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佛在這品經裡面,顯示惡因惡果。應當要懷這個畏懼之心, 這不能不怕、不能不警覺!再勸我們要正心誠意,不忘功夫,以免後悔。看經文: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   還是叫著彌勒菩薩的名字,底下的話就非常重要了。叫著彌勒菩薩,這是提醒大家的 注意。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   就是前面這品經裡面所說的、前面所講的。   【輾轉相生。】   怎麼『輾轉相生』?你造五惡,你就得痛燒之報,他在受報的時候,他又迷惑顛倒, 又再造五惡,於是乎因果循環,這麻煩大!他不覺悟。譬如世間,受這個惡的果報的人, 他不甘心,他認為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對他這麼不好,於是就更造罪業,來生的果報就 更苦,他不會回頭!所以輪迴很可怕。我常常在講席當中勸勉同修們,這輪迴是一世比一 世苦,你說是來生比這一生好的,太少太少,那是哪些人?學佛的人,認真修行而沒能往 生的,只有這些人來生會比這一生好一點,除此之外,墮落下去,一定是一世不如一世! 我們常講,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事實,很可怕、很可怕!   【敢有犯此。當歷惡趣。】   你要是敢做,那你必定要經歷惡道,你要受折磨!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這些佛在經上講的這一句,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老人病。醫生給他診斷,實 在講也診斷不出什麼病,可是他就是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迷迷糊糊,一天要三班護士去 照顧他,他也不死,所以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得這麼樣的怪病,這是惡業所感!痛, 這是五痛,這痛!來生決定惡道去了  【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讓大家看在眼裡,有智慧的人、警覺性高的一看到覺悟了,就明白了,愚痴人看到還 是不覺悟,他還是不懂。   【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這或者是人在臨終的時候,我們看了臨終很恐怖的這個現象,也會叫人覺悟。為什麼 他走,走的這個相這樣難看,這樣恐怖?凡是這樣走的,必定入三惡道。假如他生前造的 有善因,他走的時候,那個相一定很好看。人走的時候就像睡著了一樣,相貌很慈祥,顏 色很好,這是好相,這種人縱然不念佛,他也不會墮三惡道。所以我們從這個相上能夠看 得出來一個人,他可以能夠判斷他是到善道、是惡道,這不難知道的。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這段是從因上來教誨我們,諄諄教導,苦口婆心。『共其怨家,更相殺傷』。這就是 講的冤冤相報。冤冤相報,往往起因很小。『從小微起』。微不足道的因,會變成慘烈的 一個結局,『成大困劇』。劇是劇烈,劇苦!與前世的冤業有關係。因此一個覺悟的人、 學佛的人要懂得忍讓,不能夠計較,處處忍讓,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特別在這個社會、這 個時代,吃一點虧,上一點當,實在講是消災免難,不要去計較  【皆由貪著財色。】   這是說明原由。人與人之爭執,總不外乎貪財、貪色,彼此不相讓,才會釀成殺身的 大禍!   【不肯施惠。】   不肯布施,不肯幫助別人。有財富的人要懂得『施惠』,你的福報才能夠久享。假如 你有財富,你不肯布施,只知道自己享受,我們中國古人常講「一家保暖,千家怨」。別 人看到你,嫉妒、瞋恨!嫉妒、瞋恨,時間久了你的麻煩就來了。譬如說,你家裡失火了 ,旁邊人說:燒得好、燒得好!為富不仁;你家裡被強盜、小偷搶,他在旁邊看到,他也 不會報警:搶得好!這是人心不平,這要知道。如果你富有,你對於,特別是你的鄰居, 鄰里鄉黨,你常常照顧他,逢年過節都送點禮物,請請他,照顧他。他們感恩,希望你發 財,為什麼?你發財,我們大家沾光!你發得愈多,他大家愈快樂!你家裡有什麼事情, 大家都來幫忙,不一樣!這才叫真正有智慧,能夠保全。