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66集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八面第四行,第二段徵釋讚意。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 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這一段經文跟我們說明,十方諸佛讚歎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真正的用意在哪裡。經文不 長,可是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何以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為什麼,這是一 句問話,為什麼。『欲令他方』,他方是極樂世界以外的都是他方。極樂世界以外的,就 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有眾生』。這個眾生是講九法界眾生,從菩薩到緣覺、聲 聞,一直到餓鬼、畜生、地獄,統統都包括在其中,這所有眾生。   『聞彼佛名』,「彼佛」就是本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名號誰知道?十方諸佛替他 宣傳,十方諸佛替我們大家介紹,這個介紹就是為我們講這三部經,《無量壽經》、《觀 無量壽佛經》跟《阿彌陀經》。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切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恆順眾 生,講無量無邊的經論、無量無邊的法門,各個不相同,每個地方眾生根性不一樣,各個 不相同;但是一定會講這三部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一定 會講。無論哪一尊佛,就是說這三部經是一定會講的,其他經那倒不一定,要看眾生根性 。因此阿彌陀佛的名號,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有機會聽到。   聽到這是緣,緣有了。緣有四種緣,這是經論裡面佛跟我們講四緣生法。世出世間一 切法的發生,總離不開四種緣,第一種是親因緣,第二種是所緣緣,第三種是無間緣。這 三種都是我們自身的,我們自己本身具備的,最後一種叫增上緣,那是外面幫助的,這就 不一樣。增上緣,現在我們知道,能夠聽到阿彌陀佛名號,這個增上緣大概是九法界所有 一切眾生都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都在宣揚,所以這個緣太殊勝了。為什麼 不能往生?那就是我們本身的緣,我們本身有沒有親因緣。親因緣是過去生中有沒有種這 個善根,這才是我們的親因緣。過去生中沒有種善根,現在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善根就種 了。善根現在種,現在很難結果,所以每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都是多生多劫修成的,這不 是短時間。所以信願行是累劫所修的,我們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之後,如果能夠把它掌 握住,緊緊抓住,我們這一生肯定就開花結果,就會有成就,所以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 。   黃念祖老居士在這一段經文裡面,給我們做了很詳細的註解,註得非常之好。我們跟 他也是非常有緣分,我們能夠讀到他的書,能夠聽到他的教誨,這些都是希有的因緣。有 了緣,最重要的是你要能信。你聽了淨土三經之後,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相不相信?如果 聽了,「這個大概是神話、寓言,未必是真的」,你說你有沒有善根?善根是有的,善根 太薄了,不深,所以生不起信心。如果要沒有善根,這一生當中你沒有機會聽到,凡是聽 到的,過去生中都有善根,這很不可思議!   善根深厚的,聽了就生歡喜心、就相信信了之後你能不能理解,這個很重要。信, 不能理解,你的信心不堅定,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動搖。我們特別是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 無論是順境、逆境都很容易被淘汰掉。順境裡面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享受,把西 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忽略了;逆境容易生瞋恚心,念念總感覺得這個世間不平,怨氣、抱 怨,這個東西也是嚴重的障礙,都是障礙我們這一生成就的。所以現前這個世界障緣太多 。什麼人才能夠在這個環境裡面不受障礙?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這個人 才能成功。這在佛法裡面講是大善根,很深厚的善根,他一接觸他相信,一聽,這個經文 一讀他就明瞭,生清淨心。《金剛經》上講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般若 智慧,真實智慧,清淨心才能夠生真實智慧,真實智慧你才能解,你解得深,你解得廣, 當然得受用。   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一樣的慈悲,都希望每個眾生聽到彌陀的名號,都能夠生信發願 ,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佛心,佛的願。這一段實在講就是四十八願第十八願 的成就,十八願是聞名一定得生,這在理論上講一點都不錯,決定得生。但是什麼時候得 生可不一定,有的人在這一生就得生,有的人來生、後生,甚至於無量劫以後才會往生。 這是什麼原因?這都是緣的不同,總在遇緣不同。由此可知,一切眾生,說實在的話,這 前面講,我們上一堂課講我們要學諸佛如來說誠實言,這很重要。跟諸位要說誠實言,人 的一生、一切眾生的一生,什麼最重要?