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 願生彼國。】我們的三業行為跟經上講的不相應,你要承認,我錯了,不是經錯了。現在 很多人奇怪的思想,我對的,經錯了。佛三千年前講的,那三千年前的社會跟現在不一樣 ,他講錯了,我現在沒錯,那就麻煩大!)   佛菩薩所講永遠正確的,為什麼?他從心性流出,心性流出來的言語文字超時間、超 空間,決不受時空範圍,所以稱之為經。不像現在世間人寫的文章,報紙雜誌裡頭的文章 ,只看一遍就可以丟垃圾桶,沒有看第二遍的必要。這個經不行,經永恆不變,經是我們 自性的流露。所以我們現在自性迷了,迷而不覺,現在要靠諸佛如來,他們從自性裡面東 西流露出來,引發我們的自性。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靠他來引 發,這就對了。所以對他要有信心,不能有絲毫懷疑。   如果有疑惑,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分別,不要去研究,愈研究就愈錯,這個道理要懂 !為什麼愈研究愈錯?佛講經是從離妄想分別執著心裡面說出來的,我們今天用妄想分別 執著心來學它,你怎麼能理解?這方法不一樣!要怎樣才能夠真正了解經義?我們也要妄想分別執著,你就真懂了。我們離一分懂一分,離兩分就懂兩分。你看馬鳴菩薩在《起 信論》裡面教導我們學習的心態,「離言說相」,教我們聽經、看經離言說相;看經離文 字相,「離名字相」,名詞術語不要執著;「離心緣相」,心緣相,我們絕對不要去想它 ,你愈想愈錯。因為你那個心是分別心、執著心,你會把經典都想歪了;什麼都不想,你 都老實念佛,會開悟,豁然大悟,明白了,那是真的,那就契入。所以心愈清淨,你悟得 就愈深,悟的面就愈廣,天天有悟處!所以就非常快樂。這個樂絕對不是世間那些娛樂能 夠相比的,真正有樂趣。   古人求孔顏之樂,孔子、顏回,如來跟法身菩薩之樂比孔子、顏回還要高深,總不出 自性。孔顏契入不深,佛菩薩契入深,這個道理要懂,然後你對它才會產生信心。信心, 這求解,解不能用妄想,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 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有道理,千遍讀下去,心定了,用讀經的方法修定、修禪 定,定能開慧;一千遍念下去之後,這個定的慧發出來了;慧發出來,這個經的意思統統 明瞭了,願解如來真實義。   所以這個「一向」非常重要,首先要立志,我這一生當中,我有一個目標,有一個方 向。一個目標,這是求淨土。求淨土,淨土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清淨心變出來的。所以你 要曉得,求淨土就是求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你要懂這個道理。你心不清淨,希求往生 淨土,求不到的,那個錯了。所以經論不能不多讀,你才了解這個道理,把重要的綱領原 則掌握到。到自己稍稍涉入,智慧開了,涉入一分,你就能講得一分,涉入兩分你就能講 得兩分。要不要出來講?要!有人說:我自己學的還沒學成,我怎麼可以出去講?等到你 學成之後,這個世界已經末日來了,你來不及了。所以現在我們懂一句就講一句,沒講錯 ;懂兩句就講兩句,這是什麼?這是彌陀的悲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利益眾生,我們 自己要到極樂世界去,希望多帶幾個人去,愈多愈好,自行化他。講經開智慧,你不講不 開智慧,閉塞的。你愈是講得多,那智慧就愈開得大,愈開得廣。凡是學講經的人都有這 個經驗,經本打開,字字句句無量義!   所以諸位同學,這裡還有一個祕訣,我沒有保留,都貢獻給諸位。講經,這個經要不 要預備?要預備。為什麼要預備?恭敬,對佛的恭敬,對聽眾的恭敬,要預備。上了台, 你預備那個東西有沒有用處?跟諸位說,沒用。怎麼沒有用?就好像大夫看病一樣,預備 之前研究這些處方,你總不能去看病,先把處方寫好了拿去看病。那個病沒有看好,怪你 沒有照我藥方害病,哪有這種道理!所以預備是要預備,上台之後可能完全用不上。上台 是什麼?上台是診斷處方,這個你沒法子預備的。所以上台,你看看這些聽眾,看看他的 眼睛,看看他的神情,看看他的表態,就知道他有些什麼毛病,那我怎樣去幫助他,活的 不是死的。所以不能不準備,但是準備的未必會有用處,這一定要知道。   平常我們準備,我們讀書充實自己的知識,知識的面愈廣愈深愈好,你在臨場,你應 付才能靈活;你讀的東西少,你應付就有困難。所以這個學不是為自己是為大眾,廣學多 聞是為別人;對自己,一門深入。一門深入跟廣學多聞有沒有衝突?跟諸位說,沒有衝突 ,這你一定要懂得。可是在初學,初學的時候,古人是定了五年,五年不可以廣學多聞, 一定是一門深入,五年之後才廣學多聞,你的基礎打下去了,五年不能少!現在的人他不 肯,他一開始學就廣學多聞,所以自己沒有根基,所學的都是一些皮毛、常識,不生智慧 ,不但不生智慧,把智慧障礙了、堵死了。這就是沒有人教導他,這是不善學。善學的人 一定先要把戒定慧三學的基礎紮穩,佛法裡面講根本智,廣學多聞是後得智。