一家如此,諸位想想,那個國也 如此!你這個國家富有了,你能夠幫助別的國家,常常對人家有恩惠,大家對你就擁護, 會把你擁護到,你是我們這許多國家的一個領導,對你尊重!假如你也為富不仁,常常去 賺別人的錢,欺負別人,其他的國家對你就敵對了,就把你看作仇敵,積怨久了,對你也 就沒有好處,一樣的道理。所以自己有福報的時候,要懂得再修福,萬萬不要叫自己那個 福報享盡了,那就可憐了,那個惡的業果就會現前,這是真正的愚痴!這種人是貪著財色 ,不肯施惠。   【各欲自快。無復曲直。】   只貪圖自己的享受,只貪圖自己的快樂,他不曉得這種福報裡面藏著禍根!古人講福兮禍所依」你在享福的時候,那個禍根已經藏在底下,這是沒有智慧。『無復曲直』 。曲直是講個道理。所以說橫行霸道,不講理!   【痴欲所迫。】   這是什麼原因?愚痴、欲望!愚痴、欲望使他造作這些罪業  【厚己爭利。】   總希望自己佔到便宜。佔盡便宜,實在講就是吃了大虧,這個『利』哪裡可以能爭得 到?爭不到的。所爭到的還是命裡頭有的,你才爭得到。不爭也得到,那何必去爭?他為 什麼去爭?愚痴,不明理,明理的人不去爭。命裡有決定是有,命裡沒有,爭也爭不來。   【富貴榮華。當時快意。】   實實在在講,人間的富貴榮華時間非常短暫,真的,古人講「曇花一現,石火電光」 ,一下就完了。   【不能忍辱。不務修善。】   『忍辱』就是忍耐。自己能夠稍為忍,能夠忍就可以幫助別人,能夠歡歡喜喜的幫助 別人。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他能把自己的財富,他自己取多少?取自己生活之所 需,其餘的他可以盡量的去施捨、去幫助人,這是大智慧,大聰明人。我們印光大師最讚 歎的蘇州的范家,宋朝的范仲淹,他們一家人世世代代都這個做法。蘇州范家,從范先生 到現在差不多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賢人,都有好子孫,什麼原因?積德修善 !自己能夠吃得飽,能夠穿得暖就夠了,多餘的幫助社會,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他這麼 做。我們在歷史上,讀范先生的傳記,他在讀書的時候家境非常清貧,在寺廟裡面念書, 借寺廟的一個房子,在寺廟裡讀書。每天吃飯,哪有飯吃,煮的粥。大概粥煮的比較厚一 點,這一小鍋粥切成四塊,一餐吃一塊,過這麼樣苦的日子。但是這個人念念沒有想到自 己貧苦,他沒有想到,他這個心念想到天下苦難的眾生,他沒有想到自己,一生都沒有改 這個念頭。   有一次他也去看相算命,看到一個看相算命的先生,替人家看相算命,他也去了。他 就問那個看相的:你看看我,我將來可不可以做宰相?那個看相的笑他:你的口氣未免太 大!他馬上就再換個口氣,他說:你看看我可不可以做個醫生?這個看相的人就奇怪了, 他說:為什麼你一下掉就掉到這個底下來了?他說:做宰相可以救天下人,叫我不能做, 我做醫生也可以救人!這看相的人很佩服他:你這個心,真宰相也!後來果然做宰相了。 他從小那個念頭不是為自己,是為救天下蒼生。到他真的做了宰相,你看《義田記》這篇 文章,諸位看看你就明白了。他把他的俸祿,也就是國家給他的這一份薪水,薪金!他拿 去養了三百多家,沒有去享受,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並不是自己想吃好一點,穿好一點 ,住的房子好一點,沒有,還是過最低的生活水平,把他所有的錢救濟這些貧窮苦難的人 ,養三百多家!這是我們的好榜樣,說是積善修德,范仲淹先生他做到了。我們積的是什 麼善?修的是什麼德?有一萬塊錢,拿二、三塊錢去布施,我做了好多好事,,我做了善 事;比那個一毛不拔的好多了,總是拔了一毛了,這不行!這將來怎麼墮落,還是怎麼樣 去,沒有法子!   所以你要真的去修善、真的去積德,那才管用。這我們一定曉得,要能夠忍。像范先 生他就能忍,能夠忍受這艱難困苦的生活,他能忍受;這也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代眾生 苦」。他可以過得富裕一點,但是他不這樣做,自己還過苦日子,希望別的苦人能夠過得 好一點,這就是菩薩心腸,真的是大慈大悲。明眼人看到富貴榮華時間太短了,不值得, 應當節省節儉去幫助別人;這迷惑顛倒的人他不懂,他不能忍,他貪圖享受『不務修善 。不是認真努力去修善。   【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威』是我們常講的某人很威風、很有勢力。他那個威風勢力沒幾天,時間很短就報 掉了,他只有這麼大的福報,就報掉了。