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03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七面,經文倒數第二行,從小科「直心敬事」看起: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經文雖然只有三句,這三句話是整個佛法修學的中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 ,為我們講的修學的基礎,三世諸佛共同的基礎,淨業三福,第一句話就說的是「孝養父 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法從這個地方開始,最後圓滿也是這一句。要 怎樣從開始達到圓滿?這就是今天經裡面講的這三句,徹始徹終我們一定要遵守的。   第一句話,『恭敬三寶』。三寶是我們的老師,如果不能夠恭敬三寶,孝親跟尊師都 沒有了。所以古德測驗學人(來參學的人),看看這個人能不能成就,以前人所說的「這 個人是不是法器」,也就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具不具備學佛的條件」,如果具備學佛的 條件,這個人叫「法器」,他在這一生當中可能成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他就不可能 成就。三寶是佛、法、比丘僧,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佛首先要從恭敬三寶學起。   可是現在有許多人提出質疑:「有許許多多比丘僧尼他不如法,我們對他還要恭敬嗎 ?」恭敬心不但沒有了,輕慢心、毀謗甚至於侮辱統統都來了,這是我們在今天社會普遍 看到的事實。沒有錯,出家人做的是不如法,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要想成佛, 我一定要恭敬。「他是惡人,他天天做壞事,天天破戒,天天犯規,我對他還要恭敬嗎? 沒有錯,我對他還是恭敬。我這個說法懂得的人不多,大家聽了都感覺到茫然。為什麼 要恭敬?他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是看在佛性上恭敬他;他所作所為自有因果 報應,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並沒有說 破戒的比丘、比丘尼可以不要禮敬,沒有這個說法。既然沒有,就要平等的禮敬。為什麼 ?禮敬是自己的性德,它不是別的。   我們修行修什麼?把自己的煩惱習氣修掉;修是修正,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 、貪瞋痴慢,這個都不是好東西,把它修正過來。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性德就是禮敬,所 以我們學禮敬不是學別的,恢復自己的性德。這個事情多重要!絕不能因為外面的逆境、 惡緣,我們就隨著它轉了,把自己的性德永遠埋葬掉了,這個可惜,這是愚痴。又何況你 要是真正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得的好處利益太多了,這是大家都能夠明顯覺察到的。「 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尊敬別人,別人一定尊敬你,你瞧不起別人,人家怎麼會瞧得起 你?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愛人者,人恆愛之;助人者,人恆助之」。你種什麼樣的因 ,就有什麼樣的回報,這是真理,這是定律,永遠不會改變的,佛菩薩也不能改變這個定 律。   佛教導我們是至善的,佛對於一切眾生就是禮敬。不但是教我們恭敬三寶,諸佛如來 他們帶頭做,所以佛家常講,佛眼睛當中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這個話是真的一點不 假。佛經上常講三世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哪些是未來佛?一切眾生都是未來 。這個說法,實在講,是佛的方便說,我們聽了可以接受。如果真實說,我們聽了就不 懂了;佛在《華嚴經》、《圓覺經》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我們就很難 懂了。所以諸佛如來對於一切眾生恭敬備至,一絲毫虛假都沒有。 (s:大概是好像一尊佛打了個瞌睡,正在作夢,可是其他佛看他還是尊佛,不因為他在 打瞌睡就說不是佛。他根本就是尊佛,只是現在睡著了。一尊正在夢裡流浪生死的 佛。本來成佛!)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說實在話,就是從「恭敬」學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條「禮 敬諸佛」,我們這一條做不到,其他的全部都沒有了。十願就好像十層大樓,禮敬是第一 層,沒有第一層,你們想想,哪裡還會有第二、第三?全都沒有了。不但佛法從禮敬入門 ,世間的學問也從禮敬入門。