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接著再說明第三種違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對自己的心意比較注重,對別人的心意 比較不尊重,而且對自己的身體比較照顧,對別人就比較疏忽。古大德將這種情形叫作恭敬供養自身心勝過恭敬供養他身心”,也就是說對自己的身體和心意這兩方面都比對別 人更尊重、更維護。這種情形我們時常都有,只是不太警覺而已,下面舉日常生活中很簡 單的事來說明。比如說,人家現在剛好急需要我們的幫忙,請我們出手協助一下,而我們 卻回答說:“好啦,我正在做什麼,你等一下啦。”其實,當時自己手上並沒有急事,像 這樣的心念和回答就表示要先順自己的意,然後才肯去幫助別人、順別人的心,寧願讓他 等、讓他不方便、讓他著急。這就是比較尊重自己的心意,比較不尊重別人。雖然這只是 回應一句話而已,也是違反菩提心的表現。 有時會聽到一些老人家感慨地說,他吃年輕人煮的飯,都看得到卻吃不到,因為年輕 人牙齒很堅固,愛吃硬的、脆的、有彈性的,愛吃刺激的、辣味的,而老人家牙齒不好, 粗纖維的菜咬不斷,太硬的東西又嚼不動,吃到辣的胃和眼睛都不適應。可是如果向年輕 人反應,拜托煮爛一點,年輕人就會說:“奇怪!為什麼要吃爛的!煮得爛爛的有什麼好 吃!”因為年輕人還沒老,還不能體諒老年人的苦衷,所以這些老人家很為難,要說嘛, 怕人家生氣,不說嘛,實在沒東西可吃。聽到這種感歎,我心中就深深體會,煮一餐飯雖 然是有付出力量,也很辛苦,但如果不用菩提心,只任性自己愛吃怎樣就煮怎樣,不了解 別人身心的需要,可能也會令人覺得很痛苦又不敢講、非常委屈。所以說菩提心是任何時 候都不能缺少的,稍一不用菩提心去待人處事,可能就會令人受苦。古大德告訴我們說, 讓人覺得痛苦又不敢向我們表白,這就是損福的地方。   曾經有一位媳婦向我說:她在家庭中很盡力付出,又去學料理,三餐飯都很認真煮, 但是不知怎的,她的婆婆都不喜歡她。有一次和她們一起吃飯時,我就了解其中的原因。 這位媳婦確實很會烹飪,每一道菜都煮得色香味俱全,現代的媳婦像她這樣認真照顧家庭 的實在也很少見、很難得,但是她的婆婆卻吃得皺眉頭。因為媳婦所煮的都是照她年輕人 的興趣,她愛吃辣的就煮得很辣,也不管婆婆吃了會舌頭破皮、流眼淚;她愛吃鹹的就煮 得很鹹,也不管醫生吩咐說婆婆的血壓高,不可以吃鹹。像這樣每一餐她的確都很辛苦地 料理,卻沒有一樣是為體諒婆婆的需要而煮的,沒有一道菜是高血壓的老人可以安心受用 的,當然婆婆吃得很苦,就歡喜不起來了。所以說這位媳婦即使參加烹飪比賽得冠軍,她 的婆婆也會搖頭不能肯定她,因為她所煮的菜只是表現她自己煮菜的技術而已,並不是發 菩提心,在恭敬供養她的婆婆。如果換另外一個人,用另外一種順菩提心的做法,要煮菜 以前先去尊重、請問婆婆要吃什麼比較適合,請婆婆指導什麼菜應該怎麼煮比較好,可能 只費很少的力,很簡單煮一煮,婆婆就會笑瞇瞇、很歡喜了。   我們再舉例來說,如果今天請你上台去講課,當你上了講台,看到台下的聽眾,一個 在看外面,一個拿扇子在搧風,一個在說悄悄話,一個在旁邊抽煙,一個翹二郎腿,一只 腳還在那裡晃來晃去,一個在搔頭,一個在抓癢,又一個跑進跑出。你在台上講課,心中 會不會覺得不安呢?會不會擔憂自己講得不好?如果我們從旁觀察會不會覺得這種聽眾的 態度很不專心,也表現出沒有恭敬別人的態度。接著我們再交換角色,反過來體會一下, 如果今天是我們在聽講,心都不體諒對方,只顧自己的心意,眼睛愛看東就看東,愛看西 就看西,喜歡涼、愛搧風就搧風,要抓癢就抓癢,甚至聽一半想到什麼事要出去就衝出去 ,完全不體會對方的感覺,也沒去體會講者的感受和心意,這就是只恭敬自己的身心,完 全沒有恭敬別人的身心,這是違反佛心、違反菩提心的。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5511965.A.A46.html
cutekid: 大推(Y) 06/29 16:06
dakudai: 阿彌陀佛! 06/29 16:10
onetti: 阿彌陀佛,當今紛擾社會確實需要多些同理心。 06/30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