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24集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四十九面第一行。「如貧得寶第三十七」。佛在這品經裡面要給 我們說善因善果,勸勉我們精進努力修善斷惡。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佛的苦口婆心。請看 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   這是一小段。這一小段是總說。『廣植』。廣是多的意思。『德本』。在本宗來說就 信願持名,這是真實大德之本。因為修行如果不能把目標定在成佛,這個修行就不究竟 、就不圓滿,這是一定要知道的。目標定在成佛,一般經論上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 《華嚴經》上說成佛要無量劫,好像這個目標要想達成,似乎是太遙遠。這個想法、說法 都不無道理,可是在這個法門就不同,這是這一生當中,決定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願望, 所以信願持名是真實大德之本。   底下這句,『勿犯道禁』。這句話很重要。我們決心取淨土,這一生能不能真正往生 ,要看你的修持。修持裡面最大的障礙就是造作惡業。此地所講的道禁,究竟而論就是前 面所講的五戒十善決定不能夠違犯;也就是說,一定要以清淨心,決定來受持,持戒念佛 ,這是狹義。廣義的說,我們也不要推得太廣,就是世尊在本經所說的,乃至於淨土三經 裡面所講的,《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再要擴大一點,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淨土五 經,包括《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裡面所說的教訓都不能違 。   其實淨土五經一論裡面所講的,《無量壽經》上統統具足。我們在經的一開端第二品 「德遵普賢」,就已經把《行願品》的精要都包括在本經之中。由此可知,《無量壽經》 的教學是非常的圓滿。這是經典裡面的教訓,我們都要認真努力,第一個要把它記住、要 熟讀。第二要求解,佛講的意思我們要真正明白,不能把經義錯解了,不能夠誤會、曲解 了,這要不得。再進一步,要把這些教訓,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把它做到,這才叫 學佛學得跟佛一樣,這叫學佛。如果做不到只是念經、只是講解,研究討論,而不能認 真去做,這樣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很難往生。為什麼?你違犯道禁。   這底下三句都是破除我們往生的障礙,這很要緊。第一個就是要持戒,要把佛陀的教 訓認真去做到『忍辱精進』。忍辱是講你修學要有耐心,要能夠忍耐。當年譯經的這些 法師,把忍耐翻做忍辱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人,中國的古人,不是現在中國人。古時候 中國人對於這個恥辱看得很重,所謂是「士可殺,不可辱」,殺頭沒有關係,侮辱不可以 ,侮辱是不能忍受的。這些翻經的法師說,你們對這個辱看得這麼重,忍辱,辱都能忍了 ,那當然沒有一樣不能忍。忍辱是這麼翻過來的。所以要有很大的耐心。《金剛經》上佛 說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世間法、出世間法,大的事業要大的耐心,小事業要小的 耐心,沒有耐心不能夠成就。所以求道要忍耐,要能夠忍耐。   念佛功夫不能夠欠缺,譬如說每天早晚課誦,一堂不缺,這就是很大的耐心。如果自 己有時間,我們的課就要加多,這個多,不是種類多是數量上加多。譬如,我現在工作非 常繁忙,早晚只念幾十聲佛號,有時間這佛號加多,加到一百聲,加到一千聲,加到一萬 聲,加到二萬、三萬,這樣把它加多,這是叫精進!進是進步,不能退步。所以初學佛的 人道心很勇猛,往往定的功課就定得很多,做了幾天,沒有時間就減少一些,這個相是衰 相,是走下坡的衰相,這不好。應當是初學的人課定得很少,做得很如法,做得很歡喜, 然後再加一點,這樣子做才正確。所以進步裡頭要純而不雜,叫精進。   『慈心專一』。這也非常重要。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都是大慈大悲!他們的大慈悲 的確遠遠的超過諸佛,諸佛所不及。我們今天要做阿彌陀佛的學生,沒有慈悲心怎麼行? 所以要培養慈悲心,要能夠處處諒解眾生。一切眾生對我們有什麼過不去,不要把它放在 心裡,不必去計較,歡歡喜喜的跟眾生們相處修道要專一,前面講精進,一定要專一。 只有專成就才穩當、才快速,簡單容易,決定不能搞複雜。雜修、亂修,縱然很用功,不 容易往生。因為往生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特別是《彌陀經》是一心不亂,這是往生的 條件。本經雖然沒有講一心不亂,它講的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才行,這 是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迴,往生不退成佛,那是一定要遵守的,決定不能 夠疏忽,要專!   專修淨土的人,古來的祖師大德是我們的好榜樣。他自己用功的那個小佛堂裡面,自 己一個人清修的時候,像印光大師的佛堂,蘇州靈巖山寺他老人家的關房,有機會到蘇州 去可以去看看。