭。從輪迴心回頭發菩提心,從六道回頭行菩薩道,這就正確了。   「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宇宙觀」、「人生觀」,也就是說你對一切人事物 、對宇宙的想法、看法,就是這個意思。佛菩薩的看法正確的,我們的看法錯誤的。《金 剛經》非常好,文字不多,說得很透徹,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 可得」,已經過去了;「現在心不可得」,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未來心不可得 。這是講「能得」,能得不可得。你所得的,是外面五欲六塵境界。五欲六塵境界,包 括我們自己身體,這個東西能得嗎?半夜睡著了,人家把你抬跑了你都不知道,你還能得 ?是你?何況這個色身,現代人都有這個知識,我們身體是細胞組織的,這個細胞分分秒 秒都在那裡生滅,身是無常的,剎那生滅。所以諸位從家裡到這兒來聽經,來了這兩個鐘 點,現在你這個身體,絕對不是兩個鐘點以前的身體。為什麼?老的細胞消失了很多,新 的細胞又起來多少了,新陳代謝。大家要記住,人,你們都知道會老,老,不是十年十年 老,不是一年一年老,是剎那剎那在老化。我們現在說你好懂一點,每一秒鐘,一秒比一 秒老,你才能知道這個身是無常的,這個身是生滅的,是假的不是真的。   佛法裡面講真假,真的定義,永恆不變是真的,只要它產生變化,就是假的就不是真 的。身有生老病死的變化,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我們的見性永恆不變 、聞性永恆不變,六根根性不變,不變是真。眼識剎那生滅,剎那變,耳識也是剎那變。 識是剎那生滅,性不生不滅。所以明朝交光大師註解《楞嚴經》,他的註解叫正脈,《楞 嚴正脈》,他提出一個新的主張,「捨識用根」,這個主張決定正確,完全符合釋迦牟尼 佛在楞嚴會上的教導,是沒錯,可是沒有人能做到。   交光大師以前的註解,大概都是順從天台的止觀,這裡面也有個原因。智者大師是隋 末唐初的人,那個時候西域,就是印度,有高僧到中國來,來訪問智者大師,看到智者大 師跟學生講解修行的原理原則,就是天台家的三止三觀,這印度法師聽了之後非常讚歎, 他說:「你這個方法跟《楞嚴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那個時候《楞嚴經》沒有傳到中國 來,所以中國人就知道佛經裡頭有一部《楞嚴經》。古代中國跟印度距離遙遠,要想得到 這一部經談何容易!所以大師在天台山築了一個拜經台,諸位現在到天台去觀光旅遊,也 許還能看到這個古蹟,他築了這個台,每天向西方拜,希望這部經能傳到中國來,他拜了 十八年,到他圓寂這部經也沒來,天台大師沒有見到,只聽說,沒有見到。以後經傳來之 後,由於這麼一個因緣,所以最早做註解的長水,就是依據天台大師的「止觀」來解釋《 楞嚴》。實在講有好處,天台止觀它不是用真心,我們可以學,用真心我們就學不來。交 光講得是不錯,太難了。交光所說的,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決定不是凡夫境界。凡夫如 果懂得捨識用根,他就是法身菩薩,他就不是凡夫。   用根性、用根識,差別到底在哪裡?我們也應當知道一些。用根性決定沒有妄想分別 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是用識,性裡頭沒有妄想執著。所以如果用見性見外面的色相,決 定是平等的。如果看到這個美那個醜,不是見性見,是眼識見。眼識有分別有執著,見性 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見性見色性完全是平等的。所以你要曉得,佛與法身菩薩他們用六 根根性,他們沒有心意識,唯識學家所講的「轉識成智」,唯識學家講他們起作用是四智 菩提,凡夫起作用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差別在此地。所以用見性見色性沒有分別,沒有分 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法法平等。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就這麼個道理;法身大 士看一切眾生全是法身大士,因為他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用六根根性,這是諸佛菩薩的 境界。會用六根根性,契入法身菩薩境界,就是我們俗話常講的,證得一真法界,他不在 十法界裡面,他證得一真法界,他是法身菩薩。所以「觀法如化,三昧常寂」,法身菩薩 境界,這叫入理。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119
cutekid:讀經報到,請問五心裡面的「正覺」是指什麼意思呢 07/26 13:11
summertrees:就是皈依自性三寶「覺正淨」的正覺,覺而不迷的心 07/26 14:09
summertrees:清淨、平等、正覺 就是「淨」、「正」、「覺」 07/26 14:13
summertrees:這是真誠心的表現,能真實皈依三寶,一定升起大慈悲心 07/26 14:14
summertrees:http://book.bfnn.org/books3/2095.htm 07/26 14:15
a1014a:隨喜 諸佛菩薩的東西是從心性來的 07/26 21:55
j45xu3:阿彌陀佛 09/20 11:06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1/09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