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7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九面第一行,經文是「三輩往生」 的上輩,從「其上輩者」這個地方看起,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 生彼國。】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品經對於修學淨宗的同學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如果真正希望在 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那這品經就是關鍵。諸位能夠遇到這個緣分,實在講是經教裡頭常 說希有的因緣,開經偈上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品經裡面一 共有四大段,第一大段上輩,第二大段中輩,第三段是下輩,最後一段慈舟大師判的科判 ,一心三輩。這四段經文不長,意思很深,黃念祖居士非常難得把這段經文做了詳細的註 解,我們在這個地方學習這部經都是依黃老居士的《大經解》。   在古大德對於淨土往生有許多種說法,是不是凡夫有分,特別是上品上生?我們知道 淨土有四土三輩九品,古大德有說,實報土是菩薩往生的,方便有餘土是阿羅漢去往生的 ,凡夫只能夠生凡聖同居土。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可是我們稍稍涉入經藏的人會有疑惑, 什麼疑惑?極樂世界號稱平等世界,我們凡夫不能夠往生實報土跟方便土,只限於凡聖同 居土,好像太委屈、太不公平了。所以也有祖師大德,特別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 唐朝時候的善導大師,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果然是阿彌陀佛再來,那善導的 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這樁事情不但在中國傳說很久,在日本、在韓國也有這個傳說 。我到日本去訪問,日本人告訴我:我們日本人也知道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是釋 迦牟尼佛再來的。他們對於這兩位大德非常尊重,那比我們中國人對祖師的尊重,實在是 望塵莫及,我們比不上日本人。到日本,許多寺廟裡面看到祖師的塑像供在大殿上,至於 彩畫的像、油畫的像那就更多了。如果諸位有機緣到日本去旅遊觀光,我相信都能看到, 這是人家對於祖師的尊重。   善導大師引經據典辯白古人這一種說法,他老人家講「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 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如果你遇的緣很殊勝,你這一生往生的品位就高;緣遇得不殊勝,可 能往生品位就低。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是令我們疑惑從此斷除,我們對於淨土高品 位就產生了很大的期望,我們覺得什麼?有分。有分是好事情,是不是真能往生?祖師告 訴我們淨宗法門是易行道,萬修萬人去。可是我在早年追隨李炳南老師的時候(我跟他學 了十年),他常常給我們說:現在念佛人,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一、二 個,萬分之一、二。這話又怎麼說?不是萬修萬人去嗎?沒錯,問題在修,你有沒有真修 ?怎麼個修法?這品經跟下面一品,這「三輩往生」,下一品「往生正因」,這裡面經典 上佛所講的這些條件,我們有沒有具足?四土三輩九品就在這兩品經上。如果我們圓滿具 足,那恭喜你,你生極樂世界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就證 得法身菩薩果位,那確實是不可思議。如果這些條件不具足,那就難怪了。   現在這個地方上三品的,頭一個是『捨家棄欲,而作沙門』。說到這個地方,我要跟 同學們談談學佛,學佛要怎麼個學法?現在我們佛弟子很多,諸位都受過三皈五戒,你們 有沒有學佛?你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像不像個佛?如果我們還是凡夫不像佛,那你沒有學佛 ,這經上講的沒分。本經所說的下輩往生的,頭一個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 有沒有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這個事就難了。像這些與老師關係很大,世法、佛法要 成就一定要遇真善知識,頭一個條件是你要遇到好老師,沒有好老師的調教,你對這個一 無所知。   我學佛的因緣跟諸位就不相同,我不是迷信。我從小讀書最反對佛教,佛教是迷信。 在我那個時代,我今年八十歲了,我那個時代十幾歲的時候,這是七十年前,沒有講經的 。當時我們不曉得,以後讀書才知道在中國大城市裡面,像北京、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 有一些法師講經,也不是天天講。我們住在農村、住在小城市沒有人講經,看到的都是做 廟會,都是給死人作超度佛事,做這個。所以我們就感覺得佛教是迷信,不如天主教,不 如回教。我在念書的時候跟基督教、回教都接觸過,我上他們的教堂、上清真寺,為什麼 ?他們有講道,到那裡聽聽覺得滿有道理。可是佛教裡頭沒有,佛教裡面到那裡除了念經 之外,念了也不懂,念的腔調我們也聽不出來,所以是根本就沒有興趣。   以後我學了佛,真是不可思議事情。我學佛,我也講過很多次,這個因緣是我跟我的 老師學哲學,我的老師是方東美先生,這也是很有名的教授。