他的佛堂只有一尊佛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上面是他老人家寫了一個大 字,「死」。天天看到死,我就要死了,底下就一尊阿彌陀佛,念佛求佛來接引,除這個 之外,其他佛菩薩形像都不供,為什麼?一心專念,怕雜(怕複雜),要專要精,專一, 這就對了。經只念一部,印祖是念《阿彌陀經》,供一尊阿彌陀佛,就念一部《阿彌陀經 》,再就是彌陀佛號,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真的叫專精。   慈心所表現的,印祖的《文鈔》。他老人家一生不常講經,大概是他北方口音的關係 ,講話人家聽不懂,在那個時候找翻譯不方便,所以很少講經。只有一次在上海,護國息 災法會裡面講了一個星期的開示,最後一天跟大家做皈依,這有文字的記錄留傳下來,其 他的多半是一些學佛的或者是學者們,對於佛法修行有一些疑問,寫信給他老人家,那他 是用文字來答覆,這以後會集起來就是《文鈔》,《印光大師文鈔》。你從《文鈔》裡面 去看,看到他老人家慈心度眾,看《文鈔》而得度的就不曉得有多少人。晚年,皈依的信 徒多了,仰慕他的人多了,供養也多了,他拿這些供養辦了一個佛經流通處。這個佛經流 通處名字叫弘化社,蘇州靈巖山寺的弘化社,那個基金就是信徒們供養老法師的這些錢, 就做了這個事情,從這裡看到慈心專一,他真的是專!   【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有些人看到這句經文,他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去了,為什麼?我在這個地方修行一天一 夜,勝過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個一百年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算法。諸位一定要知道 ,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歲時,沒有,只有我們這個地方才有。凡是講這些數目字, 統統是以我們此地來算的;換句話說,我們這個地方修行的確是很有功德,是很不容易, 真的超越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要知道一個事實,佛為什麼這樣說法?這個地方難修, 太難!這是形容難能可貴,西方世界修行太容易。你想想看,是容易的好還是難的好?味 道在這裡。你不能夠錯會了意思,這是曲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的太多太多了。 此地難!一萬個人修行,難得有一個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人修行,一萬個人修行是一萬 個人成就。那邊容易,這邊難,難就可貴,我們這邊修行是大起大落,成功了,這是這一 生當中,往生不退就成佛了;不成功的就墮三惡道,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句話的意思在此 地,不能夠錯會。   西方極樂世界緣好。阿彌陀佛是老師,阿彌陀佛,佛中之王,沒有一尊佛能跟阿彌陀 佛比。這樣好的老師,十方諸佛都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那其餘的菩薩更不必說。我們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就不一樣。現在在此地見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菩薩高高在上 ,我們趴在地底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是同學,平起平坐。他也是阿彌陀佛學生, 我也是阿彌陀佛學生,那就不一樣。古德常說,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與文殊、普賢、觀音 、勢至把手同行。到外面去遊玩,手拉著手一道去玩,是這個情形。這句是難易的形容。   『齋戒清淨』。這就說明齋戒清淨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人都清淨。齋的意義是 身心清淨。現在人把這個齋,把吃素食就叫做吃齋,這是錯誤。在生活上講這個齋是日中 一食,叫齋。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持午,持午這就錯了。因為午時從十一點到一點鐘是午時 ,日中,十二點。過了十二點那齋就破了。如果持午的話,到一點鐘還是午時,所以持午 是不對的。應該是日中一食。但是日中,我們要曉得地球自轉,公轉,它有時差,每天日 中的時間都不相同。所以真正持齋的人,大概都是上午十一點鐘吃飯,這是決定不會過午 的。在從前,用日晷測量太陽,陰天就沒法子,現在比從前的確方便太多了。現在天文台 有天文日曆,我不曉得新加坡有沒有發行,在台灣天文台有發行天文日曆,一般書店都可 以買得到。這個日曆每天它給你記載,日中是幾點幾分幾秒,記載得很清楚。我們要真正 持齋,要發心持齋,用天文日曆,這就方便多了。可是還有一個麻煩,如果常常去旅行的 話,每個地方時差又不一樣,這地球是很麻煩。譬如說,我們此地現在是晚上,美國是白 天,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齋的用意在哪裡?用意是幫助心清淨。飲食不能沒有,我們要靠飲食來維持身命,來 養這個身體。可是古人又說「病從口入」,由此可知,飲食不能不講求,要講求營養,要 講求衛生,要講求適量,就是分量正好,不要貪吃。