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   【聞甚深法。即生信解。】   這個『甚深法』就是本經,本經在一切經裡面真的是甚深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一生 所說的經教,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教海,都不出本經。所以本經是一切諸佛所說 之法的總綱領,真的是甚深法藏!聽了《無量壽經》,或者聽淨土三經,《觀經》也好, 《彌陀經》也好,聽了之後,他就理解,他就相信。   【乃至獲得一念淨心。】   因為他修學別的法門,偶爾聽到很歡喜,點頭很佩服、很讚歎,臨終十念、一念也能 往生。平常的時候,早晚課加上這個十念,那當然更好,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發一念心念於彼佛。】   就是念阿彌陀佛。   【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這是說修學其他法門的。因此我們要是遇到有一些同參道友們,他們修別的法門,而 且修了很多年,已經很深入了,就不必勸他改,勸他迴向求生淨土。譬如說有人念觀音菩 薩,早晚課念《普門品》的,念「大悲咒」的,他已經念了幾十年了,不必要叫他念《無 量壽經》,用不著;叫他迴向求生淨土,這就好了。還有些人念地藏菩薩,念《地藏經》 的,念了很多年,也不需要改。我們這個經上這段經文講得很清楚,甚至於學密的、參禪 的,真的有功夫了,真的已經成了習慣,都不要改,只要早晚加持佛號,十念就可以了。 發願迴向,求生淨土,統統得生,品位高下,那完全看你自己修行功夫的淺深。   實實在在說,品位高下真的不要緊、沒關係,因為到那個地方彌陀本願一加持,就平 等的,都成阿鞞跋致菩薩了!你還用得著操心這些品位高下嗎?但是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有能力、有機緣一定要大修功德,為什麼?報佛恩!佛對我們這麼大的恩德,我們用 什麼東西報答?這個報答只有依教修行,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除這個之外,我們沒有能 力報佛恩,是這麼個意思。確實就是迴向偈裡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所以我們 應當全心全力修積功德,是這麼個意思。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品。底下這一品是前面這一品的補充說明,非常重要。前面著重在 位次,對於因行沒有細說,略說。這一品裡面要廣說因行,他的果就是前面講的三輩往生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 生彼剎。】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一開端我們要注意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注意那個善字 ,回頭想想我們自己善不善?淨宗經論,三經一論,這是淨土宗根本的經典,裡面所說的 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的標準,就是《觀無量壽經》的三福,是以這個為標準。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能把這四句做到了,你就是善男子、善 女人。但是諸位要曉得,這是小善。小善也行,這三輩往生,下輩。那個中輩的善還要加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中品的善。上品的善還要加四句,「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前面講的大修功德,那是大善。所以最低限度要做 到小善,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它有標準的,這個標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聽到這個經典,就是指我們這個《無量壽經》。這個聽到之後,他能夠受持本經,他 能接受。下面這是講『受持』。受是接受,接受本經裡面所說的道理,接受本經所講的修 行方法,統統接受,保持不失掉。保是什麼?你真去做!依照這個經典去做,保持不失。 這一句是總說,受持是總說。下面就是受持這兩個字的解釋,怎麼個受持法?『讀誦』。 對著經本叫讀,不對經本叫誦,誦是背誦。你念得很熟,統統都可以背了,背叫誦;拿著 經本看著念叫讀,這是受持的第一步。先要把經本念熟,天天要讀。   『書寫』,在從前經本很少,要發願流通,流通用什麼方法?只有抄寫。