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錄 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這是「道品」裡面的「四正勤」。四正勤是精進波羅蜜,斷惡修善。經上跟我們說的 ,這是一個綱領,它的範圍也是深廣無盡。第一句是斷已生的惡法,第二句是斷未生的惡 法,「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是斷惡的兩條。凡夫之所以無量劫的輪迴,都是 造作不善業所產生的結果。   修行的起步就是在斷惡修善,這兩樁事情我們要勤奮的去做。四正勤,勤是勤奮,要 努力認真的去做。佛說這四條,這叫「正勤」,這不是邪法,這是正法。什麼是「惡」、 什麼是「善」,必須要有能力辨別。善、惡的根本區分,我們也不要說得太高,就在我們 現前這個境界裡頭。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凡是為眾生的都是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世 間人有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意思好像是說人起心動念為自己這是正常的, 哪個人不為自己?為什麼佛說為自己是惡?這是佛跟世間人說法不一樣,也就是覺悟的人 跟沒有覺悟的人說法不相同。佛為什麼這樣子教給我們?常常聽佛講經說法的人,自然能 明瞭。   為什麼佛說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為自己著相,「我相」,堅固執著我相。 換句話說,你永遠脫離不了輪迴,你說這是善、是惡?人起心動念為自己,這個心是輪迴 心,這個心出離不了六道輪迴佛教我們首先把這個念頭轉過來,轉過來我起心動念為眾 生,起心動念為佛法,把觀念換過來。換過來,雖有分別,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你至 少能夠提升到四聖法界的境界。如果你連四見都破了,那就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 超越十法界。佛是依據這一個道理、這樣的事實真相來教導我們,他教得沒錯。   佛門當中常說眾生根性的利鈍。哪一種叫利根?能夠把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 ,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這個人是利根。大凡利根的人,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 鈍根的人放不下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是輪迴的根: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 貪瞋痴慢,決定不是好東西。可是世間人偏偏貪愛,這個貪愛叫迷惑。我們學佛的人,聽 了佛的教誨要覺悟、要回頭,決定不受迷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罪業。已經有的要斷,沒 有的要防範,決定不能讓惡念生起來,決定不可以有惡的行為。如果有惡念、有惡行為, 現在不管怎樣包裝得好,過不了幾年,三途地獄去了。   所以佛法的修學要重實質,不重表面。我們幫助自己,就是完全放下。這個身體還在 世間,要好好利用它。佛門當中常說「借假修真」,這身體是假的。真是什麼?真是明心 見性,真是一真法界。我要借這個假身體,在這幾十年當中,修是修正,把所有的錯誤都 修正過來,提升自己到一真法界,這一生你就沒有白來了,你這一生真的有意義、有價值 。如果不能夠提升,超越輪迴、契入一真法界,我們這一生依舊是醉生夢死,糊裡糊塗過 一輩子,生命結束之後,又去投胎輪迴了。佛跟我們講,來生投胎能投人身很稀少。大多 數到哪裡去?到餓鬼、地獄、畜生去了。所以人能保住人身,來生還得人身,已經是相當 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才能保住人身。   斷惡,要如世尊那樣的斷法;修善,也要如世尊那樣的修法。世尊一生修什麼善?三 種布施。財布施,世尊沒有錢財,用身體;身體是內財,用身體為社會服務,這是屬於財 布施。用身體、用體力,每一天到處講學,教化眾生,這是內財布施。教學的內容是幫助 人開悟,幫助人、教導別人斷惡修善,教導別人破迷開悟,法布施。慰問一些苦難眾生, 跟他們生活融成一片,讓他們生歡喜心,無畏布施。釋迦牟尼佛一生做的事業,他教菩薩 六度四攝,他圓圓滿滿做到。一生當中表現的是敬業,他的事業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從示現成佛到離去這個世間,四十九年當中沒有一天休息,天天在教化眾生,天天講經說 法,這是「正勤」,我們應當要知道、學習的。所以學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榜樣。 我們每天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形像,看到了,要向他學習。學不到,要生慚愧心,要認真努 力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  「正勤」有四法,這四法實在是善惡兩對。已經生的惡法,我們要反省,常常反省,已 經在造作的,要立刻把它斷掉;還沒有生的惡法,我們看到別人造惡,看到了,我現在還 沒有造,要記住,決定不能夠生。這是惡法的兩條正勤。善法,已經生的善法,要讓它增 長,繼續不斷努力去做;沒有生的善法,要把它生起來。這是善的兩條。『悉能斷除一切 不善法』,我們就知道,這是惡法的兩條,斷惡的兩條有了效果,一切惡法、不善法統統 能斷除。後面這一句『成一切善法』,這是善法的兩條也能落實了。   善惡的標準在哪裡?就是這部經;這部經上所說的,就是善惡標準。特別是「十善」 ,初學入門太多了,我們記不住,也無從下手,所以佛跟我們講,這個法門叫「最初方便 」,十條:身三、口四、意三;與這十條相應的,這是善法,與這十條不相應的,叫惡法 。身,造殺、盜、淫,這是惡法;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這是惡法;意,貪、瞋 、痴,這是惡法。四正勤最初方便,就在這個地方用功夫。真的會用功,我們起心動念、 言語造作,用這十條標準來修正。惡的,一定要斷除,後不再造;善的,要念念增長。   到什麼時候成就一切善法?