因為他沒有繼續修善,所以他那個福享得很快, 尤其享福的時候在造罪業,犯前面這五惡、十惡,那他這個福報很快就消掉、就報盡了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天道』,就是自然之理,因緣果報自作自受,所以『自然糾舉』。不是別人來糾舉 ,自自然然,你要福報盡了,惡業現前,必定要受惡報。『煢煢忪忪』。這是形容,形容 這個人心裡頭沒有主宰,驚慌失措,無依無靠,身心不安,是這個意思,形容這個狀態。 『當入其中』。這個「中」是三惡道。你一定要入惡道,一定要受輪迴之苦。『古今有是 』。古今中外,因緣果報的定律是真的、是事實,這不是假的。到這個時候就『痛哉可傷 』。這個果報是非常非常之苦!地獄的苦報,《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 清楚。下面這是世尊對我們的教訓: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   『汝等』。就是彌勒菩薩在會的這些大眾,今天也包括我們在其中;我們今天讀佛經 ,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其中。我們今天得到『佛經』,讀到佛的教訓,應當『熟思惟之』。 讀了之後,細細去想想,想想佛所講的話,佛所講的道理,要多想想,細想想。當你想明 白、想通了,你自自然然就會遵守,就會接受了  【各自端守。終身不怠。】   『怠』是懈怠。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自己認真端守,恭恭敬敬的遵守佛的教誡。『端』恭敬的意思。以真誠之心,恭恭敬敬的來接受佛的教誨,遵守佛的教訓『終身不怠』 。一生當中,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可以懈怠。   【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佛給我們提出幾個重要的綱領,對於聖賢人一定要尊重,其實這個字裡面就是尊師重 『敬善』。前面給我們講的善人,賢人,善事,五戒十善,我們要敬重,要仁慈,要 博愛。仁慈博愛是教給我們對人。對待一切眾生,我們用什麼樣的心,用什麼樣的態度? 要用仁慈博愛對待一切眾生。果然仁慈博愛,自自然然就像范仲淹先生一樣,能夠捨己為 人,這仁慈博愛才真的表現在事實上,不是在這裡喊口號。我們要真做,真的去幫助人。   【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   這兩句是教我們要立志,要以永脫輪迴為目標。不要再有意念我還要在這個世間。有 這個意念,就不能出輪迴,輪迴心。念念『求度世』,超越世間,就是超越輪迴!那要超 越輪迴,必須要『拔斷生死眾惡之本』,要斷惡。生死眾惡之本,就是貪瞋痴,這是根本 。前一品裡面所講的五惡十惡都是生死眾惡之本,我們要把它從根拔除。不但不造作,連 心裡頭這個惡念都沒有,這叫拔除。這個惡的意念都沒有,這才行  【當離三塗。】   『三塗』是三惡道。三惡道是憂,心憂慮、恐怖,身苦痛,這是形容三惡道之苦,我 們一定要有出離這三界六道輪迴的念頭。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   這是佛教給我們修善。『若曹』,是你們大家。你們大家要『作善』,前面講的是斷 惡,惡要斷,善要修!怎樣修善?佛告訴我們這第一善:   【當自端心。】   心是根本。不僅僅是禪宗的大德講到修行,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這是 我們要懂得的。所以,大乘法跟小乘法不相同的地方,小乘人修著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 戒律結罪的標準論事不論心,就像殺生,你動了念頭要殺生,但是你沒有做,在小乘戒裡 面不犯戒,我沒殺牠,沒殺生;大乘戒就不一樣,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你事上沒有殺牠 ,心裡動念要殺牠,已經破戒了。所以大乘戒戒條少,很難持,小乘戒戒條雖然多,容易 持,跟世間法律一樣,論事不論心;大乘菩薩論心不論事。所以大乘人心清淨,小乘人戒 律持得很嚴,心未必清淨,所以,他不在起心動念上結罪;菩薩戒是在起心動念上結罪如果菩薩,譬如說是絕對沒有起心動念,誤殺了一個眾生,算不算犯戒?不算,為什麼? 他心裡頭沒有,所以,他不在事上結罪,在心上結罪。