現在可以不 要抄寫了,現在印刷術很發達,你可以印經。從前善導大師,信徒供養他的這些錢他都收 ,供養的錢他都接受。他拿到這些錢做什麼用?請人寫經。傳記裡面記載的,寫《彌陀經 》寫一萬部。《彌陀經》不算長,大概僱的人寫一部給他多少錢,用這個方法。現在方便 了,你看這個經,是我們這邊同修發心印的,一本只要美金一塊錢,一萬本只要一萬塊錢 。現在不要寫經了,現在印刷流通非常方便,經濟實惠,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現在寫經那 一定是書法家,字寫得非常優美,那是屬於高度的藝術品,這個寫經有價值,能夠流傳給 後世,也可以做印經的底本,那這個功德就很大!像我們字寫不好的人,寫出來的沒人要 看,還是發心印經,供養人家好。   『供養』。這是舉出幾個例子,讀誦、書寫、供養。供養裡面包括的意思很多。普賢 菩薩在《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就是所有一切供養當中,是法供 養最殊勝。我們佛弟子,尤其是要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定要懂得修法供養。普賢 菩薩給我們舉了七條,這都是歸納,舉了七條。   第一條「如說修行供養」。佛在這個經裡面怎樣教導我們,我們統統照做,這是我們 真正供養佛,做佛的好學生。佛教導我們,我們統統去實踐了。第二是「利益眾生供養」 。依教奉行是自利,自利一定要利他。像前面講的書寫、流通,這就是利他,利益眾生。 我們印送經書利益眾生。經書人家看不懂,那得不到利益,要請法師來講經說法。而大家 就明白,才知道怎麼個修法,這都是屬於利益眾生的。現在請不到法師,錄音帶、錄影帶 可以流通,幫助初學、讀經不甚理解的人,我們用這些方法利益眾生。   第三「攝受眾生」。那就更進一步,我們自己修行有功夫、有成就,能夠感化一切眾 ,使一切眾生跟我們接觸,他自自然然就嚮往,就能夠發起信心、願心,這是屬於攝受 。第四個是「代眾生苦供養」。佛法講因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眾生苦我們怎麼能代?不要說我們不能代了,佛菩薩也不能代。佛菩薩要能代,我們很苦 佛菩薩不代,那佛慈悲在哪裡?這個地方所講的代眾生苦,我們自己有這個心,因果沒有 辦法,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願,但是也有方法。把我們自己福報裡面減少幾分,我們拿 這個去幫助一切眾生,這是代眾生受苦;本來我不要受苦,我現在受苦了。譬如我們印經 這個事情來說,我們每年、每個月把你自己的收入,自己好好的算算,除了自己家裡開銷 生活之外,我們都去做功德,這是代眾生受苦。否則的話,我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富裕一點 、更好一點!我們可以住更大的房子,我們買個小房子,錢省下來利益眾生,這是代眾生 受苦;我們生活可以過得很富裕,我們在生活減少一點,粗茶淡飯就夠了,這也是代眾生 受苦。   像從前宋朝范仲淹,他可以過很舒服的生活,出將入相,但是他過很清苦的生活,把 自己的收入救濟困苦這些人。他一個人,在《義田記》裡面講養三百家,三百家靠他生活 ,這代眾生苦。所以他這個功德做大!子子孫孫都好,都效法范老先生,所以我們印光大 師讚歎他。我們中國歷史上三家,這個家道世世代代不衰,第一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 後人孔德成先生,走到哪個地方人家都尊敬。第二個就是范家,范家在蘇州,一直到清朝 末年,印光大師講八百年不衰,他的家代代都興旺,為什麼?好事做得太多了,他真的能 代眾生苦,他真能夠做。第三家是姓葉的,葉狀元,是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 家道不衰。這印光大師講的,我們中國歷史上這三個人家,世世代代都知道行善積德,代 眾生受苦,把自己的享受,把它節省下來,去幫助苦難的眾生。   第五是「勸修善根供養」。勸人修善,口頭勸人效果不廣,所以古人講百世勸人就寫 書,流通這些善書,勸人為善。特別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一定要提倡因果報應的道理與 事實真相,不要講這個是迷信,不迷信,它是事實!人人能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 ,起心動念自然就有約束,不敢做壞事。做壞事有惡報的,它不是不報,決定有報應。所 以要懂得勸修善根。   一切善裡面,第一善是念佛求生淨土,沒有比這個更善。生到淨土,你想想看一生就 成佛,哪有比成佛更善的?這個事情我們要了解、要明白。所以這個世間,乃至佛法裡也 不例外,了凡居士講得很好,我們要把眼睛張大,善裡面有真的、有假的,你要有能力辨 ,有邪、有正、有似是而非的善,不是真善。