他給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 個單元講的是佛經哲學,我感覺到非常驚訝,這佛經怎麼是哲學?他告訴我:佛經不但是 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頭最高的東西,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被他這幾句話打動了 ,佛教裡有這麼好的東西,可惜現在這些出家人都不知道。從此之後就對佛教產生好感, 到寺廟裡,我也不參加他們的活動,也不問他們,到寺廟找佛經看。因為在那個時代,這 市面上買不到佛經,只有寺廟裡頭還有藏經樓,到這裡面去找,找來之後,我們抄寫,我 們是抄過經的。因為他的本子借不出去,不讓你借出去,所以我們要抄經。接觸之後才知 道這裡頭確實有好東西。   接觸佛法,我的緣非常殊勝,認識了蒙古一個親王,滿清時代的一個親王,敏親王, 現在都不在了,我們跟他做鄰居。他看到我看佛經,他很有興趣,有一天他來看我,他說 :我聽說你在看佛經。我說:是!多久了?我說:差不多一個多月了。看得懂嗎?我說: 似懂非懂。需不需要一個人指導指導?我說:好,那很難得!我說:哪一位?章嘉大師。 我認識章嘉大師是他介紹的,跟章嘉大師非常有緣分。見到章嘉大師之後,我就向他提出 幾個問題,都給我解答,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教很好,不曉得從哪裡入門?他告訴我「看 破,放下」。看破放下我也懂得這個意思,我說從什麼地方落實?他教我從布施。   我離開的時候,他送一本書給我看,《釋迦牟尼佛傳》,這個《傳》是個畫冊,畫得 非常好,是彩色的畫冊,下面有簡單的說明,我看了很歡喜。大師告訴我,詳細的傳記在 《大藏經》。《大藏經》有三樣東西,他叫我看兩樣,一個是《釋迦譜》,一個《釋迦方 誌》,都是唐朝時候祖師們編的,根據經論編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釋迦譜》有四卷,分 量比較多;《釋迦方誌》一卷,比較簡單。這就是我跟大家講老師關係重要,你要學佛先 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才不至於把路子走錯。   讀了釋迦牟尼佛傳記之後,對他老人家才真正佩服,看破放下,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 。我們這個世間人追求名聞利養,他是王子,他可以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他出家了,他放 下了;這帝王放下了,權位放下了,財富放下了,妻子放下了,他真的放下,真的看破了 。我們天天還在追求,頭腦裡還在想這些東西,錯了!佛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當時我 就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的動機(這都是示現)做太子的時候出去遊玩,看 到民間的疾苦,生老病死,想想自己這一生當中,雖然是我們中國人講「貴為天子,富有 四海」,你也沒有辦法逃過生老病死,這是他出家修道的動機,這之一。自度當然要度人 ,我自己想了生脫死,同時也要想到幫助一切眾生了生脫死,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個心 非常難得、非常可貴。   出家之後,他過什麼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 道場,但是他老人家隨緣,如果有人禮請,他答應。像最有名的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 ,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他們自己的園林,不是供養釋迦牟尼佛,是借給釋迦牟尼佛住, 禮請他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佛陀一生,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一絲 毫都沒有勉強;緣盡了,他就離開。他也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那個時候印度並沒有統一 ,都是一些小國,周遊列國,隨緣教化眾生,一絲毫都不勉強。為我們做出來的榜樣是修 自己,自己修好了才能夠教化眾生,這是聖人。   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講到,自己做到,然後再教人、再說到;說了之後,自己就很 認真努力去做,這是賢人。先做到再講,這是聖人;說了之後真能做得到,這是賢人;了之後做不到,叫騙人。騙人怎麼會成就?騙人怎麼能往生?哪有這種道理!一定要做到 。在中國儒家也講到,《大學》裡頭所說的「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佛 家講修行,儒家講修身,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一定要從自己真修幹起。儒家的修 身,修身之前正心,心正而後身修;正心之前誠意,誠意之前致知,致知之前格物。你看 看修身要經過這麼多層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的身才能修好,佛法也不例外。 儒所說的跟佛法都是相同,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也沒有通過信,這就是所謂 「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從哪裡做起?從格物做起,物是什麼?欲望、物欲,格是格鬥。你先要把欲望放下只要你有欲望存在,你的心就不正,你的身就沒法子修。在今天所以這念佛人多,往生人 少,問題就出在此地,貪瞋痴慢、五欲六塵你沒有放下。