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七重因果前四項:知母、念恩、報恩、修慈。)   下面再說七重因果的第五“修悲”。“悲”就是希望眾生免除一切痛苦。修悲的次第 和前面修慈一樣,也必須由最親的人開始,然後推廣到交情平淡的眾生,再提升到敵對的 人。如果我們對親人都沒有真正的慈悲,並不想讓他們離苦得樂,甚至還故意和他們抬槓 、讓他們生氣,這樣,說要對一切眾生慈悲就可能只是一個口號罷了。   比如說有些人自己的父母或公婆生病,行動不方便、很痛苦,她都不願意照顧,可是 卻肯去當義工照顧其他的人。如果問她為什麼,她就說“我的爸爸媽媽很會嫌我”,或者 說“我的公婆很會對我嘮嘮叨叨”,甚至說“我照顧他們都沒有什麼趣味,不但沒功勞, 也沒有什麼成就感”等等。我們要特別注意,雖然大家外表上看起來都是在當義工為人服 務,但是內心的想法若是有偏差,果報是會相差很大的。像剛剛所說的那種觀念,她當義 工不是為了慈悲要讓眾生離苦得樂,而是要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和稱贊,和追求自己的 成就感。所以,沒稱贊她的人她就不想照顧,寧可不顧他們的痛苦而去做比較能得到別人 稱贊的事。像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即使是去當義工,可是修悲心沒有按照次第,同時,內 心的動機也不全然是為眾生服務,而是為了自己要獲得肯定和好名聲。這就是在布施善心 當中還摻雜了求好名聲的雜念——名利心,這就像一鍋好湯裡掉進了一顆老鼠屎,整鍋湯 的氣味就變了。 因發得不正,果當然就不正。這就是有偏差的悲心,屬於省庵大師所說“八種菩提心 ”中“斜”的菩提心。斜的菩提心就是發心不正確,好比射箭,箭在弓上若放歪了,這支 箭射出去絕對不能中靶的。請大家注意我們說這些的目的並不是勸大家不要去當義工,也 不是勸大家只顧自己親人就好,而是在提醒大家:修悲心必須要慎重檢討自己的心念和動 ,發心要清淨、真正為令眾生離苦得樂,而且要修前面所說的“平等心”,去除對親人 的貪心和責怪的心。我們的因如果發得對,果自然就對。《菩提道次第論》教我們修慈、 修悲要由最親近的人開始,如果不照次第來修就自以為是對一切眾生慈悲,結果是連最起 碼的一念慈悲心都沒有發過。自以為學佛又參與佛教團體,然而可能只是一直在做一些表 現自己、希望得到稱贊和肯定的事而已。如果沒有人稱贊或肯定的工作就不肯發心做,不 肯默默為人拔苦予樂。這樣的心態和佛是不相應的,甚至只是在增長自私的我執而已,對 佛性的開發反而是障礙。   要培養悲心,先要觀察世間的痛苦。這世間處處都可以看到眾生受苦,尤其到醫院就 更能體會。很多人會覺得那是別人的苦,和自己無關,不痛也不癢。其實每個人都可能遇 到,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體會就會有深一層的發心。有人說,他沒見過地獄眾生也沒見過餓 鬼,所以無法相信佛經中所說的地獄和餓鬼道眾生的痛苦,其實我們由人世間種種苦就可 以體會。我們看醫院裡,有人正在受開刀、割胃腸的痛苦,有人在受鋸腿、補皮的苦,有 人在受斷手、割舌頭的苦。以前在外科實習的時候,曾經值班,一夜總共開了七刀。有的 割盲腸、有的開腦,腦部開刀時得用電鋸把頭骨鋸開。那個病人在吃晚餐時人還好好的, 也不知道自己過一會兒就會腦中風,頭骨就得被鋸開。有人腳斷了必須接骨,有人大出血 得剖開腸胃。有時整個晚上被病人叫過來、叫過去,看這個也苦、那個也苦。我一個人兩 隻腳跑來跑去,跑到不知道該先去救誰才好。那時才猛然了解,為什麼佛菩薩化身無數億 去救苦救難。晚上值班急救,忙得分身乏術時,真渴望能頓時化身千百億。不管我跑得多 麼快去看病人,病人都還是覺得他已經等了很久。因為痛苦的時間一分鐘也很難熬,一分 鐘也感覺太久,每個人都想要早點兒停止痛苦,早點兒解脫、離苦得樂,每個人都渴望救 助的人趕快來,希望有人能拔苦予樂。我們自己痛苦時也是一樣,需要人家的慈悲救助, 所以慈悲是每個眾生都需要的、都渴望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慈悲心。   曾經有一位小姐,她的爸爸做心臟手術時,她進開刀房去看,看到自己的爸爸胸腔被 用電鋸鋸開,又把肋骨移開。她非常哀痛,從此就發心吃素食了。她流著眼淚告訴我,她 到市場看到人家在殺雞,剖開雞胸時,就會聯想到爸爸開刀的那一幕。她深深體會那隻雞 的痛苦。她說:“我哪有資格去吃雞呢?我哪有資格讓牠那麼痛苦呢?”她發起了“不忍 眾生苦”、要救眾生的悲心。佛菩薩的慈悲,是看每一位受苦的眾生都宛如最慈愛的媽媽 看到唯一的孩子受苦一樣,甚至是感同身受。我們培養慈悲心也要如此。起初要特別用心 交換角色、將心比心,培養到自然而然、時時處處都可以體會眾生的痛苦而發起悲心。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2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7584015.A.ADB.html
buddhanature: 小提醒:新板規後之轉貼文章,須附三行以上心得^^ 07/23 01:51
summertrees: 感恩!可是如果是一大長篇分次貼出,每次都要嗎? 07/23 02:03
buddhanature: 個人建議是分段貼出時,針對段落簡短心得。練習消文 07/23 02:07
buddhanature: 釋義,當做覆講經文一樣,這樣文章也比較有溫度~ 07/23 02:08
buddhanature: 感恩長久的發心貼文~ 07/23 02:10
summertrees: 嗯,這樣我明白了,版主費心辛苦了!^^ 07/23 02:22
dakudai: 阿彌陀佛! 07/23 11:37
onetti: 阿彌陀佛 07/23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