去年我們印過《禮記菁華錄》,《禮記》這一本書是儒家的 ,等於我們佛教的律藏,那是儒家的律藏,分量太大了,我們沒有辦法完全來讀誦,古人 有心,將這個書裡面重要的部分節錄下來做個菁華錄,我們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一本,你們 翻開頭一篇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這一句話跟普賢十願的第一句「禮敬諸佛」思完全相同,說明世間的學問怎麼成就的?「毋不敬」成就的,敬人、敬事、敬物,一切 恭敬,這樣才能成就。   我們今天學佛何以不能成就?不知道恭敬。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大善知識他們接眾 ,就是佛家講的「接引大眾」,他並不是有神通,不要都以為「這些人有神通」,哪是神 通!他是看你的儀態、言語、動作,人家是觀察這個,看到你這個人有恭敬心,對人、對 事、對物有恭敬心,這個善知識就特別照顧你。為什麼?你有成就;就是說,你是個法器 ,你具備了學習的條件,教你不會白教。如果你對於人事物沒有恭敬心,你雖然親近,他 不會教你,你只跟大眾隨著聽就好了,不會單獨特別來關照你的。為什麼?你不能成就, 他要把這個精神、時間放在你,那是浪費。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學會,怎樣去認識一個人? 認識一個真正能有成就的人,就觀察他對於一切人事物有沒有敬意、有沒有恭敬心。   「三寶」,這個地方的三寶非常簡單,所指的就是「住持三寶」。第一個是「佛寶」 ,佛今天不在世間,早就離開我們,但是佛的教化依舊流傳到今天,這個教化是經典,我 們接受佛的教化,對佛表示恭敬、感恩戴德,所以我們造佛像來表達我們的敬意。佛像有 一定的規矩,這個規矩在《大藏經》裡面有一部叫《造像量度經》,這裡面說明造佛的形 像、菩薩的形像、阿羅漢的形像、護法神的形像,很多很多,照這裡面的方法去造;造像 的種類很多,有泥塑的、有木雕的、有石刻的,還有金屬鑄造的,乃至於彩畫、繪畫畫佛 像的。這些佛像大致上是相同的,面貌當然不一樣,不可能使每一尊佛像面貌完全相同。 這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因為佛沒有一定的相,不但佛沒有一定的相,阿羅漢的相就能 隨眾生心起變化的作用,《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像我們上一次在馬來西亞,我們訪問了一個緬甸的佛寺,見到他們用緬甸石雕的,這 一般稱「緬甸玉佛」,我們同時見到了二十多尊釋迦牟尼佛像。釋迦牟尼佛的面孔,第一 尊印度人,印度人的面孔,第二尊好像是尼泊爾人,一尊一尊的看,就是東南亞各個民族 的面孔;我們中國人的面孔是擺在倒數第三尊,下面就是韓國、日本。才知道佛菩薩相貌 多麼親切,你是哪裡的人,他那個相貌就跟你一樣,跟你同一個種族,同一個國家、同一 個種族。所以佛菩薩的相貌是會變化的,讓你見到了生歡喜心。這一組像非常非常難得, 我讓他們把他照相照出來,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佛確確實實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並不是不會變化的,千變萬化。   我們對佛,佛是我們的老師,對我們的恩惠最大,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我們得到他 的教化,才能夠在一生當中永脫輪迴、永脫生死。現在這個世間苦多樂少,大概百分之九 十是苦,樂不過佔百分之十而已,這是講我們東南亞這個地區。有許許多多貧窮落後的地 區,他們只有苦沒有樂,我們要常常想到。今天還有同學來告訴我,許哲居士還照顧十幾 位非常貧窮的老人,這些老人很可憐,每天在小攤裡面吃一餐飯,兩塊錢都付不出,許哲 居士幫助他過日子,每天供養他們兩餐飯,中午飯、晚餐,一天四塊錢,在新加坡地區還 有這樣苦的人。養這一些老人,十幾個老人,他們告訴我一年要三萬多塊錢,我們聽到了 ,怎麼能不伸出援手?世間苦人還是很多很多,我們要知道,要去打聽,要全心全力去幫 助他們。我們自己生活上能夠節省四塊錢,就能幫助他一天的生活。常常存這個心,你就 有福;浪費是造罪業想想看我用錢,我能夠省四塊錢,他就能過一天,一天溫飽,我們 怎麼可以浪費?   這個世間還有比他們更苦的人。前兩個月,天主教的修女來告訴我,非洲那邊的人很 苦,比我們新加坡的老人還要苦,不但貧窮,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疾病產生。我們對於天 主教的這些修士、修女,我們很尊敬,他們在那邊做了十幾、二十年的工作,救濟這些苦 難的人。我們聽到這個消息,他們在那邊去做,我們也送一些錢去幫助他。有一些佛教徒 看到我們這個作法不以為然,認為什麼?「法師,你的錢是十方供養來的,你應當用在佛 法上,你怎麼可以去幫助外道?」我聽得很多,你說我應當用在佛法上,我是用在佛法上 。「你把錢給其他宗教,怎麼是用在佛法上?」四弘誓願你們都念過,『眾生無邊誓願度 這一句話怎麼講法?其他的宗教是不是眾生?你念這個四弘誓願還得要加註解,「眾生 無邊誓願度,其他宗教一律不度」,是不是這樣子?哪有這種道理!他是眾生,既然是眾 生,我們就要幫助他。   你再仔細觀察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他不是一個地區人物,不是一個國家 的人物,他是世界人物。