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下面,念老有一段話引用《大智度論》上的,我們把他這段 話念一念。「今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是故備修萬行,故能 感也」,下面引《大智度論》的話來講,「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是亦 為被縛」,這四句話講的是迷。只要心迷了,沒有一樣是對的,見般若是錯了,不見般若 也是錯了;反過來講,如果是覺了,那什麼都對了。所以下面一首偈說「若人見般若,是 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這就是迷悟不相同。這兩首偈就像數學的公式一 樣,無論套在什麼地方都是正確的。   由此可知,佛法所求沒有別的,求覺悟而已,也就是前面所講的求識達而已。識是淺 ,達就深了,達是通達,識是認識,這個淺,通達才深。現在在這個社會上信仰宗教的人 士很多,確實像瓦希德長老所說的,認識的人多,明白的人不多。明白就是通達,不能夠 明白通達,這個信就叫做迷信。社會大眾說我們搞迷信,我們可不能怪他,你要怪他你自 己就錯了,為什麼不能怪他?宗教現在的形象確實是迷信。宗教所講的好處都是在來生; 一般人重視現實,我現在都得不到好處,來生很渺茫,來生誰知道是真的、是假的?   佛法的教誨,現在得不得利益?得利益,今世的利益叫花報,像植物開花,花開得好 ,你就會想到將來果結得好。佛法講現前的果報是花報,將來這是果報,來世才是果報, 因果通三世。伊斯蘭教他們講兩世因果,《古蘭經》我看到三世因果,伊斯蘭教基本的信 條有六個,其中有一條叫「信前定」,經文上說「真主依前定創造萬物」。真主造這個人 ,給這個人這一生享福;造那個人,叫他一生受罪,真主有絕對的權威。為什麼造這個人 享福、造那個人受罪?如果說憑他自己的愛好,那真主太不公平了。這個人如果一生行善 ,來世他就上天堂;一生造惡,來世就下地獄,這個沒有問題。但是依前定這句話說得好 ,前定一定是過去世的業因,過去生中你行善,這一生你享福;過去生中你行的不善,那 你要受苦。上帝很公平,上帝很公正,沒有私心,沒有偏愛,信前定就講通了。   所以我跟他們往來談的時候,不是兩世是三世。縱然你們不說輪迴,確實是三世因果 ,否則的話,你就叫人懷疑,你就叫人想不通這個道理。萬事萬物都有前定。如果在佛法 裡面講,前定有個絕對的前定,那是什麼?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前定的。 因為你造作不善才有煩惱、才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本來沒有 分別,本來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本來無。現在怎麼生起來的?這叫習氣,佛法也講,儒 也講,本性習性。習就是你學習的,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育才興起來 。   為什麼要教育?習氣是不能不重視的一個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對於個人來講,你 一生貧富貴賤習性主導了你;對社會來講,社會的安全、國家種族的延續與習性關係太大 太大!如何保持良好的習性,避免染著不良的習性,這就靠教育,中國人教育的思惟從這 裡來的。所以你必須先有認識,然後你才曉得用什麼方法來處理。中國五千年來最重視的 就是教育,所以在國家「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人民好是你教出來的,人民不好也是你 教出來的,你教他什麼?所以儒家提出君親師,這是任何一個人一生做人必須盡的義務。   無論你是什麼身分,你在家庭,君是領導,你把你這一家向哪一個方向、哪一個目標 去領導;親是父母,你有義務養家活口,養家活口是親的責任;第三個要教,你要教導他 ,所以任何一個人天職就是君親師。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在政府機構服務,或者在私人公 司裡面服務,你是個小職員,有沒有君親師?有,君是什麼?你要帶頭把你自己本分的工 作做到盡善盡美,給別人做個榜樣,這就是領導。雖然你不是主管,沒有正式領導的名分 ,實際上你影響了他,那就是領導;你給他做榜樣、做模範,這就是師;你常常能照顧你 的同僚,那就是親。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君親師是自然的,不是有人 設立的,這叫性德。人人都明瞭,人人都懂得,人人都能做到,那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 !國哪有不強盛的道理!社會確實安和樂利,沒有一樣不是教育成就的。教育沒有了,社 會國家焉有不亂之理!   今天整個世界大亂,根本原因在哪裡?教育失掉了,沒有教育。我記得我那個時候剛 剛出家,在台北圓山臨濟寺,常住分給我的工作是打掃庭院。那個院子倒是挺大的,樹木 也很多,每天早晨要去掃地。我們一共是有三個初出家的人,做這種粗活。有一天我遇到 好像是四個學生,從我們寺院旁邊有一條小路到動物園,他們從小路上山,小路不需要買 門票。我看到這四個學生儀容不端正,說話很粗魯,我看了之後很感嘆:可惜!沒有受過 教育。我這個話被他聽見了,這四個人轉過頭來就問我,他說:你是不是說我們沒受過教 育?我說:是!我是很感嘆你們沒有受過教育。他就告訴我,他們四個是台灣大學法學院 四年級的學生,他說:你怎麼說我們沒受過教育?我說:你們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我這 小看你了。我說:好!那我就向你請教,教是什麼意思?育是什麼意思?教育是什麼意思 ?他講不出來。三個問題把他問倒了。   我說:你們不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你們連小學教育都沒有受過。他就非常驚訝。我 說:你會吃飯嗎?他說:吃飯誰不會!我說可不簡單,我說:我端四個菜給你,這四個菜 有陰陽五行,你懂得哪個菜放在哪個方位嗎?真的,他沒學過。《禮記.月令》裡面講的 。最後,那個時候的學生還不錯,你真說得出他還服,他說:那我們現在受的這個教育算 什麼?我說:如果說是名實相符的話,不能叫大學,叫什麼?高等知識傳習所,這個名實 相符。你們接受過高等知識的傳授,教育是一竅不通。他們服!現在學生不行,現在學生 不服,不受教!   「教」這個字,上行下效,你上面怎麼做,底下跟著學,這是教;「育」,中國《說 文解字》上都有解釋,什麼叫做育?救失長善也。失是你的過失,你的過失要幫助你改正 過來,要天天增長你的善心善行,這是育。他哪裡會懂?很多搞教育的人都不懂,你說糟 不糟透!教育,老師要以身作則,要做出榜樣給學生看,那是教,不是在文字上。