貪吃,吃得太多了,超過這個分量, 那就容易得病,你的腸胃消化系統負荷不了,那問題就嚴重。每個人體能不一樣,也就是 說,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都不相同,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像汽車有省油的車,有耗油的 車。省油的車幾天加一次油可以,那耗油的車,一天也許加一、二次,這要知道。我們的 身體消耗能量,到底是消耗得多,還是消耗得少,這不可以不知道。消耗多,你補充就要 多,你不補充,這身體衰弱,做什麼也不行,辦道也不行。你說念佛在那裡坐,坐不住, 肚子餓難過,哪裡還會有心念佛?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這諸位要曉 得。修行人為什麼日中一食?他妄想少,雜念少,煩惱少,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天補充 一次就足夠了。我們現在的人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補充三頓不夠,還要吃點心、吃宵夜, 是不是?才能維持!這些現象給諸位說,統統都是正常的。他消耗多,一定要補充這麼多 。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佛並不重視這些問題。而是當年佛 陀在世那個時候,印度的確叫宗教之國,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佛經裡面所記載的就九 十六種。這些宗教徒們,他們都是日中一食,所以,佛出來教化眾生,人家一看到釋迦牟 尼佛一天吃三頓飯,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了,是不是?你看你還比不上那些宗教,於是佛 也採取他們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當然,佛心清淨,佛的弟子們身心都清淨,一餐是確 實是足夠了。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而不是把三餐是一頓吃掉。   我看到有不少持午的,他們那個缽好大!那個一缽飯,我們三餐都吃不了,他居然一 餐就能把它吃掉。所以細細的去打聽打聽持午的人,幾乎一百個持午的人,有九十個都有 腸胃病,撐壞了!所以這我們一定要曉得,不要輕易去學這個。因為淨土經典裡面,往生 是信願持名,沒有說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不持午就不能往生;我們在三經、五經裡面都 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大家在飲食方面要放心。修行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飽滿的精神 。所以,你吃多了會昏沉,精神提不起來;你肚子空的、餓的時候也不行,也沒有辦法辦 道。所以禪宗他們對這個就不甚講求。   禪宗,禪堂裡面,這是從前老法師告訴我們,他們除了三餐飯之外,還有三道點心, 為什麼?因為禪堂參禪打坐要保持著不飢不飽,所以,他採取的是少吃多餐。因為你吃飽 了,坐在那裡就打瞌睡、就昏沈了;不吃就心裡發慌,坐不住。所以,他一定要維持著狀 況是不飢不飽,這是很正確的。實在講,念佛堂又何嘗不如此?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所 以,能夠把飲食減少,的確是好事情,省事。你看一天忙三餐飯,那麼多時間去料理,實 在講是毫無意義,的確是很浪費。   我過去在台中,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日中一食,但是他並不講求這個過中。他一 天吃一餐,為什麼?省事!煮三餐多麻煩,一餐省事。為了省事,吃一餐。他吃的量很少 ,李老師的確非常難得,一直就是一個人,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燒飯洗衣服都是自己, 沒有人照顧。一直到九十多歲,才有個學生去照顧他。超過九十歲才接受人家的照顧,九 十歲之前,他不讓人照顧,他都是自己做。我們跟他很熟,也學他的生活方式。他吃飯就 是一個帶把的小鍋,小鍋帶個把子,鍋是它,碗也是它,他是飯菜煮在一起,你看多省事 。洗就洗一個,是不是?真正是簡單,非常簡單。那別人看到,苦得不得了,他自己快樂 得不得了。這樂在其中!這樣他時間就多了,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信徒,有些人晚 上請他去吃飯,他也不拒絕,他照樣去參加,也去應酬一點,這是大乘菩薩法。他對於這 些不拘束的,當然,不是他晚上想吃,故意叫人去請他,不是,那就錯了,那就是真的叫 犯戒、破齋了。所以,這齋的意義我們要懂得,幫助身心的清淨,是這個意思。齋清淨, 齋就是心清淨,身清淨,戒律清淨。戒律講行為,身與意的造作,修善斷惡,戒清淨,齋 是身心清淨,是這麼個意思。   我們這個世間要想真正做到,心、身、行為都做到清淨,實實在在是難。第一個,我 們裡面有煩惱習氣,內不淨;外面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誘惑,幾個人能夠禁得起這個 誘惑?這修心就難了。所以身心、行持要清淨非常非常不容易。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一日 一夜二十四小時清淨,佛就說,那你超過極樂世界為善百歲其實佛已經看透了,你二十 四小時是決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才這麼說。