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 上真正之道。】講到「六和敬」頭兩條:「見和同解」、「口和無諍」)   諸位《金剛經》都念過,有很多人念得很熟。須菩提尊者他自己說了,釋迦牟尼佛獎 勵他,說他得「無諍三昧」。為什麼須菩提能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兩句話他 做到了,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所以再想一想,世間一切法,《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 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什麼好爭的!這個經上,《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觀法如 化,三昧常寂」,你爭什麼?所以這一念「爭」的念頭,這個念頭就錯了,不知道事實真 相。   知道事實真相,才能真正放下,「爭」的這個念頭再也沒有了。能教導你的時候,教 你;不能教的時候,讓你。菩薩忍讓你不能接受佛的教化,佛就離開,讓你。什麼時候 你起心動念:「我希望有好人來教導我。」佛菩薩就來了。不能接受勸導的,佛菩薩不來 ;想有好人來教導他,佛菩薩就示現。所以佛菩薩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我們要學忍讓, 要學無諍,這裡頭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世間人常講「家和萬事興」,爭就不和了,一有 爭執,禍害就來了。決定不能爭,不管有理無理,和為貴無理尚且不爭,何況有理?讓 對方慢慢去想,這都是教化的方式,在佛家講,這是教學的儀式。   「身和同住」,這個「住」意思很廣、很深。淺而言之,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身無 爭,彼此互相照顧,互相容忍,決定從自己本身做起。世間一般人,總想處處佔別人一點 便宜,這都是狂妄、自尊、自大、傲慢的習氣,這屬於業障,這不是屬於智慧。真正有智 慧、有德行的人,處處忍讓。換句話說,處處讓別人多佔一點便宜,處處自己多吃一點虧 ,這是修行,修自己的德行。到最後,吃虧的人成就了,佔便宜的人失敗了,這個例子非 常明顯。你去讀歷史,你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失敗的因素,多想想,再觀察我們現前周 邊的這些人事物。他成功,成功的原因在哪裡?他失敗,失敗的因素是什麼?我們在這裡 頭學習,這都是現實的教科書。會學的人,他在這裡成就了;不會學的人,非常可惜,這 一生空過了、白過了。   「意和同悅」,這是效果。大乘經上講「常生歡喜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沒有一樣不是法喜充滿。法喜從哪裡來的?前面的五種和合你都能做到,都能落實,你 決定是法喜充滿。你一個人能做到,你一個人法喜充滿;你這個團體做到,你這個團體個 個法喜充滿。為什麼不做?這是人生真正的幸福美滿。「六和敬」是充滿智慧的生活,無 上佛法從這個地方落實。如果我們跟人不能相處,怎麼能學佛?淺顯幾句話裡頭,含著有 無盡的大道理在其中。末後一個,「利和同均」無論是物質生活,無論是精神生活,一 定要與大眾共享,這就是現在一般人講的共產主義。所以佛教是共產主義的老祖宗,他真 的做到了,徹底做到了。你要是真正懂得六和敬,你就曉得佛教徒不會反對共產黨,反對 共產黨的不是佛教徒。為什麼?佛教徒本身真共產黨。   在「持戒」裡面,基本的戒條「五戒」、「十善」、「六度」,六度都是戒條,「六 和敬」、「四攝法」,這是最重要的五個科目,我們能把它落實,這個人是真的菩薩。這 裡頭「六和敬」難!剛才我跟同修們提示的,忍讓就不難;自己願意吃虧,便宜讓別人佔 ,六和敬就好修,不肯讓別人,六和敬就難。可是要知道,沒有六和就沒有僧團,沒有六 和就沒有佛法,不但大乘佛法沒有,小乘佛法也沒有。我們天天祈求著正法久住,如果自 己不認真學六和敬,正法久住決定落空。   第三,『忍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六度」講得很多,六度裡頭「布施 」說得最多,其次是「忍辱」。由此可知,這六個項目裡面,這兩個是非常非常重要。世 間人總是求福報、求智慧、求長壽,古今中外、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沒有人不求這三樁事 情,這三樁事情全在六波羅蜜裡,你只要肯認真修學,這三樣東西一定得到。你要求富貴 ,你一定修財布施;你要求智慧,你一定要修法布施;你求健康長壽,一定要修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是什麼?愛護一切眾生。所以中國佛教難得,梁武帝也不是普通人,大權示現 ,他提倡素食運動。素食運動就是無畏布施,最徹底、最圓滿的無畏布施。