那就是這部經開端世尊教導我們的,「晝夜常念善法」, 「晝夜」是不間斷,心裡頭真有十善業道,常常放在心上「思惟善法」,這也是晝夜不 斷的思惟善法,思想善,我們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都要以善來相待,以十善來 相待;第三教我們「晝夜觀察一切善法」,這個「觀察」是奉行,把你的存心、把你的思 想落實在你生活行為當中,你才能成就一切善法。善法到了純真圓滿,這個人就證無上菩 提,這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這部經看起來是不長,表面上看到好像不起眼,它非常重 要。   我們在許多地方看到佛像,特別是彩畫的佛像,佛像在頭部都有一個圓光;光的上面 ,我們往往看到有三個字,這三個字最常見的,有梵文寫的、也有中文寫的,在中國大陸 上也看到有藏文寫的,它的念法是「唵、阿、吽」。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道 ;「唵」是身三善,「阿」是口四善,「吽」是意三善。由此可知,十善業道從初發心一 直到如來地究竟圓滿。然後我們就恍然大悟,佛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這個。我們學佛 怎麼個學法?也就是學這十樁事情。在佛門裡面,大乘、小乘,果位有許許多多的差別, 差別從哪裡來的?你修學十善程度上不同而分別出來的。   我們今天學十善,實在講,學得很不像。這個自己認真反省一下,不就知道了嗎?不 必問人。我心裡頭有沒有十善?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想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我們的心就不善,這個念、這個心跟十惡相應,跟十善不相應。我們所想的,我們所說的 ,我們所造的,都是在十惡這邊。十善,不過是聽說而已。聽了自己很歡喜,這就是自己 有善根。歡喜,為什麼不能落實?為什麼做不到?這是佛家講的「業障深重」。諸位一定 要曉得,業障麻煩!業是造作,起心動念、思想言行,這叫「業」。因為我們的業不善, 我們造作的是十惡業,這是說老實話。只是我們十惡業造的有輕重不同,造得輕的,三善 道,造得重的,三惡道。我們確確實實惡的念頭多,善的念頭少。怎麼樣能夠改變過來, 讓我們的善念多於惡念,我們就有進步,通常一般人講的是「功夫得力」,這要真幹!   何以那些聲聞、緣覺、菩薩們,都很認真努力在幹?我們常常疏忽了,常常忘掉了; 這個「忘掉」在佛法裡叫「失念」,把善的念頭失掉了,常常失念。惡習氣太重,這正是 像《地藏經》上所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佛說的這些話不過分,我們 自己冷靜想想就知道。所以覺悟,從哪裡覺悟起?我常常勉勵同學們,從「放棄自私自利 」做起。學佛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能不能入佛門?在大乘法裡面,入佛門是什麼人?初 信位的菩薩,十信裡的初信,我們今天沒有得到。   正式的學生,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見惑,頭一條「身見」。這個道理、事實真相, 我們不能不明白,真正明白了之後,我們的慚愧心才生得起來,絕對不會再有貢高我慢, 絕對不會再自以為是。想想,比起佛家的修行人,比哪個都比不上。斷惡修善從這個地方 下手,這是根本,根本的根本。我們不在這上用功夫,這一生一定空過,入不了門。幸虧 佛有帶業往生的法門,如果沒有帶業往生這個法門,可以說是舉世之人一個也不能成就; 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因為「我」沒有放下。   《金剛經》上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 是學生,初信位的學生,幼稚園小小班的學生,他已經把我相放下了。還執著有個「我」 ,還執著「這是我所有的」,你糟了!我們要放,從哪裡放起?先放「我所有」,這叫「 身外之物」,比較容易。身外之物一切都不執著,絕對不放在心上;這個「放下」是講心 裡頭不再執著了,不再分別了,這叫真的放下了。   什麼叫「一切善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叫「一切善法」,與十善相 應。十善是事,事對面有個理,理事不二。從理上去觀察,《無量壽經》也教給我們「觀 法如化,三昧常寂」,這經文好!妙極了!「觀法如化」是般若智慧,十惡要斷,十善要 修,斷惡修善都是如幻如化,斷惡不執著斷惡,修善不執著修善,你就不是幼稚園的學生 了,你至少已經提升到小學、中學,你不是十信位的菩薩,你已經到十住、十行。「三昧 常寂」就是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覺,這是《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你的常住真 心常常現前。常住真心我們人人都有,非常可惜,被業障蒙蔽、障礙住,我們的常住真心 透不出來,透出來的是妄心。   所以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要不用「四正勤」做不到,肯定做不到,一定要用「四 正勤」。「四正勤」,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念念都要提得起來。念頭 一起,立刻覺察到這個念是善還是惡;如果是惡,趕快斷;是善,要生起。這裡頭特別要 注意的,斷惡、修善都不執著,《般若經》上講的,都不著相,好!你這個路子走得純正 ,大乘法裡面講,你走的是中道,中道是菩薩道。斷惡修善如果有分別執著在裡面,也好 ,也算不錯,那不是菩薩道。有分別、有執著是人天善道,無分別、無執著是菩薩道,都 是一樁事情,其中道理不一樣。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走的二乘道,比人天道要高一等 ;還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差別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這一條它的宗旨就是教 導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21.138 (05/09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