學習是有次 序的,五年之後,你這個一門深入跟廣學多聞可以並重,一門深入是增長自己的戒定慧, 廣學多聞是應付一些群眾。   現在修學的機會是愈來愈困難,愈來愈難得,好在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幫了忙,問題就 是你要會利用。蔡禮旭居士學佛,接觸我的時間很少。他說曾經在現場聽我講經,現場人 很多,我不認識他,他也沒有來找過我。大多數的時間他在電視上學,我們的華藏電視開 播三年了,網際網路好像有七年了,他在網路、在電視裡面學習。由此可知,學習不一定 要到講堂,遠程教學產生很大的效果,反而常常跟在我身邊的人學不到東西。這也難怪, 跟在身邊認為機會很多,今天沒學到還有明天,明天還有後天,今年不行還有明年,一直 到老死了,那好了,只有下一輩子;這一輩子完了,就下一輩子!所以很難。不在身邊, 就感覺得這個機緣非常難得,學習的心情不相同。所以往往不在身邊的人學得好、學得真 有成就。對我們這些講經的人也是一個很好的鼓勵,現場沒有人學,我們網際網路播出去 之後,有很多人在很認真的學習,這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也覺得真正有人在幹,所以 我們還是要全心全力來協助他。   在這個地方,居士林建的這個講堂,這是一個大型的視聽講堂。通常我講經是一個小 的攝影棚,這個攝影棚裡面只有我一個人,面對著是錄相機。所以我常常講,我講經沒有 聽眾,我教學沒有學生,全都在網路、在電視上。這個環境非常清淨,我也習慣這種生活 ,這個生活對我來講有十幾、二十年了。所以我們儲存的錄相帶數量相當可觀,我們的衛 星電視二十四小時不停的播放,居然播放了三年,還陸續在播放,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 情。現在我是讓蔡禮旭居士這四十個小時的,還有八個小時的《弟子規》,把字幕打上去 之後,我們也在電視上播放。   現在我們是非常盼望聯合國跟我們的合作,這個合作最快也得要一年,我們雖然提供 電視的時間,一天給他十個小時,他們現在沒有東西拿出來放。所以現在要找好的老師, 要先在攝影棚裡面去錄相,錄相還要經過審查,然後才可以拿出來播放。我們的教學有方 向目標,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用什麼方法?就是我講的這兩部經《弟子 規》跟《十善業道》,確確實實能做到,不要高談闊論。這些儒家四書、五經、十三經, 沒用!講得天花亂墜,不切實際。   大經大論我們講了五十四年,對化解衝突、對於安定和平有沒有幫助?沒有幫助。為 什麼原因?太高了。現在社會所需要的是生活教育,是基礎,所以教學一樣的,一定要從 幼稚園教起。我們講的這些經論都是大學課程,大學課程對幼稚園小朋友講沒有用處,收 不到效果。這在佛法講契機,契機契理才能得受用。這些大經契少數人的機,不是社會普 遍機;社會普遍的根機一定是《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 們自己的方向要確定,也要知道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方向,我們怎樣來配合,幫助諸佛如 來教化眾生,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這叫一心專念。   在本宗,淨土宗,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從「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是三輩往生裡頭最重要的一句話,這是全經修學的總綱領,我們一定要遵守。念佛很 普遍!現在在中國國內念佛堂也非常普遍。國內有個同學打電話給我,好像是上個星期, 告訴我大概是宗教局有一個文件分發到地方,肯定念佛是正法,各地方建念佛堂,由地方 政府批准就可以,不用上報了,告訴我有這麼一個消息,這好消息。這是這些年來,修淨 土、念佛同修一定是表現得很好,國家終於給你肯定,好事情。希望以後能有更好的表現 ,我相信國家會護法、會護持。   《無量壽經》,我們曉得在史書上記載,在中國,從漢朝到南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 。換句話說,這部經有十二種不同的版本。可是在古時候沒有印刷術,書都是抄寫,分量 不多,尤其是遇到戰亂,所以這個本子喪失,再找不到了,目錄上有,找不到書。現在在 《大藏經》裡面,保存下來的有五種。五種,這個會集就很有必要,便利我們後人修學。 我們看五種本子很麻煩,也不容易找到。第一個會集的是王龍舒,龍舒居士,宋朝時候人 。他的會集本叫《大阿彌陀經》,這《藏經》裡都收的有。王居士是學者,也是一位佛學 家,他一生當中只看到四種本子,現在留的五種本子裡面,《大寶積經》裡面的一會,王 龍舒居士沒有看到,所以這個會集就不圓滿。   到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作第二次的會集,這個會集,五種本子都看到了,當然 比龍舒居士的本子要好;可是依舊有美中不足,取捨欠妥當,而且裡面有些文字,魏居士 把它改了。