文字是 工具、是輔導,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所以在家庭裡面父母對兒女要教,父母是兒女的榜 樣,我們中國人常講「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上一代,兒女是下一代,上一代的言行 舉止不端,小孩從小就學會了,他將來比你做得更過分。所以上面這個榜樣要端正、要好 ,底下才有好學生、才有好兒女。   在團體裡面,我剛才講過,你要懂得君親師這個意思。公司行號的老闆,你的公司能 不能興旺,老闆端不端正。老闆要是正,員工哪有不正?他不正他就待不下去;老闆要是 不正,員工就不可能有一個是正的,為什麼?他要是端正,他待不下去,必須同流合污, 不願意同流合污他自然就辭職走了,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總是願意跟善 人在一起,不善的人總是願意跟不善的人在一起。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想想,西方極 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這個心行都不善,能去得了嗎?到那邊去,看看人家那 麼多人個個都是善人,自己都不好意思,趕快回來!實際上不必你回來,阿彌陀佛很清楚 ,看到你不夠標準不會來接你,道理在此地。   佛教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基本的條件,《觀無量壽佛經》上世尊教導韋 提希夫人的,那就是教我們大眾的。你看韋提希夫人求生淨土,佛沒有跟她講方法之前, 先教她修淨業三福,這是基礎。我們淨宗學會成立之後,在修行行門上我們訂了五個科目 ,第一個科目就是淨業三福。三福第一條第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 十善業」,第一條。如果你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後頭全都沒有了,你怎麼能往生,哪有 這種道理?   孝親尊師如何落實?《弟子規》落實了;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落實 了。所以這一句,兩部經!《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這條不是佛法,這條是世間法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出世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礎上。所以經典一打 開大家都看到「善男子,善女人」,諸位也常常聽到佛度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 叫有緣人?這四句都做到就是有緣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就是有緣人。弟子規做不到,十善業做不到,你在世出世間法裡頭那個善的標準不及格 ,你怎麼能學佛?   第二條才是學佛,學佛從哪裡學起?三皈五戒。第二條有三句話,「受持三皈,具足 眾戒,不犯威儀」。三皈是什麼?佛一開端就把佛教學習的目標告訴你,我們今天講總的 綱領、總的方向傳授給你。聖人的教學,世出世法沒有例外的。你看儒家教學教童蒙小朋 友,《三字經》首先就把綱領目標告訴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四 句總方向、總綱領。佛法也是如此,佛法修的是什麼?覺正淨,這三寶。   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傳授三皈,他不用佛法僧。我初讀《壇經》的時候感覺到很 驚訝,他傳授三皈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當時我看到這些文字,我能體會到。 那個時候佛教傳到中國大概有七百年了,唐朝的時候,這麼長的時間,所以愈傳愈訛。大 家對於三寶產生誤會,皈依佛就想到佛像,皈依法就想到經典,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錯 了,不是這個意思。皈依是什麼?要皈依自性三寶,你才能得度。俗話所謂「泥菩薩過河 ,自身難保」,它怎麼能保佑你?所以六祖改了,然後再說出來,「佛者覺也,法者正也 ,僧者淨也」,這一解釋大家就曉得了,我們要皈依覺正淨。覺正淨是自性三寶,是你自 性裡頭本來有的,性德!   什麼叫皈依佛?念念覺而不迷,這就是真正皈依佛;念念正而不邪,正知正見不是邪 知邪見,這叫皈依法;念念清淨無染,這叫皈依僧。你看這一入佛門就把佛法修學的總綱 領教給你,你從今之後,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要覺而不迷、要正而不邪、要淨而不 染,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佛 祖、老師傳授給我們之後念念不忘,你就不會犯大的過失,你總的方向目標正確,不會走 岔路,然後才能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入佛門。   所以前面那條,第一條是世間善,這一條是小乘善,剛剛入門。從這個基礎再往上提 升,那是大乘善,所以第三條是說大乘,菩薩,發菩提心!頭一句「發菩提心」,不發菩 提心不是大乘,發了菩提心才是真正大乘。菩提心從哪裡發?從三自皈發,沒有三自皈的 基礎,菩提心發不出來。菩提心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 悲心,我把它講成五個大家好懂。真誠是菩提心之體,從體起用,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 ,就是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對別人,他受用。對自己要用清淨心、要用平等心 、要用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對自己的,是自度,慈悲心是度他的,是幫助別人。這個 心發起來,這叫大乘!你能以慈悲心對待別人,你還能害人嗎?哪有這種道理!所以我們 常講的,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對立的念頭自然不生,為什麼?你有慈 悲心,慈悲心把這些統統都化掉了,你自己才真正得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這是享受。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 的享受是什麼?