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上輩往生」的第一段,我們把經文再念一遍: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黃老居士註解裡面引用古德說的話,我們在此地可以念一念,「古大德講,上上品須 四地至七地之菩薩,上中品須初地至四地之菩薩,餘可例推。中品中生及以下,才是凡夫 所能達」,就是所能夠達到的,「若如是者,則彌陀大願之無上,西方蓮國之獨妙,持名 法門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勝,皆成戲論」。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話,就是完全落空了,這 是跟淨宗經論典籍實在講不符合。   下面一段,這講善導大師的話,這說得好,「古說之非,幸得唐善導大師,廣引經論 ,力破舊說」。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就說得好,他講「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 看《觀經》的定善,「總是佛去世後」,佛不在世間,「五濁凡夫」,這個世界五濁惡世 諸位都知道,五濁凡夫就是指我們現在這些人,「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這個 有異就是不同,遇緣不同,所以才有三輩九品的差別。   底下就說得更清楚,「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 三人,是遇惡凡夫」,這就說得很清楚。「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 到彼華開,方始發心。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這就是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我們 要相信二祖所說的話。善導大師是淨宗二祖,初祖是慧遠大師,二祖是善導。傳說當中, 善導就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是唐朝時候人,那個時候日本跟韓國派遣許多的高僧到中國 來留學,修淨土的幾乎都是善導的學生,所以善導在中國好像不甚流行,可是在日本很流 行,到處看到善導寺。一看善導寺,你就曉得這是淨宗法門的,專修淨土的。   善導大師的雕像、塑像在日本寺廟裡面很多很多!還有石雕的,石雕的都把它供奉在 露天,寺廟裡面是木雕的,還有彩畫的。我們看到日本的祖堂,中國這些祖師塑像、畫像 統統供奉在裡面,讓我們看到之後肅然起敬。對於祖師的尊重、供奉,超過中國人太多! 中國寺廟裡面供佛菩薩的像很普遍,供祖師的像不多。這個道理要懂,人不孝順父母,會 去孝順老師,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學佛不敬自己的祖師,不敬自己的師長、祖師,你說敬 佛菩薩,也是假的,為什麼?這裡頭有個遠近差別。佛菩薩距離我們遠,祖師、老師距離 我們近,我們學習的利益從哪裡得來的?從老師得來的,不是從佛菩薩。佛菩薩代代相傳 ,傳到我們老師,老師教給我的,至少啟蒙都靠老師。   中國在過去對於蒙師的尊重,超過任何時代的老師。所以中國從前科舉時代,考中進 士、考中狀元,回到家鄉,第一個是祭祖先,報祖宗之德,報父母之恩;第二個去拜老師 ,拜什麼老師?啟蒙的老師,總是不忘根本。啟蒙的老師可能還是個窮秀才,窮秀才教出 狀元郎,這是他一生無上的榮耀,光榮要歸於他。你說中國從前人心地多麼厚道,社會風 氣善良淳樸,有它的道理在,人知道知恩報恩;現在這個社會很麻煩,不知道恩德,忘恩 負義。我們常常聽到也常常見到,現在兒女不知道尊敬父母,不要說孝順了,對父母不知 道恭敬。對父母已經不恭敬,他在社會上會對人恭敬嗎?不可能!已經養成習慣了。人與 人當中沒有禮敬,這個社會就亂了。   今天我們要想化解衝突,恢復社會的安定和平,從哪裡做起?禮敬。普賢行願頭一條 ,「禮敬諸佛」,這一句可以安定社會,可以化解衝突。我們要很認真努力做,把所有一 切眾生都看作諸佛菩薩,我們那個恭敬心才能生得起來。我這個話是方便說,而事實一切 眾生真的是諸佛菩薩。這話不是我說的,《華嚴經》上說的、《圓覺經》上說的,「一切 眾生本來成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現在迷了自性,迷了自性還是佛,不能說迷了自性 就不是佛。好像一個人喝酒,酒醉了,發酒瘋了,你不能說他不是人;他是一個醉人,可 以這樣講法,他是個醉人,他沒有清醒。現在我們這些人是糊塗佛,沒覺悟,迷了自性的 佛,迷了自性的菩薩,用這個心態來看就對了。我們對人自然就能生起恭敬心。「禮敬諸 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第四個是「懺悔業障」,十願裡頭只要這四願做到,你就是 菩薩圓滿功德。你說這個多麼重要!   善導大師講大凡夫、小凡夫,這個大小怎麼分法?心量,大心凡夫、小心量凡夫。小 心量凡夫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家庭,這小心量;出家人,為我這個團體,為我的道場,為 我的寺廟,為我的常住,那個「我」沒有去掉。再稍微大一點,為我的宗派,我們淨土宗 ,這就不行,心量太小。為整個佛法,整個佛法包括什麼?