《楞嚴經》裡面五十種陰魔,那個高等魔 的境界,跟佛菩薩幾乎是一樣,我們沒有能力辨別,所以你不讀《楞嚴》,你怎麼會曉得 ;讀了《楞嚴》,說老實話,境界現前恐怕你還是沒有辦法辨別,所以你自己沒有功夫不 行。這個功夫就是有定力、有智慧,有定、有慧你自然就能夠辨別了。所以這個善裡頭有 大善,有小善,有圓滿的善,有偏在一邊的善,不一樣!   第六是「不捨菩薩業供養」。佛菩薩的事業就是弘法利生。佛是以利生為事業,佛菩 薩的事業,建立道場,傳播佛法,續佛慧命。我在前面跟諸位說,底下這個世紀,我們利 用科學工具,將佛法、佛教育也走上現代的企業化,利用大眾廣播的工具。自己有能力建 立廣播電台、電視廣播台;自己沒有能力,我們在別人電台裡面,買時間來播講經、來播 念佛,可以!現在在台灣已經開始了,有一些法師在電視台裡面買時間。現在還有第四台 ,大概現在很多,他們時間多,沒有節目、沒有東西播放,所以也找到佛教的這些錄影帶 ,也有不少人去提供,好事情。所以當我們沒有能力建立電台的時候,我們可以買別人的 節目,這都是菩薩事業。當然菩薩事業裡頭最根本的是培育人才,那是最根本的。像辦佛 學院、搞培訓班來培養弘法利生的人才,這是大根大本。   第七是「不離菩提心供養」。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念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 而不染」。普賢菩薩說,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他為什麼尊重法?我們這個經 裡面已經講得很透澈了,因為「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 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這是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裡面一段開示。   『晝夜相續』。這就是持的意思。前面讀誦、書寫、供養都是受。晝夜相續,相續不 斷這就是持。所以這個地方這一句解釋受持。什麼叫受持?要受持本經。   【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   這個禁戒裡面,最低的限度是五戒,五戒是根本戒,我們要接受。如果要發心出家, 出家最低限度要守十戒,其實十戒都很難!就是沙彌十戒,現在出家人做不到,那比丘就 更不用談了,沙彌都做不到。所以現在實實在在講,只能夠效法成時法師,效法弘一法師 ,老老實實做一個出家優婆塞,就是我是出家了,我守什麼戒?守五戒。五戒是在家優婆 塞守的,我們是出家身分,真正的身分出家優婆塞。能把五戒十善做好,在這個時代往生 就有把握了,這是『持諸禁戒,堅守不犯』。   【饒益有情。】   『饒益有情』一定要修法供養,一定要修布施,要懂得布施供養。布施供養一定是利 益眾生,叫眾生得什麼利益?這個要懂得,幫助眾生開智慧,幫助眾生明瞭佛法,這就是 真正饒益。如果我們在佛門修的這個福,不能幫助眾生開智慧,不能幫助眾生明白佛法, 那我們就得考慮了。特別是我們福報不太大的人,我們那個錢要用得很適當。那很富有的 人無所謂,他蹧蹋一點錢不在乎;我們這個沒有錢的人,這一個錢要當十個錢用,不能有 一分錢的蹧蹋,每一分、每一塊都用在真實的福田上,我們才種到福,這要曉得,是不是 對眾生有真正的利益。   印光大師,剛才舉的是善導大師,寫經,請人寫經,流通《阿彌陀經》、流通佛法。 印光大師一生,人家供養他的錢,他沒有享受,他沒有說把房子整理一下、整修一下,住 得舒服一點;衣服買一些好料子,穿得舒適一點,沒有。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幾十年都 是老樣子。錢到哪裡去了?他辦了一個弘化社,專門印經布施。這是老人家一生給我們一 個榜樣,給我們一個典型,印經布施。這個沒有過失,能令眾生得真正的利益,這沒有過 失。你說蓋一個道場花不少錢,過去也有不少人勸過我,還要送地給我,勸我蓋道場,我 搖搖頭,我沒有福報。末法時期鬥爭堅固,過去李老師講經說法常常提醒我們,拿建道場 做比喻。他說建道場的時候,每個人非常熱心出錢出力,個個都是菩薩;道場建好了之後 ,一變就變成羅剎,為什麼?在這道場爭權奪利,我出了多少功德,我要做什麼,做住持 、做當家、做維那、做知客,搶職位,天天吵鬧。所以不建道場每個人還心平氣和,道場 一建,勾心鬥角,那就造罪業了,那個錢花的不但沒有功德,造罪業了,不如印經的好, 分散給大家,沒有這個弊病。   【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   我們所作善根統統布施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能得安樂真正的安樂是開智慧,智 慧開了,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理得了,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明白了 ,心就安了。