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第186集   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三輩往生第二十四」,上輩往生章。   《大經解》引用《安樂集》裡面一段話,「《安樂集》依《淨土論》指出,凡欲發心 會無上菩提者,先須遠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這段非常重要。從這段文字我們認真反 省,他說的這三種我們有沒有?如果有一條,菩提心發不出來你就曉得原因在哪裡。這三 條就是障礙菩提心,你不把它去掉你怎麼能發得出來?   這三條,「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裡面就說得很清 楚,我心貪著自身;於一切法當中起心動念,用現在的話說,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不能夠 捨棄,菩提心就發不出來,它就障礙菩提心。念念貪著自身,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自私自利 。起心動念把自私自利擺在第一位,先要考慮於我有沒有好處,於我有沒有利益。所以祖 師大德在此地教我們,這個要遠離、要放下。起心動念能為別人著想,這就是大菩提心。 為自己著想,錯了,為我的道場著想也錯了,乃至於為我的國家著想都錯了。現在最低限 度,起心動念要為整個世界著想,要為整個地球著想。   現在由於資訊發達,交通方便,環繞地球一周兩天就做到了。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 現在快速的飛機已經研究成功,大型的客機將來環繞地球一周一天就做到了;從美國飛到 中國,聽說四個小時,上午過去,下午可以回家。地球真的變成一個村,地球上所有的居 民與我們是鄰居,息息相關,不是古時候那個時代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人民生活所謂 老死不相往來,原因是交通不便。古時候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貴客!千里,從前是走路 要走十幾天,半個月才能走到;現在千里,飛機不要一個小時,這就是古今處境不相同。   從前可以起心動念考慮我們這個城市、我們這個地區、我們這個國家,今天不行了, 今天要考慮到全世界,整個地球,這算不算大?不算大,在大乘教裡面,這是人天法。量大的,他所思考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這是菩薩,我們真的比不上他。諺語 所謂「量大福大」,佛菩薩的福比我們大,為什麼?他起心動念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今 天起心動念到整個世界、整個地球,不錯了!所以我心貪著自身,這是迷惑的根本。   六道眾生哪個不貪著自身?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心貪著 自身變現出來的,六道不是真的!這個念頭沒有了,六道就沒有。所以祖師在此地教導我 們依智慧門,不求自樂。中國古聖先賢在《禮記》裡頭教給我們,「曲禮」,《禮記》的 第一篇,「安安而能遷」,就是這個意思。兩個「安」,就是你身安心也安,身心都安穩 。這是說你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可是眾生有苦難,需要你幫助,這時候你應 該捨棄幸福安樂的生活,去為苦難眾生服務。諸位想想,是不是這一句。   人真肯這樣幹是智慧,不肯這樣幹是貪欲。貪欲很重,他怎麼肯捨棄自己的幸福快樂 去跟人家受苦難去?不可能,為什麼有智慧的人能做到?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整個 宇宙是一體,智慧開了他就明瞭、他就見到。所以大乘教裡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 身」,這是什麼?一法身就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那要不要照顧 ?當然要照顧,眾生有難就是自己有難,眾生快樂才是自己快樂。自己快樂眾生不快樂, 有智慧的人、有慈悲心的人決定不能忍受,不需要人來請,自動就去了。這就是教裡面所 講的,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有苦難,佛菩薩自然而然就到那裡去應身去了,應 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當跟他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 (s:這一句驚醒夢中人,我好慚愧!原來我貪欲這麼重!>"<)   我們要明瞭佛法的綱領,佛法總的原則,佛沒有定法。今天早晨有同學傳話給我,北 京那邊同學拍電視劇,佛教裡面的故事,問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服裝、用什麼樣的顏色?