整個佛法是包括遍法界虛空界 萬事萬物,所有宗教包括在其中,所有的族類包括在其中,所有的萬物包括在其中,包括 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整個佛法。你有這麼大的心量,這叫大心凡夫。   大心凡夫是《華嚴經》的當機者,沒有這麼大的心量不能學《華嚴》,雖學《華嚴》 ,你不能契入,你不懂得《華嚴》的意思。不懂還罷了,學了之後一定懷疑,疑慮重重, 佛怎麼會這麼說法?一懷疑你就造罪業,麻煩就大!所以對於小心量的人不能講大經,怕 他造罪業,怕他墮惡道。這不是佛不慈悲,佛教化眾生,隨心應量。你看《楞嚴經》上講 得多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小根器的人不說大法,大根器的人不說小法,大根器 的人,說小法他不滿意。所以佛開八萬四千法門,隨順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根性,慈悲到極 處!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心量?實在講,法隨著我們心量變,我們心量大,這個法就變大 ,心量小,法就變小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法沒有大小,隨著你的心量在變化,就是一 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正,沒有一法不正,邪法也正;心不正,正法也不正,也邪了。心 善,世間沒有一個人不是善人;心不善,世間沒有一個人是好人。人沒有善惡,法沒有大 小,隨著眾生念頭在轉變。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現識變 ,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然後才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學、應該怎麼修,自己才能成就。 往生西方世界三輩九品亦復如是,這是善導大師講得太好!   後面有一段話很重要,「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這是真的,你學過《華嚴》、學過 《法華》,學過《楞嚴》,你就明白了。「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圓解圓修,則與 常人日劫相倍」,這個話就是說,圓人修行一天等於平常人修行一劫,「故能一生功圓, 逕登上品也」。在這一生當中圓滿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要 大心量的人,圓修圓證。這個話是祖師說的,這個修行的殊勝沒有法子想像。我們平常人 修一劫,還得了,一劫多長時間!他修一天等於我們凡夫修一劫,你能相信嗎?這是不是 一個形容,是不是一個比喻,還是真的事實?淨宗這些祖師決定不是凡人。近代的印光大 師,許多人都知道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善導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我問過日本人 有沒有這個說法?日本人說有,韓國人也說有,他們都不懷疑。善導、永明延壽都是阿彌 陀佛再來的,既然是佛說的,佛決定沒有妄語。   修行雖然在時間上是一樣的,課程上沒有兩樣,誦經、念佛、拜懺,效果不一樣。大 家在一塊共修,譬如像印祖所說的,我們修行人最好不超過二十人,二十個人在一起共修 ,那個果德,從果上來講,每個人所得到的不一樣,差別很大。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總 在用心不同。還是文殊菩薩講得好,「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圓人修 一天等於常人修一劫,那是勝妙功德!第一個,人家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 界」,他的心目當中對所有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我們應當要學。大心量是我 們的本性、是我們的真心,小心量是我們迷了,迷了之後,把這個心量變得愈來愈小,變 得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錯了,大錯特錯!   修學大乘、修學淨土,第一要緊的就是要把心量拓開。念念,今天我們講人要有世界 觀,這個話是正確的,起心動念要為整個世界人去著想,這才像個菩薩。不是為一個地區 、一個國家、一個都市,不是的;為整個世界,特別是苦難眾生。要有這個心量,才算是 真正的佛弟子。特別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法界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是彌陀法界,遍 法界虛空界裡面的一切眾生是彌陀弘願普度的對象。我們的心要像阿彌陀佛,我們的願要 像阿彌陀佛,我們的行要像阿彌陀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不但往生,就跟大師所說的一 樣,你決定是實報土上品往生。我們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為什麼?那是我們的真性,是 我們的本性、真心,不是從外頭來的,只要把這個迷惑破除。   