即使是我們貧苦的人,我們在這個世間樣樣都不如意的人,我們道理明白了 ,因果的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心也就安了。為什麼?自作自受!前生沒種好 因,現在受這個果報,應該的。看到別人升官發財的,前生種的好因,應該的,心就安了 ,他就不作亂了,社會就安定了,天下就太平了,很重要。所以『令得安樂』。心安了他 就快樂了,貧賤有貧賤的快樂,真的就快樂了  【憶念西方阿彌陀佛。】   這是念佛。   【及彼國土。】   『國土』是念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是念佛  【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   『寶剎』是西方極樂世界。   【速得聞法。永不退轉。】   這是第一類往生的。這就補充前面那個上輩往生的。上輩往生在這裡修因上講很簡單 ,這補充說明,我們做一個結論。第一類往生的裡面有六樁事情,第一個受持本經,這個 受持就包括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這是受持本經,第二求生淨土,第三發菩提心 ,第四個嚴持戒律,第五個饒益有情,第六個是憶佛念佛。這個比前面那個是詳細多了, 上輩的,所以叫大修功德,這是要做這些事情的。我們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中輩的。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   這是不能夠修大功德的,不能大修功德,前面講要隨緣要隨分,要隨緣去修,前面雖 然說得很詳細,這裡還要補充一點。這裡面補充的,第一個是教我們要修十善,第二要晝 夜念佛,第三也要懂得皈依供養,要懂得。   【要當作善。】   這是你應該,應當要隨緣隨分的修善。底下就把這個善標準為我們說出來了。   【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   這是身三善。   【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   口四善。   【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意三善。這十善我們也就不必細說,細說兩個小時也講不完。好在十善一般同修應該 都很熟悉,佛門裡面常常有講到。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   這是憶佛念佛,要把這個常常放在心上。處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為標準,這才是善男 子、善女人  【至心歸依。頂禮供養。】   要以真誠心,歸是回頭,依是依靠,前面曾經細說,這個地方也不必多講。要真正的 回頭依靠阿彌陀佛,依靠《無量壽經》  【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   這個『不驚不怖』。沒有恐怖,走得很歡喜、很自在,心裡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來接引。   【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這是第二類往生的,底下是第三類。第三類的正因是修世間的善事,行世善,忙裡偷 閒,果然是正念也能得生。   【若多事物。不能離家。不暇大修齋戒。】   這是前面講過有種種障難,許多的因緣沒有辦法修學,念佛、讀經的時間都沒有,但 要一心清淨,這是關鍵心淨則土淨。一心清淨,換句話說,對於世間五欲六塵貪戀的 心很薄,能放得下;不過他的緣(障緣)很多,心裡能放下了,他的身是走不開的。   【有空閑時。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   這忙裡偷閒,稍稍有一點空閒的時間他不放過,他認真的去念佛,認真的去修行  【不當瞋怒。嫉妒。】   這一些毛病習氣一定要改過。瞋恚、嫉妒是地獄的業因。如果心裡面常常有不平,常 常有憤恨,常有這些煩惱現行,這決定不是一個好事情。不但障道,前途堪憂,這是事實  【不得貪餮慳惜。】   這個『貪餮』是好吃,對於飲食很講究、很貪圖,這是指這個,指這樁事情。這也是 人之常情。我們看今天這個社會,在這一條裡面確確實實是造了不少的惡業,殺害眾生, 吃肉。『慳惜』。慳惜是吝嗇,自己財富捨不得布施,不肯布施,不肯利益眾生  【不得中悔。】   『悔』是後悔。我們今天選擇淨土法門,依照《無量壽經》來修學了,決定不後悔。   【不得狐疑。】   