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錄 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   這一段意思深廣無盡,諸菩薩的修行全在這一條,六道眾生的墮落也在這一條。由此 可知,這一條關係凡聖之區別太重大了。貪瞋痴,世尊在一切經教裡面告訴我們,是三毒 煩惱,是無量無邊煩惱的根本。雖然說三個:貪、瞋、痴,三要歸成一,就是貪。所以佛 教菩薩六條修學準則裡面,第一條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對治貪欲的。雖然說六條,六波羅 蜜,六波羅蜜要歸成一,就是布施波羅蜜。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為什麼能成為聖賢?能 離貪欲。貪欲的根拔掉了,這個人就成佛真肯拔除,還拔得沒有乾淨,這個人叫菩薩。 凡夫不但不離,天天在增長。增長貪欲,就是增長墮落三惡道的機會;離開貪欲,就遠離 惡道。我們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換句話說,人生苦短,縱然活上一百年,也不過是剎 那間之事。百年之後,時間還長著,怎麼辦?往哪裡去?聰明人不能不考慮。即使眼前你 所希求的福報,決定不是從貪瞋痴裡面得來的;貪瞋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今世所求得 的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業因、修的善因;這一生所造的惡業,果報在來世。因果通三世 ,決定的道理。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開經偈裡頭所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真的百千萬劫才 遇到一回,不是容易遇到的。我們這一生能得人身、能聞佛法,這是百千萬劫裡遇到這麼 一次,如果不把這個機會抓牢,趁著這一生短短的幾十年當中,下定決心,捨棄貪瞋痴慢 ,捨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釋迦牟尼佛慈悲,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生在帝王家 ,他可以繼承王位的,捨棄。這麼崇高的地位捨棄了,富貴捨棄了,妻子捨棄了,給我們 做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的好樣子。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邊都不沾,過乞食的生活。日 中一食,樹下一宿,過這個生活。這是教我們什麼?徹底離開貪瞋痴慢,我們才有出頭的 日子,永脫輪迴。   諸位要曉得,貪瞋痴慢是輪迴的因,六道輪迴是貪瞋痴慢的果報。你能夠把因離掉, 這個果永遠就不會現前。了生死、出三界、脫輪迴,就在這個認知,你是不是真的認識、 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們要懂。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果然離開了,那就像諸佛菩薩一樣, 你成就五種自在。五種自在是一切眾生所羨慕的、所嚮往的。這五種自在是果報,永離貪 欲是業因。你修因必定證果,你不修因,你怎麼能證果? 【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   第一個就是我們常講的健康長壽。『三業自在』,「三業」是身、語、意。『諸根具 足』,「諸根具足」這一個名詞用現代的話來說是身心健康,你的身體沒有一絲毫缺陷。 身諸根具足,這是果報,三業自在又是它的因緣。什麼叫「三業自在」?「自在」是沒有 煩惱。你有煩惱,你不自在;你有憂慮,你不自在;你有牽掛,你不自在;身心清淨才自 。日常生活當中,一個妄念都不生。什麼叫妄念,必須要搞清楚,為自己的都是妄念。 你修行,為自己成佛、為自己作菩薩都是妄念。   佛教我們無妄念,無妄念要有正念。正念是什麼?正念不是無念,正念是無妄念,正 念是為一切眾生。我修行,為一切眾生;我成菩薩,為一切眾生;我成佛,也為一切眾生 。為一切眾生這個念是正念,為自私自利的都叫妄念、都是邪念。佛法裡面講無念,特別 是宗門東西講得多。無念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果報在四禪無想天,那 是個外道天。佛家講無念是無自私自利的念頭,有正念,正念是為佛法常住世間,為利益 一切眾生。