但是小乘人,你說是我沒有起個念 頭,你殺了人就算結罪,小乘人結罪,大乘人沒罪。所以這個結罪不相同,標準不一樣, 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端心』。這個經是大乘經,是以菩薩戒的標準,我們一定要端心。心要怎樣才是真 正的端正?用儒家來講,就是正心誠意,端心就是正心誠意。這裡面也有許多不同程度的 標準,如果以世間標準來說,五戒十善這個心那就是端心。這是世間的標準。如果以菩薩 的心,菩薩是六度萬行,自利利他,這是菩薩的端心。在我們淨宗裡面,這個端心就是本 經「三輩往生」裡頭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淨宗的端心, 這是第一!我們要把心安在阿彌陀佛上,要定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   這是教給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佛為我們制定的戒律,決定不 能違犯,樣樣要合乎規矩,合乎禮法。可是現代就很麻煩了,禮沒有了,法也沒有了,你 說哪個規矩是對?實在講,因為沒有標準,都對!   我有一次在台灣,見到這世間人,老人過世了,子孫在做喪禮,有些兒女披麻帶孝, 穿著白衣服,披著麻;有些穿著是黑布的長衫。就有同修來問我:這個禮哪個對、哪個不 對?我就說都對!怎麼都對?因為沒有禮!沒有禮,你怎麼做都對。那個穿白的孝服,披 麻的那個,滿清的禮服,民國成立以來沒有制禮作樂,那是滿清的禮;穿黑的長袍是外國 禮,是西洋的禮。沒有禮了,你用哪個禮,我都覺得大概都講得通。這是亂世,真是可悲 !沒有標準。因此,此地講端身耳鼻口,這就難了。我們一定要懂得,心正則行就正,一 切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我們心端正,心裡面沒有邪思、沒有邪念。身口造作,要懂得現 代,要懂得此時此地大家的習慣、風俗,我們遵守這些就不為過了,就不會有大的過失了 。當然佛的教誡是基本的精神,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上,要知道此時此地大家的習俗,我們 不要違背,我們樣樣遵守,這就可以了。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這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在禮樂崩壞的時代,我們能夠守住這個原則就不錯了。我們身 清淨,心清淨;這個地方的清淨,諸位要懂得,不是說你把身體洗得乾乾淨淨,洗得乾乾 淨淨當然也重要,可是佛意思不在此地,意思在斷除一切污染,你就清淨了。我們心裡面 遠離貪瞋痴慢,貪瞋痴慢是污染,名聞利養是污染,五欲六塵也是污染,我們要遠離這些 ;除了這些之外,對於聖賢人的教誨要懷疑不信,那也是污染,那是愚痴、無明!把這些 污染統統遠離,我們的心就清淨了。心清淨,我們身怎麼清淨?身一切造作自然如法如理 ,就是能夠遵守五戒十善。身不造殺盜淫,身清淨;口沒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口 清淨。這身清淨是這個意思。而不是叫你把這個身洗得乾乾淨淨,穿得整整齊齊,不是這 個意思。『身心淨潔,與善相應』。這要是和前面的意思來講,與五戒十善相應,五戒十 善你都做到了。   【勿隨嗜欲。】   這是心,千萬不要隨自己貪心、愚痴這些欲望,不能隨這個心。   【不犯諸惡。】   這是身,身一定持戒,一定行善。所以這兩句就是身與行。世間人造惡都是心裡頭有 惡念、有欲望,這是一切惡之根本。佛教導我們對於欲望要捨掉,要知道它是我們心裡面 的毒素,心裡頭有毒!不但世間的欲望我們要捨,對於佛法裡頭的欲望也要捨,因為捨的 是欲不是對象,不是換對象。世間對象換個佛法對象,那還是不行,你那個欲望還存在; 欲望就是貪心,就是痴心。所以一定要捨得乾乾淨淨,然後我們的身口自然就潔淨了,就 不會犯過失了  【言色當和。】   我們處世待人的時候,我們的言語、我們的容貌、我們的態度要溫和,言語要柔軟, 態度要和睦。   【身行當專。】   這句裡面含的意思很深。在生活裡面,『專』的意思是敬。專是專一,專一是表敬, 我們敬人、敬事、敬物。如果在學佛、在求學上講,那就是一門深入,你才會有成就。所 謂「教之道,貴以專」。世間求學,這也是一個科系,你念大學你念一個科系,你不能念 很多的科系,很多科系去念的話,你這一輩子也畢不了業,你學雜了。你專心學一個科系 ,四年就完成了,四年就畢業了。