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十六大國王皈依護法,那就是告訴你是 十六個國家,它不是一個國家。所以世尊幫助一切眾生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 一律平等的關心、愛護、幫助他們。而我們實在叫迷惑顛倒,心量太窄小了,門戶之見太 深了死在佛教裡面,這個圈圈裡面,都沒有辦法超越一步,你還能出得了輪迴嗎?錯了 !大錯特錯!這是真正不解如來真實義。   所以我們學佛就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我們造釋迦牟尼佛的像,念念不忘他老人家, 時時刻刻用這個形像來提醒自己。我們見到佛像要頂禮三拜,古時候禮還右繞三匝,現在 我們這個沒有了,只頂禮三拜,表我們的真誠恭敬可是更重要的意思,要把這一分真誠 恭敬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對佛同樣的真誠恭敬,這叫學佛。 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輕慢,這不是學佛,所以你的道業不能成就,學了多少年,別說大 悟了,連小悟也沒開。   何以古時候的大德,我們看《高僧傳》、看《比丘尼傳》、看《居士傳》、看《善女 人傳》,古時候人修行,三年到五年開悟的太多太多了,十年、八年證果比比皆是。為什 麼那個時候人能,現在我們不能?我們要多想想這個原因。原因到底在哪裡?佛的法沒有 錯,這是說佛所講的理論跟方法都沒有錯;那一邊沒有錯,錯一定在我們自己這一邊,一 定要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佛菩薩慈悲,怕你找不到,在經教裡面時時刻刻提醒你。我們 也每天都在讀誦,甚至於一天重複好多遍,但是依舊是麻木不仁,這就沒有法子了。這種 麻木的現象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業障太重」,我們在講席裡頭常說,自私自利的心太重 ,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不肯幫助眾生,這就是常說的沒有菩提心,這怎麼能成就?   沒有發菩提心,天天跟著佛也沒有用處,也不能成就。不必說佛了,我們去看《六祖 壇經》,這是祖師,多少人親近他老人家,一輩子在他身邊都不離開,有沒有成就?沒有 成就。也有人真正成就的,一生當中只跟他老人家親近一天的時間。永嘉禪師,他到曹溪 去參訪六祖一天,一天還是六祖留他的。他跟六祖見面,一問一答,答完他就走了。六祖 把他叫回來,他說:「你走得太快了,住一天,明天再走!」所以禪宗裡叫「一宿覺」。 由此可知,真正成就的人要不要跟在老師面前?不要;身不要,心要,心跟老師的心同心 、同願、同德、同行,那是真正跟在一起。天天跟在老師身邊,思想、見解、言行完全不 一樣,一輩子也沒有辦法成就。永嘉禪師是一個好榜樣。   現在我在新加坡講經教學,我知道也有許多人不在新加坡,他們學得真有成就。他從 哪裡學起?從網路上學。我在新加坡每一場的講演,他們都在網路上收聽,他們有成就, 這些人真幹。何以他有成就?他有恭敬三寶的心,關鍵就在這一句,恭敬不是掛在口上的 什麼叫恭敬?真正恭敬是「依教奉行」。這個「佛寶」今天是佛像,佛在世三寶是以「 佛」為中心,佛滅度之後三寶是以「法」為中心。   我們對於「法寶」有沒有恭敬心?這一點李木源居士跟我講過,他說他沒有去中國大 陸之前,認為新加坡學佛的人都很不錯,對三寶都相當恭敬,到大陸上一參訪之後才知道 ,我們要跟大陸同胞去相比,天上、天下,不能比!人家看到一本佛經,頂在頭上、雙手 捧著,法寶對他們來講,太希有、太珍貴了,他們看得重。我們這邊是印刷印得太多,得 來太容易,沒有把它看在眼裡,沒有恭敬心,所以我們的成就比不上中國人。   這也難怪,有一年我在美國聽人說的,說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給他們的學生講經的時 候提到:「台灣沒有佛法,佛法在中國。」「台灣佛法挺盛,怎麼沒有佛法?」「台灣佛 法是形式的,真正修行人在中國。」他說這些話。李木源居士每年都要中國各個地方去參 訪,每年都要去六、七次,他給我們證實了,他說:「真的。」前些年,那時候我剛剛到 此地來,他從五台山回來。那個地方貧窮落後,物質生活非常艱難,但是送錢給他他不要 ,送物質給他他也不要,他們願意過最苦的日子。他要什麼?他要法寶。所以你送經書去 ,送錄像帶,現在送VCD,他們是頂戴接受。看到他那種真誠恭敬,我們生慚愧心。往年 送到那邊的錄音帶、錄像帶,他們反覆的聽,那個帶子會磨損,錄像帶的影像都很模糊了 ,聲音幾乎聽不見了,他們還是跪在那裡專心在聽。我們外地人看到這個現象,心裡難過 、流淚。想想我們自己得到太容易,毫無珍惜的意念,你怎麼能比得上人家?   法寶決定要流通,法寶不可以積在那個地方我自己不讀,趕緊要送給別人去讀,這 是無量功德,不能收藏。財物也不能收藏,今天天下有很多在饑餓邊緣之中,我們的財富 太多,攢積在那裡,人家在那個地方受苦受難,應當把我們多餘的去救助他們。可是我們 要能體會到佛陀真實的教誨,救苦救難最徹底的方法、最圓滿的方法是教育。人要不受教 育,沒有智慧、沒有能力,他就永遠不能改善他的生活,再慈悲的人救他一生、養他一生 ,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一定要教他,幫助他開智慧,幫助他獲得技能,他不但能夠改善他 的生活,同時他也能夠對社會、對眾生有真實的貢獻,這才是徹底的救濟,佛家講「慈善 救濟」。