利益眾生裡面,第一條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真的利益。不能幫眾生 破迷開悟,那個利益是小利益。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是真實的利益,他才能得三業自在,他 才能得諸根具足。   幫助別人,好的榜樣不能不做,別人不肯做的我要做,決不能為自己。儒家《禮記‧ 曲禮》裡面教導我們:「安安而能遷。」這是什麼?你有福報,你身也安、心也安,你的 日子可以過得很舒服、很自在;別人有痛苦,我就要捨棄自己的安居,為苦難人去奔波。 不能說:「我自己這個生活環境非常安逸,我為什麼要捨棄?我為什麼過這些苦日子?過 這個苦日子,人家聽我教導那還好,不聽教導,那我不就冤枉嗎?」人家聽要教,不聽也 要教,什麼樣的苦難、什麼樣的折磨都要受,捨己為人。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你的果 報,這是捨離貪欲,也就是捨棄自己的安樂,五種自在裡第一種,『三業自在』。「三業 」是身、語、意。身無病,身自在口業清淨意業充滿智慧,不生煩惱;三業自在。諸根具足』,身體健康,沒有缺陷,這是第一等的福報。佛家講的「清福」,就是這八個 字。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   這是離貪欲所得到的第二種自在。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 我們仔細觀察六道眾生,他活在這個世間可以說是終身的追求不外乎這三樁事情。這三樁 事情能不能求到?如果說是我們追求能求得到的,實在說我們可以全心全力拼命去追求; 如果求不到,那我們的追求就錯了。世間人也有少數知道這個錯了,可是依然去追求,希 求僥倖可以得到。佛告訴我們,世間從來沒有僥倖得到的事情。佛告訴我們,這三樁事情 是果報,果必有因。   貪瞋痴這三種惡業,感召的是餓鬼、地獄、畜生;貪心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 畜生。三種罪業都造,這個果報就很可怕,這是未來的。現前?現前不自在,你的冤家、 債主、盜賊都把你當作目標,都把你看成了獵物,這個不自在非常明顯。出門都要請多少 保鑣,這就顯得不自在,如果自在何必要保鑣?有那麼多保鑣,說明他不自在,時時刻刻 提防著別人要傷害他。外面的傷害容易防止,內裡面的傷害難。如果這個冤家債主投生到 你家裡,做你的兒女,再晚一輩做你的孫子,這一些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敗家子,防不勝 防。你現在具足的財富還沒有散,是你的福德因緣,我們世間人一般講,你現在走好運、 你在興旺的時候,這一些冤親債主在你旁邊不敢動。可是運會衰,不能夠永遠保持著興旺 ,到衰的時候怎麼辦?   怨賊他也是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要度他,我們不能捨棄他,他迷得比我 們深,所以他造作種種惡業。我要如何幫助他破迷開悟、轉惡為善。我們互為師友,相輔 相成。他造作一些惡業,我們看到了,立刻回過頭來回光返照,想想自己有沒有這個惡的 念頭?有沒有惡的行為?如果有,趕緊改過自新,他是我的老師。他不做如是的示現,我 們自己往往有過失沒有看到、不能發現,他是我們一面鏡子。他的善行,我要效法、要學 習、要讚歎;他的惡行,我要檢點我有沒有。所以順境、逆境,善人、惡人,都是菩薩修 學的道場,都是成就善業的善知識。   佛在這個經的前面教導我們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那就是止於至善,我們的善才得圓滿。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 一處,什麼叫「上善」?上善是至善。我們從哪裡學?從順境、逆境,善人、惡人,從這 個方方面面學習成就的。所以順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惡人都是我們真善知識,都 是我們的好老師,成就自己的至善。如果對於善人邊上起了貪愛,惡人邊上起了瞋恨,你 不善學、你不會學。不會學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心裡頭常生煩惱。喜歡是煩惱,討厭、 瞋恨是煩惱,你天天在生活當中生煩惱。會學佛的人,會的人,就像六祖惠能一樣常生智 慧。順境裡面沒有貪欲,生智慧;逆境裡頭沒有瞋恚,生智慧。善人、惡人,統統生智慧 ,這是佛弟子。如果我們在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還起貪瞋痴慢,還 生喜怒哀樂,你是凡夫,你不懂佛法,你沒有學佛。