這是祖師大德們最反對的,如果任意來改經,每個人將來都要改經,經流傳到 後代就面目全非,所以決定不能開這個例子。縱然覺得經典文字不妥當,你可以註在旁邊 ,這個字應該怎麼樣說法,留給人做參考,可不能改動經文,這個連印光法師都有批評。 所以我們這最後一次,這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第三次的會集,這個會集本非常完美。我們 把三種會集本對照一下來看,諸位就了解,所以我們遵守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是李老師交 給我的。   我為了取信於大眾,把五種原譯本、三種會集本,把它合起來印成一本《淨土五經讀 本》,我們這邊圖書館有,讓大家把原譯本跟三種會集本都能看到,然後都好,你喜歡哪 個本子,你就選哪個本子,依教奉行,統統能成就。不必批評這個本子有瑕疵,那個本子 有問題,用不著批評。你這一批評,你的心就不清淨,心淨則佛土淨,你的心就不清淨了 ,所以一批評就不能往生了,這個要知道。要知道眾生根性不相同,愛好不一樣,我喜歡 這個本子,他喜歡那個本子,都好,都值得讚歎,不必要牽強你一定要學我的本子,不可 以。如果要是真的牽強,釋迦牟尼佛一生何必說這麼多經?說這麼多經就是應付不同根機 ,這是佛的大慈大悲,應機說法。我們都要懂得這些意思,然後你才能夠隨順眾生。   我跟許多宗教往來,跟他們往來,這裡面都是很多很虔誠的宗教徒。我說:大家承不 承認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他們都承認,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那個真神是我們宗教 的真神,這個真神是宇宙的造物主,這大家共同承認的。我說:好,你們說造物主,譬如 說基督教的,他說是他們的上帝;《古蘭經》,伊斯蘭教裡面說他們的安拉,安拉就是上 帝;我們中國人講的是盤古開天地。我說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還是他們大家合作共 同來造的?因為宇宙只有一個,到底是哪個造的?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大家就認真去思 惟。我就告訴他們:沒錯,是一個真神,一個真神造的。但是這一個真神在不同的族群, 因為從前交通不方便,資訊不發達,所以這個真神能夠變化、能分身,你們相不相信?相 信。我說相信就好了,這個真神在基督教就變成耶穌,在佛教就變成釋迦牟尼,在伊斯蘭 教就變成穆罕默德,一個人。你要批評這個人,你就批評真神,這大家就擺平了。   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共同的信仰,然後知道是一家人!我說不同的宗教,我們同一個 祖先、同一個真神,我說我們的關係,那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總是一家人!全世界宗 教是一家人。他們都能夠贊同我的說法,我走了許多國家地區,跟宗教這些人士接觸,還 沒有反對的,這個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想總會有反對的,沒有遇到反對的,都能承認。在 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他今年一百零一了,去年一百歲,去年我跟他見面。第一次跟他見 面,我跟他談了這個問題,很難得,老和尚說:全世界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 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統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 那些徒弟告訴我,他說老和尚一生沒有說過這個話,今天對你說出這個話,我們感覺得很 驚訝。所以我們的想法、看法是相同的,整個宇宙是一體。   人與人之間,人與一切眾生之間,在大乘教裡說「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這佛 在經上常講。你了解事實真相,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就流露,自然你就會關懷一切眾 生,一切眾生有苦難,你一定是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那個救苦救難,苦難的根本要知道, 苦從哪裡來?迷來的,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苦從這裡生!樂從哪裡來?樂從明瞭,事 實真相都明白,你就離苦了。由此可知,離苦得樂一定要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一定要好好 的教導,然後你才了解宗教的性質是什麼。   