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再舉例說,有的居士一到佛寺就很有禮貌,看到佛、看到法師就頂禮,遇到同參道友 就問訊、彎腰鞠躬,可是一回家,先生才問一句話,她就凶巴巴地說:“你不要吵不要吵 啦,我正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像這樣,一開口就違逆菩提門,完全都沒有恭敬供養對 方。婆婆如果多說她幾句,她就很不耐煩,嫌老人家嘮嘮叨叨,妨礙自己念佛,還向別人 埋怨說:“可能是老年變癡呆了,一句話重復那麼多遍。”這就是內心對長輩沒有真正的 恭敬,這是很損福、折壽的。小孩兒假使多問她一些問題,她就說:“小孩子不要囉裡囉 唆。我很累了。”一旦孩子做錯事,就破口大罵說:“你是白癡、智障啊,頭腦壞掉了。 ”果然,萬法唯心造,罵久了之後,都照她的心念,如她所罵的實現。   我們一一來檢討,家中的人也是“他人”啊,這種表現是不是完全沒有“恭敬、供養 他身心”呢?也正大大違反菩提門。李炳南老師在臨終之前,一直提醒大家一句話:“念 佛不改心沒有用。念佛不改心沒有用!”“改心”就是改掉這種違反菩提的心。日常生活 對人對事,如果沒有一分恭敬的心,在佛法中是連一分利益都得不到的。一份恭敬,一份 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所謂“恭敬”,並不單指對佛經、佛像的恭敬,而是對一切 人、事、物都恭敬。   印光大師說過,念佛真實的大利益,都被一些老太婆得到了。什麼是印光大師所說的 “老太婆”呢?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女眾老了,就是印祖所謂的“老太婆”。古時候, 老太婆大多“三從四德”:在家順從父母,對父母十分恭敬;出嫁之後順從夫婿,也都是 恭敬、供養他身心;夫婿過世了,就順從兒女。無形中都“順菩提門”。這樣的老太婆一 生都沒有自己的意見,未曾為自己設想,自然“我執”的煩惱就比較輕,更能與“無我相 ”的真理相應。她們一輩子受了很多折磨、歷煉,學會柔順地放下自我。所以一念佛就能 順“無我相”的真理,和佛相應。“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而她從小對人對事就“十分恭敬”、“三從四德”,所以,念佛也有這份恭敬,自然得到 “十分利益”。   反觀現代的女眾,很少有這種“順菩提門”的基礎,所以,上了年紀,也無法變成印 祖所說的那種“老太婆”。一般時下的女眾,往往都強調自己最大,在家她最大,管父親 母親;結婚以後,也是她最大,管先生管孩子;甚至有人說要學佛,一到寺廟,不但管道 友、管師父,連佛也管在內,嫌這尊佛像不莊嚴、那尊不合意。處處都是她最大。一直都 不肯“順菩提門”去恭敬別人。連一分恭敬也沒有,要得一分利益就很難了。或許,大家 都可以強調自己是最老、又最大的。不過,很不幸,“大”到最後,墮落的機會也最大。 末學在為人臨終助念時,發現最有障礙的,就是平常“最大”的那種人。因為“大”習慣 了,凡事都不必忍耐,自然沒有忍耐的功夫,臨終也耐不了苦。而且平常又是他最大,心 中不尊重任何人,以至臨終起煩惱不想念佛的時候,也沒有人勸得了他。況且,可能平常 念佛也沒有真正用心,聽別人念佛,不是嫌太快、就是嫌太慢,不是嫌太大聲有壓力、就 是嫌太小聲聽不清楚,要不然,就嫌法器打不好。總之,沒有一樣是令他滿意的。甚至還 把來助念的人趕出去。一生氣,連佛都不在乎。反正他最大。大到最後,墮地獄的危險性 最大。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向最沒有地位的“老太婆”學習,順菩提門來念佛。雖然在 娑婆世界沒有地位,但是往生西方的品位可能是最高的。這樣的“老太婆”,世間人可能 不懂得尊敬她,可是祖師最稱贊、佛菩薩也尊重她。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6291501.A.6E9.html
opm: 南無阿彌陀佛 07/08 05:36
dakudai: 阿彌陀佛! 07/08 11:37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7/08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