我 就教他原則,佛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一定的儀式,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佛說法依據什 麼?依據現前眾生的需要。所以佛在經上把法比作藥,眾生是有病的人,你看他害什麼病 你就給他什麼藥,藥到病除,這個教化的效果就圓滿了,哪有定法?你一定要了解現前社 會大眾他們歡喜什麼,在他們喜愛、歡喜裡面,你要有能力辨別邪正,避免邪法,弘揚正 法,正法是他喜愛的,他就很樂意接受,要懂這個道理。佛的衣著要端莊、要大方,人人 看了能夠喜愛,沒有定法。所以大家可以研究,可以參考,多徵求大眾的意見,綜合大眾 的看法再做出決定,就避免過失。   現在整個社會動亂,我們要做出安定,這就是對治。世間人都自私自利,貪著自身的 利益,那我們怎麼做?我們要反其道做出無私無我,一切心行都是純粹為利益眾生。事情 做好了、做圓滿了,功成身退,名聞利養絲毫不沾,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叫人去反省,叫 人覺悟。講沒有用,講的話好聽,你能做到嗎?我做不到,你也做不到。我們必須要做出 來給人看,這是有智慧,這是覺悟的人他才會幹這個事情。這種事情在現在社會人叫做傻 事,有智慧的人,傻人!傻人幹傻事,傻人有傻福;他們不傻,說我們很傻。我們甘願做 傻人,他不知道傻人快樂。   方東美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要不是高人,怎麼懂得最高的享受?契入佛 法之後,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心是定的,六根接觸這種花花世界,依然「不取於相,如如 不動」,你就入了金剛般若的境界,你所依的當然是智慧門。不求自樂,這個樂是貪欲、 愛欲。世間人說的犧牲奉獻,大公無私,這裡頭有真樂,絕對不是世間自私自利的樂能夠 相比,不能比。真正的樂是佛菩薩有。凡夫享受這個樂,五欲六塵之樂,你如果智慧開了 ,細心一觀察,他得這點小樂,付出多少的代價?沒有法子計算,得不償失。覺悟的人, 我們今天講做出一切犧牲奉獻,小事一樁,他所得的那個樂,一般人怎麼想也想不出來, 真樂!佛家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是苦差事,苦差事誰去做!幫助一切苦難 眾生、教化一切苦難眾生,大樂之事。你才曉得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大樂!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這是我們凡夫的大毛病, 就是有無安眾生心。我們從來沒有想到眾生的安樂,只想到自己的安樂,沒有想到眾生的 安樂。諸位如果要懂得這個意思,人要知道眾生的安樂,你還能做傷害眾生的事情嗎?自 然就不會做了。念念都要為眾生安全、幸福、快樂去著想,我要怎樣去幫助他。眾生得到 安樂,我們就法喜充滿,不需要眾生回報。如果有眾生回報的意念,還是輪迴心,為什麼 ?前面講的自私自利還是沒放下,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哪有回報的念頭!   佛教導我們,把我們每天所修積的功德都捨掉、都放下,布施給一切眾生;佛家的術 語叫「迴向」,迴向就是這個意思。不居功,我有功德、我有福報,不要自己享,施捨給 一切眾生,讓大家去享,這就對了。人頭一個要學無我、無私,這是第一個要學的,可是 世間人他害怕,我統統都捨掉了,我的生活怎麼辦?真發生過這個事情。我們這麼多年來 在講堂裡常常教人布施、持戒、忍辱,教這些,大陸上同修他真這樣做了,家也不要了, 工作也辭掉不要了,統統都放下了,不到一個月寫信給我:法師,現在我一無所有,我的 生活吃飯都成了問題,現在怎麼辦?這就是天天在聽沒有聽懂,把意思錯會了。   像前面我們一開端,開頭「捨家棄欲」,你真的把它捨棄,你以為你成就了,你沒成 就,為什麼?沒有捨。捨不是叫你捨事,是叫你捨那個念頭!你念頭沒有捨,你心上沒有 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釋迦牟尼佛果然是在事上放下,他又何必講經說法 四十九年那麼辛苦?放下!幹那個幹嘛?可見得他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 瞋痴慢統統捨掉了,積極的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的項目眾多,無量的項目裡面最重要 的項目,怎麼樣教眾生覺悟,所以他選擇的是教學,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這個教育是現 在所講的社會教育。   要用現代人的觀念給釋迦牟尼佛定位,釋迦牟尼佛他一生所作所為,在這個社會上他 是個什麼地位?現在人來說,他是一位社會教育家,這大家都肯定。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 ,精進不懈,他沒有放假的日期。在經典上我們看到,每天教學是二時,二時講經。印度 的二時就是我們現在的八個小時。印度人把一晝夜分為六時,白天三時,晚上三時,所以 它的一時是現在的四小時。