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錄 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   【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這兩條是講「止觀」,我們把止、觀合起來講,印度梵語稱「奢摩他」、「毘婆舍那 」、「禪那」,我們在《楞嚴經》上讀到的。「奢摩他」翻作「止」,「毘婆舍那」翻作 「觀」,「禪那」是止觀圓融。可是它的名詞含義是可以通用的,「奢摩他」可以翻作「 止」、也能翻作「觀」,偏重在「止」;「毘婆舍那」雖然翻作「觀」,裡頭也有「止」 的意思;實際上,止、觀決定是圓融的,止裡面有觀,觀裡面有止。假如只有止沒有觀, 那就是「無想定」,修無想定跟佛法不相關;佛法裡面講的禪定裡頭是有觀的,也就是說 定中它有境界。   「止觀」是佛家修行總綱領、總原則,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離不開止觀。我們念 佛法門也是修止觀,念佛堂常常提示大家「放下萬緣」,那是止「提起佛號」,這就是 。由此可知,止觀就是禪定,念佛哪裡不是修禪?世尊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佛這個法門是「無上深妙禪」,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沒有禪定,就決定不能夠開智慧。我 們知道念佛法門確實是「無上深妙禪」,你還起心動念想去學禪、想去坐禪,這錯了,你 已經在修「無上深妙禪」了,而是你不懂得,不知道自己所修法門的殊勝。   梵語這個名稱翻成「止觀」,也翻成「定慧」,定就是止,慧就是觀;又翻作「寂照 ,這個意思一說諸位就明白,寂是止,照是觀;又翻作「明靜」,明是觀,靜是止。「 止」有「停止」的意思,有「止息」的意思。在十善業道裡面,止息十惡,提起十善,這 是觀。起心動念都是十善,古德有所謂,「動念則萬善相隨,止靜則一念不生」,這是止 觀功夫到家了。萬善相隨,萬善的根就是十善業道,萬惡之根就是十惡業。世尊講這一部 經,從初學一直到如來果地,無量無邊的法門,像我們前面讀過的六度、四攝、三十七道 品,現在我們講到止觀,如何落實?都在十善業道。離開十善業道,所有一切佛法都落空 了。   十善業是常道,根本的大道,人天與三乘聖人共同追尋的大道。違背這個大道,就必 定墮落,這是一定的道理,墮落就是三惡道。落在三惡道裡面,他後悔了,三惡道裡頭有 覺悟的,知道錯了,改過自新,佛菩薩大慈大悲,三惡道眾生也不捨棄,所以地獄、餓鬼 、畜生都有諸佛菩薩在裡面教化。可是我們要曉得,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惡道眾生由於 業障太重,修行有一定程度的困難,沒有人天這麼便利,他們想回頭,可是不容易;但是 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不捨眾生,依舊幫他忙,幫他消業障。諸位在《地藏經》上就看得 很清楚、很明白,怎麼幫助他?頭一個就是幫助他恢復人身,脫離三途;但是,他得人身 ,他又迷惑了,隔了時間不久,他又回到三惡道去。得人身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永遠不 墮三惡道,這個事情就太難了,我們自己就是個例子。我們的習氣為什麼這麼重?三惡道 來的。這個習氣如果不改,死了以後又回去了,就像地藏菩薩所說的,好不容易幫助你到 了人道,怎麼沒有幾天,你又回來了?   人間歲月好像是很長,諸位要知道,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一個月。假如從餓鬼道恢復 到人身,就算你活一百歲,死了之後又回到餓鬼道,餓鬼道看到:「你去了沒幾天,怎麼 就回來了?」這裡頭時差很大。地獄道的時差就更大了。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對大專學生介 紹佛法,他編了一個教材叫《佛學概要十四講》,這裡面有講到地獄道。地獄道的一天是 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年,就算你活了一百歲,再回到地獄,人家說:「你去了還不到一個鐘 點,你怎麼又回來了?」難!所以三途確實是難離開。佛在經上舉的比喻,「頭出頭沒」 ,這個比喻很值得玩味;只要在六道,三途是老家,到三善道好比出來旅遊,時間都很短 暫,立刻就要回去。所以在惡道裡頭「頭沒」,沉到水底下去了;「頭出」,偶爾伸出頭 來呼一口新鮮空氣叫「頭出」。佛用這些形容六道裡頭的真相,所以總說「可憐愍者」, 六道眾生都可憐愍。我們看看六道的習氣多重,還在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還在追求財色 名食睡,這是絕對錯誤的觀念。   但是這個觀念由來已久,無量劫薰習而成的,佛苦口婆心叫我們止住。這些思想是錯 誤的思想,這些看法是錯誤的看法,物質生活過得太富裕了,不想離開。佛法教學的終極 目標,離苦得樂,佛為什麼倡導苦行?不是教我們離苦得樂嗎?為什麼佛要修苦行,為什 麼讚歎修苦行?佛講的離苦得樂不是六道人天之樂,我們要搞清楚,佛講的離苦得樂是西 方極樂世界的的樂,是華藏世界的樂,不但不是六道,連十法界都不是。如果我們貪戀六 道的樂,貪戀十法界的樂,你就永遠不能證得一真法界,那是真樂,那個樂不會退轉的, 不會變質的。六道裡面的樂非常容易變質,叫「樂極生悲」。   昨天下午我們解答問題,有個同修問的,結婚還不到兩年,夫妻天天吵架。你在剛結 婚的時候,不是樂嗎?樂的時間還不到兩年,悲就來了。兩年還算是長的,有些結婚兩三 個月就鬧起來了。這些事情我們仔細觀察,人就會覺悟,知道這個東西是業緣,怨憎會是苦決定不是樂。佛說阿羅漢證得的是小果,那是小樂,脫離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稱他 作小果,天台大師稱他作「相似即」,是相似之樂,不是真樂,真樂一定要超越十法界。 所以,佛讚歎苦行就有道理了。苦行,實在講,讓我們對於三途六道沒有留戀。如果我們 遇到的緣殊勝,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才可能有成就。如果你心心念念不捨棄六道裡面五 欲之樂,你就不可能往生,這一生大好機緣必定錯過。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止觀」這個能力,貪圖一切受用的念頭要止住, 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看清楚。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觀,放下 是止。我向他請教入佛門最善巧的方法,他告訴我這兩句話,「看得破,放得下」,還是 止觀。因為我初學佛,他要講「止觀」我聽不懂,他換一個話說,「看破、放下」,我能 聽得懂。看破是要仔細觀察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最重要的是看因果,因果就擺在面前,你 能看出來,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報,從果報看到它的因行,從因行你能看出果報,你 就清楚了。統統看清楚、看明白了,你當然放下,哪有放不下的道理?放不下還是沒有看 清楚,這個道理要懂。這兩條意思非常非常的廣,貫穿全部的佛法,它是佛法修行的總綱 領。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199
a1014a:隨喜 06/21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