不肯傷害一切 眾生,一切眾生對你都友好,對你都不懷疑,知道你對他決定不會傷害,他不害怕你,得 到的是健康長壽。所以這些東西不是求不到的,它有理論、它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這 是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什麼道理?我們懂得,這佛經上 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原理。   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就有求必應。有許多人天天在求,為什麼求不到?他不懂得一 切法從心想生。他的願想求好,他的心盡幹壞事,不相應,所以他求不到。你的心跟願要 相應,「我願求好,心也好」,那就好,就現前了,就有求必應了。世間人不明白這個道 理,想求好,心地不善,所以他求不到;違背了理論跟方法,所以他求不到。如果與理論 、方法相應,決定是有求必應。由此可知,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去學習。   世出世間一切法之成就,一定要有耐心,這個東西不能操之過急,諺語有所謂「欲速 則不達」,要有很大的耐心。首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的成就,決定不是別人讚歎 ,不是天天想盡方法去打知名度,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實的從哪裡看?小動物方面,看 看小動物怎麼對你,我覺得這是比較可靠一點的方法。像我們一般居家,蒼蠅、蚊蟲、跳 蚤這些東西,你住在這個地方,牠不騷擾你,就說明你跟他們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從這 些地方看。從你的心地上看,你自己清楚,別人也能看得出來。你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 。換句話說,你那個貪瞋痴慢,一年比一年減少,你心裡清淨了,是非人我少了,自私自 利少了,少了就好。五欲六塵享受的少了,愈少愈好。   所以諸位要曉得,凡夫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被什麼害了?十六個字,頭一條就是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害得我們生生世世不能成就。佛在 經上講,「十善是厚友,十惡是冤家」。我們今天認錯了人,把冤家當作好朋友,把好朋 友當作冤家,跟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結下不能分割的緣,你還有什 麼出頭的日子?永遠輪迴在三途六道,出不去了。你要想脫離三界牢籠,這十六個字要連 根拔掉,你才能出離。與一切人事物的相處隨緣,決定不攀緣,隨緣快樂。與一切眾生平 等,和睦相處,盡心盡力的幫助別人,我們才能成就。   佛在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往往一些修行人到最後所謂是「忍不過」,他失 敗了,他退轉了,他墮落了,他不能忍。「忍」這個字,是對一切境界。好的境界決定不 起貪心,這是忍,順境不起貪戀的心,逆境不起瞋恚心;順、逆境界當中都保持著自己清 淨心跟平等心。所以「忍辱」絕對不是專對逆境講的,那你就錯了。自古以來修行人被順 境淘汰的不知道有多少!說老實話,順境比逆境還要可怕。   你們這些出家的同修要提心吊膽,時時刻刻防範。為什麼?有好的信徒、好的護法跟 你一結上緣,常常來供養你,往往你就墮落了,那比冤家還可怕!冤家你防範他,這個你 不知道防範,你對他慢慢的起貪戀之心,完了!你墮落了!我們一定要學佛。佛是怎麼教 導我們?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以平等心,完全是以慈悲心,決定沒有差等。可 是在實際生活行為當中,你要有善巧方便,你要圓融無礙。如果你不懂得,你學的這個佛 法,死在教條當中。那些護法真的來幫助你,你也是木頭頭腦對待他,冷冰冰的對他,你 不通人情!   佛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呆板的,你要懂得怎樣去做,這是智慧的落實。那些冤家 ,找麻煩的,想辦法破壞你的,你要用什麼方式來對他?這裡頭有個原則,對於冤家對頭 ,決定不能有瞋恨心,決定不可以有報復心,要用慈悲心去感化他。他是一時迷惑,一時 的錯誤,要能夠寬恕他,要能夠原諒他,不要跟他計較。他要是非常執著,我們只有退讓 、只有迴避。要記住「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生中跟這些人結的怨,過去無知,現在學 佛,明白了,再不跟人結怨了。那些來找我麻煩的,是過去生中我無知,跟他結的怨,他 今天來找麻煩,是理所當然,我應當要承受,絕不報復。