宗教的性質,用現在的話來說,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在學佛之初,是我剛剛出家 的時候,向中國佛教會提出來,我提出正名,儒家講的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我們先要做 正名的工作。佛教是什麼?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我最早提出來的 。讓社會大眾真正認識佛教是什麼,至善圓滿的教育。現在我們跟許許多多宗教交往,我 們用一句話建立共識:所有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現在大家都能接受。   凡是相信宗教的,都會相信經典裡面所說的,包括佛教經典都不例外,說什麼?說我 們都是有罪業,生死凡夫。這是確實的,宗教裡面都講輪迴,都講人有過去、有現在、有 未來,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我們造的業有善有惡,總是惡多善少,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所以流轉在六道。惡業多,所感的果報三惡道,善業感三善道。佛在經上的比喻很好, 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所以佛把三惡道比喻我們六道眾生的老家,三善 道是你出來觀光旅遊,時間很短!沒有多久你又要回老家去了。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   所以真正覺悟之後,我們怎樣脫離生死輪迴,這才是真正聰明人。了解事實真相,才 知道脫離生死輪迴的重要性。只有自己能脫離,才能幫助在輪迴當中苦難眾生,這些苦難 眾生與我們生生世世都有緣分,有緣,你就有機會幫助他,所謂是「佛不度無緣之人」。 那我們首先要度自己,度自己,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根本,真的是大根大本,我們不 在這上面下功夫,那就錯了。我們想出離沒有能力出離,所以一定要發心。   心發不出來,你就多念大乘經,用大乘經薰習自己,漸漸要持戒,這是根本。所以《 弟子規》是最根本的東西,要認真學。學的時候,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有規有矩,你的心 才定,心定了就開智慧,那經你就會念懂,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後,你會修行,就是把錯 誤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我們的思想,錯誤的思想修正過來,錯 誤的見解修正過來,錯誤的言語、錯誤的種種行為都要把它修正。   《弟子規》是幫助修行最好的方法,我們從這裡下手。然後進一步再依戒律,以戒律 為標準。開頭用《弟子規》,不用《弟子規》,你用戒律你做不到。做不到之後,人往往 就把戒律丟掉,不要了,只學經不學戒,那就錯了。就好像經是定學,我只修定,我不持 戒,不持戒你怎麼會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今天這個戒不能成就,就是因為沒 有《弟子規》的基礎,《弟子規》是根本戒律,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學。《弟子規》等於說 幼稚園的課程,我們現在一下就要學中學、學大學,這個東西不理會,怎麼念也不能畢業 。如果是那麼簡單的話,小朋友六、七歲就念研究所多好?幾年之後,他能不能拿到博士 學位?他念六十年也拿不到。凡事都有程序、都有次第,不能夠躐等,這不可以不知道。   人與人相處,煩惱習氣很重,總有傲慢,殊不知傲慢是大煩惱。貪瞋痴底下就是慢, 你就曉得這個東西多嚴重。人,無論是世法是佛法,為什麼學不好?就是這個東西障礙了傲慢。孔夫子說得好,他說假設這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周公,聖人,是孔老夫子 一生最佩服的人,也常常讚歎的人。說假設有個人像周公一樣,有這樣的才華,可是他有 個毛病,什麼毛病?驕傲,「恃驕且吝」,吝是吝嗇,他傲慢,他吝嗇,夫子說「其餘則 不足觀也」。那不必談了,這個人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周公有沒有傲慢?周公有沒有吝嗇 ?沒有。佛法是要超越生死輪迴,所以這個慢煩惱要斷。儒家沒有講超越六道,所以他對 傲慢沒有說斷,但是他也提出嚴重警告,在《禮記》裡面「傲不可長」。傲慢是人都有, 與生俱生的煩惱,不是學來的,你生生世世帶來的,叫俱生煩惱,只要是眾生都有這個傲 慢的習氣。傲慢希望能把它伏下來,不可以增長。儒家教育「欲不可縱,傲不可長」。   讀書、修道,真正成績在哪裡看?在心平氣和。古人講的「學問深時意氣平」你修 行有功夫,一定對人很和氣,我們一般人講沒有火氣。