這真的,我們不要說是一日一夜,十分鐘都做 不到,這是實在話。這個地方佛的深意,我們明瞭這個很深的意思。那就是勸我們一定要 求生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這個齋戒清淨,可以說個個人都是滿分,百分之百的滿分 。下面佛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   【所以者何。】   這是為什麼?   【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   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好。每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成就自己的淨業。我們 念佛往生,在修淨業;這不是善業,不是惡業,這是修淨業。就是修身心清淨,行為也清 。行為裡面斷惡修善,不著斷惡修善之相,這個行就清淨了。如果我們做了好事,還常 常念到,我什麼時候做了多少多少好事,樣樣都記在心裡,都不能夠捨掉,這是做善事, 這不是淨業,心不清淨,還有牽掛。所以,斷惡修善都不要把它放在心裡。我們要認真努 力去做,隨時隨處去做,不要放在心裡,這個心就清淨了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 世界依正莊嚴,這叫淨業。這是說那邊的好處。   【於此修善。】   『此』是我們這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   【十日十夜。】   當然這就更難了。   【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這是第二個比喻。第一個比喻是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用他方諸佛國土,為什麼?   【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到這是一小段。說明他方的國土,在這時節因緣之中,在我們同一個時間之中,他們 現在的環境比我們好,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造業,造惡業容易,幾乎不能不造惡業。他 方世界善人多,沒有這些惡行,所以造惡的機會沒有,也就是造惡的緣沒有,環境比我們 這邊就好了。這是專講「齋戒清淨,積德眾善」。專從這上面來說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這句話,過去這些大德們聽了佛這樣講,我們不曉得他怎麼體會,我們今天讀這個佛 經,的確有很深的體會。我們今天飲的是苦,吃的是毒!這一點都沒錯。現在不但一般是 肉食裡頭有毒,素食裡頭也有毒。你看蔬菜裡面有農藥,過去沒有發明農藥,沒有農藥, 所以那個菜的味道跟現在的菜不一樣。現在的菜看樣子比從前漂亮。你看我們台灣的蔬菜 跟大陸的蔬菜一比,台灣的蔬菜漂亮,可是味道大陸那個蔬菜鮮美,台灣的蔬菜有毒,有 農藥,那米也是如此。台灣的米拿出來漂亮,裡面聽說有什麼滑石粉,都有化學東西放在 裡頭。所以現在人每天三餐服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喝的水,的確水裡頭也有毒, 真的是『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那個肉食就更不必說了。我們想像當中,決定有問題。我在過去,早年,有一次我去 看方老師的夫人,方師母,我向她請教一個問題,我說我學佛很久了,這個肉食斷了很久 ,我說師母你想想看,你在二、三十年前吃的肉,那個肉的味道跟你現在吃的這個肉的味 道會不會一樣?她想了好半天,告訴我,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你說豬!從前那個豬肉 的豬是養在外面的,牠在沒有被殺之前,牠很自由,牠到處跑,牠身心愉快,那個情緒不 相同。現在養豬養在籠子裡頭,生下來就等於給牠坐牢,終身監禁,到時候拿來把牠殺掉 ,牠那個心情多苦悶!那個肉還能好吃?你看看雞,養的雞,養雞場,雞也在坐牢,一個 擠一個,動彈不得,牠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所以農村裡面養在那裡,那個不一樣,不相 同!我從這個地方想像,那個肉的味道絕對不會一樣。所以,他們吃的,我請教他們,你 們自己想想,果然不一樣。這也就是說明現在的東西不能吃!比較起來海洋裡面比較好一 點。但是現在海洋污染,也不行!海洋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換句話說,水族裡面東西 大概味道也變了,也不一樣了。這是個苦世界,我們天天在吃苦,這要覺悟! (s:去年的食安問題就是這句經文最佳的註解。)   所以這個世間善少惡多,這是講造作惡業的人多,修善的人少,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出 問題?我們想挽救這個社會,這個願心可嘉,值得敬佩,能力做不到!不但我們做不到, 諸佛菩薩,神仙來都做不到。你要問為什麼?共業所感!佛經裡面常講「心佛眾生,三無 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所以,眾生業力太大了,《地藏經》上講「業力之大,能敵 須彌」。這業力不可思議。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在共業當中還有別業。