要把這個冤結化解,這要靠忍辱 ,不能忍是不行的。「忍」裡頭一定要「讓」,一切都可以讓,沒有一樣不能讓的。要以 布施心、供養心去讓,我們才能生歡喜心。   第四,『精進』,特別著重在「精」。世間人不錯,天天都在求進步,特別是科技, 日新月異。但是他不是精進,佛法是講精進。「忍辱」是佛法修學的樞紐,「精進」是佛 法成就的關鍵。所謂「精進」,「精」是純而不雜,我們今天講的「一門深入」,叫做精 進。「精」是專一、專精,不但有成就,而且成就快速。而佛在大乘經教上,常常教導我 們廣學多聞,到底我們是「廣學多聞」,還是「一門深入」?諸位要懂得,決定不能誤會 ,「廣學多聞」是教菩薩的,「一門深入」是教初學的。所以你要曉得,佛這些話對誰說 的。   我們今天沒有開悟,我們是凡夫,自己一定要承認自己現前的地位,「我是凡夫地位 ,你一定要接受佛陀教誨,一門深入。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廣學多聞?佛法裡面的標準, 是到你明心見性;你的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一品了,這個時候廣學多 。所以我們懂得,「一門深入」是修定,定裡面有慧,但是以定為主。用我們平常寫的 二十個字的綱領,初學的人就是以真誠、清淨、平等為主,這是一門深入;正覺、慈悲那 是往上的境界,法身大士學的。如果我們沒有真誠、清淨、平等,你就廣學多聞,那是清 涼大師講的話,「增長邪見」。你也去慈悲廣愛眾生,那就是「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 」。所以我們要懂得,佛說的話哪些是對我說的,哪些是對他說的。他是菩薩,我是凡夫 ;他是法身大士,我是個初學。你要不搞清楚,你就會錯了。   所以一定要一門深入。我們死心塌地修淨宗法門,頭一個目標,「功夫成片」。所以 修行不能沒有目的,不能沒有目標,你要是沒有目的、沒有目標,你的功夫就浪費了,古 人所講「功德唐捐」。我們學的是什麼?功夫成片。達到功夫成片之後,依舊一門深入, 往第二個目標上邁進,「事一心不亂」。達到這個目標,還是一門深入,再向上提升,提 升到「理一心不亂」。然後才可以廣學多聞,智慧開了,一聞千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不可以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對你決定造成障礙,這個障礙在佛法裡面講叫「所知障」。真 正發心修學不可以不知道,功夫用在一部經典上決定有好處。   有同學問,他說:「法師教我們一門深入,我們今天專學《無量壽經》。法師早晨講 的《十善業道經》,我們可不可以聽?您講的《華嚴經》,我們可不可以聽?」在這裡我 告訴大家,凡是我所講的都可以聽,不是我所講的都不可以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 麼?我所講的,我們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幫助你在這一部經上的悟處,對你學這一部 經的悟處有幫助。別人講為什麼不能聽?別人的方向、目標跟我不一樣,會給你造成障礙 ,不能幫助你開悟,反而障礙你開悟,道理在此地。到你什麼時候真的開悟了,那就什麼 人講的都可以聽,你沒有開悟的話不行。這個開悟就是禪宗裡頭的標準「明心見性,大徹 大悟」,到那個時候所有一切限制都沒有了,完全解放,你自己可以作主了。當你沒有到 達這個境界,我們只跟定一個老師,只學一個法門,決定正確,這才叫做「精進」。   精進之後,才有『禪定』。「禪定」兩個字怎麼講法?六祖惠能說得好,我們好懂, 「外不著相叫做禪,內不動心叫做定。」這個解釋容易懂,而實際上能大師這個解釋是根 據《金剛經》上來的。《金剛經》上世尊教須菩提,教化眾生的原則說了兩句話:「不取 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動」,就是內不動心。六祖 說的話,是《金剛經》上來的。這兩句話還是不太好懂,現代人的文化水平愈來愈低,我 們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外面不受誘惑,這大家好懂,外面不會被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 誘惑,這叫禪;內裡面不起自私自利、不起貪瞋痴慢這個念頭,叫做定。這個說法,大家 就更容易懂了。我們眼看到外面這些色相,看到「這個喜歡看的,多看一眼;那個不喜歡 看的,少看一眼」,你被誘惑了。這就是說,你已經著相。眼著了色相,耳著了聲相,喜 歡吃的東西多吃一點,沒有一樣不著相;舌著味相,鼻著香相,你六根都著相了。如何能 夠做到外不著相,內不起心動念,這叫禪定。   由此可知,禪定不是在禪堂裡頭面壁打坐,不是這個意思。惠能大師當年在黃梅,他 在黃梅住了八個月,禪堂他一次都沒有去過,一枝香也沒坐過,他得了禪定,五祖忍和尚 把法傳給他。他在哪裡修定?他在碓房裡踏碓破柴修定,不是在禪堂。禪堂天天打坐,一 個也沒有得道。由此可知,禪定在哪裡修?