就是這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最高的享受。你有 沒有?有,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就是儒家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你的本性本 善。本善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本善本有,現在為什麼沒有?習性把你迷了。那你 要知道,就是要知道有無本性本有,這就是清淨平等覺本有,真誠慈悲本有;不覺本無 ,虛偽、染污、貢高我慢、迷惑顛倒、自私自利,本來沒有!你要先把它搞清楚,認識清 楚。本來沒有的,不要再搞了,要把它放下,要把它捨棄,本來有的要讓它恢復;決定不 是你修得的、你新得的,本來有的,恢復而已! (s:淨空法師說「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 覺、慈悲」,就是「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是禪悅。而凡夫則是不正常的受。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2/115534.html   這段經文裡面,前面《大智度論》裡頭說的覺跟迷兩首偈,後面引用龍樹菩薩的解釋 ,解釋得好,「是中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你分別執著這四句就是迷,你不 分別、不執著這四句就是覺。這四句就是前面我們念的《大智度論》上兩首偈,「若人見 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第二首偈「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 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這兩首偈,兩個四句。執著就迷了,不執著就悟了。   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善學者」,會學的人,「離言說相」, 不執著言語,文字是言語的符號,不執著言語就是不執著文字,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名詞術語,般若、解脫都是名詞術語,懂得它的意思,不要去執著;「離心緣相」,心 緣是你去研究這個怎麼講,這是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愈研究愈錯誤。所以著就迷了,離 就覺了。離是放下,著是放不下,放不下就迷了,放下就覺悟了。這個講法大家好懂,世 出世間一切法可不能執著,為什麼?一切法都不是真的。   你看世尊講《大般若經》,這是《大藏經》裡頭分量最大的,六百卷!我們要把這六 百卷看一遍,也得看二、三個月,你才能把這個經看一遍。這六百卷經講什麼?古人跟我 們說得好,《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綱要;換句話說,六百卷是《金剛經》的細說, 略說就是《金剛經》。還有更簡單的,《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它是《金剛般若》 的綱要,綱要的綱要。二百六十個字,還多!我把它歸納成十二個字,簡單。世尊二十二 年所講的,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無所有, 畢竟空,不可得,你要去執著,你要去分別,那不叫迷叫什麼?你不放下你就錯了。   這個一切法,不但包括世間法,還包括出世間法。你真正覺悟了,世間跟出世間都不 存在。套句六祖的話說,世間出世間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大乘教 裡頭入不二法門,入不二法門,統統放下就入了,有一樣放不下你就入不了。這個道理要 多想想,然後你才在一切法裡頭真的能放下,這一放下就自在,一放下就開悟。那你說, 好,我試試看,我來放。放下了還不開悟,什麼原因?你那個放下也要放下,你統統放, 心裡頭還有個「我放下」,還是沒放下。所以講到最後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心 裡才乾淨。到最後告訴你,本來沒有你放什麼?正是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果本來有,那你是真放下。本來沒有!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放什麼 ?說個放下,多餘的,哪有什麼放下!迷悟關鍵在此地。前面祖師提出來「識達有無」, 那是迷悟的關鍵,你是不是真正有這個認知?真正有這個認知當下心就清淨了,心安理得 了。為什麼心安?通達明白了,心裡頭再沒有疑惑了,真正得大自在。   後面的解釋,「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 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這就是老師早年教給我的「至誠感通」。至理 ,理達到究竟圓滿,事達到究竟圓滿,絲毫沒有欠缺。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性就是相, 相就是性,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所以你執著理,事不要了,你這個理是偏的理不是圓滿 的,你能不能做到?做不到。譬如以金作器,我要器不要金,器也沒有了;我要金不要器 ,金也沒有了。為什麼?它是一不是二。   所以理跟事是圓融的,理跟事不相妨礙的,事要不要修?要修。成了佛應化在十法界 ,示現給眾生的,修行。不是說我成佛了我不要修,你們要修,我不要修,不是的。本來 就是這個樣子,他也不是造作,也不是故意表演給我們看,本來就是。你要體會到這一層 甚深的義趣,你才能契入境界。佛經裡面講「法爾如是」,這個意思深!希望我們總得要 細心體會。怎樣才能契入?事修決定不能廢止,理暫時不明沒有關係,你事修,修久了漸 漸會明白,漸漸能契入。現在時間到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13
Lunakaoru:隨喜讚嘆 01/04 02:06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6/12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