每天跟大家上課八個小時,世界上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老師, 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過,這種敬業的精神、積極的精神到哪裡去找。佛教我們精進,他 真做到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做出究竟圓滿的奉獻,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   眾生覺悟了,心就安了。迷的時候不安,身心不安,每天提心吊膽,患得患失,不知 道事實真相,生活在憂慮疑惑之中,他怎麼不苦?他身心怎麼能安穩?尤其是生活在現前 這個動亂的社會,如果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像禪宗二祖慧可見達摩祖 ,祖師問他:你有什麼事情到這裡來?他說:我心不安,請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就 跟他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是教學,這句話提示他,讓他回光返照心在哪裡。畢 竟他是一個修行人,在將悟未悟這個關頭上,達摩祖師這一點,他回光返照,說我「覓心 了不可得」。你叫我拿心,我回頭想想,心在哪裡?找不到。《楞嚴經》上,不在內,不 在外,不在中間,釋迦牟尼佛對阿難七次徵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我 把你心安好了。在這一句話當中他就悟過來,省悟過來了。   所以,要想安眾生心,一定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首先你自己要 破迷開悟,你自己不能破迷開悟,你怎麼能幫助別人破迷開悟?你自己沒有得到法喜,你 怎麼能幫助別人?無安眾生心,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照顧別人的念頭,或者是對於社會大 眾漠不關心,就這句話。無安眾生心,這是凡夫,這不是菩薩。菩薩念念不捨眾生,我們 學佛就學這個。今年四月中國舉行一個「佛教世界論壇」,主題就是說這樁事情,「心淨 則國土淨,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主題。這個主題正好就是我們這段經文,《 淨土論》裡頭的一段經文。   所以首先我們自己心要安,你要想心安你一定要覺悟,你不覺你不會安,覺悟之後你 為什麼會安?你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你就安了。你還會受外境影響,《金剛經》上說的, 外你還取相,內你會動心,你怎麼能安?外有分別,內有執著,你心就不會安;外不著相 ,內不動心,這心就安了。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面說得好,他說「境緣無好醜,好 醜在於心」,這個話說得重要。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換句話說,環境沒有好壞 ,人事沒有善惡,好壞、善惡都是你自己的反應。你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你要用清淨心 去反應,心就安了,心就清淨了;你要用貪瞋痴慢、用是非人我來反應,人事環境、物質 環境都不善。所以說境緣沒有好醜,好醜確實生於自己的心,念頭。   我用善念還是用惡念?日常生活當中我用善行還是用惡行?修行就是修這個,就在這 個地方見功夫。《弟子規》上有,「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外頭人有沒有 善惡?沒有,善惡是你自己起心動念,你自己不起心不動念,外面境界沒有善惡、沒有是 非、沒有對立,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真正修行人看到別人善,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學習看到別人不善,絕對不會去宣揚,一定是自己回過頭來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 勉。   所以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都是我的 老師。善人教我學善,惡人教我反省、教我改過,善人、惡人都是我的老師;他心目當中 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對待,平等的奉事,這個人善學,這個人將來能成就,他 能開悟,他能證果,會學!《壇經》上能大師教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跟 別人常說,他是常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都是教導我們怎樣修學。我們學了這麼多年, 連這點都不懂,那叫白學了!   有人在我面前告訴我,某人某人毀謗你、侮辱你。我一定制止他,決定不讓他說下去 ,為什麼?說人過即是過,他在我面前造業!你說多可憐。