在起心動念之處修,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修, 真用功、真修行。大乘菩薩修行活活潑潑,我們要懂得,要在這個地方去學習。日常生活 當中,穿衣吃飯、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修禪定,你才會真有成就。   定生『智慧』。後面這個般若智慧,是沒法子修的。智慧從哪裡來的?智慧從禪定來 的,沒有定,決定沒有智慧。世間人把聰明才智誤認為智慧,所以佛經傳到中國,祖師大 德們翻譯經典,在「六度」裡頭他不翻「智慧」,他還是用「般若」,般若就是中國人講 的智慧。為什麼還保持原文的音譯,不翻成「智慧」?怕產生誤會,以為智慧就是聰明, 聰明才智就是智慧,其實不是的。般若裡面講的智慧,是從禪定裡頭生的。   由此可知,佛家講的智慧是兩種:一個是世間智慧,不是從禪定裡頭得來的,那不叫 真智慧;真智慧一定是從禪定裡頭得來的,這叫真智慧,我們要辨別清楚。我們要求般若 智慧,就不能不知道修定。我們念佛人修定的方法高明,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我們這個方 法最殊勝,所以佛在《大集經》裡面講:「念佛是無上深妙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 是修禪定,這個諸位一定要懂得,修禪定的方法、手段不相同,目標完全相同。八萬四千 法門,念佛法門也在其中,是方法、是手段。「三學」裡面,這是屬於「戒學」,都是一 個目標、一個方向,都是修禪定。禪定得到之後,智慧就開了。學佛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 ,開智慧非禪定莫屬。   禪定是我們修學的樞紐,戒律是我們修學的方法,般若智慧是我們修學的目標,總得 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曉得,我們禪定怎麼修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起心動念了 ,趕緊「阿彌陀佛」,就修禪定了。用這一句佛號,把外面的誘惑打掉了,內裡面的煩惱 也伏住了,內、外都歸結到一句佛號上,古人講:「以一念化解一切妄念。」   到什麼時候是理一心?「理一心」,這一念也沒有了,所謂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華嚴經》裡面講的「一多不二」,那是理一心的境界,這個境界現前。這個境界現 前,智慧就開了,自性般若現前了。智慧開了之後,萬事萬物只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 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廣學多聞了,不必老師了,「無師智」、「自然智」這個時候都現前了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我們今天歸納為三藏經典,我想在這個時候頂多三 個月你就全部通達了,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為什麼?智慧開了,諸位要記住,智慧是決 定要通過禪定的。我們今天的禪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無上深妙禪。   「無上深妙」的意義,諸位必須要記住,我們這一句佛號幹什麼的?破我們的妄想, 破我們的執著。說得更貼切一點,破一切誘惑,破一切念頭,你這叫會用功。眼見色起了 貪心,「阿彌陀佛」把那個貪斷掉;貪是煩惱,斷煩惱。外面是誘惑,一句「阿彌陀佛」 ,外面誘惑抗拒了,裡面煩惱伏住了,這個念佛叫功夫得力。功夫不得力的人怎麼樣?彌陀佛照念,照樣受誘惑,照樣起心動念,這就沒有法子,這是「喊破喉嚨也枉然」,這 不能成就。雖不能成就,不能說沒有好處,也有好處。好處是什麼?「阿彌陀佛」的種子 種在阿賴耶識當中,做為將來得度的因緣,這一生不能成就。這些理跟事,我們都必須要 搞清楚、要搞明白。   這一段經文,今天只把「六波羅蜜」給諸位做了一個簡單的報告,講了一半,後面還 有「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這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開示,真正 是自利利他,我們留到下個星期六再跟諸位報告,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150.207 (08/04 12:48)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10/04 07:51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2/15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