內有貪瞋痴慢,外面五欲六塵在 誘惑,這起心動念,那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你的心是輪迴 心,你的業是三途業,你將來也會往生,但不是極樂世界是下三途,餓鬼、地獄、畜生, 你到那裡去往生,不是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學佛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佛,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他老人家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捨家」。家,大乘教裡面講有四種:第一種就是我們今天一般觀念當中的家,你有土 地,你有房屋,你有妻子兒女,這個是你的家,這一般人都知道出家是出這個家,其實這 個家不重要;第二種家,煩惱是家;第三種家,三界是家,六道輪迴是家;第四種,生死 是家。你要能夠脫離煩惱,你要能夠脫離六道,你要能夠脫離生死,那你真出家了。所以 田宅這個家庭不重要。你看看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有很多居士生到西方 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他沒出家,其實他出了家;他田宅、妻子、兒女這個家沒出,他煩 惱家出了,他三界家出了、生死家出了,生到極樂世界就證法身菩薩果位。所以這個「家 」要搞清楚、要認識清楚。   出,有「身出心不出」,那就是身出了家,像個出家人的樣子,起心動念完全跟在家 人一樣,煩惱習氣一點也沒斷,心裡面還是貪瞋痴慢,毛病習氣一大堆,這個不行!這是 你沒有出,樣子出了,這是沒有出,不算數。這樣出家,從前李老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 怎麼生死,不能往生。第二種「心出身不出」,這就是在家真正修行的居士,世間這個家 他沒有出,他煩惱斷了,煩惱輕智慧長,他出煩惱家,他出六道家,他出生死家,這是我 們要值得重視的,這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第三種叫「身心俱出」,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 。心出身不出,在佛陀的時代維摩居士做榜樣,維摩居士是心出身不出。   所以佛住世當時是兩尊佛,一個是出家佛,一個是在家佛,這諸位要懂得。你看看世 尊的弟子,像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大弟子見到維摩居士跟見到釋迦牟尼佛一樣,要頂禮三 拜,右繞三匝,要聽老師教誨。不能說他是在家人,那不是的,他是佛。這些好樣子,佛 陀當年在世都做出來給我們看。佛去我們遠,時間有三千年了,但是典籍都在,都記在經 典裡頭。所以我們對於在家學佛決定不能輕視,說不定人家的境界、功夫比我高,我不如 他。我如果是輕慢他,得罪,這是自己造罪業,那就錯了。   所以修行頭一個要斷煩惱,佛法裡面講斷煩惱,儒家講格物,格物就是斷煩惱,要把 自己的煩惱習氣捨掉,要放下,就是講的斷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佛法講二障。你有 二障,你不能明心見性,障礙你的悟門,你沒有辦法開悟,所以一定先從破二障下手,大 小乘都不例外。障礙捨離,你的心清淨,你的意就誠了,就是真誠心,真誠心才能現前。 我們有煩惱、有習氣,真誠心是性德,是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透不出來。每個人都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華嚴經》上說的。我們有 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性德透不出來。   菩提心是性德,菩提心之體就是真誠,儒家講的誠意。菩提心的用,正心,這個心用 得正,對自己是修養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靈性;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在經論裡頭, 像《大乘起信論》,諸位曾經讀過,《起信論》裡面講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直 心就是至誠心,深心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對人要慈悲,對自己要清淨、要平等。經 論所說,現在人很不好懂也不好講。所以我在十幾年前,在美國講經的時候,我把菩提心 講作五句。經上講三句,我講五句。體是「真誠」;深心,我講了三句「清淨,平等,正 覺」,這就是深心,講深心不好懂,我講清淨、平等、正覺,大家就好懂。最後「慈悲」 ,慈悲是他受用。所以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用清淨平等正覺,這個對自己,這就是正心。 誠意正心,你的身就修了。   修身,身所表現的就是戒律,這個戒律是自自然然的,一絲毫勉強都沒有。戒律從什 麼地方落實?從十善業。十善業是修身的標準,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 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身修。身修而後家齊,你一家和睦,家和 萬事興;團體也是如此,團體上下和睦,這團體就興旺如果這裡頭彼此有意見,彼此有 衝突,那是衰相,那不是興旺的相,衰相,一定要衰。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今天我們講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一定要依照這個方法來 修。   