在社會上,從事行業也要專,專心致力於一個行業容易 成功。有很多大企業家,他經營許多的事業,他必定是一個行業成就之後,才能夠遍及一 切,是這麼個道理。佛法也常說,譬如說學經,一經通達了,然後一切經就可以通達;個法門成就了,一切法門都成就了。是這麼個道理。開始學一定要專,專在一門上,這才 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這個字裡面包含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心的去體會,常常 去細嚼它的味道。   【動作瞻視。安定徐為。】   這實實在在是說講修養真正是一個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舉止一定非常安詳 ,不會很急躁。凡是急躁的人成就都會很有限。真的建大功,立大業,自古以來態度都是 很端莊的,這幾個字他真的做到了,心安,身安,心定。徐是慢慢的,一點急躁的這種現 象都沒有,非常的安詳。這點佛在這裡教導,我們一定要學。過去我們在曾國藩的家書、 家訓裡面看到他教導他的子侄,他的晚輩,曾先生對於『安定徐為』四個字他是非常重視 。說話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准你急躁的,做事也要求你慢慢做,樣樣要做的踏實,他 要求這個。最忌諱的是浮躁!這不能成大功,立大業;成大功立大業一定是安定徐為。   【作事倉卒。】   這就是完全相反的,急躁!   【敗悔在後。】   現在好像有成就,你將來一定會失敗。小事情尚且如此,事情如果事業愈做愈大了, 愈是大事愈要細心,愈要周詳的顧慮。那個急躁的時候,小事情急躁還無所謂,處理大事 情急躁,往往就有疏忽,這個疏忽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困難,甚至於造成很大的失敗。那個 時候後悔來不及了!『敗悔在後』,世出世間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修行,愈到後愈見功 效,愈到後愈困難,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教我們修忍辱波羅蜜,你能忍才會能夠 安、才能得定你不能忍,這個安與定你得不到的菩薩六度,忍辱才能夠有進步、才能 精進,精進才能得定。雜進、亂進不能得定,要精進才能得定。精就是前面講的專,身心 當專,他才能得定。可見得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安定當中,他就有真正的智慧,智慧才 能把一切事情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去指揮、去經營不會出亂子!這些事情,古今中外 都脫離不了這個原則,雖然現在這個社會形態跟從前不同,但是這個原則還是管用,還是 不可以違背。   【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諦』是真實。如果你所行不謹慎,不踏實;不諦就是不踏實、不謹慎,你的功夫會 前功盡棄,那就很可惜了。所以說是,尤其是大的事情。我們在美國看到一樁事情,王安 電腦,在美國非常有名的。你看王安一死,不到一年就完了,這就是『為之不諦,亡其功 夫』,這就是一個例子。所以,你看到大的事業,它垮的時候很快就完了。這些事實如果 諸位稍稍冷靜一點,隨時隨處都看到,你在看到仔細想想,這個經上講「做事倉卒,敗悔 在後」,跟佛講的完全一樣,佛把它為什麼會那麼樣快的垮掉,前因後果講得就這麼清楚 、這麼詳細。所以我們一讀,想想這個完全正確,這就給我們一個很高的警惕,我們一定 要遵守佛的教誨,遵循佛的教訓,我們的功夫才不致於喪失。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19.26 (01/24 01:48)
dakudai:讀經簽到,阿彌陀佛! 01/24 09:22
Lunakaoru:隨喜讚嘆 南無阿彌陀佛 01/24 21:06
column:阿彌陀佛 01/25 01:31
mikehale:阿彌陀佛 01/25 01:49
skyblue19:隨喜讚嘆 南無阿彌陀佛 01/27 15:07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7/09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