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無量壽經》教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大 家嘴巴同樣念阿彌陀佛,各人的存心是不一樣的,存心不同,心電波發射出去方向、頻道 就不同,必須要發菩提心,發起要和阿彌陀佛相應的覺悟、智慧和慈悲。要了解“阿彌陀 佛”翻作中文是“無量覺”,就是無量的覺悟,意思是面對無量的境界都能覺悟,知道是 假相,不會被境界拖著轉,而且也覺悟境界是自己的心所變現的。如果只是嘴裡念佛,心 都迷迷糊糊、不知不覺,時常被境界迷惑,這當然和“無量覺”是不同頻道的。在日常生 活無量的境界中,隨時都要念“阿彌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被迷惑,要覺悟,要 “知影”,回歸到我們清淨的佛性。若是心沒念佛,就會跟著眼前的假相團團轉。如果回 心念佛,就是覺悟,就是菩提心起作用,使我們明白假相和因果,又善用假相。阿彌陀佛 是我們本性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光明裡面當然還有智慧光,也有慈悲光。我們 若發菩提心,老實誠心念佛,心電波就和佛的頻道相應,當下本性的光明就顯現出來,接 受到佛光的照耀,也開發出智慧和慈悲。   菩提心簡單地講就是覺悟的心,是想要成佛、和佛相應、甚至是要和佛一模一樣的心 。以前,我在當醫生時,曾經親近過上廣下化老法師,學習菩薩戒。老法師很慈悲,當時 他應我們的祈求,請諸位菩薩比丘為一位阿甘菩薩和末學兩個人在美農雷音寺辦了一個傳 授菩薩戒的授戒儀式。老法師開示我們:“學佛持戒最重要有三點,第一點就是發菩提心 ,第二點也是發菩提心,第三點還是發菩提心。”後來,我經過很多的困難和挫折,才了 解他老人家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們假如沒有“發菩提心”,“再發菩提心”,“又再發 菩提心”,學佛的路上時常會走不下去,世間的種種痛苦和困難都可能使我們灰心。當頹 喪時就想到他老人家拄著一根拐杖,很堅定地向我說:“第一,發菩提心,第二,發菩提 心,第三還是發菩提心。”老實說,有時候也會發不出來、走不下去,但是想到他老人家 行動很困難,撐著拐杖也還要走下去的心,我也只有擦擦眼淚再發心、再走下去。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管是上品、中品、下品都應該要發無 上菩提之心。這句發無上菩提之心很抽象,大家都若有若無,時而有時而無。到底我們是 不是真的發心了呢?我們日常生活的所作所為具體上是不是和菩提心相應呢?這就得好好 對照菩薩戒來檢討,並不是口頭上講“我發菩提心”就算數了,而是必須在言語行為上有 相應的表現,才算是真正發菩提心。假如平常生活都和菩提心不相應,卻希求臨命終時能 忽然和佛相應,這樣的機會雖然有,但畢竟不多,所以還是要平日用心。我們凡夫每天都 在用這個心,卻不知道心的真相,好像會做夢,卻不知道夢從那裡來,也不知道夢的真相 ,又夢得醒不過來,所以我們平常用的都是糊塗不覺的心,並不是“如實知自心”的菩提 心。要覺醒才能實在知道自己心的真相。   下面再用看電影這件事來比喻。一個迷而不覺的人看電影,只能看見銀幕上的假相, 心情隨著劇情糊塗地起起落落。而另外一種人不但能看到影像,也能看到影像後面的銀幕 、及影像的來源、光線的來源。同樣是看電影,他對來源很清楚,所以不會被影像所迷惑 ,而能得到啟示,這就是覺醒的人。佛是覺悟者,學佛就是要學習覺醒,不要被眼前的假 相迷得團團轉,不知回頭。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要回頭覺醒,由眼 前變化無常的影像當中回過頭來,回到自性本源的真相,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睜開我們智慧 的眼睛去看真相,念阿彌陀佛就是當下睜開智慧的眼睛,不要再做白日夢、一直被眼前的 假相所迷惑。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4557583.A.262.html ※ 編輯: summertrees (203.73.85.100), 06/18/2015 00:19:51
s8402019: 念阿彌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要回頭覺醒。南無阿彌陀佛。 06/18 10:30
cutekid: 推(Y) 06/18 13:37
dakudai: 阿彌陀佛! 06/18 15:11
Rockcheng: 阿彌陀佛 06/18 22:43
Karenshih: 阿彌陀佛 06/19 08:28
joy5478: 南無阿彌陀佛 06/19 19:51
umano: 南無阿彌陀佛 06/19 21:01