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如蕅益大師說的,我們以信願念出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發無上菩提的心。念念當下就 可以伏心,甚至可以念到“明心菩提”、“出到菩提”,乃至靠一句佛號,一直念到“無 上菩提”。這全都看我們心怎麼用、怎麼念。一念相應,這一念就是佛了。   我們在前面說過,菩提心裡面包含有“知影”的智慧,而且還要有慈悲和願力,善用 影像來度眾生。古德教我們修習菩提心必須依照次第來修習。假若先由“空”的那方面進 入,常會墮入“空”的萬丈深淵而發不起度化一切眾生的慈悲和願力,也生不起願意度眾 生都成佛的使命感。所以,我們要遵照古德所教導的次第來修習菩提心,才不會掉落到“ 空”的萬丈絕谷而比較容易修成功。如果一個人真發了菩提心,對眾生就會慈悲、願意去 度化,而且有大願作為動力就會精進而能忍耐種種的艱苦,捨己為人。而在捨己為人當中 ,“我執”的障礙自自然然就減少,而容易開發出佛性的智慧、來體會“空”的真理。照 古德所說的修行次第來修習,比由“空”方面進入來的安全,而且也更容易體會到佛法“ 空”的圓滿道理。   自古以來,講菩提心的經論很多。有一部叫作《菩提道次第論》,這本《菩提道次第 論》,是西藏宗喀巴法師的著作。“宗”是宗教的宗,“喀”左邊是一個“口”字,右邊 是一個客人的“客”字,“巴”是巴西的巴。宗喀巴出生在明朝時代。他是西藏佛教的改 革者。他提倡不論是顯教或密教的修行,都必須遵守戒律。宗喀巴法師本來的法名是羅桑 扎巴 (LuoSangZaBa)。而宗喀巴的“宗喀”兩字,是他出生的地名,在大陸的青海省。因 為他修行非常好、貢獻很大,他的弟子和信徒們都把他當作是阿彌陀佛或文殊菩薩的化身 。大家都很尊敬他,於是就用他出生的地名來稱呼他。他的弟子再傳下去,就是後世的丹 增加措喇嘛和班禅喇嘛。一般人都普遍尊稱宗喀巴為第二“能仁”。(能仁是指釋迦牟尼 ,“釋迦”兩字是“能仁”的意思。)   宗喀巴三歲時,當時西藏的法王看到這孩子氣質非凡,立刻就傳授他居士的戒。他七 歲就出家受沙彌戒,修阿彌陀佛的“蓮花部法”。後來又進入雪山修苦行。他看到當時西 藏有些佛教徒不守戒律,不但教理不明,而且幾乎變成持咒的邪教。宗喀巴看了很痛心, 就發願改革,提倡持戒、清淨德行,才能成就蓮花部的清淨光明。他所教的原則就是以護 持菩提心為主。有很多人誤以為密宗持咒的修行是不必持守戒律的。這是很大的錯誤。教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是以戒律為基礎的。宗喀巴是密宗真正修成就的人。他大力 提倡要持戒、要發菩提心,否則,因不正,果一定不正。如果因錯了,不管是修密宗或是 其他任何一宗,都不會成功的。   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論》,是說明佛道修習的次第。他有兩本,講的比較寬廣 的叫作《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的比較簡略的叫作《菩提道次第略論》。在《略論》裡提 到:小聖的修行人即使證到三果、每天都安住在空性當中,還是不如一個凡夫在發菩提心 以後剎那間所證到的空性。因為發菩提心所面對的,是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的廣大境界。 由於發心大,力量就大,懺悔、滅罪的力量也大。而且,發菩提心以後所修積的福德資糧 也超過小聖的修行人。因此,我們都應該發起廣大的菩提心。 -- 一個人眼裡看到什麼,完全是他心裡煩惱的投射。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6808419.A.266.html
Bonaqua: 請問s大有道證法師這系列文的連結嗎 ? 末學想抽空看完。 07/14 01:29
summertrees: 這是一次很長的演講,打字稿非常長,而且有些錯誤 07/14 01:40
summertrees: 所以我就一邊訂正,一邊適量分次貼出.原本是一大篇 07/14 01:41
summertrees: 其實我已經快貼完了,講完這個略論就結束了 :) 07/14 01:41
summertrees: (不過我不確定這個文字稿是否完整,網路上有音檔) 07/14 01:43
Bonaqua: 感謝s大,也隨喜讚嘆 道證法師 深入淺出的講經,很受用。 07/14 01:45
aoxalis: 南無阿彌陀佛 07/14 18:49
mindykuo: 南無阿彌陀佛 07/1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