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這是慈悲救世圓滿的典型,我們要 能體會得到。   最近這將近一個世紀,尤其是最近的半個世紀,二次大戰結束之後,一般的國家地區 都鎖定一個目標:追求財富,追求科技。沒錯,這些年來科技發達,有若干地區財富獲得 了,我們要問:他這個作法是不是真的正確?追求財富他就得財富?如果是真的,自古以 來不僅是佛教,幾乎所有的宗教、古聖先賢的教誨,給我們講的因果定律不就推翻了?所 以現在這個世間人不相信有因緣果報,認為什麼?財富是我們創造的,科技是我們發明的 ,因果報應這個說法那是古人欺騙眾生的愚民政策,一口把它否定了。我們聽聽他們的話 似是而非,怎麼說似是而非?如果說這個財富能追求得到,有人經營發財了,為什麼有人 經營失敗?同樣有這個聰明智慧,同樣從事於這個行業,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如 果財富是我們創造的,應該每一個創造的人都成功,不可能有一個失敗的,畢竟成功的少 ,失敗的多。   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是美國,美國還有乞丐,我們在美國還遇到乞丐布施過他們 。所以我們細細去觀察,依舊逃不過因果定律。你發財,你命裡頭有財富,絕不是你自己 創造出財富來的,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跟你幹同樣一個行業,你幹成功、他幹失敗, 命裡沒有。你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那是緣,你命裡面有這是因,因跟緣結合,果報現前。命 裡頭沒有財富,你雖然緣具足,還是不行,還是得不到。所以他們說的話似是而非,聖賢 人幾千年傳下這個大道理正確,決定沒有錯誤。   佛教給我們怎樣去修財富?命裡頭沒有財,命裡頭財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你 修因你才能得果報,你不肯修因哪來的果報?因是什麼?因是布施。佛講得好,財富是果 報,財布施是因,喜歡以財物布施一切眾生,這個人命裡有財,愈施愈多,財是這麼來的 。命裡有財,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發財;你發財還肯財布施,你這個命裡面的財就太多 了。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歡喜以世出世間法教化一切眾生,這個人有智慧,得 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所以人只要肯修這三種因,你一定會得財富 、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的果報。   過去生中沒有修,現在修還來得及。諸位細細去看看《了凡四訓》這個小冊子,你就 明白了,那是事實不是騙人的。了凡這三樣都不足,財有一點,不多,聰明智慧也不大, 壽命也不算長,五十三歲的壽命,他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這些大道理講給他聽,他 懂了,認真的幹,所以他應驗了佛家所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得的財富超過他 命裡注定的,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統統超過。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了七十多歲, 多活了二十多年,這一生修的。所以你真正明白、真正知道,你曉得怎樣去修因,如何獲 得果報。   果報現前,說實在話,也不是個好事情。為什麼?許許多多人被果報把頭腦沖昏了; 沒有發達的時候做的壞事少,發達之後做的壞事就太多太多了,福報享完了,惡的果報現 所以佛教給我們「捨得」。「捨得」的意思很深,你布施不是有得到的嗎?得到之後 把你所得到的再捨掉,捨「得」,這是聰明到絕頂。能夠把自己所得到的也能夠捨掉,你 才能成佛、成菩薩,你才能超越三界六道。天人比我們聰明,根性比我們利。我們在佛經 上看到,世尊常常在天宮接受這些天王禮請去講經說法,佛常常勸導他們「大喜大捨濟含 識」天人的福報大,大在他修大因,我說他們修大因比我們修得大,我們看他們的修行 真的叫修大因,「大喜大捨」。 ==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248.13 (07/22 12:31)
Anor:隨喜讚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7/22 17:35
a1014a:隨喜 我們今天學佛何以不能成就?不知道恭敬。 07/22 20:3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9/14 22:06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12/24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