念佛往生最重要,沒有比這樁事情更重要的。凡 是與這一樁大事情相違背的、有障礙的,我們要知道遠離;凡是對這樁事情有幫助的,我 們要懂得親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我要完成這一樁大事情,其餘的不足以為道。   世間的名聞利養,假的,五欲六塵也是假的,記住《金剛經》上的教訓「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連這個身體也是假的。我剛剛進門的時候,有一個同修來看我,說他有業障 ,常常感覺到有人要剖他的胸膛,他很恐懼。這是什麼回事情?確確實實業障現前。我們 要怎樣對待這個事實?不要恐懼。真正學佛的人知道,任何一個眾生沒有生死,身有生滅 ,靈性不生不滅,靈性是自己,身不是自己。我造作的罪業,這個罪業要消。你罪業要是 不消,罪業是障礙,叫業障,你要消罪業。你做了好多好事,做了好多善事,這是福,也要消,你要不消,它也障礙你。所以禍跟福沒有兩樣,無非是消業障而已。福報現前是 消福、消善業,三惡道是消惡業,統統是消業障的。業障消除,你的真如本性就現前。   業障很難消除,原因在哪裡?享福的時候生貪戀心,又造業了。遇到一些災難的時候 起怨恨心,所以你的業障永遠消不掉,消的時候又造了。聰明人要懂得消的時候不能造善福現前的時候,決定沒有一絲毫貪戀;災禍現前的時候,小的災禍,人家毀謗我、侮辱 我、障礙我,這是小的,大的是殺害我,沒有絲毫怨恨心,這叫真正消掉。你看看《金剛 經》上舉的例子,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沒有一絲毫怨恨,這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的。 那麼重大的侮辱傷害,你看一點怨恨心沒有,他的業障消盡,消盡了就成佛。你說歌利王 好不好?真好!歌利王要不是那個態度對待他,把他的業障消盡,他成不了佛。所以菩薩 是個明白人,對於歌利王感恩戴德。他發願:我將來成佛,我第一個來度你。那個忍辱仙 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歌利王,以前那個歌利王害他的,就是憍陳如尊者。釋迦牟尼佛說話 算話,他成佛第一個度的是憍陳如尊者,這是感恩報恩。   所以覺悟之後,你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說你多歡喜。無論什麼境界,物質環境 ,人事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永遠是感恩的心,永遠是平等 的心,永遠是清淨心。所以你的心清淨,生智慧、生歡喜,法喜充滿。受災難還是法喜充 滿,那個喜悅是從自性、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與外頭境界不相干。我們學佛,如果連這 一點都沒學到,那就錯了,那叫白學了。所以每堂課你總要學一點東西帶回去,你這一堂 課沒有白來。   修行一定是從不妄語下手,就是前面講的說誠實言。說誠實言不吃虧。別人騙我,我 不騙人,表面上看到是我們吃虧、上當了,其實我們一點虧都沒吃,為什麼?靈性提升了 。我們講是道德提升了,你在道德上加分,你在物質上、名聞利養上是不是被扣分?可能 現前看起來好像是扣分,再過幾天不斷給你加分,這就是善有善報。種善因一定得善果, 但是得的善果,你要曉得那善果不能有貪愛心、不能有傲慢心,一有你又在造業了。這是 一切眾生累劫以來,想消業障總是消得不乾淨,總是消不了,原因在此地;也就是你沒有 看破,你沒有放下。真正看破放下的人才能說得上是積功累德,每天在累積的是功德,不 是福報,不是業障,累積的是功德。   『發清淨心,憶念受持』,這是我們這一堂課要認真學習的。什麼叫清淨心?清淨心 就是不受染污。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境界順自己 意思的就起貪心,就想控制、想佔有、想支配。控制、佔有、支配是造業,你就造業了, 業就造成障礙,所以叫業障;你的真心是清淨的,本來是清淨的,所以你的真心不淨了, 被染污了。不合自己意思就起瞋恚。很難,非常非常之難!所以我們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 心,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被外面環境影響。   現在人講影響,佛法裡面講所轉,你不能被環境所轉。現在我們講被境界所轉,還有 很多人聽不懂,我們用現代的話,你還會受影響你就錯了。怎樣做?在日常生活當中、一 切環境當中不受影響,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那就對了。這個話說得容易,做起來 相當之難,什麼原因?我們的習氣太深,這個習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無量劫養成的 。無量劫養成的習氣,在這一生當中想把它斷除,真是談何容易!這是事實。可是我們如 果真的要做,能不能做到?那肯定能做到,問題就是你有沒有真正的決心、毅力要把你煩 惱習氣放下。這個不問別人,問自己。果然真正有這種決心毅力,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這個事情不是求人,求人很難,人家未必同意答應你,這求自己!   所以只要肯,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淨宗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失掉的。你 真正肯。真正肯你就要把往生的障礙排除,哪些障礙?經典上所說的都是標準,我們起心 動念、言語造作,與經典上統統相應,那怎麼會不往生?所以天天讀經,讀經的目的在哪 裡?目的在檢查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經上教我們做的, 我們做到沒有?經上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有沒有犯這個過失?天天讀經,天天在反省, 天天在檢點,這叫真用功、真修行,這就是經上講的「憶念受持」。   務必使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心,願是一樣的願,言是一樣的言,行是一樣的行 ,心願言行跟阿彌陀佛都相應。