所以我是多次在國際會議裡面做報告,勸導從事於世界和平工作的這些專家學者要拓 開心量,要肯定人性本善。這是中國儒家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世間決定 沒有惡人,惡人是什麼?沒有受到好教育,他被外面環境教壞了,要懂得這個道理,他的 本性是善的。要相信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我們這個恭敬、稱讚、供養、自己的懺悔才真正能起作用。還看到眾生這麼苦、這麼 難,還在迷惑,我們懺悔我自己做得不夠,沒有能夠感動他們。他們為什麼不能回頭?為 什麼還迷惑顛倒?不能怪責他們,怪責我自己做得不夠。這個樣子才能提升自己的智慧, 提升自己的德能相好,才能更深的感動這些迷惑顛倒的佛菩薩,這就叫發大乘心。   大乘心是什麼?我們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別人 用虛妄心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別人對我虛情假意,我對他也虛情假意,那就錯了。他 在迷,我在覺,我要幫助他破迷皈依覺,我就不能對他虛情假意,誠誠懇懇、老老實實處 事待人接物。他有變化,我沒有變化,始終如一,我們這是走大乘的路,走大心凡夫的道 路,心地清淨決定不受染污。染污是什麼?煩惱習氣。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是染污,自私自 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能把這個統統放下,清淨心現前,心就清淨了。   對待別人要謙虛,沒有絲毫傲慢,平等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就是法相宗裡面所講的, 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就是現在人所講 的「心淨,心平,心安」。首先我們自己要獲得,這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我們講恢復。 心清淨、心平等、心安定,本來就是這樣的!迷了之後才失掉,這叫性德。真誠是性體, 這是性德。對待一切眾生,沒有任何條件,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表現在我們生活上,用現 在的話來說,親切、關懷、愛護、合作,這是慈悲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對人如是,對物也如是,對環境也如是,這就是現在所講的地球的生態平衡。你對地 球上所有一切的萬物,你自然產生了愛心,你不會輕易破壞生態平衡。對於一株小草、一 棵小樹,你都有很大的愛心,何況對動物、何況對一切人?統統是我們自性本有的性德, 不是從外頭來的。諸佛菩薩有,阿羅漢有,祖師大德都有,我們為什麼沒有?迷失了自性 ,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佛法的教學、聖賢的教學沒有別的,無非是幫助我們恢復性德而 。所以諸佛如來普度一切眾生,而他自己沒這個念頭,你看《金剛經》上說的「實無眾 生得滅度者」,他沒度一個,為什麼說沒度一個?他所得到的統是他自性本有的。佛沒有 法子說自性裡頭沒有的佛能給他一點東西,沒這個道理,全是自性所有,我們總得要明白 這個事實真相。   多做一些好事,做好事,應該的;做不好的事,不應該的。果然能把佛陀的教誨我們 都落實、都做到了,功德利益無量無邊。我們世間人常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 敬之,助人者人恆助之」。這是什麼?這是性理,本性、道理就是這個樣子,佛經上稱為 「法爾如是」。一切眾生心想、所求的,全是性德裡面圓滿具足。財富圓滿具足,智慧圓 滿具足,德能圓滿具足,我們今天講福報也是圓滿具足。所以佛法叫內學,你要從內心、 從心性裡面去求,不要從外面,外面求不到。   我們再看《大經解》底下的一段文。「現就本經」,現在就從本經來看,「兼採餘論 ,以明三輩往生,實為凡夫,兼及聖人」。這個理念要有,這是非常正確的理念。阿彌陀 佛在遍法界虛空界開念佛法門普度眾生,為誰?為凡夫。不是為像前面所講的四地到七地 、初地到四地,不是,那是聖人!那些菩薩是在華藏世界的,文殊、普賢這兩位上首以十 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是那麼一回事情。極樂世界上的三賢十地,那個三賢都是聖人,初住 菩薩都已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四十一位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四十一位佛。 諸位看《金剛經》江味農居士的《講義》,他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而淨宗法門,實在講,度我們六道裡面的凡夫,六道包括地獄道。我們要問地獄道有 沒有往生的?有,我聽說。地獄道怎麼能往生?善導大師的話,總在遇緣不同。佛菩薩到 不到地獄道度眾?到!不能說不到,地獄道裡頭也有善根很深厚的,為什麼會墮地獄?一 時迷惑,造下滔天大罪,五逆十惡,這才墮到地獄。墮地獄之後他就懺悔,他就後悔,他 就知道他錯了。所以地獄道,什麼時候能出地獄道?不一定,什麼時候懺悔什麼時候就出 來了。不懂得懺悔,堅固執著自己還是對的,那個地獄苦就有得受了,哪一天懺悔,哪一 天知道我錯了,他就出來了眾生造再大的惡業,只要一懺悔就回頭了,回頭是岸!