我們在這個地方留意,財物的自在當 然得到,化怨賊為善友【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福德』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的確可以說是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沒有 人不求福德。中國人講「福德」,這個意思很深、很廣、很圓滿。福是果報,德是福之因 。如果不積德,哪來的福報?所以這兩個字合起來有因有果,這個才講得圓滿。中國人講 福,通常是講五大類,就是「五福臨門」。這五大類裡面,第一條就是財富。第二條是「 貴」,富貴;貴是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用現在世俗人講,名跟利,這是一切人所追求 的。這個東西有沒有好處?實在說不見得。如果有福而沒有德,享福決定造罪業;沒有福 報的人,想造罪業造不成。   中國自古以來受聖人的教誨,儒、釋、道三家都是聖人。聖人是明白人、明理的人、 懂事的人。我們對於聖賢要有信心,決定不能懷疑。大乘經論佛常常說,「疑」是菩薩最 大的障礙。對菩薩尚且構成大障礙,對我們何消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只要疑心一 起,所有一切的善緣都破壞了,善行功德決定不能成就,相反的,惡業成就了。所以世法 佛法都把「信」擺在第一位。中國古人教人:「人無信則不立」,不能立足於社會。我們 學佛頭一個就是信,淨宗講的三個條件,信願行。我們仔細想想,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 門不是以信願行做基礎?如果有了懷疑,信心沒有了,你願也沒有了、行也沒有了,全部 都沒有了。我們要想成就道業,首先要建立信心。第一個要對於佛菩薩建立信心,對於聖 賢人的教誨建立信心,決定不懷疑。如果看到現在社會的現象,與聖賢人所講的是相反的 、相違背的,我們要仔細去思惟,仔細去觀察,看出它真正原因的所在,我們的信心就不 會動搖了。   信心是福德的基礎、是福德的根源。 (s按:《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從這裡看起,這是世尊對龍王說的。龍王表法的義趣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在社會上, 各個階層居領導地位的人,都有王的意思。說『王位自在』,就是你的社會地位,在群眾 當中領導的地位,你永遠會被群眾擁護,這就叫自在。群眾都能聽從於你,你能夠任意的 發號施令,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貪欲。你沒有貪欲,你的福德決定是澤及一切眾生,眾生焉 有不擁護之理?焉有不愛戴之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要知道學習。無論我們在社會上 是什麼樣的身分、什麼樣的地位,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決定要斷貪瞋痴,我們就能夠得大 自在。   底下兩句是:『珍奇妙物,皆奉獻故』。因為得到群眾的愛戴,群眾有這些珍奇之物 ,都會供養你,「皆奉獻故」。供養你,你會不會去享受?不會的。怎麼知道不會?因為 你沒有貪欲,所以大眾的供養,用現在的話,你決定是回饋於社會,你一定也同樣的布施 供養一切眾生。因果是循環的,你能供養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必定也供養你,這個果報無 比的殊勝。如果你做一個領導人,你有貪欲,你想得的珍奇寶物自己享受,不肯供養別人 ,而群眾所有的珍奇寶物也都各自藏匿起來,也不會奉獻出來,於是這世間的珍奇寶物都 被掩埋了,不能夠發揮它的德用,這在佛法裡面講,這是罪業。什麼罪業?不能夠物盡其 用。社會真正走向繁榮興旺、安和樂利,必定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兩句話是永 遠不變的真理。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   『獲』是你得到的,不是你求得,自自然然得到的,超過你自己的所求,超過太多了 。這個『百』不是一個數字,是形容詞。你所獲得的福報與你所修學的功德,決定相應。 佛的功德大,滅度至今三千年,你看看現在世間人對佛菩薩的奉獻。佛菩薩不住世了,要 住世那還得了嗎?什麼原因? 【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慳』是慳貪,沒有貪心,沒有吝嗇,對於別人決定沒有嫉妒障礙。菩薩念念成人之 ,這是我們應當學的。