火氣很大,常常容易發脾氣,那個 人沒有道心,那個人沒有修行,那個人也沒有學問,這一定要懂得。學問跟學識是兩回事 情,學問裡頭有道德,學識裡頭不一定有道德。他學的東西很多,他不一定有道德,但是 學問裡頭有道德。所以真正做學問的人心平氣和,修道、學佛那就更不必說了。你看佛在 經上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你發脾氣,你對人發脾氣,對方傷害少,我 常常講,頂多你傷害他三分,對自己的傷害七分。你們都沒有算這個帳,算這個帳,這划 不來,我們的損失太大!我們損失七分,他才損失三分。你真正想通了,明白事實真相了 ,你就不會發脾氣了。   所以培養,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人對事一片和氣,肯定人性本善,這是非常非常重要 ;肯定人人都有佛性,我們要以這個心態對一切眾生。他都有佛性,他都是本善,他今天 所作一切不善是一時迷惑。所以我們一定要從自己本身修起,這比什麼都重要。從本身修 起,第一個受影響的家庭,你一家和睦。現在的家庭問題非常嚴重,夫妻不和,離婚率那 麼高,他不知道離婚的厲害。離婚,我看多數都墮地獄,罪很重!不是兩個人的事情,你 破壞了整個社會的和諧,你破壞了世界的安全,你這個罪有多重,你有沒有想到?兩個人 不和就可以分開,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你再有小孩,小孩變成單親,沒有圓滿的雙親之愛 ,他將來養成一個很不好的習性,在這個社會上容易做下犯罪的事情、傷害社會的事情, 你要不要負責任?你才曉得這個問題嚴重。   家庭就像我們一個人身體上的細胞一樣,我們一個人好比是世界,好比是這個社會、 是這個國家,家庭是社會組織裡的基本組織,這個細胞要是壞了,壞得太多,生命安全就 受到威脅。你就曉得社會的安全受到威脅,國家的安全、世界和平受到威脅,誰做的?你 們兩個一分離就造成這麼重大的傷害,這幾個人知道?夫妻怎麼不和?為什麼會不和?那 你為什麼會結婚?所以你要想那個因,結婚之前彼此都看到雙方都是美到極了,一點缺陷 都沒有。結婚之後,天天看對方的毛病,愈看愈不順眼,麻煩就來了,都是從一念妄想生 的。如果你是永遠保持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夫妻好合,家和萬事興。你要說 是對方一點優點沒有,那你應該認命,你為什麼嫁給他?雙方都認命,認命就好了,這個 事情也能擺平,這叫齊家;家齊而後國治,這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我們今天看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講人權,人權會把人類帶向末日。這都是外國人想 出的花樣,在中國歷史上沒有聽到說人權,中國人講道德、講倫理,才有真正幸福美滿。 外國人天天喊人權,每一個人都沒有安全感,每一個人都不曉得自己活在這個世間是為什 麼?人權是一句空話。佛告訴我們,人活在世間是為什麼?叫「人生酬業」,你過去造的 善因,你來享福的;你過去做的惡業,你來受罪的。這佛講的,佛說得清楚、說得透徹!   我們今天學習這一句經文,要真的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真誠、清淨、平等、 正覺、慈悲心真的生出來了,你的家庭怎麼會不和睦?你這個家庭怎麼會不興旺?尤其倫 理的教育,倫理教育是從家庭講起的,從夫婦講起的。「夫婦有別」,別是分別,這夫婦 兩個人成了一個家庭,中國古時候家庭,上有父母,有兄弟,有子女,大家庭制度,不是 像現在小家庭,大家庭。你進入這個家庭,成為家庭裡面的一分子,你要懂得怎麼樣去做 人。   家庭裡面兩樁大事情:第一樁大事情是維持家庭的生活,第二樁大事情是教育底下一 ,兩樁大事!你底下沒有好的後代,你的家庭幸福從哪來?你家庭興旺從哪來?一定要 好的後代。所以夫婦有別,任務有別。在古時候,男子出去謀生,維持家庭生計,婦女在 家庭裡面教育子女,後代全靠這個做太太的,一家有沒有前途全靠她。你們要去念《印光 大師文鈔》,你看印祖在《文鈔》裡講多少次,家庭婦女之權第一大,社會的安危,國家 的興亡,操在誰的手上?操在家庭婦女手上,現在人哪裡懂得?你家的好兒女,代代出賢 人,這個社會上才會有聖人出現!   聖人從哪裡來?你教出來的。怎麼個教法?統統都是《弟子規》。所以父母要學《弟 子規》,統統做到了,給兒女做榜樣。小孩一出生,眼睛才張開,他會看,他會聽,他就 在學習,大人什麼樣子,他統統看到了,統統聽到了,所以教育從這開始。到六七歲的時 候,根深蒂固,他很懂事,這時再送到學校給老師教。所以最重要的基礎教育是父母教的 ,不是別人教的。這是夫婦有別,差別就在此地,他有不同的任務。今天沒人懂得,所以 家不家、國不國,天下大亂。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60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11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