這個 道理我們要懂。   黃老居士引用本經第七品「必成正覺」,這裡有一首偈說,「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 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 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前面四句普令成佛,說明大願之由。阿彌陀佛為什麼發這個願 ?「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眾生」,這就是講墮落在六道輪迴跟三惡道這些眾生,「離諸憂 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善根,一切眾生本有,迷了,所以佛度眾生,念念希望 眾生離苦得樂。怎麼幫助他?你要曉得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迷了,他所有一切的 造作就產生錯誤,造業受報;覺悟之後,他就回頭了,他就能離苦。所以幫助眾生離苦是 目的,用什麼手段?要幫他破迷開悟,破迷開悟這就是教育。   所以佛教真的是教育,教你了解事實真相,《般若經》講的「諸法實相」。你要是明 瞭諸法實相,這就叫覺悟;你不了解諸法實相,你就迷惑。迷惑你就生妄想,你所想的、 你所看的、所說、所做無不是錯誤,統統錯了,跟事實真相完全不相符,扭曲了實相。把 實相扭曲之後它就變,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變成三途。六道三途的本來面目就是實相, 就是這個迷惑顛倒的凡夫把它扭曲了。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大千就是六道世界,沒有!覺悟的人心目當中都沒有,迷人有迷人在做惡夢,覺悟的人幫助他,把他喚醒過來,就這麼回事情。這就是佛陀教育,這 就是世間所謂的宗教教育,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四十八願的目的確確實 實是為罪苦眾生,不是為別的。   接著看底下這個偈頌,有四句偈,「明普濟之法」,普是普遍,濟,用現在的話來說 ,協助、幫助。用什麼方法?「眾生聞名,來生我剎。此諸眾生,亦即長夜憂惱中之群生 。這個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在這科判裡面,小科是「普令成佛」。所以我說中 國自古以來,教育在形式上可以說為四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從前學校教育是私塾教 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在從前儒不是宗教,講宗教只有佛跟道。實在自 古以來,儒釋道稱為三家,也稱為三教,但不是宗教,都是屬於教育,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   「宗教」,這個名詞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外來語,中國佛教稱宗教跟現在宗教的意義 完全不相同。中國佛教裡頭有分宗門、教下這兩個派系,所以合起來稱宗教,宗門、教下 。因為他們教學的方法完全不一樣,宗門就是禪宗,禪宗教學先悟後修,不開悟你沒有辦 法修,悟後起修;教下跟這個相反,是先學再悟,所以它兩個教學方法完全不相同。先悟 後修,那是天才的學生,不是普通人,叫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按部就班,就像念小學、中 學、大學、研究所,按部就班上來的。先悟後學的那個不一樣,那個他沒有層次,沒有等 級的,所以一悟一切悟,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過去有成就的是有,少數人,不是多數 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方法簡單,聞名俱生。所以善導講得好,「三輩九品,總是為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也 ,說得太好了。我們從祖師的教誨增長信心,對這個法門決定不再有疑惑,死心塌地,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成就。成就,品位的高下在自己的功德,修學的功德。修學功 德是什麼?我也把它講清楚,拓開心量。心量愈大品位愈高,心量愈小品位愈低,就這麼 個道理。心量要是很小,不能容人,決定不能往生,這要知道。不能夠原諒別人,不能夠 包容別人,就決定不能往生淨土,為什麼?生到淨土,淨土人可多!這個人看不順眼、那 個人看不順眼,你到極樂世界天天去打架,天天跟人吵嘴,哪有這種道理。這樣的人阿彌 陀佛怎麼會來接引你?阿彌陀佛是有智慧、有神通的,他不會接錯人,不會找一個搗亂的 人去擾亂西方極樂世界,這點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淘汰盡,自己 往生才有把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20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5/20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