凡是後悔一定是懷疑,這個法門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跟禪宗比跟密宗比究竟是哪一 個高?他這個懷疑、後悔是從這來的。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當然不會後悔,也不會懷 疑。即使我們自己多受一點苦難,多幫助一點眾生,我們也很快樂也不後悔。像施財,做 功德、做好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後悔。這個事情很難。   我在台灣,簡豐文居士發了個很大的心,供養我一個道場。我向來不敢接受人供養的 ,為什麼?供養道場,這個道場要不要開銷?當然要開銷,那這些開銷還要我去跟人家化 緣,那這個罪夠我受了。我說你害我,我不上你的當;你在搞這個陷阱讓我跳,我不上當 。所以我就問他,我說要不要開銷?要,我說一個月要多少?他算了一算,他說一個月要 六萬。我說你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我就接受,你不拿來不接受,我不受你的害。結果他 果然發心,每個月要拿六萬,拿了三年;到以後道場收入夠開銷了,我說簡豐文你可以不 要再拿了。所以你要曉得這是陷阱、圈套,你要是稍微智慧差一點就上大當!我是看得很 清楚,決定不上當,是不是?現在年歲大了,不想搞了。要像從前年輕的時候,人家送地 給我,要我蓋道場。送地,好,你把道場蓋好,道場所有開銷月月拿來,我要,這我可以 接受;光送地,要我去化緣蓋道場,這大火坑、大圈套!這個不能幹。人要聰明,頭腦要 清楚,不能夠迷惑顛倒。   簡豐文那個時候供養之後。他有一次給我說,他說法師,我很後悔,每天晚上半夜睡 醒過來,為什麼無緣無故把這麼多錢就送給法師?這個法師跟我又沒有什麼交情,過去也 並不是很認識,為什麼平白就送給他了?他說後悔好多次。過了一年,他就不後悔了,他 說我現在不後悔了,過了一年多才不後悔,不容易!這個「不得中悔」很難、很難。所以 他那個時候供養這個道場,他說他不是自己意思,糊裡糊塗供養的,這世間人講鬼迷心竅 。他倒不是鬼迷,大概是佛菩薩加持的,不是他自己意思的;他很坦白、很誠懇,這是佛 菩薩的意思,佛菩薩供養的,不是出於自己意思的。出於自己意思不會後悔,還後悔了一 年多。那他也很有緣分,做這麼多好事。這個基金會建立之後,對全世界印經布施供養, 這十年多來數量是非常可觀,法緣結到全世界了,這他有這個緣分。 (s:這就是佛陀教育基金會的由來。)   【要當孝順。】   孝順父母,這就是三福,三福前面一條  【至誠。】   這對三寶。對佛菩薩要真誠心  【忠信。】   是對大眾。處事待人接物,對大眾要『忠信』  【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   一定要相信,你修善一定得福報,你作惡一定有惡報,善惡因果決定不會錯的。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   要認真去做。   【思惟熟計。欲得度脫。】   我們平常想想,計劃計劃,世間跟出世間要把它算得很清楚。這個世間是無常的,世 間是真苦,一心一意要求解脫,要求出三界了生死。這是舉出幾個例子,應該要如是的修 學。   【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   這就是信願持名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   這在平常是講很沒有時間修行的。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同修,工作非常的忙碌,他一個 月休三天,三天假期。這三天假期等於說閉關念佛,念三天三夜;平常什麼課也沒有,也 不看經也不念佛,沒有時間,全心全力在工作,每個月念三天,他就這個辦法。真的實在 不行,我每一年,一年當中拿一個長假,念十天十夜,一年一次,或者什麼一日一夜,你 一個月一次,用這種方法,這是平常。這佛教給我們的方法,不必每一天去念,每天沒有 時間,就把利用假期來辦,這個方法很好  【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   這個壽終的時候也行,也能夠往生。佛真慈悲,這個方便門開得很多、開得很廣,真 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得度,每一個都往生,這才暢佛本懷。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97
mark183:阿彌陀佛 01/12 07:07
Lunakaoru:隨喜讚嘆 南無阿彌陀佛 01/13 00:27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6/22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