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面說,對眾生要用“有”的道理去體諒他們,發揮慈悲心,而在對眾生慈悲的同時 ,自己心裡也有智慧,很清楚一切是空,所以不會執著自己是在做什麼功德,做得多辛苦 、多疲勞,也不會想得到什麼回報,也就是會用一種“無所得”的心去行出大慈悲。這就 是佛法的般若智慧,“大悲心”和“無所得心”就是《大般若經》六百卷所講的兩大要點 。 我們不要說得太深奧,只講日常生活就好。比如說我們自己要了解麵粉的本體是空的 ,不要執著食物的假相。但是我們對眾生要體諒他有他的苦衷。同樣的麵粉要給牙齒不好 的人吃就要做成柔軟的麵包或泡麵茶;若是有牙齒,愛吃鬆脆的人就可以做成脆餅;愛吃 麵的人我們就可以做成麵條;愛吃水餃的就做水餃。這就是由麵粉的“空”變現出種種的 假相,善巧方便,利益眾生。恩師上懺下雲法師時常教我們要“依體起用”——依照本體 空的道理,但是要曉得生起種種的善巧運用,不要拿小的引磬錘去敲大磬,也不要拿大的 磬錘來敲引磬。 再比方,鐵錘和剪刀都是空的,但是你若要釘鐵釘拿剪刀來釘,或者要剪指甲卻拿鐵 錘,這就是用得不對。我們再以不同大小的湯匙來比喻,雖然湯匙是假相,本體同樣是空 ,如果現在要舀大鍋的湯,我們買一枝小小的咖啡匙讓他去舀,就使他不方便,這就是對 他不慈悲,也就是不會運用假相。必須拿大的湯勺給他,假相的運用才對,才能發揮慈悲 的功能。這“空”和“有”的道理,如果懂得運用就可以生出很大的功德,發揮菩提心的 慈悲和智慧。如果不會運用,顛倒使用,就會生出很大的問題,危害也很大。   舉個例來講,我們不可以說:“反正什麼都是空啊”,所以別人到你家,你就拿一碗 大便出來請人吃,還說“反正飯和大便都是空,而且你吃下去的飯也是變成大便,不如直 接吃大便就好了。”假使你真的證到空的境界,看東西都看到本體是空,知道大便只是假 相而已,本體也是空,都不會起執著,那麼應該你自己吃就好了,不要拿給還沒有證到空 性的人吃。因為對方眾生如果還沒有證到空,一定會執著假相,我們如果這樣做,就會讓 他痛苦。要了解眾生是我們自己的心影,若讓眾生痛苦,就傷害自己的心影,讓自己的心 影痛苦也是沒有智慧,才會不了解眾生的程度。讓眾生痛苦是沒有慈悲,我們請人吃的東 西雖然是假相——這是不錯的,但是假相也是有因果、又有規律的,這一點大家要記得。 再舉個簡單的例來講,比如說,有人傷害我們、得罪我們,我們就要想,這個身心是 假相、是空的,所以不要緊,不用生氣、痛苦,也不用罣礙,有這種“空”的智慧自己就 會快樂。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們做錯事去傷害人、得罪人,就要了解對方的痛苦,必須要 好好去向對方懺悔、賠罪,這樣才能拔苦予樂、互相快樂、世界和平。如果把空和有用反 了,當自己做錯事傷害別人的時候,就安慰自己說:“反正他是空的,不要緊、不要執著 。”但是當別人傷害我們時卻說:“我的痛苦很要緊。”如果這樣,就變成大家都很痛苦 ,世界也會大亂。 我們要了解因果的法則是不空的,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我們如果這樣對人,人家也 會這樣回報。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4301654.A.D75.html ※ 編輯: summertrees (203.73.85.28), 06/15/2015 01:08:54
engram: 感恩分享 隨喜 06/15 20:26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6/15 20:57
mindykuo: 南無阿彌陀佛 06/15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