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們聽經學佛,目的是要開發出佛性來用。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佛法,發揮佛的 精神。用佛的慈悲和智慧,使我們不但現在生活清淨快樂,同時也解決生死輪回的大問題 ,使我們永遠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如果我們聽經和生活脫節了,這樣就失去聽經的 意義,聽經聞法也枉然。如果我們學佛、念佛是一回事,日常生活遇到狀況又是另一回事 ,這樣就是枉費白學了。   姑且不談生死的大問題,學佛人如果遇到日常生活的小問題,常常就把學佛、念佛丟 到一邊,先就自己的心情、個性來發揮,凡事都依照自己的意思,我行我素。這樣也是枉 然,和不學佛一樣。等於是時常去找醫生,甚至送禮給醫生,拿一大堆藥回家,但是卻不 肯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嘴裡還老是說自己病重難治,這是自己不真心想治好病,糟蹋自己 的生命。去道場學佛,就像找醫生看病;買東西供佛,就如送禮給醫生;聽經,請經本、錄 音帶回家,就像拿一大堆藥回去;而不肯真正修行,就是不肯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又老是說 自己習氣重,就是說自己病重。如果聽經學佛已經很多年,但是平常待人處世、說話行動 都沒有改進,心地仍然自私,起心動念都先為自己設想,只顧自己的立場和意見,不考慮 別人,這就是還沒有發菩提心,還沒有了解眾生和我們的關系和真相。因為,發菩提心這 是學佛最重要的起點,所以,我們在這裡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說明、檢討。   菩提心這個名詞,我們時常聽到,也時常使用。譬如,做課完畢,總是回向:“若有 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希望見到、聽聞到的人都發菩提心。但是,我們自己是不是知道 什麼叫做發菩提心呢?自己到底發了沒有呢?我們總不能只希望見聞的人發菩提心,而自己 卻根本沒發啊!我們共同學習“發菩提心”這個題目,主旨也就是要真正發起,而且在日 常生活中實際運用。若是沒發起、沒運用,就等於白學了。   講到發菩提心這個“發”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會做饅頭、麵包的人都知道,麵 粉加上酵母、發粉去發酵,就會發得胖嘟嘟的。發酵了就會起變化,變得鬆柔、有空間、 有彈性。發得足夠就會軟綿綿,否則就會硬梆梆。發菩提心也一樣,發了,就會變化氣質 ,心會柔軟,柔軟才可以了解眾生的心,產生慈悲、拔苦予樂的功能。發菩提心發得足夠 ,就會像海綿一樣,有空間可以含水、吸水,才能吸收佛的功德水,才能體會佛法“空” 的道理,開發智慧。菩提心真的發了,心就會鬆而空靈,學習佛法才能吸收。   發菩提心的“發”,也像發芽的“發”。曾經孵過豆芽菜的人就知道,一顆乾的綠豆 是不會發芽的,必須要浸足水分,才能發芽。一旦發了,它的內在就有一種力,能突破外 層的殼。如果沒發,我們硬要把它撥殼也不容易,那層殼就像我們自我的束縛和執著。綠 豆一旦發芽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會出芽,會生根、長枝葉。我們仔細看,每一部分都長 得很有秩序,葉脈、細紋也都很美麗。當然,這個發的過程不可以離開水的滋潤,沒有水 就發不下去。發菩提心也一樣,不能離開法水的滋潤,必須每天不斷聽聞佛法、讀經、誦 。假如一天不澆水,芽的成長就會受影響。如果每天能噴些水,滋潤一下,一顆綠豆沒 幾天就會變大好幾倍,營養也增加幾十倍。若是種到土裡,它就可以長得很大,令人不認 得它本來只是一顆小小的綠豆。佛法說:“因小果大”。“因”只是小小的,而“果”卻 是很大。我們小小的一念心,若是有發——發菩提心,就有無限的生長力開發出來。如果 是發一念要成佛的無上菩提心,結果就是成佛。我們不要小看現前這一念心。經典說,一 顆樹蔭下可以停放五百輛馬車的大樹,它的種子只是像一粒芥菜子那麼小而已。每一念心 的好壞都決定我們的前途。佛法說,一念之間可以看到三世,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都 能在這一念心中看見。我們仔細體會自己為什麼現在有這個念頭,它是來自過去所有的影 響和累積,現在發了這個念頭,也會影響所有的未來。就如丟一個石頭到水中,由這一點 產生的波動就會影響整個水面,每一個波紋都會影響下一個波紋。所以,有智慧的人會善 用這一念。現在心念好,未來一定好;現在心不好,未來也不好;現在真念佛,一定會成佛 。 == 道證法師真的是非常善說法的善知識! 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1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1877854.A.64B.html
j45xu3: 阿彌陀佛! 05/18 08:38
skyblue19: 隨喜 推簽名檔 05/18 13:12
dakudai: 阿彌陀佛! 05/18 13:24
cutekid: 大推(Y) 05/18 16:47
onesadman: 隨喜 小弟也正在學習菩提心 四無量心自他交換憶念母恩 05/18 18:36
umano: 隨喜 05/18 22:30
yuch: 隨喜! 05/19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