古德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哪有 不成佛的道理!理我們要懂,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的去做,不要去胡思亂想。為什麼? 胡思亂想都是造輪迴業。你想善,生三善道,你想惡,墮三惡道,總出不了六道輪迴。所 以教我們憶佛念佛。我們想什麼?又不能不想,不想做不到。所以把這個想換一換,換西 方極樂世界,換阿彌陀佛,我們天天想佛,天天想極樂世界,心想事成,就成功了。   念不是在口頭上,你看看我們中國的文字,這個念字,念是什麼?今心,就是現在的 這個心,心上有就叫做念,不是口裡頭有。口裡頭有,心裡頭沒有,那個不行,有口無心 ,決定不能往生;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決 定不能往生。往生是你心裡頭真的有佛,真的有極樂世界。真有佛、真有極樂世界,你要 不天天讀經怎麼行?不但要讀經,古來祖師大德這些註疏要看,你的印象才深。極樂世界 是我們的老家,我們現在要回家,回家對於家裡狀況一無所知,你就回不去。你總得搞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能回得了家。念念都想到回家,就是你心裡頭真有了。   這個事情很不好講,講的時候不容易懂。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諸位細心去想想。早 年,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農曆年),我在台北,那個時候還在華藏圖書館,有一位老居士 到圖書館來給我拜年,告訴我,她說:法師,我這幾年念佛功夫很得力,我什麼都放下了 ,就是孫子放不下。你們想想這是什麼意思?她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了,統統放下了,心上 有孫子。她不是口裡頭孫子、孫子、孫子,不是這麼念法,她不是念的,她心裡頭真有; 無論在什麼時候,起心動念她沒有把孫子忘掉。這才叫做念,她心上真有。所以那一天我 就教她,我說你把阿彌陀佛當作你孫子,你就成功了。這不是笑話,這是真的。你那麼樣 疼愛你的孫子,念念都不忘記孫子,你把阿彌陀佛換成孫子,成功了。以後她有沒有換過 來,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把這個方法教給她。   所以「念」這個字我們要曉得,你心上真有;一切時一切處,晚上作夢都離不開,你 心上真有。我們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放在心上,這樣念佛, 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憶」是想,你常常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受持」,這兩個 字的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廣。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受持什麼?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 、十方一切諸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的,我們要接受。不但要接受,而且要保持,永遠不要 失掉。他教導我們的,像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面,總要學幾句。前面這一段裡面,我們學一 個「說誠實言」就好,從今而後,對待任何人,坦誠對待,表裡一如,心裡頭真平靜、舒 適、快樂,沒有任何祕密,沒有任何瞞著別人的,你瞞著別人,自己很累。   我們中國古諺語裡頭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固然不可 有,防人之心也不要,防人好累!你說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恐怖分子,大家在防恐怖,你說 多辛苦、多累。愈防恐怖分子愈多,你不防就沒了,你不防的時候一個恐怖分子都沒有。 所以用不著防,你防他幹什麼?恐怖分子畢竟是少數又少數,縱然是在這個世界上天天有 發生,你看恐怖分子鬧事有幾個人受傷害?幾個人,幾十個人,這世界上有將近七十億人 口,幾個人算什麼,何必要防他?如果不幸,我遇到恐怖分子,恐怖分子把我殺害了,我 還感謝他,為什麼?他讓我早一天離開這個極苦世界,我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事實 ,不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契入佛法的人他不懂,我們學佛的人知道。我們天天提升自己 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德行,認真在經典上跟著佛菩薩學習,沒有生死,沒有災難!   昨天我跟諸位舉的這個例子,六祖大師講的風動幡動,那個意思很深、很有味道。有一切過失,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只要離妄想分別執著,天下太平。中峰禪 師講得好:此方就是極樂,極樂就是此方。這個話的意思很深,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地 方就是極樂,有妄想分別執著,極樂就變成娑婆,就是這麼一回事情。你總要懂這個道理 ,一切法、佛法要從內心裡面求,不從外面求,外面求你就錯了,你就生煩惱了;內心求 ,你生智慧,你得到真正的受用。所以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應當認真努力去學習。   下面要學習的是『皈依』,這很重要。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人,富貴人也好 ,貧賤人也好,他都沒有依靠,都生活得很辛苦。說句老實話,他在人生這幾十年當中, 他沒有安全感,這就很可憐。佛法,我在這兩年聽說,應該是在全世界佛教徒的成長率都 在提升,新加坡提升了不少。