我們自己明白, 自己認識清楚,在共業當中,我們自己可以保全。但是善惡一定要辨別清楚,要知道斷惡 修善,我們才能夠避免這個共業,決定要求生淨土,才能夠永遠保住我們的幸福快樂。這 是佛把這個原因為我們說出來。   【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這一段是佛教導我們要受持經法。佛的苦心完全流露出來。『授』是給我們,經典裡 面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讓我們覺悟。『法』是修學的方法。把修學的方法告訴我 們,我們依照這個方法去做,也能像佛一樣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成就圓滿。經法我們 今天得到了,這本經是一切經中第一經!古大德為我們做了詳細的比較,讓我們在世尊四 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當中,認識哪個是第一。   隋唐時代,中國、韓國、日本的這些高僧大德們做了一次比較。比較的結果,大家公 認一切經中,《華嚴》第一。《華嚴》這是根本法輪,《華嚴經》也確實是釋迦牟尼佛一 代時教裡面的佛學概論,圓滿的法輪。整個佛法都包括在其中,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 教,全都在《華嚴》裡面。《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華嚴》才達到 究竟圓滿。怎麼圓滿的?西方極樂世界去圓滿,這要明白!所以,《華嚴經》跟《無量壽 經》來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為什麼?因為《華嚴經》的歸 宿是這部經;《華嚴經》的總結是這部經。《華嚴》是歸《無量壽》,《無量壽經》是第 一!   《無量壽經》,我們這個本子裡面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們繼續不斷去追,第 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願,是淨宗的根本。你看世尊為我們講這部《無量壽經》,哪 一句哪個字離開四十八願?都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而已。所以,我們選擇四十八願做早 課的念誦經文,道理就在此地!這是特地為我們淨宗同學編了一個《課誦本》。四十八願 裡面有四十八條哪一願第一?古德也幾乎是公認的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 ,這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第十八願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所以整個佛 法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展開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再擴大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再一擴大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 切法,頂尖!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我過去對《華嚴》是特別喜歡,特別愛好。一出家就喜歡《華嚴經》。過去講《華嚴 》講了十七年,現在不講了,講《無量壽》。我這是精進!我是進步,我不是退步,我是 精進。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晚課,我們就選的三十二到三十七到這一品,作為晚 課念誦的經文,為什麼?持戒念佛,改過自新。這六品經文裡面給我們說明,哪些是惡, 哪些是善。我們每天讀誦,心裡明白了,惡一定要斷,決定不能做;善一定要修,就知道 怎樣斷惡修善。所以特別選這兩段經文作為我們早晚的課誦。這個課誦本推出來之後,不 少同修用這個課誦本得到利益,來告訴我。我們學了真的就管用,這個修行才有真實的利 益。   所以要『悉持思之』。持是受持。我們要接受,接受過來要保持,不能丟掉。要常常 去思惟,思惟佛所講的道理,思惟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悉奉行之』。思惟明白之後,要 去做,要把它做到,這叫學佛。學得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 的願一樣。我們早課念四十八願,沒有別的目的,我們的心願跟佛一樣;晚課念三十二到 三十七,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我們的解行也跟阿彌陀佛一樣心願解行跟佛都同,你怎麼會 不往生?決定往生,你不會到別的地方去,自自然然感應道交,必定得生。這是決定生淨 土的修行方法,所以一定要奉行,要認真去做。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26
dakudai:讀經簽到,阿彌陀佛! 01/25 10:48
Lunakaoru:隨喜讚嘆 南無阿彌陀佛 01/25 21:23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7/10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