你在我面前說這個話用意在哪 裡?是不是十惡業裡面的兩舌、惡口?你在造這個業,你用意是不是挑起我們雙方的對立 、衝突?今天我們要化解衝突,要促進安定和平,你還在製造衝突,你不是善人。你在製 造對立、製造衝突,這個罪很重!凡是存這個心,幹這個事情,(我今天來,看到我們的 念佛堂上面把地獄變相圖掛上去了),果報是拔舌地獄,你怎麼去幹這種事情?   縱然聽到了,縱然見到了,不但口不能說,心裡頭都不能有,你才是個善人。你要真 正做好事,希望人都能和睦相處,不要製造對立,不要製造矛盾;凡是製造這個東西的, 統統是三途的業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情?我是無所謂,你怎麼跟我說,我決不會恨那個 人,我聽了笑笑,我感謝,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為什麼感謝他?他如果真的是毀謗造 謠生事,他消我的業障。我這一生沒有做壞事,過去生生世世一定做了不少,業障怎麼消 掉?無根的謠言消業障消得最多,那我為什麼不接受?歡喜接受,而且對他生感恩的心我每天做功課一定迴向給他,為什麼?因為他對我的毀謗,他造了業,但是我沒有怨恨、 沒有報復,幫助我提升,這要懂得。幫助我提升,他對我就有恩,我知恩報恩會減輕他的 罪業,縱然墮地獄,他墮地獄受苦少,墮地獄時間短。如果我有怨恨心、有報復心,那個 事情就麻煩,那個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錯了。   所以在這些地方,忍辱波羅蜜一定要學忍辱仙人,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一切眾生皆 有佛性,我們的心就平了。他為什麼會毀謗、會造謠生事,那是誤會,誤會不應該放在心 ,如果常常跟我接觸他就了解,他就不會做這些錯事。人與人要直接的往來,要直接的 溝通,才能把所有一切的誤會化解,這個樣子自己心安,眾生心也安。我們今天做的是化 解衝突、是恢復安定和平,這個功德大!不能製造糾紛,不可以製造對立。你在我面前說 沒有關係,我有這麼多年的功夫,不生效果。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句善言,一句惡言,影 響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你真正懂得因果你就會收斂。你還敢做,是你不但聖賢所講的教誨 你不懂,理論你不懂,連因果你也不相信,你才敢造這種重罪。   「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 相違法」,這個也非常重要。你做好事,人家誤會你;你供養他,他不供養你;你對他好 ,他對你惡;你對他恭敬,他對你輕視,這怎麼辦?統統都要能承受。我對他恭敬應該的 ,他對我不恭敬也是應該的,為什麼?我們兩個人認知不同,我肯定他本性本善,我肯定 他有佛性,我怎麼能不尊敬他?他不懂這個道理,他看我是個惡人不是個善人,為什麼? 他一生當中沒有見到善人,所以對每個人他都懷疑,不相信你是善人,你說你是善人,拿 證據來,你拿不出證據他不會相信你。所以要忍受,欺負我要忍受,騙我要忍受,坑我、 害我都要忍受,忍受幾年之後,那個人就會覺悟:這個人我過去冤枉他,他從來沒有怨恨 過,他是好人。要時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一生都不改變,到他臨命終時他會 告訴人,某某人是好人,他會覺悟,沒有不會覺悟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不能因為這個事情而退心,所以祖師教我們遠離恭敬,就是人家不恭敬,我們知道是 應該的,人家不供養也是應該的;如果是求別人你恭敬我,我就對你好,你供養我,我對 你好,你不恭敬、不供養,我就把你踢到一邊,這個錯誤了,這個菩提心怎麼發得起來? 菩提心,我恭敬你,不希求你恭敬我;我供養你,我不求你回報,菩提心才發得起來。所 以這三樁遠離,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這三種必須 遠離。也就是我們在講經講席當中常常講的,我們要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對一 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對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決定要放棄。真正把這三樁做到了,菩 提心的障礙沒有了;不但別人不恭敬、不供養我,我會恭敬供養他。他就是害我,想盡方 法傷害我,我對他還是恭敬供養,決定沒有差等,他有困難的時候我會全心全力去幫助他 ,這叫發菩提心不是相對的;只有付出,而不求回報,那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 休息幾分鐘。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14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6/13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