有些同修告訴我,新加坡的佛教徒佔全國人口好像百分之五 十一點幾,一半多,這很難得。我這兩年住在澳洲,澳洲多元文化部的部長告訴我,他說 最近這兩、三年澳洲的宗教信仰速度之增長,佛教排第一,增長的速度很快。是什麼原因 ?皈依!你真正學了佛,你有個歸宿,你有個依靠。可是皈依這兩個字真正的意思,皈是 回頭,依是依靠,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煩惱回頭,依菩提;從惡法回頭,十惡回頭 ,依十善;從破戒回頭,依持戒;從生死回頭,依涅槃日常生活當中念念都要知道回頭 ,所以回是回歸。 (s:學佛真的會讓人對人生看得比較清楚,明白自己是來幹嘛的,又要去哪裡。)   佛又給我們立了三個標準,叫三皈依,諸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是 現在這三皈依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換句話說,我們還是沒有皈,也沒有依。受了三皈依 ,還是沒有皈沒有依,這就很可憐。因為不知道佛法僧是什麼,聽了皈依佛,這個佛像, 佛像泥塑木雕,所謂泥菩薩過河自身不保,它怎麼能保佑你?你靠它怎麼能靠得住?所以 這個東西是表法的,你一定要知道,表法的。佛的意思是覺悟,法的意思是正知正見,就 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它是表 法,你要懂得這個意思。《壇經》裡面,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傳授三皈,他就不說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說這個,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是覺正淨。   我年輕的時候學佛,讀《壇經》,實際上我第一次讀《壇經》是二十六歲,剛學佛的 時候,我很喜歡讀這部經。以後學了佛之後,才知道六祖這個說法,跟普通人說法不一樣 ,普通人都是講佛法僧,他為什麼說覺正淨?六祖距離我們現在大概是一千四百年,所以 我們就能夠推想到一千四百年前,社會大眾對形式它所表的義趣已經模糊。如果是很清楚 不模糊的話,六祖不應該講覺正淨,應該要說佛法僧,只是社會大眾對佛法僧認識不清楚 ,模糊了,所以才改一個說法,覺正淨。你看《壇經》上講的「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 ,下面他有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他這一註明我們就明白,原來 佛法僧解釋覺正淨,佛法僧是形式上的三寶,覺正淨是實質上的三寶。我們要皈依的是皈 依實質上的三寶。從形相你就要懂得實質,所以形相也很重要。   看到佛,我們就想到自性覺,我們自性本來是覺而不迷,所以從迷回頭依覺。在日常 生活當中,六根對六塵境界要覺而不迷。覺的心是清淨的、是生智慧不生煩惱的,迷的心 生煩惱不生智慧。譬如,我們見色聞聲會生起貪瞋痴慢,那就迷了;會生起七情五欲,那 就迷了。我們根塵相接觸,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貪瞋痴,不起名聞利養,不起五 欲六塵,這是覺悟;境界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動是定,一切作為自自然然就如法,就是 戒。所以你生活在戒定慧當中,那就是真的覺悟了;你要生活在迷邪染裡面,那你就錯了 。這才叫真正回頭,你真正有依靠,依靠自性覺。   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見,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邪正的標準是什麼?經典。 怎麼知道經典是正知正見?經典是佛說的,是法身菩薩說的。這些佛菩薩他都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這些人沒有迷邪染,只有覺正淨,所以他跟我們說的,是從覺正淨裡面流露出 來的,字字句句都是覺正淨,我們可以用它來做標準。譬如最淺的,佛教一般人(初學的 )十善業,十善是正的,十善的反面是十惡,十惡是邪知邪見,十善是正知正見;十善是 覺,十惡是迷。這是舉一個例子,佛在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太多,不容易受持,所以我 們受持,就現實生活環境抓住幾句綱領,一生受用無窮。   這裡面最重要的綱領,無過於淨業三福,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教給韋提希夫人的。 三條十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四句,絕對標準 。這個標準我們怎麼學習?怎麼樣來落實?所以我教同學們,用儒家的《弟子規》,童蒙 養正,來修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用《十善業道經》來落實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 業道經》,這個經我們都講過。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一條怎麼 落實?首先要落實三皈依,要回頭,時時回頭,處處回頭,念念回頭,真皈依了。從迷回 頭,我們依覺,自性覺。從邪,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觀察,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 皈依僧,是從一切的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心清淨,身清淨,身心清淨,我們外面環境 就清淨,決定不受染污,我們從這個地方落實。 ==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18
cutekid:讀經報到 11/26 17:34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4/05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