佛法,特別是我們淨宗,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我們淨宗學會最 早是在美國成立的,我寫了一篇緣起,就提出我們修行的綱領,五個科目,不能太多,太 多了記不住,沒用處,一定要很簡單。這五個科目:第一個就是三福,淨業三福,這是第 一個,第二個六和,六和敬,第三個是三學,戒定慧,第四個是六度,第五個是普賢十願 。我們就這五個科目,要落實、要做到。   從哪裡做起?從淨業三福做起。淨業三福,佛說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 正因」。這一句話說得重。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修行人能夠修到成菩薩、成佛 ,都是以這個為根基。如果這三條沒有,你就根沒有了,根壞了。當然,你怎麼樣辛苦、 怎麼樣勤奮,你收不到效果。原因在哪裡?根爛掉了,像樹木一樣根爛了,現在還有個架 子在,不久就倒掉,枯死了。今天我學佛學了五十四年,二十六歲開始學,五十四年。去 年我訪問梵蒂岡,跟教宗見了一面(現在他也走了),我在教廷裡面所看到的,深深感覺 到現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跟我們佛教一樣,把根本丟掉了。所以回來之後,我就特 別加強要救根。   救根怎麼個救法?首先你要曉得根在哪裡,根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 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救這個根。這個根,前面兩句落實在《 弟子規》,你們想想《弟子規》是不是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後面兩句「慈心不 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非常好,人天善 果,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一切佛法都是以十善為根本,十善是基礎。所以有十善、你有《弟子規》,你就有了根,無論修什麼法門,你決定會成就。為什麼?你是 活的,你有根。如果沒有根,就像我們花瓶裡插的花,很好看,兩天就枯死了。   所以這兩年我到處在提倡,幸好還有人真跟我學,頭一個就是楊淑芬居士,真幹,幹 得很有心得;第二個她的學生,蔡禮旭是她的學生。現在蔡禮旭也有學生,有第四代出來 了。他們告訴我現在差不多有二十多個人,都是真正在幹,而且講得都很好。講得好的標 準是要在台上講,要叫台下聽眾痛哭流涕,那才成功;如果講了,下面人聽得無動於衷, 那不行,你這不行,不及格。一定是自己真做到,真誠心才能感動人,不是言語;言語好 ,說得天花亂墜,那個沒用處,人家聽了哈哈笑一笑,走出大門之後忘得乾乾淨淨,那有 什麼用處?所以從這些地方看,這個世界還是有前途。雖然災難很多,還是有希望!這就 是有這些年輕人真正發心幹,真正能夠依教奉行,非常難得。所以我現在很高興,從前老 是憂慮後繼無人,現在看到有這麼多,有二十多個了,我隨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我沒有 憂慮,沒有憂慮了,所以是無比的歡喜。   這是勸勉同學們,今天世界災難很多,諸位都知道,要是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對治 。我常常說,這三年來我參加過四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以後我不參加了,我都明白、都 看清楚了。聯合國從事於世界和平工作,從一九七0年做起,到今年三十五年了。這三十 五年當中,諸位可以能想想,這個社會動亂、衝突一年比一年加深,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 ,這和平工作怎麼做的?我們要在這些地方檢討。多少專家學者在會議裡面發言,講得很 好聽。去年春天(這一年前)我參加在日本開的會,會議裡面主講人是南美洲的主席,聯 合國駐南美洲的代表(主席),講得很好,下了臺之後我就問他:怎麼落實?他一句話都 沒得說。第二天早晨我請他吃飯,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怎麼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 ,《十善業道》就是落實。   所以幾次會議當中,後面這兩次會議,我就特別著重這兩樣東西,我說這兩樣東西可 以真正幫助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他們也很感動。現在我不找他們,他們來找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來找我。我說好事情,為了世界和平,為了化解衝突,我們一定 是盡心盡力來協助,由聯合國帶頭來做,我們自己就省事。聯合國告訴我,世界他們定的 是六種官方語言,這六種語言有華語、英語、西班牙語、法語(總部在法國,要法語), 有俄羅斯語,有阿拉伯語。他要求我把《弟子規》、把《十善業道經》翻成這六種文字, 我答應他了。六種文字翻出來,我是希望能夠在半年到一年這工作完成,交給聯合國向全 世界推動。聯合國在世界上所屬的學校,與他們有關係學校有八千所,在全世界向這學校 推動。另外,我們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宣傳《弟子規》、宣傳《十善業道經》。單靠 這個還不夠,我們還要組成一個班子到處去表演,去辦講座。   我告訴聯合國這些官員,我說以後不要開會,開會勞民傷財。每個人代表上台去講個 幾分鐘的話,不是主題發言的人,一個人只有十五分鐘,你看從多遠來,到講台上十五分 鐘,時間到了就下台;主題講演不會超過五十分鐘,我是算主題講演的,只給我五十分鐘 。