反看今天世界上社會人心,大多數堅固執著貪欲。可是我們看到 一些人,還是有大富大貴。你細細想想,那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修集的太厚了。他要能夠 捨棄貪欲、捨棄慳嫉,那就像中國古代歷史上我們所看到的,他至少要傳個十代、二十代 。非常可惜,過去修的福,這一生搞貪瞋痴迷失了自性,一代就完了,下一代就沒有了。 諸位特別去注意各個階層領導人,不僅僅是政治上,工商界的領導人,他能傳幾代?中國 過去帝王,在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都能傳十幾代。他在做帝王的時候,他也修德,他積 德修善,接受聖賢的教誨;做臣子的,也懂這個道理。   我們同修當中,法隆法師剛剛從蘇州回來。在蘇州這個地方大家都曉得范家,范仲淹 范家,這是作臣子。他知道離三毒煩惱,他知道離慳吝嫉妒,一生當中為國為民。傳給他 的子子孫孫,都效法祖宗。他們家一直到今天都不衰,代代有賢人出來,所以印光大師對 范家非常讚歎。從事於工商業的,我們看到屬於老字號,也能傳幾百年,他的生意興隆, 他不會失敗。原因在哪裡?沒有三毒煩惱,為社會、為眾生服務,不是為貪利、貪財,不 是為這個。是為眾生服務的,自己生活能過得去就非常滿足了,多餘的都回饋給社會;他 這個生意可以綿延,也是綿延很多代。凡是違背聖賢人的教誨,作惡不知道修善,前世福 報再大,一生就完了,甚至於還有這一生都保不住,晚年的時候就敗了。像我們現在看到 公司倒閉了、破產了,那是福之薄者;福厚可以保住他一生,保不住子孫。這個道理我們 要細細觀察就明白了,才知道世出世法總不離因果。這是五種自在,離貪欲有這麼多的好 處,我們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末後這一段: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這是學佛的人懂得。不學佛的人,他祈求他的福德子子孫孫都能夠延續保持,這是世 間人的觀念。學佛的人的觀念,心胸更大了,他迴向法界,於是這種善行就變成了性德。 性德是沒有邊際、沒有窮盡的,所以到自己成佛的時候,就同其他諸佛如來一樣。『三界 』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在三界教化眾生,都為一切大眾尊敬。『特尊』,特別的尊敬 。『皆共敬養』,一切眾生尊敬你、供養你,這是究竟圓滿的大福。   我們現在要問,什麼叫『迴向』?什麼叫『菩提』?因為這一句是因。「三界特尊, 皆共敬養」,那是果報。這個因要怎樣修?這是我們現前非常關切的。「迴」是旋迴。本 來我們自己修學的功德必定是自己獲得果報,我們現在迴轉,我所修集的一切善行、業因 ,我不求個人的果報,希望把這個果報給一切眾生,這叫「迴向」。如果這個意思還不能 明瞭,我們舉個比喻來說。像農夫種的這些農作物、種的這些稻米,每天辛勤的耕耘播種 ,到收成的時候自己不要了,給一切貧苦沒有糧食吃的這些眾生,全部供養,收成都給你 們,這就是「迴向」的意思。一般人總是我自己留一點,多餘的才布施,這個不叫「迴向 」,這是我們平常講的「布施供養」。迴向是自己完全不要,全部的供養大眾。   這樣一來,自己沒有了,怎麼辦?自己有,別人自然供養你,而且你所收穫的超過你 所需。你能夠布施別人,果報立刻就現前,所以不可以有貪心。百分之百的奉獻,這是諸 佛菩薩,所以人家「三界特尊」,沒有人不尊敬,沒有人不供養。自己還要留一點,留百 分之一,布施百分之九十九,還是不乾淨。佛在這個經前面:「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 說:「我百分之九十九布施供養,還有百分之一留著自己受用。」夾雜著毫分不善。這個 道理很深,世間人想不通、參不透,所以世間人做不到。世間人修善不純,所以我們常講 善惡混雜,他不是純善。諸佛菩薩所修的,純善,祖師大德們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所修純 善,所以果報無比的殊勝,這是我們要覺悟的,我們要學習。 -- 《正法念處經》云: 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 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226
Anor: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3/30 09:23
whatflower:南無阿彌陀佛 03/30 11:09
jackyshih200:n無阿彌陀佛 03/30 14:25
Lunakaoru:隨喜讚嘆 03/30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