聽完,聽完都忘掉了,誰會記得這些東西,真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所以這世界一年比一年亂,和平可望而不可即。我勸他以後不要開會,辦講座,比如說開 五天會,不如我們到這上五天課,請二、三位對倫理道德,自己有修行、有心得的,請他 來給我們上課,我們還真正得利益。我這一次是特地在我們的學院,我們澳洲淨宗學院試 辦了一次,八天,我找蔡禮旭主講《弟子規》,一天五個小時,這個課程四十個小時。我 邀請那邊大學教授、校長到這裡來參觀,你看看我們是怎麼做的,他們看了很受感動。聯 合國的教科文組織負責教學的這課程這部分的也是一個主席,他到我們那裡去參觀。我說 這個方式你們要能夠接受,以後希望我們不開會,辦講座,短期講座。   我們認真來學習,一定從自己本身做起;你不從本身做起,你講的這個東西沒有人相 信。你叫我做,你沒有做到,我怎麼會聽你的?在家庭裡面,你教你的兒女做,你做父母 的沒做到,小孩現在都很聰明,他說你大人在騙我,他不能接受。所以這個課程我們在中 國也推行、也辦了十幾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齊來學。所以我們《弟子規》的教學,不 僅僅說是小學生,要他的父母來,要他的老師來,老師跟父母能夠配合才會把小孩教好; 你父母不肯做,老師不肯做,這個課程決定收不到效果。真的是「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為本」。   我這個理念,去年一年我到印尼去了六次,跟印尼當局接觸很多,跟他們宗教接觸很 多,他們對於我的想法、做法都能夠贊同。政府改選換了,現在的總統還是希望我去訪問 ,而我會抽時間。我希望是印尼真正能夠把聖賢教育落實,宗教教育落實,這個國家有無 限的前途。他現在的問題就是社會動亂,社會動亂只有教育才能夠對治,除教育之外沒有 別的方法。一定要聖賢教育、要宗教教育幫助他安定社會,使他的國家能夠恢復到平靜, 他的經濟貿易自然就成長。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一切都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不是真幹 ,那就是假的,那真的叫自欺欺人。自欺欺人,你還能想往生嗎?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 道理。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說得好,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想想我們善不 善?人家都是上善,我們不善到他那裡去,自己也難為情,自己看到這些人也不好意思。 所以必須要在我們有生之年,要把自己提升到上善。   《弟子規》的學習,實在說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但是不能不學。不學,我們就沒救了 ,一定要發狠心來學習。聽一遍行嗎?不行,聽十遍也不行!一遍四十個小時。我在澳洲 帶著我自己幾個同修,我聽了十遍。我帶著大家,我在聽,你們跟我一起聽;我要不聽, 他們都不聽,你就曉得這東西多難!十遍有沒有用?還是沒用,為什麼?習氣還是常常現 前,十遍都不行,至少要三十遍。三十遍,差不多是一年的時間,你一天聽四個小時,十 遍聽四百個小時,一年一千二百個小時,三十遍聽完。真正聽,又要真正努力去做,你才 能夠收到效果;只是聽不肯去做,沒用處。你就曉得這個課程,如果不從這裡幹,我們不 能救自己,我們也沒有辦法幫助這個世間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那只是一個空洞的口 號,沒有實質的意義,比什麼都重要!   這就講到『捨家棄欲,而作沙門』。沙門是梵語,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稱,中國翻這個 字翻作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沙門就是這個意思。在佛門裡早期,連翻經這些 大師自己都非常謙虛稱沙門,沙門是很謙虛,是在學習,我天天在學習,學習就是勤修戒 定慧,息滅貪瞋痴。戒學的基礎就是十善,十善沒有了,戒定你決定沒有,這是一定的道 理。   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是根,根本之根本,有第一福才會有第二福,第一福是第一層樓 ,第二福是第二層樓,第三福是第三層樓,你沒有下面,你怎麼會有上面。第二福「受持 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是佛弟子。第一福是人天福報,第二福是小乘,第三 福是菩薩、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我們總的指導原 則。我們不走這一條路,你就無路可走。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三世諸佛都是走這個路而成就的,我們不走這個路,你走哪條路?這是我們不能不知 道的。只要自己肯用功,自己首先要把這根紮好,那麼這個根,根之根是《弟子規》,《 弟子規》做到了,《十善業道》也圓滿了,世出世間法,無論你學什麼,你都會有殊勝的 成就。不從這裡紮根,你縱然是努力精進,用再長的時間,到最後都是落空。第一個自己 該怎麼樣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第二個世出世法裡面,你沒有真實的成就;縱然有成就,那 都是曇花一現,為什麼?沒根,禁不起時間的考驗,禁不起歷史的考驗,這不能不知道。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0.17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4/29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